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10)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 三 语 文 本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阅读题,第二卷为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侠意象的发展史大致是一个逐渐神化,不断崇高化的过程,到金庸、梁羽生则达顶峰。大侠的举动甚而关系到国家兴亡,民族生存。金庸的主要魅力之一,就在于生产出一系列“侠之大者”。从陈家洛始,中经袁承志,郭靖,张无忌,乔峰,他们均“为国为民”而担天承地,到陈近南,更是志在扭转乾坤,再造天下。‎ 陈近南与以前的大侠所不同的是,他死于平庸小人之手,死得凄凉;而且,此人是他鞠躬尽瘁效忠维护的对象。他的悲剧性就植根于他坚守的信念与原则中。他始终坚信自己信念的正义性,义无反顾地接受信念的召唤,哪怕这种信念反噬了他。甚至临终宽恕郑克?,也不是对人,而是对信念,对原则。他宁可自己荒谬地毁灭,也不愿丝毫损伤信念与原则,这正是大侠的本色。‎ 当陈近南坚守的价值形态由于内在的某种虚妄性,而必然置侠的使命于荒诞时,他虽然“问心无愧”,却也于事无补。或许,如鲁迅所叹“到后来,真老实的逐渐死完,且留下取巧的侠”(《三闲集・流氓的变迁》)。因而,走向韦小宝具有必然性。或许,金庸也为这种悖谬,这种必然性所赫然,不敢再推演,只好退出“江湖”。‎ 不过,陈近南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韦小宝之流即或是无往不胜,也不过一市井好汉而已。满篇韦小宝,武侠小说休矣!毕竟人们崇敬侠,是由于其人格风范的磊落浩然,而不是事功的成败;侠的光彩在于人生境界的绰厉追求,而不是现实中的实战策略。在尘世中寻找英雄,在平庸中追问神圣,是人类永恒期盼。‎ 于是,古龙另辟蹊径。与其称古龙的小说为“武侠系列”,不如称之为“浪子系列”。他推崇的是:“一个人,一柄剑,浪子的豪情,也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他也自述:“我是个江湖人,也是个没有根的浪子”。‎ 大侠总是常怀“忧患意识”。他们坚信自己的行为的正义性和生存的价值意义,敢于去担当黑暗而“哀我世人,忧患实多”。浪子也常常大有侠气、侠性、侠胆、侠情,而且也坚守“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侠义原则,不像韦小宝那样滑头。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使命却有疑惑,对自己的生存价值也无法确信。对大侠所遵奉的信念,他们察觉出某些虚妄与悖谬,但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精神资源,于是他们焦虑,孤独,甚至空虚。‎ 忧患中,大侠确证自我;大侠扮演的是文化中的理想角色,在群体意识的认同中,实现自我;他们的人生追求是成为“你们所希望的我”‎ ‎。焦虑孤独中,浪子确证自我,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仍有强烈的价值关怀和意义求索,“浪子三唱,只唱英雄;浪子无根,英雄无泪”。但是,他们的个体性和自我意识更强烈,人生目的是成为“我所希望的我”。‎ 大侠是“我思故我在”,在坚守信念中担天承地;浪子是“我焦虑故我在”,在怀疑意义中仗义行侠;韦小宝之流则是“我消费故我在”,在物质快乐中偷巧。‎ ‎(节选自《武侠小说关键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从陈家洛到郭靖到陈近南,武侠小说中这些侠客都秉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侠客这一意象不断被崇高化。‎ ‎ B 陈近南是标准大侠,却死于小人之手,死得凄惨,这种悲剧根源就在于他坚守的信念与原则在现实中具有某种程度的荒诞性。‎ ‎ C “侠”并不追求事情的成功,如果滑头而又无往不胜的韦小宝之流充斥武侠小说,那么,武侠小说就没有可读性,缺乏价值了。‎ ‎ D 在塑造侠客形象上,古龙有所探寻与转变,他推崇“一个人,一柄剑”行走江湖,他塑造的侠客更具浪子情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武侠小说中大侠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身担国家兴亡、民族生存之重任;而金庸的主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塑造了这样一批这样的大侠。‎ ‎ B 浪子可能与大侠一样具有侠气、侠性、侠胆、侠情,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使命却有疑惑,对自己的生存价值也无法确信。‎ ‎ C 大侠在忧患的现实中实现自我的意义,扮演的是文化理想中的角色,他们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同,成为所有人希望侠客成为的那个人。‎ ‎ D 大侠、浪子和韦小宝之流分别代表了在坚守信念中担天承地,在怀疑中仗义行侠,在物质快乐中投机取巧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向是( )‎ ‎ A 陈近南哪怕被信念反噬也义无反顾的接受信念的召唤,是源于对信念的坚守,对此,作者是完全不赞同的,读者也难以接受。‎ ‎ B 鲁迅曾经感叹,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行侠仗义之人不断消亡,最终只剩下投机取巧的“侠”,也许金庸也有同样的感触。