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月是故乡明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乡”是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的称呼,原意是指一个宗系之本乡,换言之,原乡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原”小篆字体为“”,像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乡”字甲骨文为“”,像二人对食形,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后引申为“乡村”“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两种解释。所谓“原乡”即“原色本乡”,意味着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 原乡规划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尤其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大量的村落被毁,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所表现出来的新农村的“城市化运动”,离“原乡”的本意越来越远,这样的规划在毁掉城市后又将毁掉美丽的乡村。于是,原乡规划理论应运而生。 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尊重自然,尊重景观本色,尊重乡村本色,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规划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乡村保持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村庄与自然环境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整体,对乡村景观的向往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逃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压力,体验农家乐趣的主要心理动因。原乡规划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效利用乡村原生景观,严格保护有价值的景观景点,并通过合理的人工修复来完善乡村景观系统,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 因此,在原乡规划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应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在村庄聚落的内部分区之上合理规划布局项目,并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不去破坏、异化现有建筑景观,这是乡村景观能够保持地方性特色,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同时,还要保护好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其中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物质文化、乡村制度文化和乡村精神文化,它是乡村景观文化内核的主要构成部分。乡村人文生态是在乡村居民建筑村落和田园景观背景下,所形成的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的和谐的乡村环境系统。它们是乡村景观的独有表达方式,乡村旅游规划应彰显这些元素。 总之,乡村景观规划的精髓是“原乡”,即通过景观设计、风貌控制与建筑保护,维护乡村地区的原乡风味,并在此基础上整治优化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生产和旅游氛围。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要求是可持续性,应始终关注“人-景-地”的和谐。 (摘编自杨振之《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乡”原指宗系之本乡,这一称呼蕴含着早年台湾客家人对于大陆故乡深厚的历史情结。 B.原乡规划理论是对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进行反思的产物。 C.大量的村落被毁,造成了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这就是所谓的新农村的“城市化运动”。 D.原乡规划借鉴老庄哲学思想,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尽量以自然原真性为根本,限制人工干预。 13 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属强加因果。文章第2段中“大量的村落被毁”和“村民集中在社区楼房居住”都是新农村“城市化运动”的表现。A项,是对文章第1段第1句和最后一句话的理解。B项,在文章第2段,原乡规划理论是“基于……以发展大城市和大力开发经济为指导思想来引导规划所产生的担忧”,言下之意,“原乡规划理论乃反思的产物。D项,在文章第3、4段。“原乡规划要求……乡村景观意象。”这符合老庄哲学中“顺其自然”的理论观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村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是开发与完善乡村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形成真实的乡村景观意象的前提条件。 B.尽量遵循村庄现有布局,原样保护村庄现有建筑,是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切实保护乡村遗产的关键。 C.原乡规划所要求的“顺应自然”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生态,也包括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 D.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开发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乡村旅游规划要特别关注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与规划。 解析: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错在“原样保护村庄现有建筑”。原文第5段是“保护村庄建筑特色”,且第4段中“严格保护有价值的景观景点”。因此,原样保护现有建筑的说法错误。A、C、D项是对第4、5、6段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概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援引“原”字的小篆字体和“乡”字的甲骨文,是为了解释“原乡”的含意,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B.以城市规划的相关思想为开发理念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会造成乡村原有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异化和变质。 C.乡村景观规划要以原乡风味为基础,和谐处理人、自然、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旅游诸要素。 