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金沙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金沙县二中2018-2019学年12月份考试 高二生物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每题下面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①②③④为人体内的体液。其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食人鱼”是一种有极强生存能力的肉食鱼类,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某湖泊,下图中的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A.B.C.D. 3.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中的( ) A.侧芽 B.胚芽 C.种子 D.顶芽 4.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鱼要增加1 000 kg体重,那么,至少需要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重量分别为( ) A.10 000 kg和50 000 kg B.5 000 kg和25 000 kg C.50 000 kg和50 000 kg D.10 000 kg和10 000 kg 5.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6.如图甲是蛙坐骨神经纤维某位置上给予刺激示意图,图乙①~③ 中反应电表变化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② B.②①③② C.③②①② D.②③②① 7.下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 )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①与③ D.③与④ 8.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B.⑥为传出神经纤维 C.若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地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 D.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④⑤⑦ 9.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 A.水 B.红细胞 C.钠离子 D.氧气 10.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分泌的调节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两种方式 B.激素广泛分布于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C.人体内的激素都是蛋白质,口服会因为消化酶的作用而失效 D.人体内的活细胞都能合成激素,但不同的细胞合成的激素种类不同 11.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中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1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c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14.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下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A端不能观察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B.刺激B端不能观察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C.刺激传入神经能观察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D.刺激神经中枢能观察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15.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16.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 A.失水过多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1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敏性鼻炎是属于免疫功能过弱导致 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缺失易患肿瘤 D.自身免疫病人的免疫系统“敌我不分” 18.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19.以下关于制作生态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把生态缸放在阳光直射的环境即可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2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1.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 ) A.捕杀青蛙、蛇等动物 B.喷施农药 C.在垄沟、路边种植树木 D.多施化肥 22.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23.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 B.甲和乙、乙和丙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甲和丙之间则没有 C.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丙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甲所同化能量的1/25 2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C.皮肤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5.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曲线c 26.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B.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C.丁液中的O2浓度一定比甲液中的低 D.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乙、甲、丙 27.负责调节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下丘脑 D.脑干 28.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 )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 29.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性语言中枢 D.视觉性语言中枢 30.根据所给曲线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C点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 B.在D点的细菌体内可以形成芽孢 C.在E点种群生长处于稳定期 D.在B~C段内,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3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调节网络调节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3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广泛,对人体健康可能具有负面效应的是( ) A.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赤霉素处理芦苇使纤维长度增加 C.喷洒青鲜素延长蔬菜、水果的贮藏期 D.用乙烯利促进植物花芽的分化 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B.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D.每条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都是分解者 34.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代替藓类植物,接着灌木植物又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繁殖能力较强 B.演替各环节中最先进入者寿命较短 C.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高等 D.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5.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由B→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36.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37.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②a在1~2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③b在1~2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④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8.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致昏睡,该激素最可能是( ) A.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39.a、b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方向是a→b,则这两个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是( ) A.a的轴突末梢与b的轴突末梢接触 B.a的树突末梢与b的树突末梢接触 C.a的轴突末梢与b的树突末梢接触 D.a的树突末梢与b的轴突末梢接触 40.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41.免疫调节是实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 (2)若X是结核杆菌,则患者彻底消灭X需要依靠a增殖分化产生的淋巴细胞来裂解________________。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瘫痪。 (3)疫苗是免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分组 将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若干只。 第二步:处理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第三步:统计分析 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特有的。 42.为研究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TIBA(IAA抑制剂)和S-3307(GA抑制剂)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测量结果如下: ①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照组。 ②图1中,浓度高(80 mg·L-1和160 mg·L-1)的TIBA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________作用。 ③图1、图2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和G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体内的GA有GA1、GA2……等多种,已知GA1是由GA20转化而来的,转化过程如下: 有人发现,豌豆去顶后,茎杆中IAA的浓度________,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l的转化也减少;由此推测IAA在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合成中起作用。 (3)为验证上述推测正确与否,做了如下实验: 将豌豆的茎切段浸入含有14C的GA20的培养液中,一组施加适宜浓度的IAA,另一组不施加IAA,后者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含有14C的无活性GA29,而前者茎切段中则是含有14C的有活性GA1。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生长素最终促进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 43.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_______又可以作为________。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__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________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________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4.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中某植食性昆虫属于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一部分,图甲中成分d的生态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a过程的碳流动形式是________,d→c的途径通过________进行。 (3)图乙中t1所对应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 (4)假如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如图1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人体中箭毒时,箭毒对突触后膜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Ach为乙酰胆碱)。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有____________个神经元,____________个突触。 (2)图1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____________(填“伸肌”或“屈肌”)中。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若给予a处施加足够刺激,兴奋在b处传递速度比c处传导速度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3)如图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此时进行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兴奋时,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4)由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____________,阻止Na+____________,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中毒症状为肌肉____________(填“松弛”或“持续收缩”)。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组成内环境的是①②④。 2.【答案】A 【解析】在自然界中,种群不能无限地增长,因为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制约因素(捕食、食物供应、传染病流行等)的作用也在增加。所以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种群增长是一个“S”型曲线。 3.【答案】C 【解析】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中的种子。 4.【答案】B 【解析】要想低营养级生物量最少,则能量传递效率要最高,故按20%的传递效率来计算。所以需浮游动物1 000÷20%=5 000 kg,需浮游植物1 000÷20%÷20%=25 000 kg。 5.【答案】C 【解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做到合理的而不是掠夺式地开发,既要对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物质生产上实现无废料生产体系,使废物资源化,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农田施用无机氮肥补充的氮素应不少于农作物输出的氮素,否则会造成土壤贫瘠,影响农田持续发展。本题中选项B所述,由于“人工鱼塘”所依赖的能量来源不同于天然生态系统,因而可不完全依赖生产者供能,而由人工补充鱼类饲料的方法实现鱼塘的高产稳产。 6.【答案】A 【解析】在蛙坐骨神经上的a点给予一适宜刺激后,传导方向从a到b,传到b时,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变化为①,传过b后但未传到c时,b恢复静息电位,电位变化为②,传到c时,电位变化为③,传过c时,之后电位变化为②。 7.【答案】C 【解析】①③两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将胚芽鞘尖端遮光,①胚芽鞘尖端未遮光处理,弯向光源生长,③ 尖端遮光,则直立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弯曲与否与胚芽鞘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有关,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8.【答案】D 【解析】图中存在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据图可知,⑥为传出神经纤维,B正确;若肌肉受到刺激不自主地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C正确;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②①,D错误。 9.【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有水、各种离子(如钠离子)、氧气等,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0.【答案】A 【解析】根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激素分泌的调节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两种方式,A正确;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激素广泛分布于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中,B错误;人体内的激素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类,C错误;并非人体内的活细胞都能合成激素,只有内分泌细胞才能合成激素,D错误。 11.【答案】D 【解析】人的大脑皮层上有很多重要的中枢,如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聋哑人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看到指导教师的“手语”,最后是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 12.【答案】D 【解析】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产生新的血细胞,这一过程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 13.【答案】B 【解析】在bc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逐渐上升,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多。图中曲线也显示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同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14.【答案】B 【解析】立即刺激A端,由于A端位于剪断处与效应器之间,所以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A错误;刺激B端,由于在位于剪断处与神经中枢之间,信号不能传到效应器,所以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正确;刺激传入神经不能观察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错误;刺激神经中枢不能观察到左后肢收缩活动,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当食物中缺碘时,会造成甲状腺激素缺乏;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温度过高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减少。 16.【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的信息,“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抽搐是由于钙离子浓度过低,所以是由于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造成的。 17.【答案】A 【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强造成的,A错误;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B正确;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缺失易患肿瘤,C正确;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敌我不分”,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或组织所致,D正确。 18.【答案】D 【解析】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邻近的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双向传导。所以A、B、C不正确,选D。 19.【答案】C 【解析】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不仅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所选择的生物的生存能力以及数量,还需要有阳光提供能量,但不可将生态缸放在阳光下直射,以免缸内温度过高导致生物死亡,应将其放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这样才能维持人工微生态系统的稳定。 20.【答案】C 【解析】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渗透压并不是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1.【答案】C 【解析】A.捕杀青蛙、蛇等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减少了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减弱,A错误;B.喷施农药消灭害虫,会破坏食物链,减少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减弱,B错误;C.在垄沟、路边种植树木,增加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多施化肥,使得土壤板结,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错误。 22.【答案】D 【解析】种群为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23.【答案】D 【解析】如果该图所示的是食物网,如甲、乙、丙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则说明了青蛙能以植物为食,但青蛙不能以植物为食,A错误;如果该图所示的是信息传递,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在甲、乙、丙之间相互交流,B错误;该图可反映能量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因为物质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反复,C错误。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按20%计算,丙获得甲的能量沿甲→乙→丙途径最少,为20%×20%=,因为还有甲→丙,所以丙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D正确。 24.