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0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婴是一个能守住匠心的翻译家,严格遵从翻译的工序,一生都追求艺术的高标准。 B. 贺友直造诣精深,既有对中国传统线描的坚守,也融入了西画写实的元素,实现突破。 C. 今天的研究者缺乏匠心精神,频繁转换研究阵地获取立项资助,因此造诣不深。 D. 对待新发现,我们应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这有助于获得大量的创新性成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草婴和贺友直两个正面的事例引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匠心之道。 B. 文章第二段明确了匠心之道的内涵,接下来的文段从“守”“破”“离”三个角度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C. 文章关于“破”的认识体现出辩证的态度,论证时综合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D. 文章在论证“离”时指出颠覆成见突破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的“守”之道的必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法拉第凭借长久等待和超常的吃苦最终获得了电磁学研究的殊荣,说明“守”是一切进步的根源。 B.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这一事例主要彰显的是文中“破”的精神内涵。 C. “守”是不改初衷,“破”和“离”要求在守的基础上有创新和超越,因此,“破”和“离”比“守”更为重要。 D. 只有不断的“破”和“离”,才能打破局限性到达新的高度,这一观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今天的研究者缺乏匠心精神”错误。结合“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分析,文中说的是“有的研究者”,扩大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论证时综合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错误。纵观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没有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说明‘守’是一切进步的源泉”表述过于绝对。结合“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分析,写法拉第凭借长久的等待和超常的吃苦最终获得了电磁学研究的殊荣,说明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B项,“彰显的是文中‘破’的精神内涵”错误。这一事例彰显的是“守”的精神内涵。 C项,“因此,‘破’和‘离’比‘守’更为重要”错误。结合“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等分析,“因此,‘破’和‘离’比‘守’更为重要”于文无据。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 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各系之冠。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短短一年内,就有《干栏——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 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 (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 ②这位谦谦君子,在30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 (摘编自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B. 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 C. 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 D.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 5. 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校长之后工作实绩,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B. 结合广东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 C. 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 D. 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招生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有了全国性和国际性。 6. 作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A 6. 公立大学之外,不能忽略私立大学;②大学教育应防止地域方面不合理的畸形发展;③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④学校应采取“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方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说法过于绝对。 C项,“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曲解文意,相关链接②是说“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 D项,“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于文无据。文中只在第3段写了与胡适的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根据原文第2段内容可知,关于“文化问题大论争”,胡适等是“论战的参与者”,并没有说传主与胡适展开争论。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B项,“就读人数达三百人”错误。根据倒数第2段可知,“三百人”是原来选读商学经济系的人数,不是扩充为商学院之后三个系的总人数。 C项,根据倒数第2段可知,选项的表述中,“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西南社会调查所”名称应互换。 D项,把未然当作已然,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使岭南大学逐渐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是未来目标而不是已经达成的现实。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信息筛选点是“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观点”。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文章三至四段仔细阅读这几个段落很容易找出“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这些信息。分条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偷食 宋以柱 地瓜面煎饼我们叫它黑煎饼,玉米面煎饼我们叫它黄煎饼。 我和张里是吃黑煎饼长大的。 黑煎饼烧胃,胀肚子,大便黑,解大便困难。