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1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ww.ks5u.com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三校”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 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2.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详解】两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都是杂合子,如DD与dd杂交,后代为Dd,A错误;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可能出现纯合子,如Dd与Dd杂交,后代DD、dd为纯合子,D错误。 3.下述不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获得成功的因素的一项是 A.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应用科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C. 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决定作用 D.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详解】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生长期短,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正确;应用科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孟德尔不知道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基因概念,C错误;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4. 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定黑毛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 自交、测交、自交 B. 自交、测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所以对雌雄同株的高茎豌豆,鉴定其是否为纯合子,用自交最简捷;而对于雌雄异体的动物,用测交最好;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提高纯合体的比例,综上分析,A正确。 故选A。 5.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做杂交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 A. 母本花粉成熟时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 B. 母本去雄后套袋,父本去掉雌蕊 C. 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雄套袋,一定时间后授予父本成熟的花粉 D. 对母本传粉后,挂上标签即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详解】A、去雄就是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A错误; B、父本豌豆,不需要去掉雌蕊,杂交时需要父本的花粉,B错误; C、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雄套袋,发育成熟时,授予父本的花粉,C正确; D、母本受粉后,再套上纸袋,D错误。 故选C。 6.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Ff,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①、②位置上的基因分别是( ) A. F E B. E f C. e f D. e F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上,E、e和F、f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详解】该雄果蝇基因型为EeFf,结合图可知,e位于Ⅱ号染色体上,F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根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可知,①为E,②为f。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 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6种 B. 4种 C. 2种 D. 8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Yy×YY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Rr×Rr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故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2×3=6,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 B.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D.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导致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A错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B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9.下列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卵结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B. 受精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的过程 C. 受精过程中精卵融合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 D.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 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A正确; B.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B正确; C. 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接触,并进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 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并非父方母方各提供一半,D错误。 10.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B. ①类比推理法 ②类比推理法 C.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D. 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 综上,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图中各项基因组成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为9:3:3:1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C和D中两对基因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中两对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首先排除。 【详解】A、图A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1AAbb、2Aabb、1aabb 三种基因型,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种;比例是3:1,A错误; B、图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1ABA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后代表现型种类为3种;比例是1:2:1,B错误; C、图C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九种基因型,后代表现型种类为4种,比例是9:3:3:1,C正确; D、图D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1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种,比例是3:1,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伴性遗传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B. 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 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D. 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A项正确; B、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含有致病基因就能表现出来,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时才患病,因此,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项正确; C、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只要有一条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就可以患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患病机会比女性少,C项正确; D、伴性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模型构建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类型 B. 模型的描述只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 C.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拍摄某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图不属于模型研究方法 D. 沃森和克里克创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模型建构包括建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A正确; B、模型有的是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B错误; C、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拍摄某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图不属于模型,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创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属于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应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对模型建构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梳理模型的概念、作用、意义和分类,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分析解答。 1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B.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 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 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A正确; B、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正确; C、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原核细胞内、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能发生DNA复制,C错误; D、DNA复制需要模板DNA双链、酶、能量、原料脱氧核苷酸等基本条件,D正确。 故选C。 15. 一个双链DNA分子,G+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A是26%,C是20%,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 A. 30%和24% B. 28%和22% C. 26%和20% D. 24%和30% 【答案】A 【解析】 已知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即C+G=44%,则C=G=22%、A=T=50%-22%=28%。