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乌鲁木齐地区202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625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公元前604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公元前600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以上史料反映出 A. 王位世袭的变化 B. 官僚政治的确立 C. 分封制度的破坏 D. 一统天下的趋势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之间的战争,说明分封制的破坏,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王王位世袭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官僚政治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诸侯数量减少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据《通典》记载,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州郡中正由现职中央官兼任,“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据此可知,考察的依据是 A. 血缘关系的亲疏 B. 儒家的伦理道德 C. 皇帝下发的诏令 D. 应试科考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说明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重视言行品德,故排除AC,B符合题意;科举制重视应试科考的能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 ‎3.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所谓“藩镇割据”只是藩镇中的一部分,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地方财政收入 B. 共同抗衡了中央政权 C. 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D. 实现了对中央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部分藩镇的官员由中央任免,没有脱离朝廷的统治,况且这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情形,这说明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控制地方财政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共同抗衡中央政权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央的控制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为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先于政令袭用西法,并与太平军竞相借用西法以抗衡。可见,用“西法”‎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D. 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答案】A ‎【解析】‎ 李鸿章和天平军竞相借用“西法”,说明均采取学习西方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A符合题意;李鸿章代表地主阶级。而太平军代表农民阶级,不是代表新的社会阶层,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李鸿章采用“西法”的本意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1933年喜峰口战役,二十九军第一次用大刀重创日军。受其鼓舞,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之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此歌曲 A. 唤醒了全国各阶层的抗日斗志 ‎ B. 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C.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D. 吸引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二十九军第一次用大刀重创日军。受其鼓舞,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之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可见此歌曲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故B符合题意;当时国民政府是不抵抗政策,故“各阶层”太夸大,故A 不符合题意;当时国民党顽固“围剿”红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尚难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国家社会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没有对中国抗战有实质性的支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外事裁判官的设立表明 A. 万民法的成熟 B. 成为维护专制的工具 C. 人治取代法治 D. 适应罗马体制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 可知外事裁判官是适应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社会经济复杂化以寻求各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万民法的成熟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性质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古罗马依法治国,而非人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关于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场政治阴谋。可见,他们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光荣革命”‎ A. 是否保留君主 B. 新国王地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C. 是否导致社会剧烈动荡 D. 是否带来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后两种对“光荣革命”的看法,没有看到“光荣革命”后权力中心和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故D符合题意;ABC没有揭示分歧的核心所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1875年1月30日,法国瓦隆修正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共和国”一词勉强挤进了宪法条文之中。‎1884年8月14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禁止修正“政府的共和政体”。这表明法国 A. 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B. 政治改革退出了历史舞台 C. 分权制衡原则遭破坏 D. 各派政治观点趋于一致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共和国’一词勉强挤进了宪法条文之中”到“明确规定禁止修正’政府的共和政体’”,说明共和政体得到巩固,故A 符合题意;法国国民议会明确规定禁止修正“政府的共和政体”但不等于不可以政治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派政治观点趋于一致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学者张忠祥认为,独立之后尼赫鲁为印度选择了一条“从一切现存制度中吸取精华的第三条道路”。这一“选择”导致其 A.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 B. 追随“美苏冷战” ‎ C. 实行不结盟外交 D. 确立全方位的多元外交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第三条道路”指不同介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现代化道路, 这一国内发展模式也决定了印度实行不结盟外交,故C符合题意;“一边倒”的外交指倒向特定阵营,故A不符合题意;“第三条道路”意味着不追随“美苏冷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多元外交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后汉书》记载,官民在祭祀农神后稷时要表演灵星舞,“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春簸之形,象其功也。”这表明当时 A. 天人感应思想盛行 B. 注重强化农本意识 C.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D. 