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2019年下学期创新高中部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新中国70周年阅兵式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 ‎②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③2019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4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开幕 ‎④财政部:2019年一季度全国个税收入同比下降29.7%‎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新中国70周年阅兵式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阅兵式属于文化现象,2019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4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开幕,科技成果博览会属于文化现象,①③正确。‎ ‎②: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属于政治现象,②错误。‎ ‎④:财政部:2019年一季度全国个税收入同比下降29.7%,属于经济现象,④错误。‎ 本题选B项。‎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一直标榜“不受限制的互联网”是它的“国家商标”,互联网只有“公海”没有“领海”。然而,以“棱镜”为代号的美国网络监控计划的披露让人们发现,多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谷歌、微软、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通过提取视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监控,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超过6.1万项的网络攻击。这主要表明 ‎①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很难具有独立性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虽然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①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②项不合题意;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用互联网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监控,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也说明了文化霸权主义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③④两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全面了解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是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霸权主义采取的新战略和新统治方式。这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中,根据帝国主义常用的典型手段,将帝国主义区分为军事帝国主义、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他还指出:“文化帝国主义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而能获得成功的话,则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在于征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 ‎  文化霸权主义酿制了“颜色革命”,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实施颠覆性破坏,严重威胁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因此,任何独立自主的国家,都必须有能力有办法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受冲击,有效防范文化霸权主义对本国文化的渗透和破坏,不断增强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对西方霸权主义的文化识别力、抵制力。尤其要警惕一些错误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泛滥,对选择走自己道路的国家、人民和民族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3.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世界认可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进而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当代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主要是基于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和核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①②符合题意。‎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说法夸大了国家形象的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 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B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C不合题意,材料不是在文化氛围、文化活动中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深远持久的内容。D符合题意,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深刻影响,体现了深远持久的特征。故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艰辛、长期、曲折的奋斗历程,需要英雄模范,因为英雄模范崇德向善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发掘并宣传英雄模范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教育、激励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重视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是因为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题目中,我们要发掘并宣传英雄模范事迹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教育、激励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重视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④选项入选。选C。‎ ‎6.2019年1月8日,来自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徽剧折子戏专场拉开了“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演出版块的重要部分——“非遗展演”的序幕。从1月日至1月28日,包括徽剧、京剧、越剧等在内的地方戏曲共计十二场演出在中华世纪坛剧场上演。“非遗展演”‎ ‎①彰显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认同 ‎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创造性转化 ‎③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丰富文化的内涵 ‎④展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实现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开展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展示传统戏剧,可以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认同,①正确。‎ ‎②:文化展演活动属于文化传播活动,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②正确,‎ ‎③:材料只强调传统文化的展示活动,没有涉及丰富文化内涵,排除③。‎ ‎④:材料强调文化展示,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④。‎ 故本题选A。‎ ‎7.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三所高校在微博上率先发起拉歌活动,号召青年学子们献歌新中国70周年华诞,展现新时代青年青春风采。各高校纷纷选择传唱度高、充满正能量、代表学校精神的歌曲,采用吉他弹唱、对唱、合唱等不同表现形式,运用航拍、延时等各种技术,推出短视频作品。一首首经典老歌、优美民歌、流行歌曲、校园原创,唱响礼赞祖国的青春之声。材料体现 ‎①优秀歌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拉歌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大众传媒是红色文化传递的途径 ‎④营造文化氛围,弘扬民族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题中,各高校纷纷选择传唱度高、充满正能量、代表学校精神的歌曲,这表明拉歌活动能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民族精神,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未体现优秀歌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 故本题选D。‎ ‎8.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熊熊火光里的塞纳河畔,圣母院塔尖轰然倒塌,令人心惊心碎。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这是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泉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 ‎④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①: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这是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社会实践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泉,②错误。‎ ‎③: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③符合题意。‎ ‎④: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惨痛教训和深刻反思,不是原因,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遗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注1: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注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自身的发展,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9.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两岸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③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所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与题意无关;‎ ‎②③符合题意,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故选C。‎ ‎【点睛】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应该摒弃 ‎ ‎③传统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 ‎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选项“决定”的表述错误。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正确。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启示我们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④正确。选C。‎ ‎11.2017年6月21日,广西“狗肉节”开幕。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①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不能取消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于“狗肉节”这一风俗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辩证看待,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适当加以改革,赋予时代内容,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辩证看待,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排除。故本题选D。‎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促进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教育的相关知识。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③正确;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①说法错误,排除;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是手段,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3.2018年9月2日,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在印尼雅加达举行。杭州用8分钟惊艳了世界。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曲调中,舞者们如古画中的江南仕女般翩翩起舞,荷叶、玉笛、琵琶、飞檐、灯笼、窗权、青瓷,充满了江南风韵与中国气息。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杭州风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杭州用8分钟惊艳了世界。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杭州风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手段,②说法错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4.“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获得多方赞誉。网友说,“马克思不在只是书上的一张图片,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丰富起来。”“伟人越看越亲切,经典越品越有味。”该节目产生强烈反响,是因为 A. 坚守理论经典,是实现文化传播的前提 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远持久的影响着我们 C.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D. 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让经典理论通俗易懂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获得多方赞誉,该节目产生强烈反响,是因为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让经典理论通俗易懂;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本身错误,坚守理论经典不是文化传播的前提。B、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15.2019年5月16日,首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北京开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艺术作品,让观众品艺术之美、叹科技之魅。这是一个文化与科技对话的平台,数字影像、交互装置、人工智能等热门前沿技术随处可见。