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卷·2018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语文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卷·2018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语文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入学语文试卷 ‎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riben文化为例,他认为riben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 ⑪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寅格先生认为,两千年来中华民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在制度法律生活等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 B.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分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等在内的狭义文化和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广义文化两类。‎ C.中国文化特质就在于它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D.中国哲学同玩过哲学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2)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B.佛教中与知密切联系的行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不能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C.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面。原始佛教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D.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但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早期佛典中却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因为佛教为了求得生存,只能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 ‎(3)根据文本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B.佛教中的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行的方面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与行密切联系的知的方面也完全没有伦理色彩。‎ C.深义文化是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中综合、提炼、升华出来的,范围最小,所以无法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D.随着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渗透,其影响一定会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终有一天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 ‎ ‎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悉坑之 坑:坑杀 B、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通“拒”,抵抗 C、赵军固壁不战 固:牢固 D、为假相国 假:临时充任,代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 B、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 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 D、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 ‎(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首联使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2)熊咆龙吟殷岩泉,  。‎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5)画图省识春风面,  。‎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 ‎ 三、实用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 ‎ ‎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 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情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生活中有些人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 ,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在中国的某些明星群体中,明星吸毒已蔚然成风,这应该引起当局的注意.‎ ‎7.下列各句中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就是和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也应该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学习其长处.‎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带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D.奥尔默特表示,尽管没有同哈马斯达成任何协议,但是以色列已经达到了此次作战的目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哈马斯的武装实力和威胁以色列的实力.‎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②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③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④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⑤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⑥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A.③⑥⑤②④① B.③⑤⑥①②④ C.①③⑤⑥②④ D.①③⑤⑥④②‎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人类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  ‎ ‎,人们便不得不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美国将感染医生接回国内,等于  。而美国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虽然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困难,但  。‎ ‎10.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 ‎(2)用简明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不超过15个字)‎ ‎ ‎ 六、‎ ‎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 ‎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入学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riben文化为例,他认为riben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 ⑪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陈寅格先生认为,两千年来中华民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在制度法律生活等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 B.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分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等在内的狭义文化和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广义文化两类。‎ C.中国文化特质就在于它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D.中国哲学同玩过哲学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2)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B.佛教中与知密切联系的行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不能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C.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面。原始佛教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D.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但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早期佛典中却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因为佛教为了求得生存,只能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 ‎(3)根据文本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作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B.佛教中的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行的方面完全没有伦理色彩,因此,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与行密切联系的知的方面也完全没有伦理色彩。‎ C.深义文化是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中综合、提炼、升华出来的,范围最小,所以无法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D.随着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渗透,其影响一定会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终有一天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解答】(1)B 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应该是“文化”而非“中国文化”;‎ ‎(2)D A.