D.如何最大程度地协调好经济开发与乡村景观原真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解析: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错在“为原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原乡规划的理论依据是老庄哲学。B项,是对原文第2、5、6段的综合分析。C项,是对第7段信息的概括。D项,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可从原文第2段与第3段中找到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13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及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正确,从原文最后一段“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可见“获得深刻的认识”的结论是错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13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学作品(散文)中的形象——物象的特征的能力。考生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从文本来看,这篇散文中的“窗子”既指现实中的窗子,又指心理(精神)上的窗子——文中提到“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的失败,即可理解这点。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 隔膜。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的人称不同达到的表达效果也不同。短篇作品一般采用一种叙事人称,而本文采用了两种叙事人称交替的形式,使表达更灵活,也更富于表现力。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从玉华 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三回工资。 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都曾坐过那个沙发。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进入晚年后,她创办了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中有多少是她的学生。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 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赶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具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曾在大学开设过没几个人听得懂的湍流学课程,而当时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湍流。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 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13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李佩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年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 沙哑。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先生是其中唯一的烈士。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的纯金铸造,重515克——大家感慨,“确实沉得 吓人”。 4年后,李佩把这枚奖章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钱、年龄对李佩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她在北大念书,北平沦陷后,她从天津搭运煤的船到香港,再辗转经过越南,进入云南西南联大。她在日本人的轰炸中求学。她曾代表中国,参加在巴黎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工联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她和郭永怀放弃了美国的三层小洋楼,回国上船时把汽车送给最后一个给他们送行的人。 “文革”刚刚结束,人才匮乏。李佩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进过监狱的英语人才,让他们从事教学工作。事实证明,她的眼光很准。她请出山的许孟雄,后来成为邓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访美国时英文文件的把关人。 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到1988年该项目结束时,美国76所优秀大学接收了中国915名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 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她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大胆地让学生读《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原版英文书。所有毕业生论文答辩,她都要求学生用全英文陈述。 1987年,李佩退休了,可是她接着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一直上到80来岁。 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60万元捐出——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前年,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拿出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藏品,捐给力学所:郭永怀生前使用过的纪念印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以及1968年郭永怀牺牲时,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装的郭先生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 在李佩90多岁的时候,她还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出版了《钱学森文集》中文版。 曾有人把这对夫妇的故事排成舞台剧《爱在天际》,有一次,李佩先生去看剧,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但人们从她的脸上,读不出任何表情,那似乎在演着别人的故事。 “不老”的李佩先生确实老了,曾经在学生眼里“一周穿衣服不重样”、耄耋之年出门也要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还别上卡子的爱美的李佩先生,已经顾不上很多了。 那个她曾趴在窗边送别客人的阳台落满了灰尘,钢琴很多年没有响一声了,她已经忘了墙上的画是她和郭永怀相恋的康奈尔大学。