‎ ‎ C 武侠小说中大侠勇于担当,可歌可泣;韦小宝之流投机取巧,品行低劣;而浪子既有坚守也有迷惘,这样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 D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寄存在于侠客身上,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如何在尘世中寻找侠气,在平庸中如何神圣,值得我们深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心 房 ‎ 纪日坚 经过大清早一场雨的洗礼,阳光在午后变得十分柔软,照在人身上,真正舒适无比。‎ ‎  嘴里喷着竹叶粽的味道,正是端午节。林克涛坐在郭洋的篱笆院子里喝茶,跟郭洋聊天聊地,聊城里也聊村里。‎ ‎  郭洋冲泡着功夫茶,茶杯碰茶杯,叮当响的当儿,同时响起了郭洋长长的叹息声。‎ ‎  林克涛不知道郭洋为什么叹气,就问:“‎ 你现在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还有什么可叹气的呢?”‎ ‎  郭洋说:“我想要到乡下去住。”‎ ‎  林克涛有点莫名其妙了,就说:“我们现在不就在乡下吗?这可是你的家乡,你想怎么住就怎么住,这还不满足。”‎ ‎  郭洋说:“我想住在一间简单的屋里,门前有个院子,是篱笆墙围成的院子。”‎ ‎  林克涛怀疑郭洋是疯了,或许是白日说梦话,因为,他现在住的就是一间简单的屋子,门前就有个篱笆墙围成的院子。‎ ‎  郭洋见林克涛一脸疑惑,又说:“我要在院子里种满茉莉花、石榴花,还有我一生钟爱的海棠花。”‎ ‎  林克涛抬头瞧了一眼紧挨篱笆墙的一株株茉莉花,正生机勃勃,抱满了一粒粒蓓蕾,虽未开放,却隐隐约约嗅到了茉莉的芳香。在院子的右侧,紧挨着茉莉的是一株石榴花,也即将开放,而在院子左侧并立着两株海棠花,正以它们的性格热情地开放着,映红了大半个院子。‎ ‎  这美丽的花儿,这美好的生活气息,都统统摆在郭洋的面前,难道郭洋被幸福撞晕了头脑,抑或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生活,以为是在梦中?林克涛觉得有必要提醒郭洋,便捏了一下他的手臂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并不是做梦。”‎ ‎  郭洋不理会林克涛说的话,只意味深长地瞧了他一眼说:“我想在屋子的门口铺一条鹅卵石路一直到院门口,我可以赤着脚来回走动,按摩着脚底,嗅着花儿的芳香。”‎ ‎  林克涛瞧了一眼茶几旁的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径,蜿蜒曲折,从屋门口伸到院门口。林克涛不明白这家伙到底在说些什么,简直是梦呓。林克涛说:“你是不是发高烧了,你想要的这些不都全摆在你面前吗?这不都是你所拥有的吗?”‎ ‎  郭洋说:“我想在院门口的不远处拥有一条潺潺清流的小溪,每天都能听到溪水的欢唱,小鸟啁啾。”‎ ‎  林克涛知道他家院门口十几米外有一条小溪流,那是他花钱人工开挖的小溪流,从榕江的一条支流引进来的,一直流向远处的农田里。‎ ‎  林克涛竖起了耳朵,小溪流潺潺的流水声清晰可辨,即灌溉了农田又活了自个的家园,至于小鸟啁啾,院里院外都是。‎ ‎  林克涛白了郭洋一眼,真不知这家伙到底在想些什么,难道是有意向我显摆,在我面前装酷,炫富?谁不知道他是市里的企业家,身家上亿万的富豪,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和他几十年的交情算是废了。林克涛没好气地说:“你是不是让钱给烧坏了脑袋,净说些我听不懂的话。”‎ ‎  林克涛生气,郭洋不理会,继续说:“我想跟我的朋友一起在这美妙的雨后,在这繁花簇拥的庭院里,喝茶聊天,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  林克涛气恼地说:“咱们不正在喝茶聊天,享受人生大乐事吗?”‎ ‎  郭洋摇了摇头说:“老朋友,你不懂,你真不懂我的心啊。”‎ ‎  郭洋一脸忧伤的表情完全激怒了林克涛,禁不住朝郭洋吼:“你是不是觉得我不配做你的朋友?还是觉得我没资格享受这田园生活?怎么说我俩都是一起穿过开裆裤,一起打过泥巴战的玩伴。”‎ ‎  郭洋见林克涛气呼呼站起身来,突然清醒了过来,按住他的肩膀说:“误会了,你误会我了,我羡慕你呀。”‎ ‎  林克涛说:“‎ 我就老实巴交农民一个,农忙之余帮你看家护院,侍弄花草,是你的雇工,你才是这儿的主人,有什么值得你羡慕的,你就别损我了。”‎ ‎  郭洋赶紧给林克涛端了一杯功夫茶,闷闷地说:“我中午赶来,今晚又得赶回城里去,公司里还有一大摊事等着我处理,我放不下,我心烦啊,我拥有这么好的屋子,可是,我的心始终没有住进来啊!”‎ ‎  扑哧一声,林克涛笑了,旋即又板起了脸,觉得郭洋怪可怜的。‎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小说开篇写雨后的阳光,渲染了农家院子清新惬意的氛围,与后文着重表现的郭洋和林克涛真挚友情相得益彰。‎ B 小说多处通过林克涛的视角,描写了郭洋居住的环境,既有篱笆院子繁花拥簇的生长,又有小溪潺潺、小鸟啾啾的清雅。‎ C 用自己开挖的小溪灌溉农田,清醒后赶紧给林克涛端茶,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郭洋珍视友情、善良等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 D 小说将郭洋的“梦境”和林克涛关照的现实一一对照,在表现林克涛疑惑层层加重的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E 小说中的对话占了较大的比重,平实而又精彩,使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变得条理有序,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之感。‎ ‎5、聊天时,林克涛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4分)‎ ‎6、“我的心始终没有住进来啊”这句话,是理解郭洋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郝景芳:教科书里看出来的《北京折叠》‎ 须叔 郝景芳凭《北京折叠》荣获国际科幻奖雨果奖。