缺失范围,原文第四段有“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B.“完全”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七段为“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C.缺少“最根本”,原文第七段为“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 ‎(3)A B“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与行密切联系的知的方面也完全没有伦理色彩”于文无据,原文为“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C.强加因果;D.根据文章第七段至第九段可知D项的表述过于肯定.‎ 答案:‎ ‎(1)B ‎(2)D ‎(3)A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 ‎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秦悉坑之 坑:坑杀 B、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通“拒”,抵抗 C、赵军固壁不战 固:牢固 D、为假相国 假:临时充任,代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 B、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 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 D、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 ‎(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C 固:坚守 ‎(2)A “闻之”作“白起”的谓语和宾语,要紧挨着“白起”,排除C,“详”通“佯”就是“假装”的意思,“败走”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排除B、D,选A.此句译为: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办法,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 ‎(3)D “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错误,文中廉颇说“道远险狭,难救”,可见并不是“不敢”,而是“不肯”.‎ ‎(4)①“以名”,凭借名声;“若”,好像;“徒”,只;“合变”,灵活应变.译为:大王凭借名声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住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②“驽”,愚笨;“独”,难道;“顾”,只是;“徒”,只.译为:想入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不过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啊.‎ 答案:‎ ‎(1)C ‎(2)A ‎(3)D ‎(4))①大王凭借名声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住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②想入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不过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啊.‎ 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胜利.”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同.‎ 后四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不肯应战.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忌讳的,就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于是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灵活应变(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还是命赵括做了大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廉颇的规定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办法,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最后投降了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自己,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自邯郸解围五年之后,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他说:“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末长大成人.”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音“浩”)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赐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之职.‎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还能吃很多饭,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 ‎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首联使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考点】思乡怀人诗.‎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解析:‎ ‎(1)首先阅读首联,理解首联的内容,然后联系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进行思考.首联是在写暮春时分的景色,用“水流花谢”渲染了残败之景;另外,用“两无情”“送尽东风”都是将物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所以是拟人;‎ ‎(2)首先理解尾联和全诗的内容,然后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便知,“归”指的是归隐,尾联在手法上使用了范蠡的典故,再抓住关键词“不归”“归便得”以及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便知,尾联的情感既有“归隐之意”,又有“感叹仕途坎坷之情”;‎ 答案:‎ ‎(1)渲染,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拟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由送春而牵动了思乡之情.‎ ‎(2)暗用五湖典故, “归”字,有归隐田园之意;也反映出仕途坎坷,欲归不得的苦闷彷徨.‎ 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九.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上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 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 ‎(2)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5)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 ‎(6) 同时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重点字:)本题考查记忆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只要根据给出的句子,并且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写完后要检查.‎ ‎【解答】(1)可以横绝峨眉巅(重点字:峨、巅)‎ ‎(2)栗深林兮惊层巅(重点字:栗、巅)‎ ‎(3)艰难苦恨繁霜鬓(重点字:繁、霜、鬓)‎ ‎(4)江间波浪兼天涌(重点字:兼、涌)‎ ‎(5)环佩空归月夜魂(重点字:佩、魂)‎ ‎(6)同时天涯沦落人(重点字:涯、沦)‎ ‎ ‎ 三、实用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 ‎ ‎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 ‎ ‎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清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E ‎ A、 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 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情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未然当已然,“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错.C项以偏概全,“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错,文中的信件主要反应陶行知认为乡村教师的工作有甘有苦.D项曲解文意,“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错,操震球的说法是指办乡村师范学校的目的.‎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文章的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答题是要选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摘取重点词语分条作答.本题的答题区位在前两段,有第二段结尾句“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前文的关键句是“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文章的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答题是要选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摘取重点词语分条作答.答题区位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对文段进行切分概括可以得到答案,文段的前半部分写“苦”后面写“甘”.‎ ‎(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主要是选准角度,是“理想家”还是“实干家”,然后结合文中的事例进行论证.答题时不要脱离原文随意扩展.例: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观点)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事例分析)‎ 答案:‎ ‎(1)AE ‎(2)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是实干精神值得学习.‎ ‎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狗想过余力像花,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有较踏实地,值得学习.