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南省株洲市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株洲市二中 2017 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试题 时量: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 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 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 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 ) A.思想统一取代百家争鸣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5.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 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冲击了世卿士禄制度 C.形成了重视教育的风气 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 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7.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 商人与国家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只不过购买者受到限制—— 主要是国家及奴隶主贵族。 这反映了当时( ) 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 B.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 C.商业经营权属于私人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8.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不.合. 理.的是( )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B.“盐铁官营”等政策说明抑商主要是抑私商,官商继续发展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 D.“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9.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 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C.墨家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 10.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 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 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 ) 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1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另一学派 则从绝对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该学者评述的两个 学派是( ) A.儒家、法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兵家 D.墨家、儒家 12.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使元明清时期许多书院改为“官办”也 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 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 ) A.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1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造成科技成果分布情况的根本原因 是(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6 A.重农抑商政策 B.儒家民本思想 C.古代农耕经济 D.手工业发达 14.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 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 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 ) A.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 C.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 D.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 1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16.“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 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17.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 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 A.分王子弟是皇权专制的体现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18.有学者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 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 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 B.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 C.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D.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 19.《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 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 A.没有统一的举荐标准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20.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 106 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 13 州,每州置刺史 1 人,刺史每年巡查其 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 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C.消除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21.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22.11、12 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 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 )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 C.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 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24.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 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完全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25.1939 年 1 月,蒋介石解释“抗战到底”之“底”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1942 年 8 月, 他则表示“不能返我东北失地„„我人仍将继续抗战”。这一解释的变化( ) A.说明蒋介石对日政策摇摆不定 B.是抗战进入到反攻阶段的表现 C.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结果 D.反映了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增强 26.“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 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 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下列史料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是 ( ) A.雅典的迅速崛起和强大震动了北方的马其顿,最终被马其顿所灭 B.英国为了打败强大的贸易劲敌,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最终夺取海上霸主地位 C.德国统一后,取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最终引发了一战 D.日本崛起后,想挑战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建立起来的秩序,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 27.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 ;汉密尔 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 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 A.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C.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D.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28.1947 年 6 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9.19 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 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30.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题 14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 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 土上的臣民的 长期统治。”各 地人民效忠的通 常不是一个现 实国家,而是经 由 文 字 和经 典 从古 代 继 承下 来 且已 沉 淀为 集 体无 意 识的 伦 常制 度 ,它 维 系 着一 个 抽象 的 国家 观 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 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 央政府统一规 划的交通建设视 为执政要务之 一,除了“决 通川防,夷去险 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 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 7 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 400 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8 分) 32.19 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政府分别进行了向西方学习的尝试,结果却大不相同。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 40 年后的 1882 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一一上海轮船招商局,终 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成立刚 10 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 在 160 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一个体制性难题渐露端倪。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 督商办”的理念。“官 督”是官督商 办企业的成功之 处,但同时也埋 下了失败的伏 线。其最大的问 题是“所有制”问题, 即“产权不明 ”,究竟是官府 所有,还是民间 所有?如果管 理者按商场规则 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1910 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 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中国之谈实业者》一文,梁氏尖锐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是违反自 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 ——摘编自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央视《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1871 年至 1873 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历时 22 个月,访问了欧美 12 个国家。随行的伊藤 博文描述自己是“始惊 、次醉、终狂 ”。明治政府设 立工部省,相继 建立诸多国营 企业。福泽谕吉 疾呼:“政府若为了富 国,就认为可 以做任何事情, 与人民从事相同 的寻常事业, 甚至与人民竞争 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1884 年,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 的长崎造船所,仅以 1 日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为著 名的三菱株式会社。1890 年,国会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 1916 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作者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 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央视《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中后期中日工业化的不同途径。(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制度重构的角度概括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中日工业化一败一成的原因。(8 分) 33.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其评价有褒有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在《通 鉴纲目》中说:“(武则天) 乘唐中衰,攘窃 神器,任用酷 吏,屠害宗支, 毒流缙绅,其祸惨矣!”李贽却认为:“试观近古之王 ,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 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 ——摘编自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材料二 在武则天执 政时期,虽然 爆发过徐敬业和 宗室诸王发动 的叛乱,但是吏 治清明,政局 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可见武则 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 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 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 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朱熹与李贽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对武则天的看法。(6 分) 株洲市二中 2017 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B C B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A B A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D D B C A D C 31、 (1)理由:(6分) 国土面积太大,中央政府难以有效治理; 交通落后,国内各地区之间联系十分困难; 主要靠儒家思想(“伦常制度”)维护统治。 (2)措施(8 分) 修驰道(加强全国道路交通建设); 建立和健全驿传制度; 建立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 强化思想控制(或:统一思想以巩固国家统一) 32、 (1)中国:政府主导,为民用工业设置障碍;“官”办色彩浓厚,所有变革滞后。(4 分) 日本:先国营示范,后廉价卖给私人,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2 分) (2)中国:朝野顽固、顽固保守势力过于强大,改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遭遇空前阻力;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对于传统文明过于自信; 谋求实业救国,漠视制度重构。(任答两点给 4 分) 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弘扬东方文化合理内核; 宪政、法治保障;政策支持。(任答两点给 4 分) 33、 (1)态度:朱熹:批判;李贽:赞赏(2 分) 原因: 宋代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理学兴盛,朱熹维护封建纲常伦理道德;(2 分) 明后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李贽反对思想禁锢,主张个性解放。(2 分) (2)材料二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2 分) ① 辩证分析,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体现了唯物史观;(2 分) ② 坚持了对人民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这一标准。(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