【答案】C 【解析】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A错误;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B错误;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C正确;人体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基本不变,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以增加产热,D错误。 25.【答案】A 【解析】地球资源和空间等是有限的,所以人口数量应成“S”型增长,曲线a是“J”型增长;若地球对人类容纳量为110亿,则人口数量为55亿时,人口增长速率最大,空间和资源等最适宜人类生活。 26.【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乙表示组织液、甲是血浆、丁表示细胞内液,A正确;过程1、5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丁和组织液相互进行物质交换,丁是细胞内液,其中的O2浓度比血浆低,C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高于淋巴,故甲、乙、丙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甲、乙、丙,D错误。 27.【答案】C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28.【答案】C 【解析】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寒冷时,刺激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注意因果关系不能颠倒,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会引起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D错误。 29.【答案】A 【解析】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A正确;躯体运动中枢受损后会造成肢体瘫痪,B错误;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C错误;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D错误。 30.【答案】B 【解析】E点种群增长为0,种群达到最大数量,环境开始恶化或限制种群的增长,细菌可形成芽孢。 31.【答案】D 【解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A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④,组织液③和淋巴①,内环境的稳态即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不全面,错误;血浆④中蛋白质较多,而组织液③和淋巴①中较少,C错误;若②为脑细胞,其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血液流经脑细胞时,氧气进入脑细胞中,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正确。 32.【答案】C 【解析】喷洒青鲜素延长蔬菜水果的贮藏期,但青鲜素会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人食用可能具有负面效应;生长素、赤霉素是植物激素且人并不食用作用部位;人并不直接食用乙烯利作用部位。 33.【答案】A 【解析】由于消费者可以从不同的生物获得能量,因此在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同一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草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所以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每条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都是消费者,D错误。 34.【答案】D 【解析】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后来者相对较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而更有利于其生存,D正确。 35.【答案】D 【解析】图中A表示无机环境,B表示生产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生产者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但不一定是某个固定值。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的B、C、D分别处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36.【答案】B 【解析】血糖浓度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A正确;孕妇的胰岛素分泌速度比正常女性慢,最高含量超过正常女性,B错误;若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则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效果会延缓,C正确;孕妇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控制糖类摄入量,D正确。 37.【答案】A 【解析】①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①正确;②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升高的血糖会调至正常,其主要途径是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也可能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②正确;③b在1~2h血糖处于高处,但不能利用,蛋白质分解不会减少,③错误;④b在2h后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糖随尿排出,④错误。 38.【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虽有加速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A错误;性激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生长激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C错误;小白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说明其缺少能量,而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能导致其缺少能量,D正确。 39.【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a、b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方向是a→b,那么这两个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可能是: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b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者是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b神经元的细胞体。 40.【答案】C 【解析】种群的增长受自身密度与环境因素制约,自身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环境中的天敌、食物、气候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仍是不断波动的,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K值会发生变化。 41.【答案】(1)细胞 (2)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a(T细胞) (3)接种病毒 疫苗 发病率低、存活率高 ④ 【解析】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是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HIV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 ,使T细胞大量死亡,使人免疫功能降低而患多种疾病死亡,实验设计中注意单一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对照原则。 42.【答案】(1)①TIBA和S-3307浓度为0 ②有显著抑制 ③都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降低 GA1 (3)促进GA1的合成 GA3氧化酶 【解析】(1)对照组是TIBA和S-3307浓度为0,①图1中可看出,TIBA浓度高时,茎切段伸长量较短,故浓度高的TIBA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中等浓度的TIBA与0浓度对比可知,TIBA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作用。②图1、图2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和GA都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2)豌豆去顶后,茎杆中IAA的浓度降低,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1的转化也减少;由此推测IAA在GA1合成中起作用。(3)将豌豆的茎切段浸入含有14C的GA20的培养液中,即①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GA20的转化途径。②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促进GA1的合成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生长素最终促进GA3氧化酶基因的表达。 43.【答案】(1)消费者 分解者 (2)捕食 13.4 碎屑 (3)随机 (4)等于 (5)捕捞 【解析】(1)看图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2)看图可知: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2 198,浮游动物总能量为2198+14 265=16463, 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随机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5)看图可知: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4.【答案】(1)d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含碳的有机物 细胞呼吸 (3)2/k 增长型 (4)较低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1)甲图中b为生产者,d为消费者,a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环境,植食性昆虫应属d;(2)图甲中b→a的碳流动形式为含碳有机物,d→c通过细胞呼吸进行;(3)图乙中t1对应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种群数量约为2/k。P点时增长速率仍较高,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45.【答案】(1)4 3 (2)伸肌 不属于 慢 (3)突触后膜 化学信号→电信号 由正变负 (4)关闭 内流(或进入细胞) 松弛 【解析】(1)据图分析,图1中共有4个神经元,3个突触结构。(2)在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伸肌中。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活动。若给予a处施加足够刺激,兴奋在b突触处传递速度比c传出神经纤维处传导速度慢。(3)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此时突触后膜进行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时,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4)由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阻止Na+内流(或进入细胞),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中毒症状为肌肉松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