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 ‎ 一、单选题(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 ‎1.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操作是人工去雄 B.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C.②操作是人工授粉 D.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3.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B. C. D.‎ ‎4.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 B.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 C.研究的是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D.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6.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纯种和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黑色:白色=2:1 B.黑色:棕色:白色=1:2:1‎ C.黑色:棕色:白色=9:6:1 D.黑色:棕色:白色=9:3:4‎ ‎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伴性遗传均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bY的个体 C.有些生物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D.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8.F1测交可以验证以下几个方面,其中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直接真实的反映出(  )‎ A.F1配子种类及比例 B.F1的遗传因子组成 C.F1的基因行为 D.F1的表现型 ‎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 B. C. D.‎ ‎1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11.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定自由组合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1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14.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B. C. D.‎ ‎1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图中可以表示自交n次,后代个体中纯合子概率的是(  )‎ A.a B.b C.c D.d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形态、大小不同,所以二者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17.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18.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如图为该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色盲基因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9.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 B.由图2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分别处于图1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2中的乙、丙 D.图2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20.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B.如果这四种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是精巢,乙图是次级精母细胞 C.在甲图中若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丙 ‎21.正常人的细胞内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此细胞可能是(  )‎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② D.④和③‎ ‎23.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在生命活动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点分裂的区段有(  )‎ A.A﹣B 和 K﹣L B.D﹣E 和 J﹣K C.H﹣I 和 J﹣K D.D﹣E 和 K﹣L ‎24.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25.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26.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 B.图乙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图丙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图丁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27.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28.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2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30.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 A.3:2:3 B.4:4:1 C.1:1:0 D.1:2:0‎ ‎31.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之间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孩子是(  )‎ A.1和3 B.2和5 C.2和4 D.1和4‎ ‎32.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33.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3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体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体基因型XX ‎③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⑥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35.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 A.30% B.26% C.36% D.35%‎ ‎ ‎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 ‎36.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表1表示豌豆相关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表2中的豌豆品系②~⑤除所给隐性性状外,其余相关基因型均为显性纯合,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1‎ 性状 花色 种皮颜色 子叶颜色 高度 子叶味道 所在染色体 Ⅰ Ⅰ Ⅱ Ⅲ ‎?‎ 表2‎ 品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性状 显性纯合 白花aa 绿种皮bb 甜子叶cc 黄子叶dd 矮茎ee 纯合 隐性 ‎(1)要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①与  (填品系号);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①和⑤作亲本是否可行?  为什么?  ;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  ,为什么?  .‎ ‎(2)要探究控制子叶颜色(黄色与绿色)与子叶味道(甜与非甜)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完成实验:‎ 第一年,以品系③为母本,品系④为父本杂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  ‎ A.黄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B.黄种皮、黄色非甜子叶 C.绿种皮、绿色甜子叶 D.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 ‎②  .‎ ‎(3)若在第二年让F1与品系⑥杂交,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 ‎②  .‎ ‎37.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 ‎38.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  分裂的  数量变化.‎ ‎(2)甲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  、  .‎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 ‎(4)d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条.‎ ‎(5)乙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和  .‎ ‎(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曲线的  段.‎ ‎39.(1)果蝇是遗传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此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如图表示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  .图A中的朱红眼性状与深红眼性状的遗传  (选填“会”或“不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果蝇的眼色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但不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请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一对基因的位置:‎ 亲本选择:现有纯合的红眼雌雄蝇及白眼雌雄蝇,则所选雌果蝇表现型为:  ,雄果蝇表现型为: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若子代果蝇中  ,则位于  ;‎ 若子代果蝇中  ,则位于  .‎ ‎(3)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图C所示,请回答:‎ ‎①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②F1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为  ,雄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③从F1中选出红眼雌蝇和红眼雄蝇各一只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粉红眼果蝇出现的概率为  .