- 2023-11-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理卷·2018届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16秋半期考试 高2018级数学(理科)试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1,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2,1,﹣4) B.(﹣2,﹣1,﹣4) C.(2,1,﹣4) D.(2,﹣1,4) 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m∥β,则α∥β C.若m∥n,n⊥α,则m⊥α D.若m∥α,α⊥β,则m⊥β 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C和BC1所成的角为( ) A.45° B.30° C.60° D.90°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第4题图 第6题图 A.64 B.72 C.80 D.11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②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相等的线段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④如果夹在两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各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 A. B.1 C. D. 7.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把△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 ②∠BAC=60°; ③三棱锥D﹣ABC是正三棱锥; ④平面ADC的法向量和平面ABC的法向量互相垂直. 其中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第9题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设m、n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的,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α∥β,α∥γ,则β∥γ ②若α⊥β,m∥α,则m⊥β ③若m∥n,n⊂α,则m∥α ④若m⊥α,m∥β,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如图,E为正方体的棱AA1的中点,F为棱AB上的一点,且∠C1EF=90°,则AF:FB=( ) A.1:1 B.1:2 C.1:3 D.1:4 10.如图,∠C=,AC=BC,M、N分别是BC、AB的中点,将△BMN沿直线MN折起,使二面角B′﹣MN﹣B的大小为,则B'N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是( )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A. B. C. D. 11.正四棱锥中,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侧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为,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设点P在线段CC1上,直线OP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α,则sinα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 D.[,1]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若则实数x= . 14.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且平行于另一条的平面有 个。 15.如图所示,ABCD﹣A1B1C1D1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M、N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1B1,B1C1的中点,P是上底面的棱AD上的一点,AP=,过P、M、N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Q在CD上,则PQ= .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使得C点至C′,E点在线段AC′上,若二面角A﹣BD﹣E与二面角E﹣BD﹣C′的大小分别为15°和30°,则= . 三、解答题(本题共6道小题,共70分) 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BAD=60°,AB=2,PD=,O为AC与BD的交点,E为棱PB上一点. (Ⅰ)证明:平面EAC⊥平面PBD; (Ⅱ)若PD∥平面EAC,求三棱锥P﹣EAD的体积. 18.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B=AC=2,A1A=4,点D是BC的中点; (I)求异面直线A1B,AC1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直线AB1与平面C1AD所成角的正弦值. 19.在直角梯形PBCD中,,A为PD的中点,如图.将△PAB沿AB折到△SAB的位置,使SB⊥BC,点E在SD上,且,如图. (Ⅰ)求证:SA⊥平面ABCD; (Ⅱ)求二面角E﹣AC﹣D的正切值. 20.如图所示,正方形ADEF与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 (1)当时,求证:BM∥平面ADEF; (2)若平面BDM与平面ABF所成锐角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求λ的值. 21.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是直角梯形,,,,是上的点. (Ⅰ)求证:平面⊥平面; (Ⅱ)若是的中点,且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AB=BC=PB=PC=2CD=2,侧面PBC⊥底面ABCD,点M在AB上,且AM:MB=1:2,E为PB的中点. (1)求证:CE∥平面ADP; (2)求证:平面PAD⊥平面PAB; (3)棱AP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平面DMN⊥平面ABCD,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卷答案 1.B 【考点】空间直角坐标系. 【专题】阅读型. 【分析】先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对称点的特征,点(x,y, z)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只须将横坐标、竖坐标变成原来的相反数即可,即可得对称点的坐标. 【解答】解:∵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点(x,y,z)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y,﹣z), ∴点(﹣2,1,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2,﹣1,﹣4). 