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蒙娜丽莎的魅力 傅雷 《瑶公特》这幅画的声名、荣誉及其普遍性,几乎把达·芬奇的其他的杰作都掩蔽了。画中的主人公原是翡冷翠人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蒙娜丽莎(Mona lisa)。“瑶公特”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诗人阿里奥斯托(Ariosto)所作的短篇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名字,不知由于怎样的因缘,这名字会变成达·芬奇名画的俗称。 提及达·芬奇的名字,一般人便会联想到他的人物的“妩媚”,有如波提切利一样。然而达·芬奇的作品所给予观众的印象,尤其是一种“销魂”的魔力。 然而这销魂的魔力,这神秘的爱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莱奥纳多的目的,原要表达他个人的心境,那么,我们的探讨,自当以追寻这迷人的力量之出处为起点了。 这爱娇的来源,当然是脸容的神秘,其中含有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一个旋律的片段,两拍子,四音符,可以扰乱我们的心绪以致不得安息。它们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一个声音在我们的灵魂上可以连续延长至无穷尽,并可引起我们无数的思想与感觉的颤动。 13 在音阶中,有些音的性质是很奇特的。完美的和音(accord)给我们以宁静安息之感,但有些音符却恍惚不定,需要别的较为明白确定的音符来做它的后继,以获得一种意义。据音乐家们的说法,它们要求一个结论。不少歌伶利用这点,故意把要求结论的一个音符特别延长,使听众急切等待那答语。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榴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别个音符的应和。这呼喊即有销魂的魔力与神秘的烦躁。 某个晚上,许多艺术家聚集在莫扎特家里谈话。其中一位,坐在格拉佛桑(钢琴以前的洋琴)前面任意弹弄。忽然,室中的辩论渐趋热烈,他回过身来,在一个要求结论的音符上停住了。谈话继续着,不久,客人分头散去。莫扎特也上床睡了。可是他睡不熟,一种无名的烦躁与不安侵袭他。他突然起来,在格拉佛桑上弹了结尾的和音。他重新上床,睡熟了,他的精神已经获得满足。 这神秘正隐藏在微笑之中,尤其在“瑶公特”的微笑之中!单纯地望两旁抿去的口唇便是指出这微笑还只是将笑未笑的开端。而且是否微笑,还成疑问。口唇的皱痕,是不是她本来面目上就有的?也许她的口唇原来即有这微微地望两旁抿去的线条?这些问题是很难解答的。可是这微笑所引起的疑问还多着呢: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识呢,还是处女的童贞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然而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 在音乐上,随便举一个例,譬如那通俗的《威尼斯狂欢节曲》,也同样能和你个人的情操融洽。你痛苦的时候,它是呻吟与呼号;你喜悦的时候,它变成愉快的欢唱。 “瑶公特”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最飘渺、最“恍榴”、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具有无穷(infini)与不定(ind6fini)两元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对《瑶公特》(即《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一般性的介绍,介绍名字的由来,并着重说明蒙娜丽莎有着销魂的艺术魔力。 13 B.完美的和音给我们以宁静安息之感,摄魂制魄的音乐却用一些恍惚不定的音符故意让听众急切等待要求结论的音符进而产生烦躁之感。 C.“瑶公特”的微笑所引起的疑问很多,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还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而吸引我们的,就是这神秘。 D.达·芬奇的艺术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就在于作品都能给予我们最飘渺、最“恍榴”、最捉摸不定的境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达·芬奇创作的《瑶公特》这幅作品在当时和后世所受到的重视是因为他的销魂的魔力。 B.作者借用莫扎特的例子意在阐述音乐创作会让音乐家寝食难安。 C.通俗的《威尼斯狂欢节曲》会随着你的痛苦和喜悦或呻吟或欢唱。 D.中国的诗与画和《瑶公特》一样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更为自由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从而拥有了美的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瑶公特》这幅画的声名、荣誉及其普遍性掩盖了达·芬奇作品的魅力。 B.“瑶公特”微笑的迷人之处就是它给人的不确定性。 C.把《瑶公特》“销魂”的魔力和音乐的“摄魂制魄”进行对比,论述了“爱娇”的来源。 D.作者平生学贯中西,善于沟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结合音乐的特点来分析绘画艺术,视角独特,深入浅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4~6题。 《红楼梦》(节选)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 13 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 13 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待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B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主动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这一细节反映了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差异。.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也可看出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 D.宝玉挨打这节内容,突出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冲突,同时也以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是《红楼梦》的高潮之一。 5.黛玉探望宝玉过程中的言行如何反映了她对宝玉的深切感情?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6.“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宝钗这句话含意丰富,试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宝钗的性格特点。(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散文 ,完成7~9题。 告别沈从文 王佳斌 ①一个传奇式文坛巨人长眠了。熟悉沈从文先生的亲人、朋友,今天在八宝山公墓向他鞠躬告别,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②松枝和鲜花覆盖着他的身体。他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去。两旁列着亲属和巴金等友人敬献的花圈、花篮。 13 ③没有显要人物,没有悼词。播放的是先生喜爱的肖邦的小夜曲和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曲。亲友们尽量压低了哭泣声,像怕惊扰先生的梦魂。 ④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在花圈上写着: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 ⑤多年以前,先生写道:我和我的读者行将老去。