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逐题详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逐题详解

‎2014·辽宁卷(课标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作“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作“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含义的能力。由原文第三、四段可知,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黑格尔、马克思等人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二者的主张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可见二者的主张并不是“相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2.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属于定向筛选。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是约翰·穆勒认为“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并非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选项属于张冠李戴。‎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3.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原文第五段的表述是“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而并非B项中表述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 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注] 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à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 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4.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可采用代入法与排除法来解答。结合上下文,采用语境分析法可知,“战益厉”的描述对象是赵立,将“厉”解释为“激烈”显然是不合语境的,这里的“厉”应是“勇猛”的意思。‎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  )‎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⑥每战擐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5.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是读懂题干和原文。题干明确了筛选的标准:赵立的“敢勇”。做此类题目时,可以采用排除法。其中③写的是“壮士”,⑤写的是赵立的悲惨际遇,排除含有这两句的选项后,可得出答案为A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6.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原文是“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并非“重重围困”。另外,“也不扰民”在文中并无相关信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案] (1)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重要词语及句式。(1)窟穴:名词活用为动词,建造窟穴。窟穴其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窟穴于其间”。绝:坚决。(2) 趣:通“促”,催促。讫:最终。‎ ‎【参考译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因为果敢勇武被招募为士兵。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盗匪群起,赵立多次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复(在徐州)防守、抵御(金兵),命令赵立督战,(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却越战越勇。徐州城刚刚被攻破时,赵立(和金兵)在街道中对战,抢夺城门想要冲出去,(结果)被金兵击晕过去,半夜时下起了小雨,(赵立)得以苏醒,于是杀掉了(金军)守卫,又暗中联系乡民商讨重新收复(徐州的)计划。(得知)金国的军队向北返回,赵立率领残余士兵阻截追杀,切断了金兵的退路,夺得舟船、黄金、锦帛数以千计,军队的士气又得以振奋。(他)就尽力招募乡民为士兵,(后来)又收复了徐州。‎ 当时山东各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困楚州,楚州告急。通守贾敦诗想要用交出城池来降敌,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赵立)一边作战一边前进,一连七次战斗都获得胜利,最后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颊都被飞箭射中,不能说话,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把箭拔出来。(皇上)下诏让赵立坚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军(再次)围攻楚州城,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房屋,在城下点燃(这些房屋)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金军登城时,被钩取后扔到火中。金军组织敢死队突击登城,又被杀尽,(金军)于是逐渐后退撤军。五月,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的道路运送辎重。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者。兀术大怒,于是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阻绝了楚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楚州)刚开始被围困的时候,(人们)可以吃一些野草,湖里有水草可采来吃,后来(这些东西)都吃完了,(人们)甚至弄碎榆树皮来吃。 ‎ 赵立派人向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想要派遣张俊前去解救楚州,张俊不肯前去。于是任命督守淮南各镇的刘光世前往救援楚州。高宗看到了赵立的奏章后,感叹说:“赵立坚守孤城,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人超过他。”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金军知道(赵立的)外援已经断绝,更加紧了围困。九月,(金军)攻东城,赵立在城楼的台阶上观望,火炮击中了他的头部,周围的人赶快将他救下。赵立说:“我再也不能为国杀敌了。”说完(赵立)气绝身亡,当时只有三十七岁。(楚州城的)大街小巷里的人都(为赵立)恸哭。金国的人怀疑赵立假死,不敢轻举妄动。过了十多天,城池才被攻陷。‎ 赵立的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这次进入楚州的只有赵立自己。(赵立)为人刚烈秉直,没有读过书,(但是)天性忠义。他善于骑射,不喜欢声色财利,所得物品都当作俸禄发放给士兵。(赵立)每次战斗必定先穿好盔甲身先士卒,(如果发现)‎ 有逃遁的士兵,就会揪住并斩掉他。(赵立)仇视金人,谈到金人必定咬牙切齿很是愤怒,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斩首示众。远近的人都钦佩赵立的忠义之名并认为自己在他之下,金人都不敢直呼他的名字。‎ ‎(赵立死后,朝廷)向他的亲友发了报丧的通知,(皇上)停止视朝以志哀,谥号忠烈。‎ ‎(二)[2014·辽宁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尽放”采用拟人手法写卷帘,同时词人写“春愁”竟然可以“尽放”,也将无形之“春愁”写得具体可感。答题时,要准确使用术语点明技巧,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或“喜”,考生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2014·辽宁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答案]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⑨‎ 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小说第⑦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A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不准确;D项,小说并无肖像和环境描写;E项,本篇小说的主旨是启发人们思考情商的重要性,而不是“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2)[答案] 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两个句子中的两处“看看”,第一个句子写的是“女老板”分别看数学家及其女友,女老板的“看”是在揣测两人的关系,并思索在两个人的答案中选择支持谁的答案为好;第二个句子写的是“数学家女友”分别看女老板和数学家,她的“看”是对两个人都不认可自己答案的怀疑,以及对数学家的失望。