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
课题 流域的综合开发(长江与田纳西河) 教学目标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以长江流域为例,分析不同河段开发与治理的具体内容,进而理解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的知识。 知识回顾-----认识河流水系水文特点影响着流域开发的方向。了解流域开发的含义,不仅指河流的开发。看资料153页考点2及154页拓展延伸2及答题模板1。 一、长江流域的开发 1.长江流域开发的条件 (1)自然环境 ①地貌: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②气候: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文: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⑤自然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2)社会经济状况 ①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以重庆、武汉、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 ②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2、开发的状况与问题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 发 条 件 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主要集中在源头自宜宾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平原为主,江河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 在 问 题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涝问题严重。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能力下降 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整 治 措 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③建设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④修建水利工程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 二、田纳西河的开发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位于美国东南部。 1.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利用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自然因素 特点 影响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 水力资源丰富,陆路交通不便 气候 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多雨,夏秋少雨 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矛盾,限制种植业的发展;给航运带来困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受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大; 受气候影响,水量不稳定[来源:] 矿产资源 丰富的煤、铁、铜、磷、锌、石油等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社会背景 问题 成因 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导致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材、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 环境污染 煤炭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 措施 内容 效果 防洪 在干支流建成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 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年均防洪减灾约2亿美元 航运 修建大坝和船闸 水位平稳,诺克斯维尔以下均可通航,年水运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约4亿美元 发电 建成了30座水电站,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高能耗工业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 提高水质 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保护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 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旅游 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宿营地和俱乐部,以及规模宏大的教育中心 成为著名风景旅游区,旅游收入成为流域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带动了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土地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稳固河湖岸线,恢复和治理矿区土地生态 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场面积,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等 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经验 做 法 设置专门开发机构 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机构独立,经济独立,完善管理 因地制宜 重点发展水运、水电,优先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地选择开发模式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吸引国内外投资,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开发热潮 提高流域开放度 创建开放的宽松环境,招商引资等措施得力,加强对外交流联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