去年,刘慈欣凭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开亚洲人获该奖的先河。‎ 如果说《三体》入围星云奖最终投票名单、获雨果奖说明了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对它的双重认可,那么《北京折叠》获奖则说明了中国科幻作品受到国际科幻读者的持续关注。‎ ‎《北京折叠》的特点在哪里呢?首先,它创造了一个读者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若干年后,北京已人满为患不敷使用;无可奈何之下,设计者把城市空间分为三层,底层劳工、中产白领和当权者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按不同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时间一到,北京折叠,下一个空间翻上地面,享受有限的“露天”生活。这样的设定,比较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和欣赏。其次,本该激烈碰撞的对立阶层,在这里却和平共处。主人公老刀从底层穿越到最高层,也没有带着满腔愤怒,只是始终保持改善自己孩子的生活的坚定信念。小说还更进一步揭示出底层人民的对手是社会进步带来的人种淘汰——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力劳动失去用处,底层劳工从事的劳动早就可以由机器人完成,只不过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保留了这部分工作和人群。小说中失焦的生活、人物的无奈和无解,与作者零度的情感书写相得益彰。‎ 早在2002年,郝景芳就获得了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然后却踏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先后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和清华经管学院学习,于201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核心成员。写科幻是因为她从小喜欢。对她影响最深的作家作品,国外的是阿西莫夫和《基地》,国内则是刘慈欣早期的那些短篇。‎ 郝景芳的作品散发着诗意的光芒,又不失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认;她的作品并不大张旗鼓吆喝,但总是吸引你去聆听。刘慈欣非常欣赏她的《流浪苍穹》(长篇科幻),刘慈欣称她“所创造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温馨的阳光中沐浴着金属的质感,唯美典雅的意境中贯穿着对两个世界深刻的思考,在宁静的理性中洋溢着理想主义激情,带我们去八千万公里外经历另一种奇妙的人生。从那个火星红色沙漠上晶莹剔透的世界归来后,你以后的梦境将从黑白变成彩色——这是科幻所能描绘的最壮美的色彩。”‎ 郝景芳是业余写作,最近两年阅读的兴趣点又都在别的领域,如纯文学、经济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尤其是心理学、脑科学,她当了母亲后更爱看,读了百十来本,难怪她笔下角色的心理活动都很丰富细致,尤其擅长行为学和精神分析。对她的科幻创作影响比较大的其实是平时看的物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和考古学,她经常看着教科书产生出科幻小说的点子。《北京折叠》的缘起虽然是从生活经验来的,但思路还是源于阅读不平等的经济学的分析教材。‎ 相关链接:‎ ‎①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举行。中国的80后女科幻家郝景芳作品《北京折叠》荣获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被称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②“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但我真诚的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郝景芳获奖感言。‎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广泛的阅读,对郝景芳的科幻创作影响比较大,而对心理学、脑科学的大量阅读,使她笔下角色的心理活动都很丰富细致。‎ ‎ B 《北京折叠》中设计者把城市空间分为三层,设定建造出阶层隔离,不同的阶层占据不同的空间,劳工层在底层,当权者处于最高层。‎ ‎ C 郝景芳从小就喜欢科幻写作,虽然现在从事的是经济工作,但在工作之余她依然坚持这一爱好,《北京折叠》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 D 刘慈欣认为郝景芳的《流浪苍穹》在创造了绝无仅有的世界中,贯穿着对两个世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在梦境中将黑白变成彩色。‎ ‎8. 《北京折叠》获雨果奖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9. 郝景芳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灯树曰:“灯盏柄曲”。众咸异之。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览。