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3.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甘氨酸可能是组成质子泵的单体之一 B.胃内酸碱度是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 4.如下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II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迅速被酶分解 D.在II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5.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哪一个选项 6.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 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 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7. 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E即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C. 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 B.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记忆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9.下列关于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甲状腺激素相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少 B.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C.通过对转录水平上的调节可影响胰岛素的合成量 D.人和高等动物的内环境的稳态维持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实现的 10.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 D.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 11.有人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该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糖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2.下图为肾上腺素引起细胞中糖原水解为葡萄糖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结构位于细胞膜上,为肾上腺素的受体 B.肾上腺素未进入细胞,但细胞内发生了响应,响应之一就是糖原发生水解,产生葡萄糖 C.肾上腺素没有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 D.在升血糖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故结构①也可与胰高血糖素结合,进而起到升血糖作用用 13. 如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 B.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④和①(或②)两种激素的分泌 C.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 D.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 1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15.破伤风杆菌一般在较深伤口内繁殖,可产生外毒素使机体发病,而外毒素的毒性可被胰蛋白酶解除。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破伤风杆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是在内质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C.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不能直接作为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D.破伤风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6.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b—c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7.目前艾滋病还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人类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为2—10年(如下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血液和精液 B.在第一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C.T细胞是在骨髓中分化成熟的细胞,可再增殖分化 D.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在于HIV是RNA病毒,易变异 18.如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A.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与淋巴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 B.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C.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抗原-抗体被细胞丙吞噬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19.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 D.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 20.在长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右侧开一小窗,从左侧固定光源照射暗箱。若盆与暗箱一起同步旋转、盆转而暗箱不转、暗箱转而盆不转,(假设旋转器水平放置,匀速缓慢旋转)则一段时间后以上三种情况下的幼苗生长状况分别为下图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21.下列关于细胞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由于细胞膜能严格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而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 B.将玉米花粉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是细胞壁 C.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果 D.精子和卵细胞、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相同 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壁都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分解,该方法使内部活性不被破坏 B.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能产生ATP C.因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D.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是因为后者具有特定的受体蛋白 23.下列对“某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物质”使R型菌突变成了S型菌 B.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认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 C.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假说中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一个 D.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粘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4.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己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25.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斯他林和贝里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26.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 27.神州十一号飞船搭载的拟南芥种子,播种后长成植株并编号,单株收获各植株种子,标志着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历时48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将各编号植株性状与野生型对比,可以发现全部突变基因的表现 C.PCR技术扩增突变基因所用一对引物的碱基序列不同 D.通过测交实验可以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 28.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I、II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遗传给子代个体 29.对下列相关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表示细胞周期,a、c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诱导染色体加倍 B.图2中的温度在a、b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CO2吸收量减少,C3含量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30.以下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B.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C.④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D.②是内、外因素影响 二、简答题 31.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在每个小枝的末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每个神经元的众多分枝可以与多个其它神经元的________相接触,同其形成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除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外,在特定情况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揭示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浴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该实验的结果说明:动作电位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造成的,而动作电位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蟾蜍的神经元在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产生兴奋时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mV。 (3)河豚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结合。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进_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图中所示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抑制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某人体内含有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该人出现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__(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原因导致的疾病属于________病。 (3)胰岛素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可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___的调节。在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33.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a-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填代号)_________,物质B与a-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图丙曲线A、B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a-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a-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a-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答题卡相应)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a-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a-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曲线的线型按A、B线型)。 34.小鼠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A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具有累加效应且遗传效应相同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小鼠的种群中,控制体重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种。用该品系中体重最大和体重最小的成年小鼠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 (2)品系B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E、e控制,基因型为Ee的有毛鼠测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经多次实验,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系C小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现有纯合黄色雌鼠,双隐性白色雄鼠。请设计实验探究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 第三步:观察统计F2中小鼠的毛色。 结果及结论: (1)若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BCC 6—10 ABBDA 11—15 BDAAB 16—20 BCDCC 21—25 CDADD 26—30 BCBDC 二简答题 31、 (1)轴突 细胞体、树突 (某些)腺体分泌 (2)钠离子内流 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 120 (3) 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 (或:钠离子内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 32、 (1)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 葡萄糖的利用(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2)细胞间信息交流 不能 自身免疫 (3)胰岛B 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 反馈调节 33、 (1)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 (2)⑤ 内环境 (3)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a-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4) 34、 (1)27 31/32 (2)E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3)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