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一、选择题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3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全线通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有明确的界线 C. 气候类型一致 D. 地形单元一致 2. “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 A. 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 B. 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 B. 技术 C. 资金 D. 市场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划分指标依据是地形特征,A错。自然地理界线是模糊的界线,B错。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C对。地形单元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D错。选择C。 【2题详解】 “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在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它是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C对,D错。两侧自然景观分异不是巫山影响形成,A错。两侧差异是自然景观差异,B错。故选C。 【3题详解】 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在早期联系不便现在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A对。巫山阻隔两地间联系,交通促使两侧联系紧密,技术、资金、市场对两地合作有影响,不是两地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B、C、D错。故选A。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下沉式窑院—黄土直立性强 B. ②房屋高架—台风海啸多发 C. ③墙厚窗小—冬季温和多雨 D. ④顶尖坡陡—特大暴雨频繁 5. 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 环境制约人类生活 B. 人类活动改变环境 C.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D. 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答案】4. A 5. 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题详解】 ①沉式窑院 是因黄土直立性强,适宜开凿窑洞,A对;②房屋高架是因气候炎热潮湿,高处风大凉快,B错;③墙厚窗小是因该地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墙厚窗小,有利于隔热,减少水分散失,C错。④木屋顶尖坡陡是因北欧降雪量大,为防止积雪压坏房屋面设计的,D错。故选A。 【5题详解】 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C对。环境没有制约人类生活,A错误。人类活动没有改变环境,B错。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创新与发展,D错。故选C。 2017年9月6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61%,经过多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冬季寒冷,光照强 B. 降水稀少,多大风 C. 当地牧民过度放牧 D. 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7. 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②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③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④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6. B 7. D 【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 【6题详解】 冬季寒冷,光照强和土地荒漠化无关,A错误;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稀少,物理风化较强,地表多沙质物质,且该地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B对;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C错误;鄂尔多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对;扩大耕地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③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④错误。故选D。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A. 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 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 C. 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D. 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9.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8. C 9. B 【解析】试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8题详解】 由材料“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可知,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亚热带湿润山区的植被为森林,“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C正确。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红色荒漠”主要出现在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山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不适宜大力开荒种田,A错;该地区既要保持水土,又要发展经济,应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加强农业综合发展,B正确,C错;彻底退耕还林不现实,D错,所以选B。 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地形平坦开阔 C. 土壤水分充足 D. 泥炭土层深厚 11.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 年均降水量 B. 太阳辐射量 C. 地表下渗量 D. 气温日较差 12.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A. 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 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 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错误。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错误。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 【11题详解】 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A、B、C错误。 【12题详解】 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故C正确。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错误。 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米。境内有河流17 116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读美国佛罗里达州部分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佛罗里达州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 气温低,蒸发量小 B. 海拔低,地势低平 C. 冻土广布,下渗量小 D. 河流密集,落差大 14. 沼泽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为 A. 大力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 大量建设人文旅游景观,以吸引更多游客 C. 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物多样性 D. 大量建设商品住宅区,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大沼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河湖密布, 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流入大海,在沿海地区受海水顶托,形成巨大的湿地。故B正确,A、C、D错误。 【14题详解】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大沼泽地区生态系统蓄水量减小,旱季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经济的发展,使得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小。针对其问题,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为:要合理规划、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针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水质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故C正确,A、B、D错误。 内蒙古阿尔山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并且是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下图示意阿尔山市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5. 阿尔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的原因是 A. 草场退化 B. 森林资源枯竭 C. 土地污染 D. 煤炭资源枯竭 16. 最适宜阿尔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A. 航空航天及相关旅游业 B. 化石能源产业 C. 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 D. 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 【答案】15. B 16. D 【解析】本题以阿尔山市相关材料为栽体,考查区域发展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5题详解】 阿尔山市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我国重要的林木生产基地,从而可推断其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的原因是森林资源枯竭。故选B项。 【16题详解】 阿尔山市林木资源枯竭,并转型的方向应是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拥有绿色生 态环境和丰富的野果、野菜、食用菌资源,适合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业,故D项正确;阿尔山市作为一个纬度较高、降水少的山区森林城市,不具备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高技术水平,也不具备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的水热等条件;阿尔山市没有大量化石能源,不能发展化石能源产业。故A、B、C项错误,故选D项。 下表为我国北方某地区相关资料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森林 覆盖率 耕地 面积 年降 水量 气温 年较差 河流 含沙量 粮食 平均亩产 粮食 总产量 1965 19% 333km2 520mm 38℃ 10% 205kg 1.025亿kg 1975 10% 478km2 450mm 42℃ 35% 135kg 0.975亿kg 17. 