故选B.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2.C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对4个选项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对于A,若m∥α,n∥α,则m∥n,或m,n相交、异面,故不正确; 对于B,若m∥α,m∥β,则α∥β或α,β相交,故不正确; 对于C,因为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和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一定和这个平面垂直,故正确; 对于D,若m∥α,α⊥β,则m、β相交或平行,或m⊂β,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定义和空间特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3.C 【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通过平移将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个起点A,得到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三角形中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此角即可. 【解答】解:如图 将BC1平移至AD1处, ∠D1AC就是所求的角,又△AD1C为正三角形. ∴∠D1AC=60°. 故选C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 4.B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下部为正方体,边长为4,上部为三棱锥(以正方体上底面为底面),高为3.分别求体积,再相加即可 【解答】解: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下部为正方体,边长为4,体积为43=64, 上部为三棱锥,以正方体上底面为底面,高为3.体积×,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是64+8=7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直观图,考查与锥体积公式,本题是一个基础题. 5.B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①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②线段相等,不一定平行.③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可得正确;④分类讨论,可得结论. 【解答】解:解:①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正确. ②夹在两平面问的相等的线段不一定是平行的,所以错误. ③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可得正确; ④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夹在两个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一定相等,如果两个平面相交,则夹在两个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可能相等,故这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性质,根据相应的平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A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出该几何体是直三棱锥,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该三棱锥的4个面的面积,得出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 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直三棱锥, 且侧棱PA⊥底面ABC, PA=1,AC=2,点B到AC的距离为1; ∴底面△ABC的面积为S1=×2×1=1, 侧面△PAB的面积为S2=××1=, 侧面△PAC的面积为S3=×2×1=1, 在侧面△PBC中,BC=,PB==,PC==, ∴△PBC是Rt△, ∴△PBC的面积为S4=××=; ∴三棱锥P﹣ABC的所有面中,面积最大的是△PBC,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与距离的计算问题,是基础题目. 7.B 【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①由折叠的原理,可知BD⊥平面ADC,可推知BD⊥AC,数量积为零,②因为折叠后AB=AC=BC,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AC=60°;③又因为DA=DB=DC,根据正三棱锥的定义判断.④平面ADC和平面ABC不垂直. 【解答】解:BD⊥平面ADC,⇒BD⊥AC,①错; AB=AC=BC,②对; DA=DB=DC,结合②,③对④错.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折叠题,主要考查折叠前后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不变和改变,解题时要前后对应,仔细论证,属中档题. 8.B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定义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简易逻辑. 【分析】①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进行判断, ②根据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③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④根据线面垂直,线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性质进行判断. 【解答】解:①若α∥β,α∥γ,则β∥γ,成立,故①正确, ②若α⊥β,m∥α,则m⊥β或m∥β或m⊂β,故②错误, ③若m∥n,n⊂α,则m∥α或m⊂α,故③错误, ④若m⊥α,m∥β,则α⊥β成立,故④正确, 故正确是①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垂直的命题的真假的判断,要求熟练掌握空间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9.C 【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设出正方体的棱长,求出C1E,利用∠C1EF=90°,通过C1F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由题意可知C1E==3, ∠C1EF=90°,所以设AF=x,12+x2+C1E2=22+22+(2﹣x)2, 解得:x=,所以AF:FB=:=1:3;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正方体的变的计算,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利用,长方体的性质,考查计算能力. 