农业注重历法指导 ‎【答案】B ‎【解析】‎ 材料“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春簸之形,象其功也”意在强化农本意识,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天人感应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思想控制,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历法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南宋陈痹《农书》记载,湖州人对桑蚕纺织技艺“皆能之,唯籍蚕办生事。以一月之劳,贤于终岁勤动,且无旱干水溢之苦。”这一情况表明当时的湖州 A. 手工业独立性增强 B. 弃农从商成民众共识 C. 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D. 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材料“湖州人对桑蚕纺织技艺“皆能之……且无旱干水溢之苦”说明手工业独立性增强,不受气候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弃农从商难以成为民众共识,也不可能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B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农村集贸市场的信息,故C 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据统计,1393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850多万顷,到了1502年只剩下了422万多顷,而这些数字尚未包括一百多年来新开垦的土地。这种现象表明 A. 人口大量锐减 B. 工商业发展迅速 ‎ C. 土地兼并严重 D. 出现财政危机 ‎【答案】C ‎【解析】‎ 从1393年到1502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数量锐减,说明有大量的土地被隐瞒,而没有缴纳赋税,这是因为明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和官员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并隐瞒下来,故C符合题意;明代中期人口大量增加,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商业发达与缴纳田赋的土地数量减少无直接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问的是缴纳田赋的土地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有一位英国商人就想用西式餐具取代中国老百姓手中用了好几千年的筷子.然而他发现中国人“对这些上等器物连看也不看”。这说明当时 A. 晚清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B. 西方不了解中国市场需求 C. 中国手工业技术落后于英国 D. 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抵制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可知英国商人试图用西式餐具取代中国传统餐具但没有成功,说明西方不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晚清政府无法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中英手工业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抵制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南京国民政府对于旧式土布的税收减免政策比较彻底,将土布出口税、五十里内外常关税及其附征内地税和其他内地征收之税厘完全免除,此外还免除了土布制造业和贩卖业的营业税。这些规定的实施 A. 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B. 加速了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C. 旨在改善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 D. 增强了土布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国民政府免除国内土布的一些税项,有利于减小国内企业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故D符合题意;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传统织布业的发展,但也延缓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并未起到加速民族工业的近代化,故B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以改善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1992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谈道:“以后分工越来越细,工艺越来越新,家一户办不了,最终要走上集体化的道路。”据此可知,邓小平主张 A 大力兴办农村乡镇企业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以后分工越来越细,工艺越来越新…..最终要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可见邓小平认为农业最终还要发展集体经济,实际上是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C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今后的发展思路,并非是要发展乡镇企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邓小平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权宜之计,故B不符合题意;早在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已经全面展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17世纪,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A. 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 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 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答案】C ‎【解析】‎ 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是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产物,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故A不符合题意;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1769年,韦奇伍德开办的制陶工厂,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工人只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瓦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气缸和冷凝器分离。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提高了8至10倍。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靠生产技术的革新 C. 取决于发明家的个人智慧 D. 得益于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材料“韦奇伍德开办的制陶工厂,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瓦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革新,故B不符合题意;C夸大发明家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机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思想,提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只不过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资本主义专有的。又提出市场经济可能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消极影响,要求“审慎”地对其进行掌握和调控。这表明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 A. 坚守社会主义方向 B. 威胁到了苏维埃政权 C. 与意识形态不相容 D. 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思想”,但又认为“市场经济可能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消极影响”,可见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应该坚守社会主义方向,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认为新经济政策威胁到苏维埃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只不过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资本主义专有的”,可见列宁不认为新经济政策与意识形态不相容,故C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并不否定市场经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二战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合作社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合作社的直接受益人口近30亿。