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桂林十八中18-19学年度17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卷 ‎ 语 文 ‎ ‎ ‎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唐人古体 ‎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 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 王冕画荷 ‎ 吴敬梓 ‎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的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从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 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秦老迎接,叙礼坐下。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翟买办道:“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 ‎ ‎ 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克扣了十二两,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说道:“这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上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王冕道:“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是不愿去的。”‎ ‎ 翟买办回复知县。知县心里想道:“我不如自己下乡去拜他。”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 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忙去敲门。敲了一会,里面一个婆婆,拄着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从清早晨牵牛出去饮水,尚未回来。”翟买办道:“老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怎的慢条斯理!快快说在哪里,我好去传!”那婆婆道:“其实不在家了,不知在哪里。”说毕,关着门进去了。‎ ‎ 王冕并不曾远行,实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 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 ‎                                 (选编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写了雨后的荷花,既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又充满恬淡的诗意,这为王冕弃文学画埋下了伏笔。‎ B.危素看到画册,“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却不能分辨画册今古,说明他眼力平庸,学识粗浅, ‎ 却喜欢附庸风雅。‎ C.作者写秦老,突出他为人和善、重情义的特点以及惧怕官府的心理;写王冕之母,则突出她遇事从容,对官府冷淡的一面。‎ D.选文以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5.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6.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样处理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 ‎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 ‎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 阚兆江透露,其实《中国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 ‎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19分)‎ ‎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申诉(苦衷)‎ ‎11.下列对中国古典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狄:我国古代将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为“夷”,将东方的少数民族称为“狄”;常用夷狄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B.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隋、唐、两宋时期,中书舍人(名称时有变化)为中书省的要职,执掌书办,地位相当尊贵。‎ C.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号是举行加冠礼之后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字是一种固定的别号。‎ ‎12.下列对文章内容有关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炼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淂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   ②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 ‎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   ‎ ‎ 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 ‎ 宇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 ‎ 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充满了诗情画 ‎ 意。‎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默写(1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名言   “ , ”,形象表达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更是对广大教师的一种鞭策。‎ ‎3.在《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 , ”,才能遨   ‎ ‎ 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4.《陈情表》用“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 ‎5.《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 , ”。‎ ‎6.《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开。‎ ‎7‎ ‎.《滕王阁序》描写山水风光,被人喻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8.《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互联网巨头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这对于原本就资金紧张的银行市场简直是釜底抽薪。‎ ②谭嗣同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在为理想献身的光芒中绽放自我,留下生命的灿烂。‎ ③陈师曾在自己画室中挂上齐白石的作品,并逢人说项,给予齐白石极高的评价。可以说,齐白石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提携。‎ ④从隋大业三年实行开科取士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取消科举制度止,在这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很多学子出口成章,笔扫千军。‎ ⑤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⑥在当前困难局面下,企业要秉持集腋成裘、锱铢必较的“小家子气”,坚决摒弃只看金山不见碎银的“大款气”,用涓涓细流滋养企业渡过难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沈从文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人情风俗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边城。‎ B.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由中国建筑参与承建、中国交建设计的上海港洋山港区是世界第一个海岛型深水集装箱港区。‎ D.如今,“电子眼”激增。我们如果不尽快用法律来明晰隐私权边界,那么每个人都会随时上演“楚门秀”,我们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B.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C.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D.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说的“天涯”,现在乘飞机几小时就到了。‎ ‎ 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互联网、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 我们现在似乎做到了“天涯咫尺”,但为什么我们在思想上、情感上的距离却一天天增大,有“咫尺天涯”的感觉?‎ ‎ 要求:对这样的情形,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7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考试卷答案 ‎1、【答案】D【解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C项“更 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答案】C【解析】C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3、【答案】C ‎ 【解析】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 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4.(3分)C(A项“弃文学画”错;B项“不学无术”于文无据;D项“选文以现实中的真 实人物为原型”不包括所有人;“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卷”错)  5.(5分)  ①聪明有志,才华横溢。下决心自学,三月即画出荷之精神,声名远播。  ②淡泊名利,高洁磊落。只用心画画,不在画册上署名,视富贵名利为身外之物。  ③无视权贵,重情重义。拒绝、躲避权贵约见,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往;为报 答秦老厚爱,应诺画图册。(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①二人与王冕对比,反衬王冕的高洁品行。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 想了又想,方定下主意去见王冕;翟买办克扣画册银两,呵斥王冕不领知县“老爷” 的帖;二人对上司巴结讨好,媚上虚伪,对百姓刁顽油滑,作威作福,反衬王冕不慕 名利,重情重义。  ②二人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翟买办索画——危素欲见王冕——翟买办请王冕失败 ——时知县拜见王冕——王冕离家。正是有了这两人的故事,小说情节才能合理发展。  ③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官吏丑态,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写时知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借翟买办的口说出“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抨击当局统治的黑暗,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时知县与翟买办,时知县与危素间 的利益关系,衬托出王冕和秦老间的真诚淳朴;讽刺儒林士子对富贵功名的热衷,表 现对真挚笃厚人情的向往,对王冕理想人格的推崇。 (答出一点给2分,3点6分; 意思对即可)‎ ‎7.B 8.AD   ‎ ‎9.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 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 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 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 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10、C 解析:这里指优秀人才的意思。‎ ‎11、答案: B(.A、我国古代将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为“狄”,将东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 ‎ ‎ C、服丧一年叫“期服” D、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 一种 固定的别号。‎ ‎12.D、13(略)‎ ‎14.B、C (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答对1项得2分,两项得5分)‎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答对3点满分。)‎ ‎16、 1)、朝菌不知蟪蛄,蟪蛄不知春秋。‎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5)、饮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6)、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7)、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C 18、B 19、D ‎20、作文评分参考高考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