‎ ‎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 ‎1.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解答】解:A、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正确;‎ B、②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B错误;‎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进行“演绎”过程,C正确;‎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B.‎ ‎ ‎ ‎2.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操作是人工去雄 B.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C.②操作是人工授粉 D.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3、据图示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②操作是人工授粉.‎ ‎【解答】解:A、①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 B、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B错误;‎ C、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 D、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B.‎ ‎ ‎ ‎3.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食指长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在男女性中表现不同.‎ ‎【解答】解:已知控制食指长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妻子的基因型是TSTS,丈夫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所以丈夫的基因型是TSTL,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及概率是TSTS或TSTL,前者在男女性中都是短食指,后者在男性中是短食指,在女性中是长食指,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故选:D.‎ ‎ ‎ ‎4.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 B.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 C.研究的是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D.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且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适用于真核生物中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解答】解: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故A错误;‎ B、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杂合子存在有等位基因,故B正确;‎ C、基因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故C错误;‎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故D错误.‎ 故选:B.‎ ‎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1、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表现型相同,都是显性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出隐性性状;‎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A、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 B、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B错误;‎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检测F1基因型,C正确;‎ D、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其后代有的能稳定遗传,有的不能稳定遗传,D错误.‎ 故选:C.‎ ‎ ‎ ‎6.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纯种和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黑色:白色=2:1 B.黑色:棕色:白色=1:2:1‎ C.黑色:棕色:白色=9:6:1 D.黑色:棕色:白色=9:3:4‎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R、C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只有C基因存在时,能产生棕色素.因此,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_R_,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_rr,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ccR_和ccrr.‎ ‎【解答】解:将黑色纯种(CCRR)和白色纯种(ccr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CcRr,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1CCRR、2CcRR、2CCRr、4CcRr):棕色(1CCrr、2Ccrr):白色(1ccRR、2ccRr、1ccrr)=9:3:4.‎ 故选:D.‎ ‎ ‎ ‎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伴性遗传均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bY的个体 C.有些生物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D.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然后传递给女儿,由女儿传递给外孙,因此与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往往表现为是交叉遗传;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不会影响XbY个体的形成;‎ ‎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解答】解:A、伴X染色体遗传病往往表现为交叉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不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A错误;‎ B、X上含有b使雄配子致死,后代可能有XbY的个体,XbY的个体中的Xb来自雌配子,B错误;‎ C、有些生物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而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如雄蜂,C正确;‎ 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现象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D错误.‎ 故选:C.‎ ‎ ‎ ‎8.F1测交可以验证以下几个方面,其中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直接真实的反映出(  )‎ A.F1配子种类及比例 B.F1的遗传因子组成 C.F1的基因行为 D.F1的表现型 ‎【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解答】解:A、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A正确;‎ B、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进而可推断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B错误;‎ C、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能反映F1的基因行为,C错误;‎ D、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能直接体现F1的表现型,D错误.‎ 故选:A.‎ ‎ ‎ ‎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于夫妻双方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同时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儿子(aaXbY),可推导出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再根据选项中的细胞类型及所带基因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该细胞中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性染色体组成是XY,该细胞可表示父亲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故A存在;‎ B、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根据染色体上所携带基因情况,该细胞可表示夫妻双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故B存在;‎ C、该细胞的X染色体上既有B基因,又有b基因,可表示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后,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C存在;‎ D、图示细胞是男性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与父亲基因型不同,故D不存在.‎ 故选:D.‎ ‎ ‎ ‎1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Xh)控制的遗传病.正常基因用XH表示,根据题目信息答题.‎ ‎【解答】解:某人患血友病基因型为XhY,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HY,岳母患血友病基因型为XhXh,则它的妻子基因型一定是XHXh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如图所:‎ 故选:D.‎ ‎ ‎ ‎11.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为杂合体.‎ ‎【解答】解: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该夫妇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间期经过复制,所以白化病基因有2个,分布在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故选:C.