‎ ‎(3)[答案]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安排技巧效果的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①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③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④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⑤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⑥‎ 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⑦悲剧式结局,作用是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⑧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⑨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4)[答案] 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 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解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回答时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梳理出数学天才得到爱情和失去爱情的原因。本题第二问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考生可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并写出故事给自己的启示。注意不能脱离数学天才这个人物的职业及性格特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 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A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B项,“侯仁之……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不准确,当时侯仁之“正在读研究生”;同时,“巨大贡献”的说法也不够准确。D项,“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错,而是“跳出旧书堆”。E项,“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是北京市政府的决定,而不是侯仁之。‎ ‎(2)[答案] 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③‎ 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纵观全文,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信息区域(本题的答案区域在第⑥段之后);另外要注意选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来组织答案,例如“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等。‎ ‎(3)[答案] 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特点的能力。回答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从结构上来看,第一段主要有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第一段主要有确立感情基调、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题、展示行文线索等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传记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 ‎(4)[答案] 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题目共有两问,第一问是要求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需要考生从文章中寻找信息并整合。第二问是联系现实谈启示,考生可以选取自己体会最深的某一点来谈。如可以结合侯仁之的创新精神,谈创新精神对个人的影响,对民族、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2014·辽宁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13.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情做得快。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14.[2014·辽宁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14.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A项,“持着……立场”搭配不当。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前面“是否”是正反两方面,后面只有正面;同时,“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缺主语,应删去“就”改为“我们”。C项,语序不当,将“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改为“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 ‎15.[2014·辽宁卷]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15.C [解析] 本题通过排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中心、理思路、抓标志。本句群的中心是分享快乐,因此⑥应是句群的起始句,提出中心话题,③紧接其后阐述意义,②句是对③句的反面论述,应排在③后;句群的思路是先谈分享快乐的意义再谈分享快乐的方法,前面⑥③②阐述了分享快乐的意义,⑤开始论述分享(传递)快乐的方法,①④是对⑤的举例阐述,而借助于标志性的词语“比如”可知①应排在④之前。‎ ‎16.[2014·辽宁卷]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16.[答案]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了多项技术攻关。‎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压缩语段要“六抓”:①新闻抓导语;②概括抓物征;③描写抓对象;④议论抓观点;⑤推理抓结论;⑥信息抓关键词。原材料是一则新闻,因此抓导语是关键。原语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是关键信息。为确保压缩后的语段信息涵盖全面,在不超规定字数的前提下,可以在导语之后的文字中抽取部分关键信息。‎ ‎17.[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 D.无所谓 ‎  调查对象 选项  ‎ 学生 市民 A ‎19.08%‎ ‎11.90%‎ B ‎68.79%‎ ‎59.52%‎ C ‎5.20%‎ ‎5.95%‎ D ‎6.94%‎ ‎22.62%‎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以上都是 ‎  调查对象 学生 市民 选项   ‎ A ‎20.23%‎ ‎22.62%‎ B ‎9.83%‎ ‎15.48%‎ C ‎8.67%‎ ‎13.10%‎ D ‎65.32%‎ ‎58.33%‎ ‎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 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方式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二要归纳认读结果,注意以下两点: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认读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按题目的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 六、写作(60分)‎ ‎18.[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指导] 2014年辽宁省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该材料引导青少年如何热爱大自然,不要过分沉迷于现在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成果中,尤其是电子科技的成果中,多亲近自然。材料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契合当下社会科技发展进步和人们对传统与自然生活方式的怀念的形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道作文题,很容易考出考生的文化、素养与认知水平的高低。‎ 考生可以从材料涉及的角色切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可以谈现代科技的美,着意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谈自然状态的美,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当然,将两者综合思考、辩证分析恐怕才是最佳立意: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保持同步才是最好的结果。‎ 考生行文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应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视角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视角全盘否定。立意上,既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星火与灯火”等比较诗意的角度入手。选材上,写科技的美,可以从古代人们追求科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今天“嫦娥”登月、“神舟十号”上天都是科技延展了人们的广度和深度;写自然的美,可以写传统、自然的生存状态留给人们的诗意栖息。体裁上,可以写成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散文,也可以写成思想深刻的议论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