10.D 【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分析】由题意及折叠之前与折叠之后BM与CM都始终垂直于MN,且折叠之前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于要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线面角,所以由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要找到斜线B′M在平面ACB内的射影,而射影是有斜足与垂足的连线,所以关键是要找到点B′在平面ABC内的投影点,然后放到直角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C=,AC=BC,M、N分别是BC、AB的中点, 将△BMN沿直线MN折起,使二面角B′﹣MN﹣B的大小为, ∴∠BMB′=, 取BM的中点D,连B′D,ND, 由于折叠之前BM与CM都始终垂直于MN,这在折叠之后仍然成立, ∴折叠之后平面B′MN与平面BMN所成的二面角即为∠B′MD=60°, 并且B′在底面ACB内的投影点D就在BC上,且恰在BM的中点位置, ∴B′D⊥BC,B′D⊥AD,B′D⊥面ABC, ∴∠B′ND就为斜线B′N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设AC=BC=a,则B′D=,B′N=,DN=, tan∠B′ND===. 故B'N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翻折与线面角的问题,应注意折前与折后的各种量变与不变的关系,而对于线面角的求解通常有传统的求作角、解三角形法及向量方法,这个内容是高考中三个角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一般不会太难,但对学生的识图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很好区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题型. 11.A 12.B 【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空间角. 【分析】由题意可得:直线OP于平面A1BD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再利用正方体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得出.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直线OP于平面A1BD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 不妨取AB=2. 在Rt△AOA1中, ==. sin∠C1OA1=sin(π﹣2∠AOA1)=sin2∠AOA1=2sin∠AOA1cos∠AOA1=, =1. ∴sinα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线面角的求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3.4 【考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向量及应用. 【分析】利用向量垂直的性质求解. 【解答】解:∵,, ∴=6﹣2﹣x=0, 解得x=4. ∴实数x的值为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垂直的性质的合理运用. 14. 1 略 15.a 【考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棱柱的结构特征.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题设PQ在直角三角形PDQ中,故需要求出PD,QD的长度,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PDQ中求PQ的长度. 【解答】解:∵平面ABCD∥平面A1B1C1D1,MN⊂平面A1B1C1D1 ∴MN∥平面ABCD,又PQ=面PMN∩平面ABCD, ∴MN∥PQ. ∵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AC, ∴PQ∥AC,又AP=,ABCD﹣A1B1C1D1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 ∴CQ=,从而DP=DQ=, ∴PQ===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是立体几何中面面平行的基本题型,本题要求灵活运用定理进行证明. 16. 【考点】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 【专题】综合题;压轴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取BD的中点O,连接AO,EO,C′O,由题设知AOE=15°,∠EOC′=30°,由此利用正弦定理能求出. 【解答】解:取BD的中点O,连接AO,EO,C′O, ∵菱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使得C点至C′,E点在线段AC′上, ∴C′O⊥BD,AO⊥BD,OC′=OA, ∴BD⊥平面AOC′, ∴EO⊥BD, ∵二面角A﹣BD﹣E与二面角E﹣BD﹣C′的大小分别为15°和30°, ∴∠AOE=15°,∠EOC′=30°, ∵OC′=OA,∴∠OC′E=∠OAE, 由正弦定理得,,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棱锥的结构特征,注意在翻折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位于折线同侧的元素关系不变,位于折线两侧的元素关系会发生变化. 17.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Ⅰ)由已知得AC⊥PD,AC⊥BD,由此能证明平面EAC⊥平面PBD. (Ⅱ)由已知得PD∥OE,取AD中点H,连结BH,由此利用,能求出三棱锥P﹣EAD的体积. 【解答】(Ⅰ)证明:∵PD⊥平面ABCD,AC⊂平面ABCD, ∴AC⊥PD.∵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 又∵PD∩BD=D,AC⊥平面PBD. 而AC⊂平面EAC,∴平面EAC⊥平面PBD. (Ⅱ)解:∵PD∥平面EAC,平面EAC∩平面PBD=OE, ∴PD∥OE, ∵O是BD中点,∴E是PB中点. 取AD中点H,连结BH,∵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60°, ∴BH⊥AD,又BH⊥PD,AD∩PD=D,∴BD⊥平面PAD,. ∴ ==.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分析】(I)以,,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可得和的坐标,可得cos<,>,可得答案; (II)由(I)知, =(2,0,﹣4),=(1,1,0),设平面C1AD的法向量为=(x,y,z),由可得=(1,﹣1,),设直线AB1与平面C1AD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cos<,>|=,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I)以,,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可得B(2,0,0),A1(0,0,4),C1(0,2,4),D(1,1,0), ∴=(2,0,﹣4),=(0,2,4), ∴cos<,>== ∴异面直线A1B,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II)由(I)知, =(2,0,﹣4),=(1,1,0), 设平面C1AD的法向量为=(x,y,z), 则可得,即,取x=1可得=(1,﹣1,), 设直线AB1与平面C1AD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cos<,>|= ∴直线AB1与平面C1A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9. 