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12)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 题 七律 长征 内容分析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首联“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千山万水”总领颔联和颈联。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本诗用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强烈的对比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创造出画面宏伟、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从而成功塑造出红军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艺术形象。 学情分析 6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平时也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粗浅的了解,但是距离那个年代比较久远,理解可能不到位,需要运用这个单元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进而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 难 点 1、读通、理解并背诵课文。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具准备 长征有关影音资料和课件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 解题。 1、板书、齐读课题。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3、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4、律诗知识介绍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注重点字音。 2、画出生字,并写自己对词语和诗句的理解。 3、提出自己的不理解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 2、诗歌朗读技巧指导。 停顿、重音、节奏、语调。 3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理解课文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品读课文 1、首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写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图画? 3、本诗表现红军战士的哪些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 2、默写课文。 七、巩固课文 课堂练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七律·长征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