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版(5)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 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 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 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词的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紧接着,词人用“我欲乘风归去”写出自己的打算,但还未及展开,便用“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打断。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则更为直接地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写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实为衬托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据此,B项,词的上片“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口技 林嗣环 14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B.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C.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D. 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3. 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14 4.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 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 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 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答案】2. A 3. C 4. D 【解析】 2.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A项的“会”是“适逢,正赶上”的意思,不是“聚集”。故答案为A。 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确译句为: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意:心情。少:稍微。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正确译句是: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力拉”为拟声词。C正确。D中的“夫”不是丈夫,是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的意思是: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据此分析,答案为C。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乙文来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两个人物没有主次之分,文章中钟子期对琴声的评价也就不是侧面略写。所以,D 14 项“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D。 参考译文: 【甲】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乙】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名著阅读 14 5. 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在与东吴的交锋中三气“雄姿英发”的大都督周公瑾;一气让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二气让东吴丢了南郡和荆州,三气则使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B. 巾帼不让须眉。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中有四位女性,按排座次先后分别是:矮脚虎王英的妻子、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侠义敢为、开酒店的母大虫顾大嫂,同样曾开酒店的母夜叉孙二娘和一枝花蔡庆。 C. 在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先来到西梁女国,被貌赛西施的女国王相中招亲,后到天竺国,被假冒天竺国公主的玉兔妖精将绣球抛在头上欲招为配偶。唐僧不为烟花所动,不向妖邪屈服,不忘初心,排除干扰,矢志西行取经。 D. 大观园内成立过两个诗社:第一个名为“桃花社”,社设稻香村,李纨任社长;第二个名为“海棠社”,社设潇湘馆,林黛玉任社主。园中女儿两度欢聚,先写诗,后作词,各展才情,共赏佳作,高雅地快乐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A项,应该是:一气让东吴丢了南郡和荆州;二气让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B项,小说中的“一枝花”蔡庆是男的,不是女的。C项正确。D项,大观园内成立过两个诗社:第一个诗社名为“海棠社”;第二个诗社是“桃花社”。据此,答案为C。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刷子李 冯骥才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①。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②。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14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④。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6.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硬碰硬”意思是以硬本领比高下,靠真本事吃饭,而不靠玩虚的,吃软的。 B. ②“响当当和当当响”变化中重复,意在强调在行当中特有绰号的崇高荣誉和声望。 14 C. ③句把刷子李刷墙的声音比喻成鼓点和琴音,通过写刷墙声音的美妙动听,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 D. ④句通过对曹小三的心理描写和对刷子李的贬损,无中生有,在文中制造转折与波澜,在真扬中假抑,在假抑中真扬,更突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7.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不直接写刷子李,而是用了不小的篇幅概述码头上的风俗与规矩,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并非离题的闲笔,既为下文作了铺垫,更为小说主题作出了暗示。 B. “一身黑”的穿着打扮,是刷子李显示自己刷墙技术的主要道具,也是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看着可能缺乏美感,读着却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在之美。 C. 小说结尾一句的意思是:曹小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也是聪明的,能明白别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道理。 D. 小说以“刷子李”为题,既表明小说所写的主人公的身份,也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两把刷子,才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主题(道理)。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 8. 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是在粉刷行业手有绝活的工匠。他说的“好好学本事吧”体现了他的工匠精神,也是他能成为工匠的原因。 B. “曹小三”是刷子李的徒弟,是与刷子李形成对照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怀疑师傅,欺骗自己,作者表达了对他的否定与批评的态度。 C. “李善人”这个在文中未曾露面的人物也有明显的作用:他为刷子李显示派头、表现绝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活神仙”是文中提到的各行业中本事高强的工匠群体形象,将他们比作神仙,表现了当时的民众对他们的羡慕与崇拜,也引导今天的我们仍需向他们致敬。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辨识与理解。C项,“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故答案为C。 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本文的主题应该为“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不是“人要有两把刷子,才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据此,选项D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14 8.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目的的理解。这篇小说的“曹小三”是陪衬人物,没和“刷子李”作对比。写这个人主要是用来见证主人公“刷子李”粉刷的高超技艺,进而突出小说的主题的。据此,B项“作者表达了对他(曹小三)的否定与批评的态度”的说法欠妥。故答案为B。 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苟同 (1)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 (2)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②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国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③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4)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 (5)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④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 9. 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10.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改为: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B. ②句改为: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14 C. ③句改为:所以我认为马谡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 D. ④句改为: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也不应该苛求前人。 11. 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苟同别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B. 作者在第(3)段中根据自己的名著阅读积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和评价马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作为文章的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 文章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标题与下文不相统一,“我不苟同”应改为“我们不应苟同”才符合文意。 D. 第(2)和第(3)段的最后一句都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答案】9. A 10. D 11. C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的正确使用和成语的正确使用。