【分析】(法一)(1)由题意可知,翻折后的图中SA⊥AB①,易证BC⊥SA②,由①②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SA⊥平面ABCD; (2)(三垂线法)由考虑在AD上取一点O,使得,从而可得EO∥SA,所以EO⊥平面ABCD,过O作OH⊥AC交AC于H,连接EH,∠EHO为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在Rt△AHO中求解即可 (法二:空间向量法) (1)同法一 (2)以A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易知平面ACD的法向为,求平面EAC的法向量,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法一:(1)证明:在题平面图形中,由题意可知,BA⊥PD,ABCD为正方形, 所以在翻折后的图中,SA⊥AB,SA=2,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因为SB⊥BC,AB⊥BC,SB∩AB=B 所以BC⊥平面SAB, 又SA⊂平面SAB, 所以BC⊥SA, 又SA⊥AB,BC∩AB=B 所以SA⊥平面ABCD, (2)在AD上取一点O,使,连接EO 因为,所以EO∥SA 因为SA⊥平面ABCD, 所以EO⊥平面ABCD, 过O作OH⊥AC交AC于H,连接EH, 则AC⊥平面EOH, 所以AC⊥EH. 所以∠EHO为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 在Rt△AHO中, ∴, 即二面角E﹣AC﹣D的正切值为 解法二:(1)同方法一 (2)解: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A(0,0, 0),B(2,0,0),C(2,2,0),D(0,2,0),S(0,0,2),E(0,) ∴平面ACD的法向为 设平面EAC的法向量为=(x,y,z), 由, 所以,可取 所以=(2,﹣2,1). 所以 所以 即二面角E﹣AC﹣D的正切值为 20.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分析】(1)取DE中点N,连结MN,AN,则由中位线定理可得BM∥AN,从而BM∥平面ADEF; (2)建立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ABF和平面BDM的法向量,根据法向量夹角与二面角的关系列方程解出λ. 【解答】证明:(1)取DE中点N,连结MN,AN, 当λ=时,M为EC中点,又N是DE中点, ∴MN∥CD,MN=. ∵AB∥CD,AB=, ∴AB∥MN,AB=MN. ∴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 ∴BM∥AN,∵AN⊂平面ADEF,BM⊄平面ADEF, ∴BM∥平面ADEF. (2)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如图: 则为平面ABF的一个法向量,. , =(0,4λ,2﹣2λ). 设=(x,y,z)为平面BDM的一个法向量, 则,令z=1,得=(,,1). ∴cos<>===﹣. 解得(舍)或λ=. 21.(Ⅰ)证明:见解析;(Ⅱ) . (Ⅰ)证明:平面ABCD,平面ABCD,,..........1分 ,, ,...........................................2分 又,面,面...................3分 平面,...............................................4分 ∵平面,平面平面 ...........................5分 (Ⅱ)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C(0,0,0),(1,1,0),(1,-1,0) 设(0,0,)(),则(,, ), ,,,.......6分 取=(1,-1,0) 则,为面的法向量 设为面的法向量,则, 即,取,,,则,.............. 8分 依题意,,则 ...............9分 于是.........................................10分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2分 22.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1)取棱AP中点F,连接DF,EF,证明四边形EFDC为平行四边形,可得CE∥DF,即可证明CE∥平面ADP; (2)证明CE⊥平面PAB,利用CN∥DF,可得DF⊥平面PAB,即可证明平面PAD⊥平面PAB; (3)存在,.取BC中点O,连结AO交MD于Q,连结NQ,证明NQ⊥平面ABCD,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证明:取棱AP中点F,连接DF,EF. ∵EF为△PAB的中位线,∴EF∥AB,且 ∵CD∥AB,且,∴EF∥CD,且EF=CD, ∴四边形EFDC为平行四边形,∴CE∥DF ∵DF⊂平面ADP,CE⊂平面ADP, ∴CE∥平面ADP (2)证明:由(1)可得CE∥DF ∵PC=BC,E为PB的中点,∴CE⊥PB ∵AB⊥BC,平面PBC⊥平面ABCD,平面PBC∩平面ABCD=BC,AB⊂平面ABCD ∴AB⊥平面PBC 又∵CE⊂平面PBC, ∴AB⊥CE 又∵CE⊥PB,AB∩PB=B,AB,PB⊂平面PBC, ∴CE⊥平面PAB ∵CN∥DF, ∴DF⊥平面PAB 又∵DF⊂平面PAD, ∴平面PAD⊥平面PAB; (3)解:存在,. 证明:取BC中点O,连结AO交MD于Q,连结NQ, 在平面ABCD中由平几得,∴∥OP. ∵O为等腰△PBC底边上的中点,∴PO⊥BC, ∵PBC⊥底面ABCD,PO⊂平面PBC,平面PBC∩平面ABCD=BC, ∴PO⊥平面ABCD,∴NQ⊥平面ABCD, ∵NQ⊂平面DMN,∴平面DMN⊥平面ABC. 【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垂直,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学理卷·2018届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 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 目标版
- 国旗下讲话稿之第十三周国旗下的讲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
- 年度工作总结-教师2020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
- 2020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2020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广阶段工作计划范文
- 商标转让协议知识产权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