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鹤岗一中2019~2020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 ②界线是模糊的 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 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状。 A. 面 B. 网络 C. 点 D. 岛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气候具有过渡特征,因此气候区界限是模糊的;相邻气候区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选D。 【2题详解】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和其他居民点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点状。故选C。 2017年末,一个超级调水方案“红旗河”调水工程选入大众的视野,它从雅鲁藏布江开始取水,计划让水沿青藏高原边缘进入新疆,以保障调水的低成本运行和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下图中虚线为红旗河调水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修建红旗河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善长江航运 B. 减少黄河断流 C. 改善西北水环境 D. 解决灌溉用水不足 4. “红旗河”调水工程让水绕青减高原边缘进入新疆而不是直接横穿的原因是 A. 经过人口稠密地区 B. 减少跨越河流次数 C. 利用地势落差加大发电量 D. 便于利用地形让水自流 5. “红旗河”工程对沿线的影响有 A. 沿线形成众多冲积扇 B. 降低沿线地下水水位 C. 增加沿线蒸发量 D. 补充淡水缓解盐渍化 【答案】3. C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中“红旗河”调水线路可知,其主要是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的水调入我国西北地区,而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缺水,因此修建红旗河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西北地区的水环境。故选C。 【4题详解】 调水线路的选线原则一般是线路要短、尽量少跨越河流和隧洞,减少工程量,尽量顺势自流,青藏高原地势高,直接横穿工程量大,施工困难。故选D。 【5题详解】 据图中引水线路可知,,途径沙漠地区,该地区蒸发、下渗严重,因此会增加沿线的蒸发量,C正确;下渗会补给沿线地下水,使沿线地下水位上升,B 错误;冲积扇形成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A错误;沿线主要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D错误。故选C。 【点睛】引水线路的选择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要将水从高处引往低处,使水自流,以节约调水费用。 6.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线为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华北地区,乙线为内蒙古、山西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丙为长江中上游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丁线为珠江上游水电和云贵火电输往华南地区,因此选B。 7.“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详解】①“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故①正确。 ②“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故②正确。 ③“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农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不会增加土壤肥力。故③错误。 ④“西气东输”工程增加的能源补给,大大减轻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使用量下降,天然气使用量上升,调整了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故④正确。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区域,增加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会减少酸雨出现的次数,减少酸雨的危害。故⑤错误。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故⑥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④⑥ 本题正确答案为D。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草方格沙障可以( ) A. 黏合沙粒 B. 提高沙层含水量 C. 吸收地下水 D. 使秸秆快速生长 9. 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 成土时间短 B. 技术难度低 C. 资金投入少 D. 环境污染小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但不能使秸秆快速生长。A、C、D错误,B正确。故本题选择B。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沙漠土壤化技术是用的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的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所以B、C、D错误,优点加速了沙漠土壤化,A为正确选项。故本题选择A。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图,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甲、乙、丙、丁指标表示劳动力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新疆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 技术密集型 B. 资源密集型 C. 劳动密集型 D. 资金密集型 【答案】10. C 11.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 【10题详解】 A. 甲产业只集中在东部地区,没有向中西部发生转移。说明中西部不具备接收产业转移的条件。在“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四个指标中,只有技术是东部有优势,而中西部没有优势的,所以甲应该表示的是技术。故A错误。 B. 乙产业虽然向西部转移,但是产业依然集中在东部,应该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所以乙代表资本。故B错误。 C. 丙产业向中西部产业转移,中部和东部一样成为产业集中分布的地区,西部虽然产业较少,但也有分布,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东部劳动力价格的升高,中西部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对该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所以丙代表劳动力。故C正确。 D. 丁产业向西部转移,且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应该为能源,因为东部能源少,中西部能源丰富,所以丁代表能源。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题详解】 A. 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合在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发展,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均比较低,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故A错误。 B. 资源密集型产业适宜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新疆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这里适宜发展资源开发及加工等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故B正确。 C. 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宜在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发展。新疆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较小,不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C错误。 D. 资金密集型产业适合在资金雄厚的地区发展。新疆地处西部,经济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不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 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 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 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13. 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 A. 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 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12. D 1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12题详解】 A.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从辽宁到广西的沿海省份和北京;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区域,其范围比东部经济地带要广泛很多。故A错误。 B. 西部经济地带不是全部属于沿边省区,比如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都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但是不属于沿边省区。故B错误。 C. 新建重庆直辖市属西部经济地带,故C错误。 D. 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具有明显优势,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题详解】 A. 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是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向,但是不是首要注重的问题,故不选A。 B. 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也是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向,但是也不是首要注重的问题,故不选B。 C. 绿洲农业和林牧业要在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不能盲目大力发展,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故C错误。 D.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发展经济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近两年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B.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C. 上游修建水库 D.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流域治理。 【详解】A.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会在降水时增大径流量,且河流流量高峰到达较早,与题意不符合。故A错误。 B.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会增加硬化路面,减少下渗,增大地表径流,从而增加河流流量,且河流流量高峰到达较早,与题意不符合。故B错误。 C. 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降低洪峰流量,延迟流量高峰,符合题意,故C正确。 D.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对上游水量没有太大影响。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下图是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若该图示意某真实的湿地生态系统,则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 ) A. 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B. 湿地下游流速明显减慢 C. 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D. 