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聊城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历史试题(二)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羊传·昭公五年》载:“秦者,夷也。”《史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白狄族建立)国王墓及其陪葬墓“随葬的铜器或陶器……基本组合与三晋墓葬相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文化逐渐被认同B.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C.祖先崇拜成为共同习俗D.金属器皿已经逐渐普及 2.《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 A.蕴含人文精神B.折射出礼崩乐坏 C.反对世卿世禄D.属于无神论学说 3.“混同家国帝业孤,贤良察举孝廉出。品流中正曹家旺,南北朝堂府邸舒。歌赋诗词八股义,晨钟暮鼓五经书。天元回眸悄南顾,江左寒门起士儒。”这首诗描绘的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选官制度的变化 C.八股取士的危害D.朝代更迭的频繁 4.“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南北对峙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D.导致了北人南移 5.理学是对先秦孔孟之学在新形势下的发挥和解释,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正是这一发挥的写照。由此判断,这种“发挥” A.标志着理学形成B.批判了正统思想 C.有利于学术下移D.开创了朴实学风 6.1906年清廷商部规定:凡投资现代工业2000万元以上者,可以被封为一等子爵,投资在80万以上、30万以上、10万以上者,分别授予三品、四品、五品衔。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传统思想根深蒂固B.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C经济政策发生变化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7.19世纪,西洋人编英汉词典把“calendar(历)“翻译成“皇历”、“通胜”,把"newspaper(报纸)翻译成京”“邸报”把attorney(律师)”翻译成“写呈子的“;中国人把“科学”解读成格致,把“逻辑”想像成因明,把“民主”想像成“民为贵”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思想的特点是 A.固守传统B.全盘西化C.中西杂陈D.新旧分明 8.“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我甚望我们中国的青年,认清这个道理。”李大钊这一思想促进了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9.“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这现象推动了 A.工人运动走向新高潮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南方革命根据地巩固D.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10.1939年,本着“专修科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专门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主旨精神,中央大学等14所高校就开办有各自归属工、农、商、医四大类的专修科教育,其中包括电讯、汽车、机械、采矿、化验、卫生工程等17个专业,共计20个班,均定于两年毕业,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高等学校的这一调整旨在 A.完善学科体系B.培养尖端人才 C.推动工业建设D.适应抗战需要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一经济政策应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第一个五年计划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2.1850年3月,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并将赎免封建义务的范围由富裕农民扩大到一般农民。普鲁士政府的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B.加速了工业革命 C.统一了国内市场D.改变了欧洲格局 1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重要的同时也是“唯一”的修改、补充,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鉴于 A.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B.工业革命的进展 C.“新和谐公社”的失败D.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14.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A.承担国际责任B.推广美国制度 C.遏制社会主义D.推行霸权政策 15.下图为全球部分区域占世界经济比重示意图。其中H曲线代表的是 A.亚洲B.欧洲 C.北美洲D.非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咸丰年间,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倡议减赋,不仅“将钱粮宿弊,大加厘剔”,使朝廷赋税数年积欠得以清完,湖南民众也得到减赋总额约50万两的实惠。……同治二年广东潮、廉、琼三府及南海等县在绅商组织下抗拒地方官吏利用厘捐财,引起朝廷重视。当时的上谕说:“抽厘助饷,原系一时权宜,万不得已之举,固不可任意苟敛,致怨言之兴。”……广东海阳绅士郭廷集自同治三年至光绪十三年四次主持修复家乡被毁堤坝,他的后人郭兆熊继承其志。……江西东乡生员刘郁典,“每青黄不接,以谷贷人至秋。收则加圆木于斗底名虽纳息,实未有赢利也。” 一据郭剑鸣《试析晚清灾疫防治中以绅士为中介的政治整合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疫灾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疫灾防治中绅士的做法,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贾文山等《跨文明交流、对话式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融合”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饮食的角度来说,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可谓完全不讲究。北大校园里有公共食堂,但是大部分同学都在校外小饭铺包伙或者零吃。包饭每月六至九元不等,经济困难的每餐六七分钱也可吃饱。北大附近向来没有西菜馆,没有咖啡可喝,也没有冰淇淋可吃。北大文、法学院附近,有专为苦力阶级而设的“普罗的露天小饭馆”,但也有北大苦学生来此光顾,“杂走夫贩卒之中就食,不以为辱”……在他们看来优良的生活环境具有麻醉作用,因此,有一些“同时考取清华的同学,往往弃而不就,一心一意地跑到北大来,受这崎岖的环境磨练。受这艰难的生活陶冶”。他们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激励自己,将艰苦的生活当作磨自己的条件。 在穿着方面,北大和师大学生更是将朴素进行到底。一位由上海中学考入北大的学生在向中学的学弟学妹们介绍经验时重点强调了北大学生与上海大学生相比生活的“平民化”。他说:“在南方西装革履是大学生的唯一标记,而在北方,蓝布大褂却是他们的常年伴侣,特别是在北大,蓝布大褂几乎已变成了学生的特种制服”。而且因为很多学生的蓝布大褂也只有一两件,因而常常洗,颜色就“从深蓝变成次蓝,从次蓝变成浅蓝。”“学生军制服在北大所遭遇的命运并不像在南方各大学那样的坏,在这边很受重视,同学们穿上不仅不觉得寒酸,而且昂首挺胸,不可一世”。(所谓学生军制服,指当时大学生参加教育部规定的军训被要求穿着的服装。) ——据王丽媛《城市空间和大学场域中的学生生活一1930年代北平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与身份建构(1930-193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北大、北师大等校学生生活的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8分) (2)上述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举例说明(6分)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4~1836年,英国向印度出口的棉纱增长50倍;1824~1837年间,英国出口到印度的细棉布增加了63倍,到19世纪中叶英国输往印度的棉织品占英国当时棉织品总产量的1/4……1800~1870年,世界工业生产增加约5.5倍,国际贸易额则由10亿美元增长到106亿美元,即增加9.6倍. ——据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 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写道:“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进行解读(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