‎ ‎ ‎ ‎1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定自由组合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解答】解: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但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B错误;‎ 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正确;‎ D、检测F1的基因型可以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如果是植物也能够利用自交的方法,D错误.‎ 故选:C.‎ ‎ ‎ ‎1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的.‎ 故选:B.‎ ‎ ‎ ‎14.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四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别计算AA、BB、CC、Dd的基因概率,相乘即可得到.‎ ‎【解答】解: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要求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一对一对分析即可.‎ 要产生AABBCCDd的子代,看亲本基因型AaBbCcDD和AABbCcDd,则产生子代AA的概率是,产生子代BB的概率是,产生子代CC的概率是,产生子代Dd的概率是,因此产生AABBCCDd的子代的概率是××=.‎ 故选:D.‎ ‎ ‎ ‎1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图中可以表示自交n次,后代个体中纯合子概率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Aa连续自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如下表 ‎【解答】解: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 故选:A.‎ ‎ ‎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形态、大小不同,所以二者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解答】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正确;‎ C、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 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分离等现象,D错误.‎ 故选:D.‎ ‎ ‎ ‎17.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雄性个体YY或Yy表现为黄色,而yy表现为白色;对于雌性个体来讲Y_和yy均表现为白色.因此要想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Y_,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则为雄性个体,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则为雌性个体.‎ ‎【解答】解:A、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表现型黄色和白色都有,黄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判断不出性别,A错误;‎ B、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为Yy,若子代为白色一定是雌性,为黄色一定是雄性,B正确;‎ C、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表现型全为白色,而雌雄个体均有白色,C错误; ‎ D、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表现型黄色和白色都有,黄色一定为雄性,但白色判断不出性别,D错误.‎ 故选:B.‎ ‎ ‎ ‎18.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如图为该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色盲基因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考点】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与一正常女性(A_XBX_)结婚,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aaXbY),说明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 ‎【解答】解:A、据图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该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由于复制而含有2个色盲基因,A正确;‎ B、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形成四分体,B正确;‎ C、由于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他们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时×=,D错误.‎ 故选:D.‎ ‎ ‎ ‎19.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 B.由图2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分别处于图1中的BC、DE段的细胞为图2中的乙、丙 D.图2中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图2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解: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正确;‎ B、由图2的3个细胞都可判断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正确;‎ C、图2中处于图1中的BC段的有乙、丙,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处于图1中的DE段的细胞为图2中的甲,C错误;‎ D、图2中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D正确.‎ 故选:C.‎ ‎ ‎ ‎20.如图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B.如果这四种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是精巢,乙图是次级精母细胞 C.在甲图中若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丙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表示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根据丙图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因此如果这四种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是卵巢,乙图是(第一)极体,C错误;‎ C、甲图中1号和5号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若在甲图中若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C正确;‎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甲、丙,D错误.‎ 故选:C.‎ ‎ ‎ ‎21.正常人的细胞内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此细胞可能是(  )‎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精子形成过程:精原细胞(44+XY)→初级精母细胞(44+XY)→次级精母细胞(22+X或22+Y,但后期时为44+XX或44+YY)→精细胞(22+X或22+Y).‎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44+XX)→初级卵母细胞(44+XX)→次级卵母细胞(22+X,但后期时为44+XX)→卵细胞(22+X).‎ ‎【解答】解:①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①错误; ‎ ‎②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②正确; ‎ ‎③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③正确; ‎ ‎④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XY,④正确.‎ 故选:D.‎ ‎ ‎ ‎22.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② D.④和③‎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解答】解:(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即图④;‎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②.‎ 故选:C.‎ ‎ ‎ ‎23.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在生命活动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点分裂的区段有(  )‎ A.A﹣B 和 K﹣L B.D﹣E 和 J﹣K C.H﹣I 和 J﹣K D.D﹣E 和 K﹣L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有丝分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在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图中染色体加倍的时期有D﹣E、H﹣I、J﹣K,其中,H﹣I是由于受精作用,D﹣E和J﹣K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故选:B.‎ ‎ ‎ ‎24.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通过与不加DNA酶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结论,DNA如果被水解,就不能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 ‎【解答】解:A、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目的是为了证明DNA的作用,A错误;‎ B、DNA不是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B错误;‎ C、不能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C错误;‎ D、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使DNA水解,结果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的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正确.‎ 故选:D.‎ ‎ ‎ ‎25.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整个实验证明S型菌种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A错误;‎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B正确;‎ C、实验②死亡小鼠体内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实验④死亡小鼠体内可分离到R型和S型活细菌,C正确;‎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D正确.‎ 故选:A.‎ ‎ ‎ ‎26.