又已知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26%,C占20%,即A1=26%、C1=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30%,同理C2=24%。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T+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16.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人的身高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其中每一个基因对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 D.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DNA缺陷有关,必需通过父母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详解】A、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人的身高高矮不一,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其中每一个基因对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C正确; D、线粒体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这种遗传病是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 解离的时间一般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C.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龙胆紫染液 D. 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即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A正确; B、解离的时间一般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此段时间内细胞代谢较旺盛,B正确;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C错误; D、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选C。 18. 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B. 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 C.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 D. 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品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诱变育种虽然能够产生新基因,但是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A错误; BC、杂交育种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但是周期比单倍体育种长,B、C正确; D、多倍体的特点果实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正确。 故选A。 1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B. 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C. 环境是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D.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认为,在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进化的动力和机制,因此,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进行自然选择。 【详解】A. 通过选择导致具有抗药性的青菜虫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A正确; B. 青菜虫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之前,B错误; C. 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错误; D.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D错误。 20.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49%,Dd的个体占42%,dd的个体占9%。D基因和d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49%、42% B. 70%、30% C. 49%、51% D. 42%、5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种群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2。 【详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DD=49%,Dd=42%,dd=9%,因此D的基因频率是49%+42%÷2=70%,d的基因频率是9%+42%÷2=30%。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对种群基因频率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特别注意种群中所有个体都含两个等位基因时的计算规律。 2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本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B. 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 C. 甲乙两个小桶内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D. 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5、10、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本实验模拟的是性状分离比,A错误; 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但要选大小相同的小球,以避免主观因素产生的误差,B错误; C、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C正确; D、小球组合AA、Aa、aa的数量比接近1:2:1,但不一定是1:2:1,因此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不一定是5、10、5,D错误。 故选C。 22.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A. 160 B. 240 C. 320 D. 48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非甜玉米YYSS和白色甜玉米yyss能独立遗传,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Ss,其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_S_):黄色甜粒(Y_ss):白色非甜(yyS_):白色甜粒(yyss)=9:3:3:1。据此答题。 【详解】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性状为黄色甜(Y_ss)和白色非甜(yyS_)。两种表现型中各有三个组合,每种表现型中杂合的组合为2个。所以F2中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占4/16,根据白色甜玉米80株,占子二代的1/16,可知F2的总个体数为80×16,所以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数为80×16×(4/16)=320株。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9:3:3:1的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 9:3:3:1,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说明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数目相等的4种配子,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24.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要严格“去雄”、“套袋”,进行人工授粉,①错误;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②正确;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③正确; ④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④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提出的假说及其采用的方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25. 下列关于核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数目加倍,一定源于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B. 基因数目减半,一定源于染色体数目减半 C. 相同基因的分离,一定源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基因的重新组合,一定源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数目的加倍是由于DNA复制的结果,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同时,基因数目也减半,B正确; C、染色单体消失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基因重组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在常染色体上的 A、B、C 三个基因分别对 a、b、c 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 F1,F1 测交结果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 【详解】F1测交,即F1 ×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的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其中a和c、A和C总在一起,说明A和a、C和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 A. 1∶0 B. 1∶1 C. 2∶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同型的ZZ表示公鸡,异型的ZW表示母鸡。 【详解】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其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公鸡为ZZ,母鸡为ZW,性反转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即ZW×ZW,后代情况为ZZ(公鸡):ZW(母鸡):WW=1:2:1,所以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2:1。 故选:C。 28.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 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 C. 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D. 图中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图中①表示基因,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tRNA。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真核生物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少部分不以染色体为载体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正确; B、从基因到RNA是转录的过程,该过程的原料为A、U、C、G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存在A-U,无A-T,而DNA复制过程的碱基配对则相反,正确; C、mRNA到蛋白质的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以此该过程离不开tRNA,正确; D、tRNA不含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错误; 故选D。 【点睛】考查三种RNA的组成、功能和场所: 29.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由多种不同的tRNA搬运 B. 起始密码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C. DNA复制时解旋完成后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D. 