记忆正在一点点断裂。 早些年,有人问她什么是美。她说:“美是很抽象的概念,数学也很美。”如今,她直截了当地说:“能办出事,就是美!” 很少有人当面对她提及“孤独”两个字,老人说:“我一点儿也不孤独,脑子里有好些事。” 13 如今,“内心强大得能容下任何湍流”的李佩先生似乎越来越黏人,有好友来看她,她就像小孩一样,闹着让保姆做好吃的;好友离开时,她总是在窗边看好友一步三回头地走远,一点点变小。 摘下助听器,李佩先生的世界越来越安静。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但每一个踏进李佩先生家的人都会很珍惜拜访的时间,会努力 记住这个家的每一处细节,大家都明白,多年后,这个家就是一个博 物馆。 (《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13日,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狭小的客厅里灰色布沙发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的身体,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都得坐小马扎,表明李佩平等待人、从不媚上的正直品格。 B.李佩先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把丈夫所得515克重的勋章捐给中国科技大学,又给力学所和中科大各捐30万,还给保姆一月发三次 工资。 C.李佩晚年的世界越来越安静,好友离开时,她总是在窗边看着好友一步三回头地走远,一点点变小,这一笔写出了她晚景的孤独和内心的悲凉。 D.文章从李佩99岁起笔,以其高龄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再追溯其一生坎坷而光辉的人生历程,结尾又回到晚年现实,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解析:D A项,这些材料与“平等待人、从不媚上”无关,是说明她与各色大人物相处融洽、和谐、亲密,表明她地位高、影响大,也说明她简朴,没有豪华居室家具。B项,给学校捐款不属于一般公益活动,给保姆一月发三次工资也非乐善好施,是为了说明李佩“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C项,“晚景的凄凉”“内心的悲凉”都言之过当,老了,她眷恋朋友情谊,一生都在炽烈地工作生活,现在只能说是很正常地归于平静了。 8.老年的李佩对“美”和“孤独”有怎样的理解?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联?(4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出李佩对“美”和“孤独”的看法的句子,结合说这些话的语境加以概括,分析二者的关联也要结合她把事业看做生命这一特点。 答案:她认为“能办出事,就是美”,(1分)“脑子里有好些事”就不孤独,(1分)这两个认识同出于一源,即把事业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她把全部精力付诸事业,全部情感寄托于事业,所以能劳动,能创造,就是最美的,快乐而不孤独。(2分) 9.题目为“湍流卷不走的先生”,你如何理解?全文表达了她哪些优秀品格?(5分) 解析:题目“湍流”有比喻义,概括了李佩人生经历中几次大的磨难,答题时注意概括全面。人物的优秀品格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概括,李佩响应祖国召唤回国,一生都在为事业忙碌,表现了她的热爱祖国、忠于事业;向国家捐献钱物,表现了她淡泊名利;“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进过监狱的英语人才,让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大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表现了她坚持真理,敢闯禁区。 答案:(1)李佩所经受的“湍流”:①丈夫为国殉职;②“文革”期间被定为“特务”;③唯一的女儿先于她逝世。(3分,每点1分) (2)李佩的优秀品格:①热爱祖国;②忠于事业;③淡泊名利;④坚持真理,敢闯禁区。(2分,少两点扣1分)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 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 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并注意人名、地名、官职名,根据主语及谓语动词、句式相似、语气词等加以判断。并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此句前半部分陈述对象是赛尚阿,后半部分是星沅,可以根据两人的行为断句。“赴广西”的是“赛尚阿”,不是“钦差大臣”。排除A和C。“至则已惫甚”是说李星沅的情况,前后应停顿,不能分,排除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13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 “粮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经验丰富。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解析:C 本题是对通过字词来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原文“迭疏论列,议遂寝”,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5分) 译文: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5分) 译文: 答案:(1)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治理这件事,士风因(此)得以肃整。(健,檄,籍,干,以,各1分) (2)星沅因为处理事情的职权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一,特,简,将,诏,各1分) 参考译文: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治理这件事,士风因(此)得以肃整。任期满后,被授予陕西汉中知府,历任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厉整治寇匪,多次擒获他们的首领并将其绳之以法。 这之前,永昌发生回乱,迤西道罗天池胡乱杀人,不分好人坏人,众多回人更加滋扰生乱。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张安抚,投降的人动不动就又反目叛乱了。至此,缅宁匪首马国海被追剿而逃亡,暗中勾结云州回人马登霄、海连升等再次发动叛乱,迤西大为动荡。星沅追究造成祸乱的缘由,长龄、天池一并受到斥责。二十七年,派遣军队进行围剿,解散被胁迫的回族众人,造反作乱的首领被歼灭,其余的匪徒也被消灭干净。(皇上)下诏嘉奖他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官衔,赐花翎。不久调任两江总督。 13 星沅没有中第时,寄居在陶澍幕府,掌管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又先后在江南连任官职,熟悉盐、漕、河诸多利弊。当时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官员)诉说用度缺乏,朝廷大臣主张南粮改为用征银布帛等代替,在北方省份采购粮食。星沅说折银太多征收不容易,折银太少采购不够。粮食低贱银两贵重,民间经过太多环节损失亏耗。且州县以此为借口额外勒索,官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防备他们都很难。(星沅)屡次上疏论述,改征的提议于是废止不行。 三十年,宣宗驾崩,(星沅)赴京拜谒皇帝的灵柩,又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奉养。