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 B.图乙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图丙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图丁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 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一对基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 ‎【解答】解:A、甲图中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该个体自交,产生Aadd的个体的概率=×=,A错误;‎ B、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4条,B错误;‎ C、丙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细胞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中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正确.‎ 故选:D.‎ ‎ ‎ ‎27.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解答】解: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4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C正确;‎ D、图4中a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处于后期,可对应图3中的D点之后;4中c表示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G1期和末期,可对应图3中的A点之前或D点之后,D错误.‎ 故选:D.‎ ‎ ‎ ‎28.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 ‎【解答】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甲家庭应该选择生育男孩;‎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可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所以乙家庭应选择生育女孩.‎ 故选:C.‎ ‎ ‎ ‎2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性♀ZW,雄性♂ZZ),卵细胞和极体是在减数分裂中形成的.‎ ‎【解答】解: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Z(极体)、W(极体)、W(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Z(极体)、Z(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得雌:雄=(2+2):(1+0)=4:1.‎ 故选:D.‎ ‎ ‎ ‎30.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 A.3:2:3 B.4:4:1 C.1:1:0 D.1:2:0‎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2+2Aa+a2=1计算.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其中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剩余种群中AA占,Aa占.‎ ‎【解答】解: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2==,则a的基因频率为=1﹣.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AA个体占=、Aa的个体占2×、aa的个体占,所以AA:Aa:aa=4:4:1.‎ 故选:B.‎ ‎ ‎ ‎31.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之间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孩子是(  )‎ A.1和3 B.2和5 C.2和4 D.1和4‎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本题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 ‎【解答】解:由于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家庭A可知,该家庭的父亲正常,其女儿也应该是正常的,图中显示其女儿患有色盲,因此该女孩不是A家庭中的孩子;B家庭中的女儿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由于题干信息告诉我们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那么肯定是A家庭的2和B家庭的5发生了调换.‎ 故选:B.‎ ‎ ‎ ‎32.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测交后代出现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体,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解答】解:A、由于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仍为双杂合体,与植株X的基因型相同,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其中两种为单显性,一种为双隐性,D错误.‎ 故选:A.‎ ‎ ‎ ‎33.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由题意可知,该遗传现象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的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B正确;‎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不是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的原因,C错误;‎ D、鼠色由隐性基因控制不是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的原因,D错误.‎ 故选:B.‎ ‎ ‎ ‎3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体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体基因型XX ‎③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⑥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生物的性别决定是类型一般是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的,有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是ZW型,有的是XY型,ZW型性别决定的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则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伴性遗传的类型有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 ‎3、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解答】解:①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都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如XY型性别决定中睾丸决定基因与性别决定有关,而其他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①错误;‎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XX,②错误;‎ ‎③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③正确;‎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或母方遗传来的,④错误;‎ ‎⑤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⑤错误;‎ ‎⑥正常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则他们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再生一个色盲兼血友病的孩子的几率为×=,⑥错误.‎ 故选:C.‎ ‎ ‎ ‎35.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 A.30% B.26% C.36% D.35%‎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则其中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ab配子的比例为.‎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且Ab占、aB占、AB占、ab占.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即30%.‎ 故选:A.‎ ‎ ‎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 ‎36.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表1表示豌豆相关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表2中的豌豆品系②~⑤除所给隐性性状外,其余相关基因型均为显性纯合,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1‎ 性状 花色 种皮颜色 子叶颜色 高度 子叶味道 所在染色体 Ⅰ Ⅰ Ⅱ Ⅲ ‎?‎ 表2‎ 品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性状 显性纯合 白花aa 绿种皮bb 甜子叶cc 黄子叶dd 矮茎ee 纯合 隐性 ‎(1)要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①与 ② (填品系号);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①和⑤作亲本是否可行? 不行 为什么? 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 不行 ,为什么? 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 .‎ ‎(2)要探究控制子叶颜色(黄色与绿色)与子叶味道(甜与非甜)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完成实验:‎ 第一年,以品系③为母本,品系④为父本杂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 D ‎ A.黄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B.黄种皮、黄色非甜子叶 C.绿种皮、绿色甜子叶 D.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② 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3)若在第二年让F1与品系⑥杂交,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1:1:1: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② 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1:1:1: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1)若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①和②;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不能作为亲本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因此不能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第一年,以品系③(绿种皮、甜子叶)为母本,品系④(黄子叶)为父本杂交,由于种皮是由母本的结构发育而来的,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故选:D.