能发生DNA复制的细胞也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3、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详解】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A错误;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B错误; C、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能发生DNA复制的细胞也能进行转录和翻译,D正确。 故选D。 30. 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B. 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C. 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D. 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系谱图中双亲都正常,后代却有患病的个体,说明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 B、设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结合前面分析可推知,Ⅰ1的基因型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则Ⅱ3的基因型也可能为XAXa,因此Ⅲ2有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项错误; C、该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C项正确; D、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D项正确。 故选B。 31.下列关于染色体、核DNA、核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者行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B.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C.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D. 在生物的繁衍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据此分析。 【详解】A. 染色体、DNA、基因是平行关系,所以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行为一致,A正确; B. 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 染色体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C正确; D.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在生物的繁衍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相应的DNA和基因的行为,D正确。 32.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 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 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详解】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A错误; B、②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RNA才能完成翻译过程,B错误。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C正确。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参与转录,则形成的mRNA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33.目前市场上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无子香蕉”培育过程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 ②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③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④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 ⑤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之一 ⑥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A. ①②③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芭蕉,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有子香蕉。二倍体有子香蕉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有子香蕉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二个染色体组,所以杂交后形成的个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种子,为无子香蕉,据此答题。 【详解】①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①正确; ②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②错误; ③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的后代为三倍体,不育,所以仍然存在生殖隔离,③正确; ④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有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④正确; ⑤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⑤正确; ⑥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⑥错误。 综上,①③④⑤正确,②⑥错误。 故选C。 34.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下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A. 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将受影响 B. 物质Ⅱ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C. ①④为同一生理过程,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 D. 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真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Ⅰ为核膜,Ⅱ为环状DNA分子。 【详解】据图可知,细胞核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形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有氧呼吸,因此用某药物抑制②(转录)过程,该细胞有氧呼吸将受影响,A正确;物质Ⅱ上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①为DNA复制,需要解旋酶与DNA聚合酶,④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二者不是同一生理过程,需要的酶也不相同,C错误;③⑤均为翻译过程,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不同,所用密码子的种类不一定相同,密码子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 B. 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易位 C. 染色体易位和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有三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通过观察、分析,不难发现①属于基因重组,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染色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装或易位等改变;图①是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②是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属于染色体易位;故选A。 【点睛】注意: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间染色体片段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能相互交配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B. 选择是进化的因素,也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C.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变异都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D. 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型频率改变并不能说明生物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2、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这种不能杂交或能杂交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3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详解】A、两个种群的个体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才能判断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否则不是同一物种,A错误; B、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B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只有种群中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才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C错误; 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型频率改变并不能证明生物进化,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该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并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 故选D。 37.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A. 1/2n,1/2n B. 1/2n,1/2n-1 C. 1/2n,1/2n+1 D. 1/2n-1,1/2n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子代DNA分子数目为2n个(单链数目为2n+1),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15N的单链有2个),所以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为2/2n+1=1/2n,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2/2n=1/2n—1。 故选B。 3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参与 B.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 C.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 D. 基因工程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A正确; B、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B正确; C、杂交育种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工程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这样一种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D正确。 故选C。 39.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风导致昆虫发生了变异 B.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 只有长翅个体能适应该海岛的环境 D. 大风对昆虫翅的性状进行了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该昆虫的不同翅型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结果,不是大风导致的,A错误;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C、由曲线可知,长翅和短翅个体较多,中翅个体较少,说明长翅和短翅个体能适应该海岛的环境,C错误; D、大风对昆虫翅的性状进行了自然选择,D正确。 故选:D。 4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则不能 C. 