这体现了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②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艺术作品,让观众品艺术之美、叹科技之魅,这表明科技进步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④符合题意。‎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错误。‎ ‎③: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6.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多个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欢乐中国人》《信•中国》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众的节目气质,得到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②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创新性是统一的 ‎③中华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④优秀文化都应该以通俗的形式加以表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多个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众的节目气质,得到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表明中华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创新性是统一的,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充满生产力,②③符合题意。‎ ‎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不等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①说法错误。‎ ‎④:优秀文化的表现方式很多,不是都应该以通俗的形式加以表达,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7.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 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 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C. 加强文化交流,坚持正确方向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B符合题意。‎ A:对于中华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能全面传承,A说法错误。‎ CD:材料强调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文化交流等,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存在、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就容易淡化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18.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②中华文化不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所有成分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强调艺术无国界,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①适合题意,②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B。‎ ‎19.下列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创造美好明天的力量源泉 ‎④中华文化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④项说法正确;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项说法错误;题意要求回答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国家、个人)‎ ‎20.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 ‎①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 ‎③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说明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符合题意;“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说明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②符合题意;③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A。‎ ‎21.2017年10月15日,在邯郸市永年区超级水稻百亩示范田,袁隆平院士成功见证了亩产1149.02公斤的新世界纪录。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 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D. 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C、D均是正确的认识,不适合题意;B是错误的理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B。‎ ‎22. 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合并不是,材料不体现现代的艺术形式的表达;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歌曲都是爱国主义歌曲,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于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特殊的音乐形式,且其爱国主义内涵不一定能为世人普遍认同。 故选B。‎ ‎23.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另外,乌镇还设置十余个5G基站,嘉宾可以通过5G网络+8K高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这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④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呈现良渚文明,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5G网络+8K高画质的视频,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推动文化消费方式的变革,故②正确,入选;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源远流长的良渚文明,这体现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④正确,入选;①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4.习近平说,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主要说明,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应当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②创作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作品 ‎③迎合市场需要,发展各种形式文化④坚持提供流行的、时尚的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主要说明,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应当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创作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①②符合题意。‎ ‎③: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迎合市场需要,发展各种形式文化,③说法错误。‎ ‎④:要坚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坚持提供流行的、时尚的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发展大众文化:‎ A.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5.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几年,网络文络音乐、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发展网络文艺应当 ‎①坚持向实践学习,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 ‎②发挥文化市场的引领作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④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近几年,网络文络音乐、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发展网络文艺应当坚持向实践学习,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发展网络文艺应当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发挥文化市场的引领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网络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要求: ‎ ‎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 ‎②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2月18日,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充分肯定他们在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100个名字涵盖了我国农业、工商业、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各方面,见证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坚定前行,党的正确领导起到决定性作用。除此以外,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起到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他们的出现,给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国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说明表彰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活动,唱响新时代奋斗之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使人们更加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有利于振奋民众精神,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方方面面中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充分肯定他们在历史条件下做出正确选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并结合材料说明表彰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的原因。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故主要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正确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举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以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27.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发表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在网上引起一场中医存废的大讨论。网上有逾万人签名支持他提出的“鉴于‘不科学性’,让中医退出国家的医疗体系”。对此,中国卫生部认为取消中医是“无知”,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数百名全国中医院院长指出,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 为什么说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中医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取消中医的主张是对中医的全盘否定。‎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析】‎ ‎【详解】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题中“取消中医的主张”,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注定要失败”.对待传统文化,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着陆困难的情形,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苏联早期的“盲降”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 ‎(2)某高中准备在校园宣传航天精神,请为该校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⑴①航天工作者心怀探月梦,不懈追求,实现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诠释了伟大的梦想精神;‎ ‎②面对难题,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反复测试,直至彻底解决,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自主研发避障技术,诠释了伟大的创造精神;‎ ‎④在探月梦想征程中,上万人协同努力,诠释了伟大的团结精神⑤为实现国人探月梦不懈努力,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⑵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②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时政热点“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既有收敛性试题又有试题,对考生要求较高,考生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实际到理论,从材料到观点,回答相关问题。‎ 第(1‎ ‎)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知识限定在设问指向中,即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设问主体为航天工作者,试题背景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考生可先回顾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然后对照材料信息,筛选能用的知识要点。根据材料与试题设问,可以发现本题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思考作答。因此应该是四点,即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把这四点精神与材料一一对应,即可明确答案。‎ 第(2)问,要求考生校园宣传航天精神撰写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只要围绕主题,结合航天精神撰写即可。但要注意学科性、科学性、时政性、精炼性、可读性、不能啰嗦,因为是标语,还要注意宣传性,激励性。‎ ‎29.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答案】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难度较易。‎ ‎【详解】本题需要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可直接运用教材知识,从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角度作答。‎ ‎【点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 ‎(2‎ ‎)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