他的读者遍及世界,他却默默地走了。 ⑥告别沈从文先生,也告别了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 ⑦六十年前,这位曾在沅水流域流浪多年的湘西青年,背着小包袱独自来到了北京。当郁达夫在某个冬日敲开一间亭子间的门时,他看到的沈从文只穿着单衣,还流着鼻血,面前却放着一堆厚厚的文稿。 ⑧不久,沈从文便以他那固有的山里人的坚韧和倔强,在文坛上开辟了自己的领地。他把沅水流域几百码头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历史沿革搬进文学殿堂,构筑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⑨他自十二三岁离家,当过兵,当过水手,干过书记员和税收员。他只念了小学,却成了大学的教授。正当他创作力旺盛的时候,却突然从文坛上沉默了、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悬念,无尽的遗憾。 ⑩围绕着他,像光环一样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他的传奇的经历、他的马拉松般的恋爱、他的山里人的热情与幽默。当“文革”时他被派去打扫女厕时,他说:对我老头真信任嘛! ⑪我曾读遍先生的著作,并几次登门造访,有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水的热爱。“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不可分。”他还曾这样说:水的德行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的任何离奇不经的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⑫先生对水的写照,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品格,帮助我们理解先生后半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史学成就。 ⑬先生在美国的内妹张充和、汉思夫妇有一挽联,概括了先生的一生: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中新社北京1988年5月18日电) 相关链接: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从文自传》 13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汪曾祺:《<凤凰之子:沈从文传>序言》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对沈从文追悼会现场的展现,没有竭力铺陈其悲哀场景,而是竭力渲染追悼会场的气氛,语言节制深情。 B.文章第⑥段承上启下,由前文对沈从文追悼会现场的展现,转入后文对沈从文人生经历的概述和品格的评价。 C.文章引用沈从文内妹张充和、汉思夫妇的挽联结尾,概括了沈从文的一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沈从文的敬仰。 D.文章一改传统通讯突出写人或重点写事的模式,将沈从文的追悼会和沈从文的一生结合起来,构思新颖别致。 8.作者笔下的沈从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水”对于沈从文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 13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C.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D.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安,在今陕西西安一带。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后泛指京师。 B.筑,原意是夯土的杵,这里指夯土。《孟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的“筑”即用此意。 C.官理,即官治。这里是避唐高宗李治的讳。古人行文遇到君主、尊长的名字时要避讳。 D.字,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弱冠礼时取字,女子16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借郭橐驼之口,写“养树”写得简洁生动,用的是简笔,目的是为下文用繁笔写“养人”蓄势张本。有此铺垫,推出“养人”之术水到渠成。 B.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对待树木,让它的根部舒展了,土壤培平、夯实了,就不必再过多地担心了。 C.作者让种树人郭橐驼现身说法,意在通过种树来阐明治民之道,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暗寓了作者对“烦令扰民”的时弊的强烈不满。 D.作者柳宗元生当晚唐乱世,社会矛盾激化。这篇文章对“烦令扰民”的批判,既为统治者提出了告诫,也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5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13 送魏大①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④。 【注释】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是诗人的朋友。②匈奴犹未灭:借用汉代威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魏绛:春秋时期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三河: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冲国。④勿使两句:运用典故。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尾联运用的典故,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15.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三)1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指出自己年少时孤单地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句子是“ , 。”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时水天相接、景色浑然天成的两句是“ , 。”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后人不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必将让更后来的人哀叹的句子是“ , 。”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绘宴会时天气的句子是“ , 。” 13 (5)《屈原列传》中概括屈原不幸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 (6)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 ”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西汉时的季布以一字千金、信守承诺著称,只要是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 他都会想方设法办到。 ②当初进城的时候,他举目无亲,身无长物,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他现在已是这座城 市中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③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自开播以来受到观众热捧,收视率一路高升,其原著也跟着攀 龙附凤,成了畅销书。 ④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产生了不良影响,虽说主因是小王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但孤掌 难鸣,小李作为助手也难辞其咎。 ⑤有些企业视污染处理为负担,为降低成本并躲避当地监管,选择异地偷排,如此以邻 为壑的做法,最终危害的是全社会。 ⑥十八大以来的每一份巡视通报,不但闪烁着惩前毖后的利剑锋芒,而且以药石之言体 现着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梵高去世多年以后,其作品的价值才被世人认可,并陆续被收藏家购买收藏,其中名作《阿里斯康道路》曾被拍卖出4.1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B.在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取的金牌数虽然是近五届冬奥会最低,但年轻小将们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这应该令我们欣慰。 C.与注重人权和民主的美国发展模式相比,非洲不少领导人更倾向于选择注重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中国发展模式,并以此确立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 D.硕士研究生申请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时,或者基于自己的天赋、能力,或者基于自己的学术志向,而这一点正是他们申请时考虑的首选因素。 19.下列对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3 A.陈子昂的《感遇》(其二),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 B.杨烔的《从军行》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C.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其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 D.杜甫的《月夜》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丈夫形象,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的诗人,月下深切思念妻子和天真幼稚、未谙世事的孩子;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分)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_①_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_②__,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21. 某班为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春江花月夜》之间拟写一段串词,要求:关涉作品的内容,引用至少一句作品的原文;衔接连贯自然,语言生动有文采;写30左右的文字。(4分) (提示:串词,又叫串连词,串联词,主持词。 串词是在晚会、联欢会等大型联欢活动中,主持人把前后节目,把整台节目恰到好处的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词语。 22.作文(60分) 请以“爱, 珍藏在心间”为题目,写一篇写人叙事类散文,不少于800字。 13 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进而产生烦躁之感”错 2. C.“进行对比论述”错,应是类比 3. A.“超过了达·芬奇作品的魅力”,原文是几乎遮盖了 4.D(D表明“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不当) 5.①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为的是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黛玉未见被打的宝玉,却早已“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这“无声之泣”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强烈趋势的。③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只有与宝玉志同道合的林黛玉才能说出来的话,其中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而更多的是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含意: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宝钗性格特点:温柔、肾良、含蓄委婉、圆滑全面。(2分) 7.C(文末的引用属于间接抒情。) 8.①坚韧、倔强。沈从文年轻时只身来到北京,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文学创作,在文坛上开辟了自己的领地。(2分)②热情、幽默。“文革”中,沈从文被派去打扫女厕所,他开玩笑地说这是对他的信任。柔弱中有强韧。他的性格像水一样,兼容并包而不受玷污,容易就范却无坚不摧。(2分) 9.①沈从文在沅水边的土地上长大,度过了美好的幼年生活。②“水”让沈从文认识美,学会思索,使他的感情流动而不凝固。③沈从文将沅水流域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历史沿革搬进文学殿堂,构筑出独特的文学世界。④“水”是沈从文品格的写照,他柔弱中有强韧,似乎特别脆弱,但却无坚不摧。(每点2分,写出2点即可。) 10.B 11.D(古代女子15岁举行笄礼。) 12.A(相对来说,写养树用的是繁笔,写“养人”用的是简笔。) 13.(1)所以我不妨害它生长罢了,不是有能使它高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不是有能使它早结果并且结果多(的本领)啊。(“害”“硕茂”“抑耗”“蕃” 13 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揭、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各点1分,通顺1分,共4分) (3)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有所近、籍、所以、出入、非常,各点占1分,共5分) 14. B 15.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1分),而是从大处着眼,全诗充满奋发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出征者魏大要立功沙场,报效国家,(2分),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1分) 16.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7. B (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此处应为一诺千金。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戚以求提高地位、成就功业,后泛指依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正确。惩前毖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18. C (A搭配不当,可删去“的价值”;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将“虽然”移到“中国代表团”前面;D表意不明,“这一点”指“自己的天赋、能力”还是“自己的学术志向”,不明确) 19.D“丈夫形象”错 20.答案: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②所以窗花有很多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 21.略,内容2分,形式2分 22.参考高考考试要求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