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林嗣环)导学案
《口技》导学案 [教学目的] 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知识链接】: 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2、《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3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人。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书。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口技》的作者是( ),字( ),( )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笔记小说。 2、 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字音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夫叱大儿声( ) 齁声起( ) 意少舒 ( ) 曳( ) 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二、自主学习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放声读文三遍 ①读文第一遍,做到发音准确,停顿合理。 ②读文第二遍,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③读文第三遍,提2-3个有价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1、 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注意字音、语气、停顿 。 2、 分组朗读课文,力求读好乃至背诵。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四、 课堂检测: 五、 找出本文表示事物数量的词,比较古今不同用法,填上适当的量词。 六、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 百( )舌 百( )口 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 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最好背诵。2、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 1、检查各小组朗读或背诵情况。 2、抽查小组复述课文的情况。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林嗣环( ) 屏障( ) 叱( ) 抚足( ) 少顷( ) 哗( ) 呓语( ) 撤( ) 齁( ) 倾侧( ) 曳( ) 中间力拉( ) 意少舒( )( ) 几( )欲先走 犬吠( ) 曳屋许许声( )( ) 惊觉( )欠伸 三、自主学习 1、再读课文,初识“口技”。 2、二人一组,对读课文,注重轻重缓急。 3、指名读文,想象口技表演的生动情景。 四、合作探究。 1、解释加点字 会宾客大宴( ) 虽人有百口( ) 几欲先走(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两股战战( ) 妇拍而呜( ) 不能名其一处(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宾客意少舒( ) 2、一词多义 妇抚儿乳( ) 以为妙绝( ) 儿含乳啼( ) 群响毕绝( ) 众妙毕绝( ) 手有百指( ) 以为妙绝( ) 不能指其一端( ) 3、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解释其义,释然后分类。 (1)、表示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相继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满座坐寂然, 无敢哗者。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③、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④、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⑦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⑧、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五、课堂检测: 1.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C.满坐寂然 D.稍稍正坐 2.选出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众妙毕备( ) A. 毕业典礼 B. 毕业精力 C.丑态毕露 ②宾客意少舒(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 舒筋活血 ③不能名其一处( ) A. 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3、翻译下列各句 ⑴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⑵宾客意可舒,稍稍正坐。 ⑶中间一拉崩倒之声。 ⑷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⑸子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六、作业布置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导学要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艺人精湛技艺,体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 一、复习旧课。 二、预习检测 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京 中 有 善 口 技 者 (2)遥 闻 深 巷 中 犬 吠 (3)宾 客 意 稍 舒。 (4)俄 而 百 千 人 大 呼 三、自主学习 1、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精读细品:读课文第2、3、4段,思考: 看看口技艺人用口摹演了几个场景?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合作探究: 一)、分析第2~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3.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4.探讨: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 这一段有何作用? (二)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请男女生各一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思考:“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三)分析描写技巧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四、 课堂检测 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宾客们惊慌欲逃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