恰逢广西匪乱正盛,最初起用林则徐为督师讨伐,(却)在途中去世,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这年十二月,抵达广西,驻守柳州。当时两岸的江匪发展势头日益蔓延,众多贼匪尤其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剽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都因为贻误战机而被免官,周天爵、向荣继任为巡抚、提督。二人都有很好的名声,但都颇为自负,意气用事,谋议总是不一致,星沅调和他们的意见,仍然不能使他们协调一致,军事很多时候相互牵制掣肘。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军围剿,贼匪由大黄江、牛排岭窜入新墟、紫荆山。星沅发文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领滇、黔军队循迹追剿,贼匪又窜入武宣。向荣、天爵分头进击,贼盘踞东乡,两军攻打不下。星沅因为处理事情的职权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不久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赶赴湖南防堵,将让他们代替李星沅。赛尚阿至湖南,就被授予钦差大臣,赶赴广西督导军队,命星沅回湖南治理防务。四月,星沅竭力快速赶赴武宣前敌督战,到达已经非常疲惫,几日后在军中去世。遗言上奏:“贼不能消灭,是不忠;父母不能终养,是不孝。死后用常服收殓,用以表明我的错误。”文宗看后非常伤心,依据总督的规格赐予抚恤金,赐予金钱置办丧事,恤问他的母亲,下令将他的两个儿子等服丧完毕后引见(到朝廷),授予李星沅“文恭”的谥号。李星沅的儿子李桓,后来官至江西布政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14.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析:BC B项,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C项,这里化用“南浦”的典故,不是借以表达伤别之情,只是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15.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13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怎样写景和抒情”可知,本题答题时首先要指出写景的手法和抒情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写景手法包括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第三、四句写景时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等手法,景中含情,表达了诗人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 答案:①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若答“拟人”“比喻”,分析合理,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6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 (2)荀子在《劝学》中借用“流水”来设喻,论述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 答案:(1)学不可以已 (2)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③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为中国诗人和诗歌读者熟知。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解析:B ①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正确。②珠圆玉润: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对象误用。③耳熟能详: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语法功能误用。④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正确。⑤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正确。⑥众口铄金:后形容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原形容舆论力量大。褒贬误用。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13 A.春晚过后,随着新版相声《虎口遐想》的播放,引起了人们对讽刺网红、讽刺贪腐及寓“刺”于乐的深思。 B.正确履行职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已是大势所趋,《监督条例》明令禁止打击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行政不作为行为。 C.在因边界隔离墙问题“吵翻”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墨西哥总统培尼亚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同意暂不在公开场合提及隔离墙问题。 D.中国领导人不仅以实际行动维护开放世界,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逆全球化危机开出药方、指明病灶。 解析:C A项,成分残缺,“随着……引起……”缺少主语。删去“随着”和“的播放”。B项,表意不明,“禁止打击”有歧义,作动宾短语跟作并列短语意思不同。删掉“禁止”。D项,语序不当,应为“中国领导人不仅为逆全球化危机指明病灶、开出药方,更以实际行动维护开放世界,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 19.下列各句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B.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C.张老师,您是我们敬仰的文学泰斗,我们以缅怀之心恭候您驾临。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解析:D A项,“斧正”为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此处用错对象;B项,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C项,“缅怀”指对已往的人或事的怀念或追想,用于句中不 得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其实,①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② ,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 ③ ,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根据前后文的内容、标点确定陈述对象、句式特点。