黄煎饼就不同,它有让人眩晕的黄色和香味儿,而且大便顺畅呈黄色。张里他爷经常吃黄煎饼。用张里他娘的话说,你爷干活儿最累,所以吃黄煎饼。张里和他6个姐姐,都吃黑煎饼。我永远记得张里他爷举着黄煎饼的样子,黄煎饼在张里他爷的黑手里攥着,攥得我的心生生地疼。我只能干咽唾液。那天,我咽下两个黑煎饼,去叫张里上学。张里从他家的粪篓里掏出一个黄煎饼,掖在怀里,拉着我飞跑进村南的小树林。张里对我说:“我偷的,咱俩分着吃了,千万别说,说了俺爷能敲死我。张开手接着,别掉了。”我大张着两只小手,张里小心翼翼地撕开,把大一点儿的一块递给我。我双手捧着大半个煎饼,兴奋得发晕。吃下第一口,我浑身战栗。尽管那半张煎饼上还粘着几点黑黑的猪粪。 那是我和张里童年的事。说着说着就长大了。张里是属于绝顶聪明的那种,用村里人的话说,家里最小的一个,是他爷他娘积攒力量要来的,所以最聪明。事实证明,这话有点儿道理,我们初中3年,张里一边玩儿一边学,没费什么力气就读了中专,上的是省城的银行学校。你想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能到省城读中专的有几个?而且学的是数钱的专业,参加工作后天天对着钱。村里的老少爷们想到这一层,眼球里都像铺了一层青苔,绿莹莹的。我笨一些,只能复读了一年,然后上了高中,等到我费尽力气考上专科师范,到乡镇初中教书时,张里已经是我们那个市的银行里管着往外发钱的科长了。张里给我打电话,说黄煎饼天天吃,但是很小,四四方方的,小巧玲珑的,什么时候你来,我请你。我就笑,然后心就不听话地乱跳。 据说局长们、县长们都盯着张里的钱,苦于没门路。但我对于我和张里的关系,闭口不谈,熟悉的人问起来,我只是说已跟他无往来,他们都信。因为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尽管他们都说我有沉鱼落雁之貌。就是让那个色眯眯的校长扣了奖金,压迫着教两个年级12个班的课,我也没有找张里帮忙。 在我结婚那年,我见到了张里,是在张里组织的初中同学会上。在这之前,我几次梦到过他,他的高大魁梧和他的递给我黄煎饼的修长手指。那一次,是在市里最 好的一家酒店,我去的时候,张里正在和一个小姑娘说笑。她不是我们的初中同学,但比我们的初中女同学要漂亮得多,包括我。我注意到张里修长的手指,正夸张地 搭在小姑娘的肩上。张里看到我的时候,眼睛绿了一下,过来就抱住了我。当我在他怀里战栗时,我听到张里说了一句话:“有男朋友吗?如果没有,就跟了我吧。” 我迅速逃出他的怀抱,虽然我曾经渴望过。我笑着说:“张里,你太白了,我不喜欢白皮肤的男人。”然后我对着他哈哈大笑。其实,一个好女孩是不应该那样笑的。 酒宴的始终,我一直听到张里高亢的声音。他的声音过于夸张,修长的五指张牙舞爪。他对我们的男同学们说:“放心玩乐,有你想不到的快乐。”那一刻,我正举着一块黄煎饼,就是张里说的那种,四四方方,小巧玲珑,有着让人眩晕的黄色。听到这话,我差一点儿吐了,好像十几年前那块煎饼上的猪粪才开始散发臭味。当看到张里歪歪扭扭往楼上走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主意。那次聚会回来,仅半年时间,我就和一个同事结婚了。 我是经常回老家的。回去就有人说我,还有张里。说张里的时候,全村的人就一个表情——馋,就像当年我在张里家里眼馋他爷的黄煎饼一样。我就强装笑脸,历数自己的学生,还有自己的一大摞证书。张里他爷已经不在了,那个全村第一个吃黄煎饼也是吃黄煎饼最多的人,在张里飞黄腾达的时候溘然而逝。在村里我也见过一次张里,他因臃肿而不再魁梧,修长的五指变得粗而白,那时他已经是副行长了。看到他艰难地把自己塞进小车时,我的心不再有以前的疼痛。这真的很奇怪。村里的老人们说:“你看张里多出息,又白又胖。”我就说:“是啊是啊,多少年才出一个张里啊。” 后来再回去,就没人跟我说张里了。“张里给逮住了。”这是张里他娘跟我说的。我经常去看她。那个慈眉善目、养育了6个女儿1个儿子的老人,抓住我的手对我 说:“妮子,你替我去看看张里吧,我走不动了。”她坐在夕阳里自言自语:“张里那么听话,他怎么会拿公家的钱呢?他媳妇儿来闹腾我,说张里还养着二奶,我都 听不懂。他是不是让城里的女人给祸害了?妮子,张里到底咋了?” 隔着一张厚玻璃,我见到了张里。我带去一摞黄煎饼,是张里他娘给的。她说,张里都当上官了,还是喜欢吃她摊的黄煎饼。张里看到黄煎饼,竟然笑了一下,是黄煎饼再一次让我的心疼起来。张里对我说:“我还配吃黄煎饼吗?”他脸上的肉太厚了,其实根本看不出他在笑。 走出那扇大铁门,我才想起给他买的那盒烟——中华牌的。那次聚会后,我知道他喜欢抽这种烟,但我不知道它贵得这么离谱。 我回去时,张里还没回监号,我看到他正把一块黄煎饼往嘴里摁。 那一刻,张里像极了一个偷食的孩子。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标题“偷食”含义深刻,一语双关,既指小时候偷吃黄煎饼的事情,又暗指张里“偷食”公家财产,还构成了故事悬念,让读者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B. 小说中的“我”与张里是小时候的伙伴,但因为不同的人生轨迹,使得“我”成为一个正直的 人,而张里成了一个令人唾弃的犯罪分子。 C. 小说第三段开头的“说着说着我们就长大了”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我”和张里的关系,又为下文对“我”们成长后事情的叙述做了铺垫。 D. “我”对张里看法的根本转变,源于那次初中同学的聚会;聚会上,张里的表现让“我”看清 了他的变化,“我”决定再也不跟张里交往。 8. 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黄煎饼”作为小说中的一种物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A 8. 第一问:明显是我和张里望的交往及关系变化的过程;暗线是张里贪欲不断膨胀,人生追求到辉煌又覆灭的历程。(2分)第二问:①双线结构,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②暗线的设置交代了任务的结局,是小说主题更为丰富、深刻。(3分) 9. ①黄煎饼让人眩晕的黄色和香味是人们欲望的一种象征。小说由偷食黄煎饼写起,黄煎饼在文中多次出现,有着超越其本意的内涵。②黄煎饼是人物关系的见证,是情感变化的见证。“我”和张里在小树林分食沾有猪粪的黄煎饼时,十分兴奋;在同学聚会酒宴里吃精致的黄煎饼时,我差一点吐了。③黄煎饼是过往生活的一种寄托,一种怀念。如张里当上官了还是喜欢他娘摊的黄煎饼;在监狱里往嘴里摁黄煎饼。(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B项,因果关系不准确,两人的变化,不同的人生轨迹只是其一,正主要是自己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张里成了一个令人唾弃的犯罪分子”与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张里自身的贪婪欲望。C项,“承接上文‘我’和张里的关系”不当,而是承接对小时候事情的叙述;也不是为下文做铺垫,而是自然导入下文的叙述。D项,“‘我’决定再也不跟张里交往”错误,由文中“虽然我曾经渴望过”等信息可知应是改变了渴望嫁给他的想法。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文章行文思路的安排构思。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顿时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理清文章的主要叙述情节。本文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和张里交往的变化过程,另一条是张里贪污腐败私欲不断膨胀的变化过程,两条线索在文章相互勾连,使得小说的情节更为趋向于稳定,特别是使情节的内容更为紧凑,两条线索丰满了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得文本的叙述更为有力度,又使得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增加文本的趣味性。 点睛:小说线索的形式如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情感变化为线索。