该地区在10年内耕地面积增加的比重是 A. 30.3% B. 43.5% C. 69.7% D. 56.5% 18. 该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风沙危害严重 B. 水土流失加剧 C. 气候发生异常 D. 光照条件变差 19.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退耕还林 B. 禁止开采地下水 C. 退耕还湖 D. 修建水库 【答案】17. B 18. B 19. A 【解析】该题组立足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注重对图表信息解读能力的考查。 【17题详解】 该题为简单的计算题,耕地面积增加的比重用1975年耕地面积减去1965年耕地面积得到增加的耕地面积,再除以1965年的耕地面积即可得到答案。据此,S增=S1975-S1965=478- 333=145 km2;比重=(145÷333)×100%=43.5%。故正确答案为B。 【1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区10年间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加,但粮食产量不增反减。可知该区土壤日渐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故正确答案为B。 【19题详解】 据材料和上题可知,该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破坏植被,因此,现阶段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退耕还林。故正确答案为A。 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 铁矿石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石灰石 21.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A. 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B. 提高能源的附加价值 C. 缓解了水资源不足的压力 D. 促进第三产业合理发展 22. 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的目的不包括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 增加经济产值 D. 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开发。 【20题详解】 煤-电-铝需依赖铝土矿,煤-铁-钢需依赖铁矿石,A正确。三条产业链对石油、天然气、石灰石依赖小。故选A。 【21题详解】 延长产业链条可以提高煤炭附加价值,改变采掘工业的单一结构,对环境质量、水资源条件改善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以第二产业为主,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不明显。故选B。 【22题详解】 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改输煤为输电,可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增加用电量,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增加经济产值。利用煤炭发电,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故选D。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公里,其中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誉,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1)简析图示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2)说明草方格在固定沙丘方面的作用。 (3)简述宁夏平原过度发展农业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深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再加上受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降水稀少,导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2)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3)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的次生盐碱化,进而形成土地荒漠化。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该题立足包兰铁路沿线区域,考查学生四大解题能力。 (1)根据材料,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典型自然特征是干旱少雨、荒漠广布。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该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加之贺兰山等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干旱少雨;而由于降水稀少,植被难以生长,因此沙漠广布; (2)根据材料可知,草方格主要作用在于固沙。其原理是通过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减缓风力,削弱风力侵蚀;草方格中的植物能够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进而促进沙生植物生长,增强固沙能力; (3)根据材料,宁夏平原位于黄河沿岸,黄河水是其灌溉的主要水源,但因地处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在耕作时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塞罕坝机械林场位置,表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前后对比表。 时间 林地面积 森林覆盖率 年均大风日数 年降水量 无霜期 1962年 24万亩 12% 83天 不足410mm 52天 2016年 112万亩 80% 53天 460mm 64天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辽、金时期塞罕坝水草丰沛、林木茂密,兽禽繁集,被称作“千里松林”,树曾是这里最平常的东西,樟子松便是这里的典型树种。公元1681午,康熙在此覆立“木兰围场”。清末,由于国力衰微,围场被开围放垦。到解放初期,这里的树已经变成最稀罕的东西。新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为了恢复这里的往日生机,塞罕坝三代人花55年时间筑就了这里百万亩人工林海,使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使其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现如今,塞竿坝葱郁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 (2)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区域生态功能。 (3)塞罕坝林区典型原生树种是樟子松,试推测其生长习性。 【答案】(1)①气候自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说出气候要素过渡表现酌情给分);②地形自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③河流水文自内流区向外流区过渡;④植被自荒漠、温带草原向温带针阔混交林过渡;⑤土壤自风沙土向棕壤、栗钙土过渡。 (2)①防风固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④调节气候;⑤增加生物多样性。 (3)耐寒,耐旱;喜光,抗风;喜沙土耐贫瘠。 【解析】该题立足塞罕坝区域,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1)区域过渡性的表现主要从自然环境要素分析。据所学知识,自然环境要素包含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根据材料,该区域处于两大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两大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内外流区、两类植被和两类土壤的过渡地带,因此体现出过渡型特征。 (2)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要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塞罕坝地处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干旱,林地增加后,年均大风日数降低、降水量增加,无霜期变长,说明该林场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森林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3)植物的生长习性要时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材料可判断,该地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大风日数较多,地表多为沙质土且土壤较为贫瘠;因此樟子松必须具备耐寒,耐旱;喜光,抗风;喜沙土耐贫瘠等习性才能在此生长。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区内48%的面积是沙漠,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市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指对能源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的生产部门),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的迅速崛起。为避免“矿竭城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该市从众所周知的“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之城转变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右图示意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分布。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鄂尔多斯市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 (2)简述该市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3)推断鄂尔多斯市实现“华丽转身”采取的措施。 【答案】(1)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有多条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资源较充沛;离能源需求较大的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答出4点即可) (2)能源开采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部分地下采空区,会造成地面塌陷,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加工和利用,会加重环境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答出3点即可) (3)发展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读图可知鄂尔多斯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有多条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资源较充沛;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华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鄂尔多斯离能源需求地区较近,市场广阔;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政策支持。 (2)能源重工业的发展主要产生环境问题,主要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可以联系所学的德国鲁尔区工业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回答。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