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单元检测提升(十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写下的著名词篇,其中有一句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下列与这一词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引文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②③体现了劳动人民才是英雄的意思,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适合题意;④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不适合题意。 2.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浏览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导向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以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同时代的人在书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和倾向,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和导向性。观点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错误的,观点②材料没有体现出来。采用排除法,正确答案应选D项。 答案:D 3.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总是同步的 ④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汽车道德”的出现是由汽车社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故选C项;A项中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目唯物史观的选择要求;B、D两项都在强调社会意识的作用,与题干观点不符合。 答案:C 5.在某校“净化网络环境,应该做什么”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相关的哲学依据,你认为恰当的组合是( ) ①自律——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监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宣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举报——价值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人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提高道德修养,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故①恰当。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排除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排除④。通过宣传,使正确的社会意识发挥指导作用,故选③。 答案:B 6.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据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是发展的观点,③是矛盾观点,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②④适合题意。 7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完美的改革和不改革的危机体现了改与不改、安与危的矛盾,③入选。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才能巩固经济基础,排除①。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规律,排除④,②入选。 答案:B 8.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特别是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我党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冷静应对经济新常态。我党这种战略平常心源于( ) ①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有反作用 ②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而易解决 ③对我国社会发展矛盾和规律的深刻认识 ④社会主义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社会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不等于人们就会有对解决复杂问顾的平常心,②错误。这种平常心是源于我党深刻认识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和规律,源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① 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9.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②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③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④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钉子因弯曲而失去了它的价值,说明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故①②符合题意;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身,④说法错误,③与题无关。 10. .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获得青少年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语言文字专家的质疑,这说明(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需遵循事物客观规律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网络编造词获得青少年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语言文字专家的质疑,这说明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判断会有不同,也体现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需遵循事物客观规律。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据此完成11~12题。 11.坐电梯或是爬楼梯、开车或是走路,在追求“低碳”生活方式者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难以统一 ③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②③选项观点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以实现统一,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生活态度决定价值观,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故①④入选。 答案:C 12.“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导向作用具有双重性质,正确的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排除;④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排除。 13.我国企业家也开始出现“裸捐”,“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这表明( ) ①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个人选择应该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④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将财富用于回报社会,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②③正确。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方面,所以①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片面,④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反映。 答案:A 14.价值取向,是基于个体的价值要求对社会的价值要求的认同或拒斥态度。价值导向,就是以社会的名义提出的价值要求,又以社会的名义引导每个个体认同这种价值要求。下列对二者关系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个体的价值取向,应当蕴含以社会名义提出的价值要求 ②社会的价值导向,往往体现有普遍性的个体的价值取向 ③我到底要什么与我们到底要什么的矛盾总是无法解决的 ④个体的价值取向寓于社会的价值导向之中才能得到满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是一致的,③错误;社会的价值导向(矛盾普遍性)寓于个体价值取向(矛盾的特殊性)之中,④错误。 15.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当地46个消防中队的143辆消防车1 00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全力处置。在灾难面前,消防战士们不畏惧,不退缩,勇敢的冲在第一线,他们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了消防战士的忠诚与敬业,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由此可见(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D.得到人民赞同与认可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标志 答案:B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可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A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消防战士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了人民的赞扬,说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B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2个大题,共40分) 16.2015年两会前夕,著名调查记者柴静带着自己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登陆优酷头条,上线仅1天的点击量已破599万,被点赞6万多次。柴静的雾霾纪录片引发热议,网友反应各不相同。一方面,该纪录片获得朋友圈很多的赞誉,认为她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唤起了新一轮关注环保的热情。但也有不少网友发表看法,认为该片以名人效应和煽情为手段,主旨是去工业化,未能认识到环保水平只能逐步改善,如果一味强调去工业化会造成严重就业危机和社会问题。归根结底,两种观点之争实质就是“发展”与“环保”之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争。 (1)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的热议。(9分) (2)结合材料,请就公民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十面霾伏”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9分) 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进行分析,注意这一部分知识的搜索和整理。第(2)问,注意分析要言之有物,提出具体的建议,以问题为中心。 答案:(1)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由于人们认识该片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出现争议是正常现象。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该片引发的争议有助于我们环境保护观念与时俱进。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该片引发的争议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7. 十二生肖源于中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就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十二生肖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同时,十二生肖也随着算命术的盛行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把生肖与人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与西方的十二星座说相似。 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做人‘羊’眉吐气,生意‘羊羊’得意,前程‘羊’关大道,烦恼‘羊’长而去”立刻成为网络热词。有不少人包括不少中学生在热衷于推算自己羊年的运势,希望羊年好运相伴。我校高三(9)同学就此展开讨论。同学甲认为:“属相、星座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不得不信。”同学乙则认为:“人的命运与属相、星座等外在因素没有任何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完全靠主观努力。”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生肖文化的认识。(6分) (2)假如你参与讨论,你会如何评论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运用辩证法知识加以阐述。(8分) (3)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就如何才能把握命运实现梦想提出你的建议。(8分) 解析:本题第(1)问,结合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谈认识类试题,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整合。第(2)问试题范围是辩证法,注意扣准材料中的关键性字词。第(3)问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注意结合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①我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②生肖文化中既有生活智慧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③要立足社会实践,改造落后生肖文化,推动生肖文化与时俱进。 (2)①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学甲的观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没有根据的。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人、动物、星座有各自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同学甲的观点忽视他们之间的特殊性,是违背事实的。③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因,但也不能忽视外因。同学乙强调了改变自身命运要靠主观努力,是合理的,但忽视了外部条件对人的影响则是片面的。 (3)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指引,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梦想;正确处理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梦想;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实现梦想。(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