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阙,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代宗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贪冒日甚,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仍迁绾为太常卿,充礼仪使,以郊庙礼久废,藉绾振起之也,亦以观其效用。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绾素以德行著闻,质性贞廉,车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月,人心自化。御史中丞崔宽,剑南西川节度使宁之弟,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当时第一,宽即日潜遣毁拆。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闻绾拜相,座内音乐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以承恩,每出入驺驭百余,亦即三日减损车骑,唯留十骑而已。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色。数日而薨,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杨绾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3分)‎ A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B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C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D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1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四声,指古代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其中,平声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 B 九流,是我国古代对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 C 行在,天子所在之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号令天下,平定叛乱,所以灵武就是唐肃宗的行在。‎ ‎ D 薨,古代称皇帝或有爵位的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杨绾聪明博学,出类拔萃,年少时即熟识四声,以聪慧闻名;长达后,更是博览群书,勤学不倦,为人称奇。‎ B 杨绾品性高洁,坚守正道,不去依附当时贪慕恩宠荣耀又炙手可热的元载,并在代宗授意下,最终让元载伏法。‎ C 文章以崔宽拆毁城南别墅,郭子仪减少宴会排场为例,说明杨绾崇尚节俭之行,高山仰止之德使朝中奢靡之风大减。‎ D 杨绾宠命优渥,备享尊荣,患病期间,特别允许由人扶入延英殿参政议政;病重时,皇上派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甘旨或阙,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 ‎(2)数日而薨,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为 农① 杜甫 锦里②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③。远惭勾漏令④,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时,杜甫留寓四川,居成都草堂所作。‎ ‎ ②锦里:成都号称“锦官城”。‎ ‎③赊:远。‎ ‎ ④勾漏令:指晋代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今属广西)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晋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第一句中的“外”字形象的表现了成都远离战祸的平静与安宁。‎ B 第二句言人烟稀少,暗示了连年战乱对江村人们生活的影响。‎ C 第四句极富画面感,描写了麦花轻轻飘落的优美静谧的美景。‎ D 颔联细致的描写了江村居所的环境,为下文叙事和抒情做铺垫。‎ E 颈联表意含蓄曲折,透露出诗人远离京都无力报国的无奈。‎ ‎15. 诗中运用勾漏令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屈原《离骚中》中,“,”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还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期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两句是的“,”。‎ 第二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美国加州26日报告发生枪击事件,加州警方风声鹤唳,出动百名警力,最终却发现是有人恶作剧假报警。‎ ‎②张爱玲在散文《谈看书》和《谈看书后记》中,对许多中外作品进行了评价,但对《醒世姻缘》却是不赞一词。‎ ‎③在外奔波了一天,她已经十分疲倦,身为孤儿院的院长,她还是不胜其烦地安排相关事宜,安抚孩子们的情绪。