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2019年高考政治秒杀技巧汇总之经济生活部分
【框架导入】 第7讲:个人收入的分配 【数码记忆】 【考点26】按劳分配为主体 1.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 实行的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作用: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特别提示】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例题讲解1】小张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福利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在这期间他炒股获得收益3万元。小张的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 A.6万元、3万元 B.5万元、4万元 C.6万元、4万元 D.7万元、3万元 【例题讲解2】这几年,山东省潍坊市某村农民老于的生活有了明显变化:5.7亩土地租给了某国有园林公司,每年每亩有1 000斤小麦的租金收入;他和爱人被公司招聘为员工,每人每月有2 400元工资收入;村集体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2017年一家三口(孩子正在读书)每人分红3 000多元。在这里( ) ①按劳分配是老于家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②老于家从村集体获得的分红属于按劳分配 ③土地出租后老于家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④老于家的上述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 老于家从国有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远高于出租土地和分红获得的收入,故①正确;②错误,出租土地所得、从村集体获得的分红,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错误,在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而不是农民家庭所有;我国居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④正确。 【例题讲解3】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追求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该( ) ①着重理顺国家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③合理调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 ④健全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分配调节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27】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 (1)按资本要素分配:存款债券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4)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收入。 (5)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6)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拓展提升】 1.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 (2)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属按劳动要素分配。 (3)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拓展提升】 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实行的原因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例题讲解1】(2016·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选B 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B项正确。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例题讲解2】(2014·海南高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例题讲解3】(2018·洛阳统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土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28】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分配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也不是消除收入差距)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拓展提升】 1.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等生产单位内部的分配。主要是国家(税收、利润)、企业(利润)和劳动者个人(工资、奖金、津贴等)三者的分配。主要手段有: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2.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政策 ★★★★★ (1)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是东西部的收入差距。政策:统筹区域发展。 (2)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政策: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3)城乡收入差距。政策:统筹城乡发展。 (4)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5)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例题讲解1】(2012·全国卷)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旨在强调R市在劳动就业、教育等方面给予流动人口和市民同等待遇,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①当选;从所涉对象来看,该举措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③当选,答案为B;②错在“消除”上;该市的这一做法会加大城市管理支出,④不选。 【例题讲解2】(2015·山东高考)国务院决定,2015 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例题讲解3】(2015·广东高考)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讲解4】自2017年12月1日起,浙江省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按区域划分为4档,分别为2 010元、1 800元、1 660元、1 500元。辽宁省、江西省也于近期宣布,将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最新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据此回答(1)~(2)题。 (1)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 ) 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规范企业在工资分配中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坚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同时规范企业在工资分配中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故①③符合题意,当入选;②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2)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它有助于树立共享理念,让百姓最大程度提升获得感。下列做法有助于在初次分配中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是( ) ①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让工薪阶层少纳税 ②企业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③政府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④国家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劳动者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29】 兼顾效率与公平 1. 效率、公平的含义: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例题讲解1】(2018·全国卷Ⅲ·T14)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A. 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例题讲解2】(2018·天津文综·T9)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 ①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万 ③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增速超过7%,这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②——①——③;④未体现其影响,排除。 【例题讲解3】分析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增幅如果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日子会越过越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终将受损。下列既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符合这一循环传导路径的是: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 ) A.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的发展受限 B.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 C.劳动者难以共享发展成果,有失公平→改革与发展失去稳定前提→人民生活难得保障 D.劳动者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受限→国内消费需求驱动经济乏力→经济良性发展受损 解析:选A 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劳动者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发展受限,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同时又符合题中循环的传导路径,故入选;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强调效率,而没有强调公平,故排除;C项只谈公平,没谈效率,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没有涉及效率也没有涉及公平,故排除。 【例题讲解4】(2018·泰安模拟)“短作业优先法”是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变例。某银行网点根据客户业务办理时间的不同,在各作业窗口间调配,缩短了所有人办理业务的总等待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业务办理。这说明( )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主观题备考】 1. 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能激发劳动者提高生产效率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5)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 (1)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5)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例题讲解】“晒工资”正在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一份农民工的工资单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与热议。据这份工资单显示,有农民工的收入最高一月超过万元,最低也在5 000元以上。不少网友尤其是白领阶层的网友在表达羡慕的同时也表现出失落,也有部分网友对农民工的高工资表示认同。 (1)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理性看待农民工的“高工资”现象。 (2)“晒工资”晒出了许多人的失落。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让网友们由“晒工资”变成“晒幸福”。 答案:(1)①在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是与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紧密联系的。农民工的“高工资”是与其付出的劳动量相挂钩的。网友们应理性地看待劳动付出与劳动收入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拿工资数量作对比。②在我国,收入分配是以承认劳动差别与劳动能力的大小为前提的,农民工的工资也存在差别。这启示白领朋友们,应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来提升自己的工资水平。盲目地攀比工资数量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③网友们在对比农民工的高工资后显示出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提高脑力劳动者的收入。 (2)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通过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为分配公平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