线索的分类:单线型结构,也就是一条线索的作品,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一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双线型结构,线索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二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有时二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但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比如本题中,题干已经明确说明“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可以先找出小说中的人物,围绕该人物概括情节。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黄煎饼’作为小说中的一种物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要点,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站在历史的高原角度去分析小说,主人公的相关人物形象,这是解答文本价值的基本能力。“黄煎饼”是小说中的重要线索,文章主要通过黄煎饼进行具体的描绘,形象别致的写出人们思想欲望的升华,同时黄煎饼是文中人物关系的勾连,小说通过这条线索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揭示出欲望不正当终会导致人走上一条不归路。 点睛:作为物象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审清问的角度:限定角度——艺术表现或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综合角度——没有明显要求答题角度,要从多角度作答。审清描写物象的范围,小说描写物象的文字,不是统贯全文,而是限定在特定的区域文字中,需要把与该物象相关的文字都找出来。比如本题中,不是考查“黄煎饼”的作用,而是考查其意蕴,对于物象内涵的思考,一般角度如下:一般带着物象指代意、象征意、双关意或主题意的意识,进行物象内涵四考虑,一考虑相关人物,二是考虑相关情节,三是考虑相关环境,四是考虑有无揭示涵义的提示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B.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C. 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 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11.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12.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 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 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凭借)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控”,结合“于地”分析,“控制”错误,应该译为“投,落下”。句意:落在地上就是了。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③是说天的颜色的,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排除这两项即可。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苍苍”,深蓝色;“其”,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疑问词;“而”,连词,表因果;“极”,尽头;“其”,代词,指鹏;“视”,俯视;“若”,像;“是”,代词,指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其……邪?其……邪”,是……呢?还是……呢。(2)“知”,通“智”,智慧;“小年”,短命;“大年”,长寿;“以”,介词,凭借;“然”,这样;“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反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是一天。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只诗人所居之地。) 14.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寄来了几件春衣。可五月北国仍是连续不断的风雨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落月”“梦回”“雁飞”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表达诗人对青春已逝的愁苦;③“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 项,“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错误。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这是“梦回”后睁眼亲见的事实。千真万确,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做了什么梦,梦境如何,诗人有意回避不提,但从“孤客”二字和末联两句不难看出,他是梦游到了家中,与闺中少妇及双亲欢乐地团聚了。梦中不知身是客,而梦醒后的所见,却是清楚地告诉他:你仍独在异乡为异客,天涯万里远亲人。他怅然惘然了!现实中的“孤客”隐指梦境中的团圆。梦境中由父亲母亲妻子相依相偎,现实里唯穹帐冷月相伴相随。正因梦里沉浸在天伦之乐的温馨中,所以梦后才倍觉身陷荒塞、与世隔绝的孤独与凄凉。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诗歌从梦醒起笔,却绕开梦本身而落墨于眼前实景上。“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开篇就点题。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 从“孤客”二字和末联两句不难看出,他是梦游到了家中,与闺中少妇及双亲欢乐地团聚了。又“梦回”到冷酷的现实中,他怎不无限叹惋呢?月亮还未落下去,他却醒来了,连梦也是很短的啊!一个“尚”(还在)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处境十分难耐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境。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身临其境三年,耳闻目睹无不令人生悲。诗人写此诗才三十出头,他竟也感到“老”的降临,可见这个“老”字包容了他所历之苦有多重,所怀之仇有多深了!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自己思念亲人,亲人同样牵挂自己。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诗人年轻的妻子往往给他捎来一封家信,或几件衣物。这次又给他寄来了春装,其实这只能难为她白白费神了。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又极写了他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和荒漠。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名篇名句默写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家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里,王勃虽然是套用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文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却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里,庄子认为宋荣子还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限之中,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辨“荣辱”的纷争,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待”。 (4)《陈情表》里,李密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悦亲戚之情话 (2). 乐琴书以消忧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定乎内外之分 (6). 辩乎荣辱之境 (7). 乌鸟私情 (8).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悦”“鹜”“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B. 习主席深谙俄国文化,信手拈来俄国文学作品,让俄罗斯朋友由衷感慨:一位大国的领导人,竟对友好邻邦的文化如此熟悉! C.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D. 李密在《陈情表》中声情并茂地向晋武帝诉说了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和想要奉养祖母的私情,并最终靠诚挚的孝心打动了晋武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A项,“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修饰“明月”,用错对象。 B项,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后面不能接宾语“俄国文学作品”。 C项,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修饰“中国弱女子”,使用正确。 D项,声情并茂,一般用于演讲或演唱时,指声音和表情的变化达到很高的水平。修饰“向晋武帝诉说”,不合语境。 故选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史蒂夫·乔布斯能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引领着世界IT业向前奔跑,是因为他那特立独行的性格之下的那种不竭的创新精神所导致的。 B. 新学期开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C. 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个飓风“艾琳”(Irene)在美国东部时间27日早7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已导致10人死亡,至少超过二百万人撤离家园。 D.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作客《艺术人生》栏目向人们讲述她少年时代如何克服困难,青年时代如何努力进取,如何一步步地攀登歌唱艺术的高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是因为……所导致的”杂糅,可删去“所导致的”。 C项,语意重复,“至少”“超过”应删去一个。 D项,成分残缺,“讲述”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经历”。 故选B。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B. 您的光临,让敝店蓬荜增辉。 C.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 D. 你家母让我给你说,这个周末一定要回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笑纳”应该是请别人接受;C“荣幸”应该是自己的谦称;D“家母”是自己的谦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红楼梦》是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必须_______。所谓进得去,______,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文学的美常常是在最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 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______。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 【答案】 (1). (1)进得去,出得来。 (2). (2)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 (3). (3)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所谓进得去”“所谓出得来”等分析,此处主要讲也必须进得去,出得来。 第二处,结合“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文学的美常常是在最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分析,此处主要讲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 第三处,结合“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分析,此处所举事例为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 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调整、增删。 (1)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2)这次盛会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 (3)这次盛会是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 【答案】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的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变换句式的能力,属于短句变长句的类型,首先确定句(1)为主干句,再把(2)(3)变为修饰成分,加入其中。注意整个句子要是单句。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9月30日,电影《攀登者》正式上映。这部取材于中国登山队1960年、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经历的影片,在上映前就曾引发广泛关注。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吴京 饰)和曲松林(张译 饰)在气象学家徐缨(章子怡 饰)的帮助下,带领一些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攀登珠峰并不仅仅是攀登一座山那么简单,它关涉领土归属、国民信心、国际形象,是政治任务,也是民族使命。所以,哪怕知道困难重重,也必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便是中国的攀登精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雄鹰面对高空的咆哮,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面对峭崖的险绝,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面对巨浪的汹涌,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面对困难,它们永不言弃,勇往直前。 把困难扛在肩上,远远胜过把它挂在嘴上。面对困难,不要抱怨,不要躲避,要勇于向它发起挑战,任凭困难如何咆哮,也绝不退缩,勇往直前。 