在许多国家,合作社经济已经成为仅次于私营经济、国营经济的第三种经济力量。美国的跨区域合作社、日本农协、意大利的社区模式等是其中代表。这表明西方国家 A. 第三产业地位迅速上升 B. 对经济干预程度下降 C. 所有制形式呈现多元化 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许多国家,合作社经济已经成为仅次于私营经济、国营经济的第三种经济力量”反映所有制形式呈现多元化,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产业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注重对经济干预,故B 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三体石经》刻于公元241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刻本笔法与结构都很规正,常为初学者取作范本。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 文字尚未实现统一 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 当时字体流行的情况 D. 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体石经》使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等字体刻写,反映了从汉字产生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统一文字的努力发生在秦朝,三国时期并未有官方统一文字,故A项不符合题意;三国时使用最多的文字是隶书,先秦古文与小篆并不能反映当时的字体流行状况,故C项不符合题意;在商朝,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明代的“恒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每块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地印到同张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由此可知,“恒版”印刷 A. 属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 B. 适用于单幅作品的大量印刷 C. 最早应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D. 对文化事业作用十分有限 ‎【答案】B ‎【解析】‎ ‎“饾版”印刷分别将不同的版面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地印到同张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这适用于单幅作品的大量印刷,故B符合题意;材料“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反映的雕版印刷,故A不符合题意;“恒版”印刷出现于明代末年,也称为彩色雕版印刷,故C不符合题意;“恒版”印刷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天民”主张,认为“人皆天所生也,同为天之子,同此圆首方足之形,同在一种族之中”。这一主张表明 A. 中国人开始接触平等观念 B. 天赋人权思想已广泛传播 C. “君权神授”遭到了否定 D. 维新派思想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C ‎【解析】‎ 材料“人皆天所生也,同为天之子,同此圆首方足之形,同在一种族之中”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它是对“君权神授”的否定,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表明是始于康有为的《大同书》才有平等观念,故A不符合题意;B中“广泛传播”太夸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维新派思想体系的完整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1970年,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次成功”指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D. 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 ‎【答案】C ‎【解析】‎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故C符合题意;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且不属于空间技术,故AB不符合题意;1994年,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爱因斯坦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 A.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B. 与物理学界“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 C.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 D. 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宇宙学说体系 ‎【答案】A ‎【解析】‎ 材料“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是对量子论发现的评价。量子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A符合题意;量子论与物理学界“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相冲突,故B不符合题意;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故C不符合题意;量子论并非完整的现代宇宙学说体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 有人在评论文学风格时说:“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与所述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西风颂》 B.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 《大卫·科波菲尔》 D. 《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说明该文学一反浪漫主义风格,追求写实,故C符合题意;AB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AB不符合题意;《等待戈多》属于反传统的现代主义风格,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城市,“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域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古代城市的政治和军事性质。西汉时期的大都会,虽然“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豪大商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与京师。”但城市的布局仍具有很浓的政治色彩。魏晋时期的名城如洛阳江陵等首先也是政治中心。唐代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则有“扬一益二”之称,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 ‎——肖建乐、孙德华《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所以其分布也不是遵“王制”的。‎ ‎——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以前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动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具有浓厚的政治军事性;后期综合性还渐增强。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变化:由严格地遵循“王制”进行规划建设到无计划建设。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扩大了市民阶层;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增强;推动了特色城市的发展。‎ ‎【解析】‎ ‎(1)关于“特点”由材料“域与郭……集中体现了古代城市的政治和军事性质”,可得出具有浓厚的政治军事性;由材料“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可得出后期综合性还渐增强。关于“动因”由材料“扬一益二”,结合所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关于“变化”,由材料“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可得出由严格地遵循“礼制”进行规划建设到无计划建设。