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而使害虫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 D. 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错误; C、农药可以对害虫进行选择,保留抗药性个体,淘汰不抗药的个体,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进而使害虫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C正确; 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目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期。 (2)图乙中①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 (3)图乙中,②细胞处于图甲中的_____段,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 (4)图乙中,③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 (2).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 BC (4). b (5).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AB段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C段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E段有丝分裂后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 分析图乙: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丙:a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1)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2)图乙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上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3)图乙②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对应于图甲中的BC段,对应于图丙中的b。 (4)图乙③细胞中,根据图乙②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点睛】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物质含量变化曲线图,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时期,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42.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发生变化,W变为0.2,w变为0.8。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库 (2). 32% (3). 基因突变 (4). 自然选择 (5). 是 (6).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7). 没有产生新的物种, 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考察基因库、种群基因频率,生物进化实质和物质形成的标志,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海岛中海龟的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2×0.2×0.8=32%。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因为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因为没有新基因的产生,所以应是来源于基因重组。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3)因为原来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发生变化,W变为0.2,w变为0.8,由此可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的改变,所以发生了进化。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但不代表产生了生殖隔离,而产生新物种必须形成生殖隔离,所以没有产生新的物种。 43.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 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休(乙);甲的花粉经EMS 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______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位纯合子;反之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________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_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_______用适合的限制酶切割,然后借助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种,经筛选和培养等会的转基因抗虫植株。 【答案】 (1). 单倍体 (2). 抗性非糯性 (3). 3/16 (4). 非抗糯性 (5). (6). 抗虫基因(目的基因) (7). Ti质粒 (8). DNA连接酶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ttGG(非抗非糯性),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不可能两个t基因同时突变为T基因,因此突变后的乙的基因型为TtGG;甲的花粉为tG,因此可以通过诱变形成tg,因此丙植株的基因型为ttgg。 【详解】(1)在培育乙的过程中利用了诱变育种的技术;在培育丙的过程中,经过了EMS诱变处理和花粉离体培养,用到了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技术。 (2)由丙的培育过程中知,丙为纯合子,丙的基因型为ttgg.乙与丙杂交,F1中既有抗性又有非抗性个体,所以乙的基因型为Tt;F1全为非糯性,所以乙的基因型为GG,因此乙的基因型为TtGG。要培育抗性糯性品种,需要从F1中选择抗性非糯性个体进行自交。由乙和丙的基因型可推测出F1中抗性非糯性的基因型为TtGg,其自交后代中抗性糯性个体(T_gg)占的比例为:3/4×1/4=3/16。 (3)F2中抗性糯性个体的基因为Ttgg或TTgg,自交后代中没有非抗糯性出现时,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要从其它物种获得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基因工程中,用限制酶对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农杆菌的Ti质粒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等相关知识点,熟悉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这也是容易丢分的一块。 44.如图表示发生在某类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 (1)图示为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亲代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900对,其中一条单链(A+T):(G+C)=5:4,复制一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_______个。 (3)产生的过程中,一个mRNA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 (4)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填“向左”或“向右”)。 (5)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R环结构的形成往往与DNA分子中某种碱基对的数量有关,推测该片段可能含有较多的_____碱基对,使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R环的形成还会降低DNA的稳定性,从而引起_____。 【答案】 (1). 转录翻译同时进行 (2). 500 (3). 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少量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 向左 (5). G→C (6). 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其中酶1能催化转录过程,为RNA聚合酶;酶2能将DNA双螺旋打开,为解旋酶;酶3能催化DNA的合成,为DNA聚合酶。 【详解】(1)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说明图示为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2)亲代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900对,其中一条单链(A+T):(G+C)=5:4,则A+T==1000个,A=T=50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复制一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21-1)×500=500个。 (3)产生的过程中,一个mRNA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这样可以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4)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向左。 (5)由于C-G之间有3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R环结构中可能含有较多的G→C碱基对,使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R环的形成还会降低DNA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点睛】本题考查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时间、场所、条件(模板、原料、酶、能量)、特点、结果、碱基配对方式的比较,以及掺杂了DNA的碱基计算问题。结合各种酶的特点,仔细分析图中图中数字所代表酶的种类。 45.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所有子代中的ddRR和ddRr的比是 ________。 (2)图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⑧过程常用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 (4)图中________(填数字)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 (1). 3/4 (2). 3∶2 (3). 花药离体培养 (4). 秋水仙素 (5). 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6). ③④ (7). 基因重组 (8). ①②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及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图可知:①②是人工诱变育种,③④为基因工程育种,⑤⑥为杂交育种,⑤⑦⑧表示单倍体育种,⑨⑩为多倍体育种。考生可先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根据题意梳理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F2,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2×1/2=1/4,所以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3/4;F2中的矮秆抗病水稻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RR和2/3ddRr,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则所有子代中的ddRR所占比例为1/3+2/3×1/4=3/6,所有子代中的ddRr所占比例为2/3×1/2=2/6,因此,所有子代中的ddRR和ddRr的比是3∶2。 (2)图中⑦表示获取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⑧过程表示诱导染色体加倍,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3)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只能通过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即图中的③④途径,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将人体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 (4)图中①②是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随机性等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