‎ ‎④从通过《广岛宣言》和有关海洋安全生产的声明开始,日本主办的七国集团外长会就变成了日本假公济私的舞台。‎ ‎⑤新西兰,一个太平洋西南部岛国,绵延辽阔的沙滩和湖泊,攀绿田园,深谷峻岭,犹如一幅幅自然风景画,叫人目不交睫。‎ ‎⑥‎ 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在于进攻,你不进攻,别人就会反戈一击,将你击败。‎ ‎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 一个气象学家,他原本只希望研究白云,俄罗斯的白云、中国的白云、全世界的白云,但是最终被迫走向了政治。‎ B 参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需要体现长篇小说体裁,字数13万字以上,用少数民族文字创造的长篇小说,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 C 作为一个断代小说选本,本书的内容大致涵盖了唐人小说创作的所有题材,客观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原貌。‎ D 在第47届开罗国际书展上,埃及文化部授予作家刘震云“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的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 ‎19.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① 不同区域人口的流动,相互间的文明或野蛮、贫穷或富裕就会显现在对方面前, ② 相对野蛮、贫穷的一方, ③ 处于弱势地位。 ④ 流动人口只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 ⑤ 外界至于他们接触,对他们的印象 ⑥ 对当地全部人口的印象。所以,一个地方外迁或流出的人口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形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所以 往往 即使 但由于 也就是 B 随着 而 一般 尽管 但因为 也就成为 C 伴随 ‎/‎ 必定 虽然 但是 当然是 D 由于 但是 常常 ‎/‎ 因此 必然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5分)‎ 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 ‎ (1) ;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 (2) 。然而, (3) ,‎ 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21. 下面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像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2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原本整天忙碌的名人,病中闲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就感叹对方家中的桂花很香,主人说,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这样。“你家不是刚装修吗?”他问到。主人一脸疑惑:“没有啊,你来过我家好多次,怎么会这样说?”‎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每次来去匆匆,脑子里都是工作,只是因为现在闲了下来,他才能在朋友家中第一次闻到桂花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答案)‎ ‎1、C(原文是说人们崇敬侠的原因是不看重其事情的成败,不是“侠追求事情的成功”;原文是说“韦小宝之流即或是无往不胜”。)‎ ‎2、C(大侠扮演的是文化意义上的理想角色,而不是文化中理想中的角色;“成为所有人希望侠客成为的那个人”错。)‎ ‎3、A(作者对陈近南感到惋惜,并非完全不赞同;“读者也难以接受”文中未涉及。)‎ ‎4、BD(A小说并未“着重表现友情”;C“用自己开挖的小溪灌溉农田”不是细节描写;E“精彩”谈不上,“故事和情感”也谈不上“复杂”。)‎ ‎5、①疑惑:不明白郭洋不满足的原因;‎ ‎ ②生气:认为郭洋在“装”,在捉弄他;‎ ‎ ③同情:明白了郭洋不满足的原因。(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6、①这句话解释了郭洋叹气的真正原因,表现了郭洋既想追求田园牧歌生活又无法放下事务的精神困境;(3分)‎ ‎ ②传递出郭洋无法安享自由生活的苦楚。(2分)‎ ‎7、B(B不同空间之间是要互换的。)‎ ‎8、①小说既科幻又现实,还相对平等,比较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和欣赏。(2分)‎ ‎ ②人物关系并不紧张,作者零度的情感判断为其增色不少。(2分)‎ ‎9、①散发着诗意的光芒,又不失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认。(2分)‎ ‎ ②深受物理学、统计学等影响,充满理性。(2分)‎ ‎ ③不乏乐观与希望。(2分)‎ ‎10、C ‎11、D(称诸侯的死)‎ ‎12、A(“被人称奇”是在他年少之时。)‎ ‎13、(10分)‎ ‎ (1)美味食物有时缺少,忧虑表现在脸上。亲友婉言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了进士。