关于“影响”,可以从促商品经济、市民阶层、城市功能和特色城市等角度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从欧洲大陆就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险成功发财致富的消息。作为一个岛国,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在历史的大机遇面前,英国所拥有的这一巨大的地缘优势逐渐显露。伊丽莎白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她很快地成为英国海外贸易的积极支持者和直接参与者。伊丽莎白不仅授权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还出资入股,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授予这些商人和冒险家种种在海外伤天害理的特权,以从中牟取红利,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这时的产物。在这些伦敦商人精明的算计和大胆的海外冒险中,英格兰一步步走上了通向日不落帝国的道路。‎ ‎——摘编自《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惨败,令国人感到异常愤怒,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民间迅速传递到清廷,由是,大清被迫正式迎来庶民参政的高潮。海防、海权再次成为上下共同的目标。1906年,政务处的一份奏章里,明确出现了海权一词。而海军处也于1907年建立了。从这一年开始,海防、海军、海权、海洋,在中国社会上下都形成了一种新的认识,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中国人开始了其艰难的重入海洋之旅。‎ ‎——张远方《失海500年:中国海洋大国的没落与崛起》‎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英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历史背景及晚清政府为维护海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海权”意识增强对当代中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答案】‎ ‎(1)历史背景:英国天然的岛国地理优势;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元首积极支持海上掠夺和海外贸易;从事大西洋三角贸易;注重对海军的建设;在殖民争夺战中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措施: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成立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上海轮船招商局;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购买外国舰船,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建立一支近代化海军,努力抗击来自海上的外国侵略者。‎ ‎(2)现实意义:海洋作为国家安全重要屏障具有要的战略价值,海洋安全事关我国的安全和强盛;海上力量的强大,会有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 ‎【解析】‎ ‎(1)关于“历史背景”,由材料“作为一个岛国,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可得出英国天然的岛国地理优势;由材料“英国海外贸易的积极支持者和直接参与者”,可得出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由材料“授权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还出资入股,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授予这些商人和冒险家种种在海外伤天害理的特权”,可得出国家元首积极支持海上掠夺和海外贸易;结合所学,还可以从三角贸易和注重发展海军的角度进行归纳;由材料“英格兰一步步走上了通向日不落帝国的道路”,结合所学,可得出在殖民战争中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关于“措施”,由材料“”海军处,可得出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可列举创建近代企业、派遣留学生、建立近代化海军等方面作答。‎ ‎(2)可以从海洋的战略价值,海上力量体现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于1796年离职,但他早在1792年就开始构思自己的“离职演说”。他强调“政府的统一”相当重要,这不仅能让美国人成为“一个民族”,而且更是独立“大厦的主要支柱”。他敦促美国民众,“你们应当正确估计全国性的联合对你们集体和个人幸福的巨大价值。”他着重强调美国人是“出生或选择住在这个共同的国家的公民”,“这个国家有权要求你们专注地爱它”。他鼓励民众将自己的“美国人”身份置于州名身份之上,将爱国主义置于“任何因地域差别产生的名称”之前。他再次强调指出,美国取得的成就是“群策群力的结果,经历了共同的危险、苦难,迎来了共同的胜利”。‎ ‎——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材料二 孙中山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行使各项职权……随后,孙中山大总统发表就职宣言,承诺将推翻满清统治、重建和平,并促进商贸发展。大总统表示将为国鞠躬尽瘁,帮助国民实现和平、独立、富强民主的梦想。他说,一旦清帝逊位,国家恢复和平,他将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 ‎——郑曦原《共和十年·政治篇:<组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离职演说”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宣誓就职”的背景。‎ ‎【答案】(1)目的:维护联邦统一和团结;形成国家品格,聚国家力量;防止国家分裂或解体等。‎ ‎(2)背景: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列强宣布中立,寻找新代理人;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解析】‎ ‎(1)由材料“政府的统一”,可得出维护联邦统一和团结;由材料“你们应当正确估计全国性的联合对你们集体和个人幸福的巨大价值”,可得出形成国家品格,聚国家力量;由材料“群策群力的结果,经历了共同的危险、苦难”,可得出防止国家分裂或解体等。‎ ‎(2)从国内背景来看,经过武昌起义,清朝统治行将结束;就国际来看,列强宣布中立,不甘心丧失侵略权益;由材料“孙中山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得出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竟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概括材料中“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公社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2)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3)简述材料中“第一次飞跃”的历史意义。‎ ‎【答案】(1)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益暴露;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学说(德意志古典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基础上创立。‎ ‎(2)性质:无产阶级政权。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阶级尚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缺乏经济基础及外援;未能发动大农民。‎ ‎(3)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与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解析】‎ ‎(1)“阶级斗争”学说源自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因此“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时代背景即《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可以从经济、阶级、思想和实践等方面归纳说明。‎ ‎(2)关于“性质”,由材料“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可得知无产阶级政权。关于“原因”,结合所学,根本原因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阶级尚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除此之外,巴黎公社还缺乏国际国内的援助力量,尤其是缺乏稳固的革命同盟。‎ ‎(3)材料中“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关于“意义”从实践上,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理论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与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承前启后,与邓小平理论等一脉相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