A“去思考”和“去探索”是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短语,要用顿号,不用逗号,标点使用错误。C句的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使用“;“号正确。B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使用正确。D失之交臂:形容错过当面的机会。与语境相吻合,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A。 10. 试题分析:考查对句意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和语境,D句不应修改,因为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所以应该放在后面,这样才符合文意和句意的表达。据此,答案为D。 11.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本文标题中的“我”有“我们”的意思。这里并没有犯文章人称不统一的错误。据此,C项的修改没有必要。故答案为C。 12.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 (1)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论语》)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礼记>教学相长》)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自己勤于耕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或对事物的清醒认识。 14 (6)毕业多年后当你再回母校,发现已是物是人非,也许会像崔颤在《黄鹤楼》中发出“ ______ ,___”的感慨。 【答案】 (1). (1)可以为师矣 (2). (2)花之君子者也 (3). (3)然后自强也 (4). (4)晨兴理荒秽, (5). 带月荷锄归 (6). (5)青山遮不住, (7). 毕竟东流去。 (8). (6)黄鹤一去不复返, (9). 白云千载空悠悠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荒 秽、荷、毕竟、返、悠“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1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语文老师在“新闻探究学习”课上说:同学们,一周前,我已布置各位同学收集并阅读半年来国内外的重要新闻,推荐10则你最关注的新闻作品。我从大家推荐的作品中选出了10则新闻,其中下面一则新闻是同学们关注度最高的: 2018年2月23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推迟中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18年3月1日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7点10分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8点,高中生由目前6点30分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7点30分。 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假如你上台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答案】示例:推迟中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一方面我们遵守教育厅发布的通知,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回报党和国家,不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本题的基本技巧:①读懂材料,抓住中心。材料的核心内容是“推迟中小学生早晨上学时间”。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要领会“推迟中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的目的和意图。③阐明观点,语言得体。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或如何面对这一变化。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做到观点正确,又要贴切到位。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14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 ”;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14.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60个字内) 15. 孟子作为我们的文化宝藏是一个丰富的多面体,你最喜欢文中所介绍的哪一个孟子?为什么?(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16. 文中说:“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请你引用在课本中学习过 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的相关语句作为这句话的论据并作简要的分析论证,(含标点限120个字内) 【答案】14. 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15. 示例一:我喜欢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因为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示例二:我喜欢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孟子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的民众拥有高贵的精神,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6. 示例:孟子崇尚正气,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是浩然正气的重要表现,孟子心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这是孟子的义之所在,为此,他奔走天下,游走列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解析】 1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目的的理解。本文阐释了孟子之所以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是因为他“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文章的结束句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这句话直接交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据此理解作答。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本题在作答时,可从文章所列举的“五个孟子”中选择一个,用“我喜欢……的孟子”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14 16. 试题分析:考查对论点和论据关系的理解。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浩然正气”来确定观点(论点):孟子崇尚浩然正气。《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的观点“舍生取义”也正是这种“浩然正气”的表现。文章中的语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充当道理论据。“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结合孟子的言行,可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还可以利用本文的与孟子相关的内容作为论据来分析论证。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7. 下面列举的10个人物或语句,多是同学们在初中语文课本或名著阅读中学习过的: ①方仲永(王安石《伤仲水》)②林黛玉《红楼梦》)③戴震(段玉裁《戴震难师》④孟子⑤刘胡兰⑥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何其芳)⑦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 你正是何其芳所歌唱的少男少女。也许你是一个天天向上的阳光少年,也许你是一个遇困迷茫的留守儿童,也许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佛系少女…… 请你以《少男少女当自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述真实经历,可以虚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2)从上面列举的10个人物或语句中至少选择两个合理使用在文章中。(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少男少女当自强 “你们是初升的太阳!”这是毛主席对我们少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少年的自强不息,国家才会繁荣富强。 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真是那个时代少年的一个缩影啊。现在,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世界还存在着侵略,我们仍能够看到战火和硝烟,我们要富强,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永远对这段历史铭刻在心,历史的悲剧将永不会再重演。 14 少年是国家的脊梁。2008年5月,一场灾难降临巴蜀大地。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抗震救灾少年小英雄林浩,他年仅九岁。大地震那天,他两次冲进教室救同学。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救同学的时候,他平静地说:“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当小英雄陈浩为救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同学被送入医院后,有记者采访问他“当时你为什么不自己逃走?”,他的回答更是令我震撼:“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他朴实的话语更是让我深有感触。那些英雄少年的表现使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巨大的力量。大灾显大爱,英雄出少年,危难时刻,大智大勇,在灾难面前,挺起胸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脊梁,为同学架起生命之桥。他们在灾难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这些幼小的身影,用自己的勇气托起了明天的希望。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男少女们,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向这些少年英雄学习,做生活的强者,学会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掌握好一切本领,做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少男少女当自强”。“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在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树立自强的目标,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这些都可以作为文章的写作内容。“当”在这里是“应该、应当”的意思。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少男少女”就是指自己。文章的立意可以确立为:在生活中,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挫折不断,我们都要自强不息、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作文时可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确立文章的写作角度,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感悟。本题作文时,要注意把题目中列举的10个人物或语句至少选择两个内容合理地使用在所写的文章中。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