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15. D 16. A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5题详解】 仔细读图可知,通过水管进水后,经过下渗,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及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涵养、过滤等作用,出水水量减少,水质变好;从而具备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实验中,没有风沙现象及其他生物,所以该模拟实验不能反映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项D正确。 【16题详解】 依据题干要求,若去除湿地植被,那么土壤因失去地表植被的保护而裸露,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发生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湿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上游湿地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排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湿地下游流速与地势的起伏大小、河道的弯曲状况等有关,无法确定是否明显减慢,故选项A正确。 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18. 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工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17. B 18. B 【解析】 试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 【17题详解】 湿地有调节气候和调节径流的功能,湿地被破坏后,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气温年较差增大,乙气温年较差大于甲;湿地被破坏后,调节径流功能下降,径流年变化增大,丁径流年变化大于丙,可知湿地被破坏后的曲线是乙和丁,B正确。 【18题详解】 东北地区是因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B正确。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 ) A. a B. b C. c D. d 20. 图甲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的哪处相似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图乙中②处的农业区面临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最适宜的解决措施是 A. 植树造林 B. 休耕与轮作 C. 基因工程 D. 免耕 22. 图甲所示农业生产特点的好处是 ( ) 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 ③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 ④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9. A 20. B 21. B 22.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分布。 【19题详解】 图乙中①处为草场,这里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 A. a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与图乙中①处基本一致,所以可以借鉴。故A正确。 B. b为小麦带,不可以借鉴。故B错误。 C. c为乳畜带,主要是因为接近消费市场,与图乙中①处不一致,不可以借鉴,故C错误。 D. d为棉花带,不可以借鉴。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题详解】 图甲中b处小麦带。 A. ①为畜牧业,与b处不相似,故A错误。 B. ②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与b处相似,故B正确。 C. ③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与b处不相似,故C错误。 D. ④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与b处不相似,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1题详解】 图乙中②处为我国北方地区。 A. 植树造林能保持水土,但在农业区植树造林保持土壤肥力不是最好的方法,故A错误。 B. 休耕与轮作属于保护性耕作,可以让土地休养生息,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故B正确。 C. 基因工程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量,但是不能防止土壤肥力下降,故C错误。 D. 免耕属于保护性耕作,可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粮食需求大国来说,不适用,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题详解】 图甲为美国的农业带,其特点为农业生产专门化。 ①农业地区专门化,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故①正确。 ②农业生产专门化是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主要好处不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故②错误。 ③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规模大,可以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故③正确。 ④农业生产专门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故④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 研究 B. 设计 C. 零部件生产 D. 组装 24. 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其研发、设计在国外,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在国外,而零部件的组装环节在我国,充分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故选D。 【24题详解】 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接近汽车生产厂,降低运费,便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而与新车型的研发和产量没有关系;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不是最终目的。故选B。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6.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 地表反射率下降 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 土壤盐碱度升高 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7.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 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 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D. 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答案】25. D 26. C 27. D 【解析】 【25题详解】 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农牧业活动多,过度放牧,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故选D。 26题详解】 绿洲地区的植物枯萎后变成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土壤紧实度上升;因此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出现土壤盐碱度上升的现象,则说明绿洲开始萎缩。故选C。 【27题详解】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D正确;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多,只是小范围的权宜措施,治标不治本,A错误。B选项方法不可能达到,C选项需改变地面状况,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从而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故选D。 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下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 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 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D. 园艺业比重增大 29. 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 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 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 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 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答案】28. B 29. D 【解析】 此题考查工业区的治理措施。 【28题详解】 读三角坐标图分析,①第三产业比例18%,化学工业比例20%,钢铁工业比例62%;②第三产业比例31%,化学工业比例30%,钢铁工业比例39%;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化学工业比重上升,钢铁工业比重下降。故选B。 【29题详解】 注意措施目的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所以鲁尔区应采取发展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优化鲁尔区经济结构。故选D。 30.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该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 GPS和RS B. RS和GPS C. GPS和GIS D. RS和GI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伴行包是通过GPS确定老人位置,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家人后,家人借助GIS确定找寻线路。所以采用的是GPS和GIS技术,C对。RS主要功能是遥感,不能定位、搜寻,A、B、D错。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每天,这里有250万件牛仔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08年新塘仍完成工业总产值797亿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 A. 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B. 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 C. 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D. 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32. 30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③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海运便利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3.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哪方面发展条件稍差( ) A. 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B. 广阔的经济腹地 C. 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31. A 32. B 3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31题详解】 “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所以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的时间为改革开放初期。 A.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故A正确。 B.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故B错误。 C.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地带,但是此时并没有形成城市群体系,故C错误。 D.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故D错误。 【32题详解】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故①正确。 ②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故②错误。 ③有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新塘才得以迅速发展,故③正确。 ④“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所以海运比较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故④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33题详解】 A. 