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人生要尽力渡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绝不轻言放弃,而是勇往直前。 前美国总统林肯一生充满着挫折与荆棘,可以说是在困难中闯过来的。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立志要在政坛上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于是他在青年时就开始参加选举,一生中他参加过无数的选举,然而每次的结果都如出一辙,每次都是落选。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他勇于将它扛在肩上,他没有气馁,而是勇往直前,选择了向困难发起挑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也不会辜负这些迎难而上的勇士。最后,在总统竞选中他成功了,并带给了美国众多的辉煌,创造了不菲的业绩。 是的,林肯他懂得泰戈尔的话:“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面对困难,他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闻名于全世界的总统。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越国在被灭后,越王被囚,在敌国受尽凌辱,面对如此重大的困难,越王他没有放弃,他卧薪尝胆,只为来年的复国大业,最终他成功了,成就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佳话,给了后人无限的启迪。 一个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是会被上天眷顾的,即使最终依然是失败,但我们也问心无愧,因为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让我们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歌声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乐章;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帆船,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利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开创出自己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电影《攀登者》正式上映,及中国的攀登精神。领悟材料内涵要注意抓住关键句:“‘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便是中国的攀登精神。”根据材料,在写作中要重点突出“勇攀高峰”这一核心精神。哪怕知道困难重重,也敢于迎难而上,这是“不畏艰险”;面对困境从不气馁,勇往直前,这是“顽强拼搏”;为了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团结互助,这是“团结协作”;山就在那儿,所以心有斗志,攀登不止、奋斗不止,这是“勇攀高峰”。 参考立意:攀登精神,引领人生;勇攀高峰,不断拼搏;团结互助,奋斗不止;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确定标题《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开头可以用一些比较精彩的语句引入,如“雄鹰面对高空的咆哮,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面对峭崖的险绝,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面对巨浪的汹涌,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等,得出结论“面对困难,它们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面对困难,不要抱怨,不要躲避,要勇于向它发起挑战,任凭困难如何咆哮,也绝不退缩,勇往直前;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一个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是会被上天眷顾的,即使最终依然是失败,但我们也问心无愧,因为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让我们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歌声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乐章”等。 【素材】《攀登者》并不避讳牺牲的呈现。中国的登山精神、登山事业,是几代人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来之不易,尤显珍贵。电影传递出的中国“攀登精神”,是一次回望,是一次致敬,更是对后辈的一次提醒:攀登精神,莫失莫忘。 《攀登者》略写了1960年的这次登顶,将它作为一个背景,详写的是1975年的这次登顶。1975年登顶之所以重要,除了国际形象、国民信心、珠峰科考等因素外,编剧还设置了一个戏剧冲突,即1960年的那次登顶,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国际登山界纷纷质疑,并不认可。1975年的登顶,便是中国登山队重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契机。这便丰富了登顶的动机,更为“人性化”。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刘连满,他将自己作为人梯,帮助队友登上去,自己筋疲力尽,失去了登顶珠峰的机会。在大石头旁休息时,他忍受着严重缺氧和疲劳的袭击,也要将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们回来使用,并写下了遗书:我看氧气筒里还有点氧气,给你们三个人回来时用吧,估计也许管用。 攀登珠峰并不仅仅是攀登一座山那么简单,它关涉到领土归属、国民信心、国际形象,是政治任务,也是民族使命。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例子。例如李大钊在革命事业受到威胁时,他的亲人都劝他离开北京,但是他却不怕敌人的杀掠,要与敌人作斗争,要与挫折作斗争!再比如黄继光在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了自己,这就是在挫折来临时,勇往直前! “把失败写在背后,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吉米哈里波斯( 方 一枚贝克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次的挫折的话,那无疑是挫折造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纵观古今中外,众多伟人的背后有着说不尽的困难与挫折。 生活中,我们应该向亚梦那样坚持,不放弃地去实现梦想,不要半途而废。就算失败了也不要放弃,因为人生就像山路一样不可能是平坦的,总会有绊脚石。多失败几次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最后实现梦想,让你的心灵之蛋散发光芒!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控英语试题 Word版
- 国旗下讲话稿之第十一周国旗下演讲:辛勤的赞歌
- 专题9-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讲)-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浙江版)
- 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自我鉴定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04 梅花魂 部编版(共64张PPT)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