‎ 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①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为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②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中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3)若在第二年让F1与品系⑥杂交,相当于测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①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为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1:1:1:1;‎ ‎②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中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1:1:1:1.‎ 故答案为:‎ ‎(1)②不行 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行 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 ‎(2)D 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①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②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3)①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1:1:1: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②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1:1:1:1,则控制子叶颜色和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 ‎37.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伴x显性遗传 .‎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0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先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再根据遗传方式进行计算.‎ 甲病:根据Ⅰ﹣1、Ⅰ﹣2和Ⅱ﹣2,患病女儿致病基因来自父母,父母有致病基因而无病,故致病基因是隐性,父有致病基因而无病,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根据Ⅱ﹣5、Ⅱ﹣6和Ⅲ﹣2,假如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则Ⅲ﹣2患病,其母亲Ⅱ﹣6一定是患者,而其母亲是正常的,所以该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甲病具有“双亲正常女儿病”的特点,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乙病具有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不患病的特点,因此不可能伴X显性遗传病.‎ ‎(3)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则II﹣8有病,I﹣3、I﹣4基因型均为Aa,则II﹣5基因型概率为Aa和AA,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其基因型为AA,因此III﹣2基因为AA的概率为,Aa概率为,同理III﹣1基因概率Aa或AA,因此其子代患甲病概率为××=,因此双胞胎同时患病的概率为×=; ②因乙病具有代代相传且患者全为男性,因此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Y遗传,因III﹣2患病,则双胞胎男孩患病,故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子代女孩一定不会患乙病,故IV﹣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显性遗传 ‎(3) 0‎ ‎ ‎ ‎38.下列甲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乙图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 有丝 分裂的 染色体 数量变化.‎ ‎(2)甲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 e 、 b .‎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d、e ,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a、b、d .‎ ‎(4)d细胞中有 0 个四分体.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4 条.‎ ‎(5)乙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DNA分子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和 着丝点分裂 .‎ ‎(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曲线的 bc 段.‎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①~③段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2)甲图中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乙图中的e细胞;甲图中的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乙图中的b细胞.‎ ‎(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细胞a~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染色体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是a、c、d.‎ ‎(4)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5)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 ‎(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曲线的bc段.‎ 故答案为:‎ ‎(1)有丝 染色体 ‎ ‎(2)e、b ‎ ‎(3)a、d、e a、b、d ‎ ‎(4)0 4 ‎ ‎(5)DNA分子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6)bc ‎ ‎ ‎39.(1)果蝇是遗传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此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假说﹣演绎法 .如图表示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图A中的朱红眼性状与深红眼性状的遗传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果蝇的眼色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但不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请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一对基因的位置:‎ 亲本选择:现有纯合的红眼雌雄蝇及白眼雌雄蝇,则所选雌果蝇表现型为: 白眼 ,雄果蝇表现型为: 红眼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若子代果蝇中 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则位于 位于X染色体 ;‎ 若子代果蝇中 雌雄果蝇都全为红眼 ,则位于 位于常染色体 .‎ ‎(3)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图C所示,请回答:‎ ‎①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 、 AaXBY .‎ ‎②F1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为 1:3 ,雄果蝇能产生 6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③从F1中选出红眼雌蝇和红眼雄蝇各一只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粉红眼果蝇出现的概率为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题目,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题图分析综合解答.‎ ‎【解答】解:(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分析题图A、B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图A中控制朱红眼性状与深红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是遵循连锁交换定律.‎ ‎(2)应该选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 如果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根据题意两只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是A_XBX_、A_XBY,子代出现了粉红眼aaXB_,白眼(没有B),说明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②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所以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因此F1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为1:3.F1雄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Y、AaXBY、aaXBY、AAXb Y、AaXb Y、aaXb Y,能产生AXB、aXB、AXb 、aXb 、AY、aY六种配子.‎ ‎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中红眼雌蝇(AaXBXb )和红眼雄蝇(AaXBY)杂交,后代粉红眼aaXB_的概率为×××(1﹣×)=.‎ 故答案为:‎ ‎(1)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不会 ‎(2)白眼 红眼 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位于X染色体 雌雄果蝇都全为红眼 位于常染色体 ‎(3)AaXBXb AaXBY 1:3 6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