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美苏争锋学案
第15讲 美苏争锋 【时空坐标】 【认读要领】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三个阶段: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美苏争锋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3)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b b c (2016·4月,23)考查马歇尔计划 4次1考 考点一 美苏争锋 [梳理·基础知识]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 1.原因 (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主要原因: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3)根本条件:欧洲衰落;美苏双方实力均衡,都极力扩张。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②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2 (2)冷战表现 项目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 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经济 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 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 军事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3)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美苏争锋形成的表现 史料 (2016·北京文综改编)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读史用史] 结合所学,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要点二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史料 《杜鲁门的篱笆》(漫画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用锤子将“$”一个个钉在地上构成一道篱笆,在篱笆的一侧杜鲁门写着西欧) [识图解史] 漫画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寓意?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提示:美国以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通过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进而控制西欧,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对马歇尔计划的史论考查 (2016·浙江4月选考)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 解析 从题干“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控制”等信息,可判断为B项。 答案 B 12 练1 漫画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解释 (2017·北京文综,22)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他终于上道了”及漫画中的“美国纳税人、加油……欧洲、自立”可以看出,“他”指的是欧洲。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铺平了道路,故C项正确。 答案 C 练2 史料考查杜鲁门主义 (2017·绍兴3月模拟)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阐述了一项“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是( ) A.杜鲁门 B.马歇尔 C.艾森豪威尔 D.肯尼迪 解析 从材料“希腊”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理论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故选A项。 答案 A 练3 综合考查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走向联合的联系 (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助的欧洲国家应建立共同市场。1948年,有16国参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 A.促进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B.促成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 C.缓解了欧洲的经济困难 D.实现了美国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12 解析 根据“1948年,有16国参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可知,由于马歇尔计划,欧洲才开始了统一支付,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对欧洲走向联合的作用,没有提到解决经济困难,故C项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梳理·基础知识] 一、(加试)“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b+) 1.德国分裂 (1)背景: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同时柏林也是四国分区占领);由于美苏冷战加剧,双方就德国统一问题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2)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 (1)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形成南北两个美苏占领区。 (2)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在板门店签订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1)概况: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并获得其确切情报,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2)结果:经过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二、(加试)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 1.美苏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给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 (1)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核战争的边缘。 (2)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紧张。 2.积极影响 (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12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加试)古巴导弹危机 史料 《危险的较量》 [识图解史] (1)该漫画是美苏“冷战”和争霸的典型代表,结合所学简述其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形势? 提示: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美苏关系空前紧张,一度把人类拖入核战争的边缘。但漫画也可以看出美苏在实力上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大战的发生。 (2)图示事件对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提示: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要点二 (加试)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史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读史用史] 史料说明冷战在加剧国际关系紧张的同时,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根据上述史料,我们该如何认识“冷战”,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坚持辩证的观点。既强调“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既认为军备竞赛付出高昂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发展。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加试)漫画考查古巴导弹危机 (2016·杭州高二期末)历史题材的漫画以幽默、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历史,从某种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悟和评价。下图为“冷战”时期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 12 A.马歇尔计划出台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古巴导弹危机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卡斯特罗是古巴的领导人,由二人的对话可知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 答案 C 练1 文化教育反映的战后国际关系 (2017·东阳中学3月检测)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来华留学( ) A.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 B.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 C.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D.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 解析 1952年在中国的留学生全是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体现浓厚的“冷战”色彩。 答案 C 练2 (加试)考查地图里的历史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边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12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解析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年;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 练3 (加试)考查重要史论认识 (2016·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高二联考)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解析 “强大的稳定因素”指美苏争锋的客观积极作用,故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温州高二期中联考)苏珊娜·佩栢指出:“美国在二次大战后的中国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国民党领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对美国来说是多么讨厌,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此时美国的对华政策持上述立场,主要是由于( ) A.美苏两极格局已然形成 B.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 C.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美苏走向对抗已成定局 解析 材料“美国除了支持他们(国民党)之外别无选择”是因为战后美国对抗苏联的需要。 答案 D 2.(2016·9月金华十校联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 12 ①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终结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③美苏成为世界的两大强国 ④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不属于世界格局变化。 答案 D 3.(2017·嘉兴3月测试)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由此,他主张( ) A.运用美国强大的实力援助西方国家 B.欧洲联合起来以遏制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遏制苏联 解析 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反苏、反共,是“冷战”的前兆,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衢州质检)“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联进行遏制,同时也为了摆脱美国统治集团已预感到的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美国的举措是( ) A.建立北约组织 B.建立华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提出杜鲁门主义 解析 材料中作者强调用政治上的措施来防止出现新的经济上的危机,故排除A、B、C项;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也是政治上公开对苏联进行遏制。故选D项。 答案 D 5.(2017·宁波十校期末联考)“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自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援助。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援助”,该段话出自于( ) A.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 C 6.(2017·温州2月测试)1946年底,欧洲遭遇严寒,经济面临崩溃。次年6月,美国国务卿指出:“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该援助( ) 12 A.直接推动东欧经济发展 B.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C.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D.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解析 材料体现该援助是马歇尔计划,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7.(2017·衢丽湖舟四地高三联考)下图是罗马尼亚画家杜罗于1950年画的一幅漫画,题为《他为什么瘦得只剩皮包骨了》。该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 图片文字信息“40亿援助”和“60亿补充军备”讽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对西欧的控制和榨取。故选D项。 答案 D 8.(2017·杭州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华沙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组织 ②其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③成立时的成员国包括蒙古、朝鲜和越南 ④解散于苏联解体前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华约组织成立时的成员国不包括蒙古、朝鲜和越南,故③表述错误。 答案 D 9.(2017·浙江杭州高二期末)“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D.华约集团的形成 12 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主要是反苏联,遏制共产主义,与“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相悖,故A项错误;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组织的军事政治集团,主要从军事上与苏联对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与材料中“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相符,故C项正确;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的军事政治集团,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6·绍兴高二期末)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9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材料体现美苏间由合作到对抗的演变,故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 A 11.(加试题)(2016·义乌高一期末)“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材料描述的是( )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 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 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 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 解析 “不会有和平一天”和“战争就不会发生”体现美苏争锋下的国际关系。故选C项。 答案 C 12.(加试题)(2016·湖州高二期末)二战后初期美苏形成的对峙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利影响。下列史实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朝鲜战争的爆发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解析 ①1947年;②1950年;③1962年;④1949年。故选B项。 答案 B 12 13.(加试题)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 答案 D 14.(加试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长期争霸的斗争中可以反映出的问题是( ) ①经济和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②争霸必然引起军备竞赛和战争威胁 ③社会主义尚不足以与资本主义抗衡 ④争霸斗争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时,在争霸中处于攻势,反之则处于守势;为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加强军备竞赛,构成了一定的战争威胁;国际格局伴随着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而发生深刻变化。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5.(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 12 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1)材料一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美国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背景、宗旨及目标简述“一带一路”构想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答案 (1)作用:促进欧洲经济恢复,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意图:控制欧洲,共同遏制苏联“共产主义”。 (2)①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实行于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 ②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像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一首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③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