‎ ‎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咬住移调查验就,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生活中有些人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 ,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在中国的某些明星群体中,明星吸毒已蔚然成风,这应该引起当局的注意.‎ ‎【考点】成语.‎ ‎【分析】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解答】A.感情色彩不当,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贬义词,这里误用作褒义词;‎ B.不合语境,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这里应改为“不以为意”;‎ C.正确,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符合语境;‎ D.感情色彩不当,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这里误用作贬义词;‎ 故选:C.‎ ‎ ‎ ‎7.下列各句中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就是和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也应该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学习其长处.‎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带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D.奥尔默特表示,尽管没有同哈马斯达成任何协议,但是以色列已经达到了此次作战的目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哈马斯的武装实力和威胁以色列的实力.‎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 ‎【解答】A.成分残缺,“和”后缺少介词,加上“跟”或“与”;‎ B.语序不当,句中“下一批“不应限制在“湖北“前,应放在中心词“直航点“前;‎ C.正确;‎ D.不合逻辑,“威胁以色列的实力”包括“哈马斯的武装实力”,在“威胁”前加“其它”;‎ 故选:C.‎ ‎ ‎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②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③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④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⑤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⑥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A.③⑥⑤②④① B.③⑤⑥①②④ C.①③⑤⑥②④ D.①③⑤⑥④②‎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确定总体语序.‎ ‎【解答】语段阐述“生成整体论”中“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为总起,引出话题,③写物理学家的“窘困”,紧承①;⑤举例论证①②;⑥转折,②④证明⑥.‎ 故正确排序为:①③⑤⑥②④‎ 故选:C ‎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人类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 构成全球威胁后 ,人们便不得不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美国将感染医生接回国内,等于 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 。而美国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虽然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困难,但 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 。‎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分析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语句间的衔接判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解答】语段介绍的话题是“人类对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语段首先介绍病毒开始对人没有威胁,然后介绍病毒构成威胁后人们对它的研究,最后介绍列举美国对待埃博拉病毒的做法;‎ ‎①据上文“一开始病毒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可知此处可填写和上文相反的内容;‎ ‎②据上文“美国将感染医生接回国内,等于…”可知,应填“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的内容;‎ ‎③据上文虽然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困难,但…”可知,应填“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构成全球威胁后;‎ ‎②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 ‎③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 ‎ ‎ ‎10.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爱”与“碍” ‎ ‎(2)用简明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不超过15个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此题考查阅读漫画的能力.答题时要认真看图,注意画面内容,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尤其要注意画面上的文字.‎ ‎【解答】答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清画面上都有什么:一棵大手一棵小苗和“呵护”两个字.再观察它们的组合关系:大手很大,遮盖幼苗.接着分析这样组合的意义:借助“呵护”可以获得启示,一定和家庭教育有关,是要提示人们注意教育的方法;明确了思维的方向,运用联想与想象,这种组合形式告诉我们,幼苗是在大手“呵护”下变的弱不禁风的,由此便会使我们领悟到这幅画意在告诫人们不恰当的爱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过度的爱反而会使人扭曲.领悟图意后便可逐一解答问题了.‎ 答案示例:‎ ‎(1)题目:“爱”与“碍” ‎ ‎(2)含义:爱要恰到好处,不要过犹不及.‎ ‎ ‎ 六、‎ ‎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曼德拉的话是讲给自己和世界的,材料给出了人们生活生存的局限与压力,也给出了人们选择的方式与态度.在社会中能成为精英的是少数,更多的是不能挽既倒之狂澜的常人.在凡俗世界的种种局限和压力之下,我们可以不强悍,也可以不英武;我们可以不冲在风口浪尖,也可以不以身求法,但是这些都不等于我们可以沉沦于时世,失去做人的基本良知和原则.材料中“但”之后的几句话是重点,最后一句是中心.这里有针砭现实、召引大众的意义.立意需注意,“卑微如尘”是客观存在,不可忽视,“不可扭曲”是记叙或论述重点.‎ 好的立意:即使卑微也要坚定,不随波逐流;穷则独善其身或者穷亦兼济天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还是”用它来“眺望”光明;在黑暗的环境中给心灵一点坚守(底线);在卑微中坚守;坚守心灵的高度;可以卑微不可扭曲;身陷黑暗,心向光明或寻找光明;沉默但不沉沦;卑微但不卑贱…‎ 不好的立意:(各种跑题:无知猛于无名,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身在地狱仰望天堂,别为自己找借口…各有各的特点).‎ ‎1.抛开了“卑微”“黑暗”这一客观存在,单纯论述“不可扭曲”.‎ ‎2.将“卑微”这一关键词理解错误,比如理解为“平凡”等.‎ ‎3.将“不可扭曲”理解错误,比如理解成追求信念、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适应环境等.‎ ‎4.抓只言片语,断章取义,不从全局出发理解题意.比如只抓“卑微如尘”,只谈“苟活”,还有“不要嘲讽或嫉妒别人”,更有甚者,为保险起见把“但”后面的三句话作全文的三个分论点,却把全篇给毁了.‎ ‎5.主体理解错误.这段话的主体是“我”“我们”,在黑暗苦难之下人应该怎么做,有同学写成“苦难助人成功”,突出“苦难”的主体,主客颠倒.‎ ‎【解答】纵使卑微,不愿扭曲 ‎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的确,生存是有局限和压力的,可能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可能是前路布满的荆棘;我们也不都是能历经艰辛的英雄,而更多的是难堪大用的常人.迫于生存的压力,我们有时只能选择低头,不得不选择独善其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就此沉沦,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失去准则.因为,纵使我们卑微如尘土,也绝不愿扭曲如蛆虫.‎ ‎ “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别林斯基如是说.我们是卑微的,或许我们都是蝼蚁之命;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在的处境,也不是创造历史的大人物,但我们起码要有尊严地活着.这尊严是乞人对嗟来之食的不屑,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直率,是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骨气,是孙天帅绝不向外国老板下跪的气节.诚然,乞人没有好的出身,陶潜没有至高的官位,朱自清没有生活在富强的时代,孙天帅没有外国老板的万贯家财.他们很平凡地活着,但他们不是苟且偷生.纵使生命卑微,也不愿扭曲如蛆虫,不是谄媚,不是逢迎,不是低贱.‎ ‎ “人首先应当遵从的不是别人的意见,而是自己的良心.”普京如是说.在黑暗中,我们恐惧于发声,但我们不应该失去良知,当有勇敢的人发出声音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嘲讽.在日本,在这个右翼分子急于粉饰历史的时代,尾山宏是那个敢于发声的人,他一直在为在段黑暗时代中受到伤害的人维权.但是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人们对历史都避而不谈,保持沉默;当然,还有人因为在黑暗中生存久了,开始为黑暗辩护,嘲讽甚至指责尾山宏.是的,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我们是卑微的,但是尾山宏从不为黑暗辩护,坚守了自己的良心;而那指责他的人,当然也不会被写进历史,甚至都不是轻附在史书上的灰尘.纵使生命卑微,也不愿扭曲如蛆虫,不是忘却,不是回避,不是违心.‎ ‎ ‎ ‎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冯骥才如是说.白纸放弃抗争才被风吹走,蝴蝶敢于抗争,从而脱逃桎梏,逆风飞翔.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面对种族隔离、白人统治的南非,一个黑人太过卑微,但是曼德拉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抗争,翻开了黑人运动的新篇章,与种族隔离的狂风抗争,在种族歧视的黑暗中发光.纵使生命卑微,也不愿扭曲如蛆虫,不是沉默,不是忍受,不是顺从.‎ ‎ 纵使生命卑微,也不愿扭曲如蛆虫,不是在黑暗里苟且,不是在墙角处蜷缩…‎ ‎ ‎ ‎2017年2月13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