二者都有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故A错误。 B.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包括整个长江流域,比较广阔,但是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腹地较小。所以要发展“泛珠江三角洲”来解决该问题。故B正确。 C. 二者都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故C错误。 D. 从地形、水源、气候来说,二者有具有优势。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34.2013年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纷纷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为了及时对雾霆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北斗导航系统 B. 遥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详解】对雾霾区进行分析需要大量该区域过去的天气数据,北斗导航系统和遥感只是获取数据,不能分析数据,故C正确。 35.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 B. RS C. GPS D. 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 【详解】在地理信息技术中,RS主要用于获取信息, GIS用于查询和分析空间信息, 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 “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属于获取信息,属于应用的是RS。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6. 水广场( ) A. 减少地表水下渗量 B. 增大地表径流总量 C. 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D. 延缓地表径流形成 37. 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 A. 泄洪效果显著 B. 建设成本较高 C. 服务功能更多 D. 占地面积较小 38. 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排涝设施较缺乏 B. 河流径流变化大 C. 鹿特丹地势低洼 D. 全年降水较均匀 【答案】36. D 37. C 38. C 【解析】 【36题详解】 水广场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可以延缓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轻城市内涝,故选D。 【37题详解】 水广场既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又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功能更多,故选C。水广场与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泄洪效果差,建设成本低,占地面积大。 【38题详解】 鹿特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径流变化小,这种降水的特点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但是因为鹿特丹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故建设水广场来减轻城市内涝。故选C。 【点睛】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家,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其国土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部分土地是由围海造陆形成的。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 人类活动切碎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破碎的栖息地间修建的“走廊”称为野生动物通道,如“绿桥”(左图)等。班夫国家森林公园(右图)的野生动物通道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特征并与植被、地形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 “绿桥”上面一般会种上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灌木草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为动物提供食物 B. 保持“绿桥”的水土 C. 绿化美化环境 D. 削弱过往车辆光线和噪声 40. 班夫国家森林公园“绿桥”所种植乔木的主要类型最可能是 A. 针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常绿硬叶林 【答案】39. D 40. A 【解析】 考查区域定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9题详解】 “绿桥”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留的通道,从材料中可知野生动物通道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特征并与植被、地形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干扰。从图中可以看出,通道下是公路,人类的干扰主要是过往车辆光线和噪声,故选D。 【40题详解】 从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可以知道该区域为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位于北纬50°左右的大陆西岸,从西侧的等高线数值和疏密来看,有狭长的山脉(洛基山脉),所以该地区受海洋(盛行西风)影响小,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A。 第Ⅱ卷(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2)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因为本区种粮是在毁林开荒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灾难有: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怒江流域的开发评价。 【详解】(1)水电站建设可以从水能资源、地形地质、市场等方面去分析。怒江水电能源基地位于横断山区,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但是同时由于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该地区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怒江流域地形坡度大,岩石破碎,降水多,垦殖破坏森林会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出现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怒江流域应该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同时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等。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1)①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①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②病虫害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③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④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⑤商品率高等。 【解析】 【详解】(1)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与其开发历史、经济状况等有关。三江平原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如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所以环境质量较好。 (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从温度高低及日较差等方面分析。读图,建三江地区纬度高,在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或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所以作物病虫害少。 (3)建三江获“中国绿色米都”的称号中“绿色”强调的是产品的质量优良;“米都”体现的是商品率高的特点,要从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粮食总产量、商品率都较高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及前面分析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利于生产绿色稻米。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地广人稀,粮食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点睛】区域的位置,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特点。区域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分析时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考虑,人类影响越深的区域,环境质量常常越差。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是相对分析。“绿色米都”,绿色要从生产过程中污染少或没有污染角度考虑。“米都”体现的是商品率高的特点,要从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粮食总产量、商品率都较高等方面分析。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左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右图为库布齐光伏发电图。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光伏板下养殖绵羊和灰雁等畜禽。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 材料三: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 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 (2)评价库布齐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答案】(1)自然: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气候异常 人为: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开垦、放牧或植被破坏) (2)利: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 不利:风沙大,维护成本高 (3)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产降低,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下降;贫困逼迫扩大耕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荒漠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详解】(1)此小题考查沙漠化的成因。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尤其人为原因是决定性因素。 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不易到达,降水少,导致气候非常干旱;气候异常 人为: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直接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或植被破坏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此小题考查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评价”,要求我们既要分析有利条件,又要分析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该地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 。 不利条件:“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这里风沙大,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3)材料提到“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产降低,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下降,进入贫困状态;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收入问题,农民又进一步扩大耕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这样的结果是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加剧荒漠化。形成“相伴相生,互为因果”的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