(5分)‎ ‎ (2)不几天就病逝了,宦官当时在门边,就疾驰向皇帝奏报,代宗惊愕悲悼了很久,停止临朝三天。(5分)‎ 译文:‎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绾天生聪慧,年仅四岁,就出类拔萃、敏识过人。曾有一次晚上款待宾客,要众人各自提出将座位中的器物以音韵四声读出来,各位宾客都没有说话,绾应声指着铁灯对应说:“灯盏柄曲。”众人都很惊奇。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阁老”的人有五分之四。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代宗时候,‎ 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皇上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也来观察其成效。这年三月,载伏法,皇上于是将绾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德高望重,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在位不到几个月,人心所归。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皇城之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宽就在当天暗中派人将其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州驻扎,听说绾为相后,府内音乐减少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承蒙恩宠,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也在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其余的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移风易俗变化诸如此类。 绾患有痼疾,任职不久,中风,优待诏令在中书省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特别允许由人扶入。绾多次上奏请求辞职,又多次被皇上诏令回绝。等到绾病重,皇上每天派遣中使去住宅询问,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皇上听说他的病有起色喜形于色。不几天病逝,中使急驰马上奏,代宗震惊哀悼很久,辍朝三天。 ‎ ‎14、E(3分)C(2分)(A“平静与安宁”不妥;B诗歌二句可以说江村寥落,但不能看出“连年战乱对江村人们生活的影响”;D“叙事”错。)‎ ‎15、(1)写诗人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3分)‎ ‎ (2)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 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2分)‎ ‎16、(5分)‎ ‎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剑阁崔嵬而峥嵘 ‎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C(①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②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后也比喻一言不发。③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此处应用不厌其烦。④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利。⑤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此处应用目不暇接。⑥反戈一击: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 ‎18、D(A并列不恰当;B“体现”与“体裁”搭配不当;C“本书的内容”“作为一个断代小说选本”,逻辑不当。)‎ ‎19、B(A②因果关联错,④假设错,“流动人口”肯定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无须假设;C“必定”过于绝对;D④⑤因果关联错)‎ ‎20、①映照着人类的灵魂;‎ ‎②净化着人类的心灵;‎ ‎③好作品不易得。‎ ‎21、会徽由(用20根线条描绘出的一个)桥型轮廓、G20、2016、China和中国组成。桥梁寓意G20已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共赢之桥;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G20的0体现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2、本题重在能够辩证分析问题。角度可以很多,如(1)动与静。生命在于运动,所谓“无声无息”‎ ‎;但也在于宁静,这才能对人生有很深的体味与沉淀。(2)忙与闲。忙可以使人充实,闲可以使人优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塑造完美的人生。(3)远与近。追逐远处的梦想,人会志向高远;体悟近处的哲理,人会淡泊名利。(4)熟悉与陌生。熟悉的事物,会因为自己的熟视无睹而变得陌生;陌生的事物,会因为专注的欣赏而变得熟悉。(5)身边的美丽。人不仅要有发现美丽的眼睛,更要有发现美的心灵和情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