①处前文说的是年味,后文说“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所以此处应填不只是春节在淡化;②处后面是逗号,断定此处应是领起后文的,根据后文出现的“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等词句,可以推断此处应填节日是有灵魂的;③处和后文形成递进关系,后文说需要怎样传承,那么此处内容应是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再根据前文的“越是如此”,组织答案为“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答案:①式微的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或式微) ②节日是有灵魂的 ③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越需要传统节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①运动时间减少不代表运动鞋销量会减少。 ② ③ 13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会减少,但不等于穿运动鞋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样,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有明显增长,并不代表城市总人口中穿运动鞋的人数就减少,看电视的人数一定增加。 答案:②城市老年人比例增长并不代表穿运动鞋的人数就一定减少。③城市老年人比例增长并不代表看电视的老年人数一定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情景1: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时的困惑:尽管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却似乎不为所动,反而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最后捧回几只橘子的举动提出质疑,“这是否属于违反交通规则?” 情景2: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给学生布置作文,结果发现大多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更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她还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这回下面活跃起来,大部分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忽然有学生说“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指导:材料包含两个部分,情景1和情景2两个材料都涉及“学生不感动”这一现象,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采用因果溯源分析法比较好。材料里的疑问“难道没有更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的回答竟然是“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回答,深入分析,是学生缺少了“爱的感知力”,是没有“感恩”之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让孩子拥有感恩的能力,才能让他们拥有易于感动的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为孩子营造生发感恩之心的土壤,积极培养孩子观察生活、体悟情感、感恩分享的意识。进一步分析,是时代的变化、感恩教育的缺失、传统文化的失落。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立意:以“感动”为中心,强调“爱的氛围”“爱的情怀”,弘扬孝道,感恩回报,学会感恩。 例文: 感恩,让世界春暖花开 教师讲解《背影》,本应是体现父亲无声的爱的行为,在学生眼中竟只剩下违反了交通规则;父亲为生病的儿子通宵守护,母亲为学习到半夜的女儿准备夜宵……如此感人的场面却成了理所当然,我们或许应该反思在时代发展中的学生到底失去了什么? 归其原因在于,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们的学生被庸俗蒙住了双眼,被聒噪麻木了耳朵,亲情、友情等在他们眼里变得越来越淡薄了,也越来越没人情味了,感恩之心也淹没在冷漠的死水中。 但我们仍应保持一颗充满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留住真情,采撷身边的感恩,方能于世间雨落风惊之中静水缓流,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春暖花开。 感恩生活,生活才能时时处处给你感动,无腿青年陈州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腿,虽然生活不便,可他从没放弃希望,经过他不断努力,凭着他惊人的意志力,征服了泰山,享受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他始终感恩生活,珍惜每一秒,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正是因为陈州对生活始终抱有感恩之情,欣赏生活的各种姿态,他才活出了自己,收获了幸福。 海子说:要有最平静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从30岁开始,周汝昌便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对红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天都投入了研究,付出了最深的真情,被誉为“红学泰斗”;星云大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不顾一己之安危,心系佛法之传承,毅然走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走上了弘法利生的道路,被后人称颂。 13 他们都是对自己热爱的事物充满真情,心系大家,心怀感恩,不为一己私欲,理应受到后人尊敬。 反观当下,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冷漠。同在一间屋子里,却人手一机,谁也顾不上谁;过年过节都成了“发红包、抢红包”的过程;公交车上有站着的老人和孕妇,都装作看不见,有的干脆装睡觉;有的路上老人摔倒,都认为是碰瓷不敢向前;还有当年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都反映了一件事:经济虽然发展了,我们最起码的感恩意识却淡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味也淡了…… 不过,还没有彻底沦丧。“天津爆炸案”后,人人纷纷伸出的援手,各种灾害后的四方有难八方支援,“精准扶贫计划”,各种慈善组织的出现,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还是存在的,将来只能是越来越 深厚! 欧·亨利说过,当你在沙滩上奔跑,拾起了名,拾起了利。请别忘记回头,拾起你自己,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不能迷失自己,让真情常在,让感恩永存。 学会感恩,守护真情,让世界春暖花开。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分析原因,引出观点,简洁明确。行文使用分论点展开,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使用大量具体事例和概括事例,点面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用名人名言,又提高了文章的感染力。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文采;整句散句结合,错落有致。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