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题(二)(2017-09)
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 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万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玉成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当时的我看祖母,更像一个巫婆,她告诉我不要用手指着彩虹,她说那样手指会烂掉。孩子的心,总是相信这样的话,竟然有好多年,我真的不敢用手指着彩虹。每到给先人上坟的日子,她还告诉我,烧了纸不要回头,如果回头的话鬼魂就会跟上来。我便吓得真的不敢回头,哪怕现在还是。这些我都信了,可是,为什么偏偏就没有相信她临终前用干瘪的手轻拍我的脸说的那句话呢?她说:“莫哭,莫哭,奶奶只是去睡会儿。” 这一睡便是长眠不醒。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终于知道了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4.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临终时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作者对此经历了一个由不解到最终完全理解的过程。 B.文中加点句子“从她枕边搬走一座山”寓意丰富,既写出了祖母的病痛如山一般沉重,又写出了她对亲人如山一般厚重的爱。 C.文章运用大量插叙,回忆了祖母一生的艰辛。全文首尾呼应,脉络清晰,通过丰富的细节写出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祖母形象。 D.作者听了祖母的话在给先人上坟时哪怕现在还不敢回头,意在表明在晦暗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的祖母不可避免地在作者的生命中投下了某些阴影。 5.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5分) 6.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倾听黑暗”的丰富含义,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生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光明) 材料二 日前,太原钢铁集团宣布由其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实现了批量生产,并于近日成功应用于国内制笔厂家。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对于研发笔尖钢技术的意义,有友提出疑问,花费巨资研发一项高度成熟、利润有限的大众商品,其投入与产出之比是否合理?在基于精细化的产业分工和广泛的全球贸易背景下,我们是不是确有必要执着于造出圆珠笔头?对于国内的制笔企业来说,笔尖钢技术的突破无疑也是个好消息。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圆珠笔尖所需的特殊用钢,长期完全依赖进口,每年企业需要用每吨12万元左右的价格,从日本等国家进口1000多吨。不仅如此,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企业从生产加工到标准制定都缺乏主动权。有专家介绍,中国研制成功易切削不锈钢线材以后,日本的钢材供应商立刻将价格从每吨12.5万元下调到9万元左右,而如果笔尖钢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国内制笔企业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我们也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主动权。(新华) 材料三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 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四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新浪)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介绍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加工精度高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B.材料二报道太原钢铁集团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实现批量生产,并于近日成功应用于国内制笔厂家,标志着笔尖钢已完全实现国产化。 C.材料三中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认为,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是多方位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D.材料四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与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等问题密不可分。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错误的的两项是(4分)( )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材料二侧重阐释研发笔尖钢技术的意义,拥有了核心技术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国内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主动权。 C.来自一线制笔企业的负责人陆宪明谈及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意在表明与日本女工相比,中国企业员工还缺乏她那种不断雕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材料四中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业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重要原因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只能生产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 E.综合四则材料表明我国制造业要完成由大到强,转型升级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术。 9.请根据材料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林灵素得幸,作符书号《神霄录》,朝士争趋之,几与李纲、傅崧卿皆称疾不往视。久之,为应天少尹,庭无留讼。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初佐应天时,谏官刘安世无恙,党襟方厉,无敢窥其门,几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避地衡岳,又从胡安国游,其学益粹。为文纯正雅健,诗尤工。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金、元地方区划名。宋初改唐代道制分境内为二十一路,其后分合不一。“烽火扬州路”中“路”即是地方区划名。 B.馆职,宋初沿唐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后于此建秘书阁,别置官属,有直秘阁、直馆、直院、校理等,称为“馆职”。 C.权,暂时代理。古代官职的任命、授予、兼任有比较固定的说法,如:“除”“授”“拜”等表示授予任命官职。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声讨、责备对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几洁身自好,从不趋炎附势。朝中人士争相阿附受宠的林灵素时,曾几却称病不去观看《神霄录》,与之保持距离。 B.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灭、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学士非凡,所写文章纯正雅健,尤其擅长诗歌写作。其谥号“文清”就含有朝廷对其道德学问的褒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 (2)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中“鸟羽轻”一语双关,一指文书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二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紧扣题目中的“夜赴”,具体写出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 C.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第三联描写了一副安宁祥和,极富活力的乡村图画,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E.尾联“谁遣春官识姓名”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被征召的无奈和些许不满。 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表明了友人所去之处。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第Ⅱ卷 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无所不为的精神。 ②电视剧《红高粱》里,于荣光扮演了一个另类的县长,这个生逢乱世的县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以亦庄亦谐的处世态度,认真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③在埃尔逊实验室的两年里,他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这方面的不足,被同事们传为笑谈。 ④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在海外遐迩闻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经验。 ⑤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多良莠不齐,既误导消费者,又污染环境。 ⑥一家数口来到长安,他的负担更重了,加以几年来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他在杜曲附近虽有些微博的“桑麻田”,也无济于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来了客人,许先生没有不下厨的。菜食很丰富,都是用大碗装着,起码四五碗,多则七八碗。 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着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纷纷溃退。 C.“长二捆”第一次实验发射时,由于西昌夏季复杂多变的气温,造成火箭大量“出汗”,不得不赶紧调来几百条毛巾,让人去为火箭擦“汗”。 D.杜甫虽然看见人民受了这么多统治者给予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又膨胀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D.某经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① 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是地球的卫士,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到了距地面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② ,引发头痛、胸闷甚至肺气肿等症状。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臭氧污染③ 。臭氧浓度达到50PPb时,全国冬小麦就会减产413.2万吨;而英国每年因为臭氧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失高达3.45亿英镑。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③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北京不少公园存在的“相亲角”,被媒体报道了。“相亲角”展示的不仅是当下的婚姻价值观,还是社会在阶层流动、地域歧视、性别歧视中赤裸裸的残酷真相。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京籍京户”“中心城区及教育高地房产”“男性海归”“女性本科”,被认为是相亲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指标。只要有北京户口,轻微残疾也可接受的择偶标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相亲者不仅败在房产、户口等硬性条件上,还因为某些无厘头的理由被淘汰,例如,因为“十羊九不全” 的民间说法,属羊人士备受歧视。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观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与范围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根据“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可知,“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错误。) 2.A(分析不全面,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3.D(A“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足“生活中”的。B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C“审美价值不高”错误,可以据“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来判断。) 4.D(“意在表明不可避免地在作者的生命中投下了某些阴影”错误。全文主旨在于赞美祖母而对苦难时的坚韧意志和乐观态度,抒发对祖母的怀念感激之情。) 5.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②把祖母忍受苦楚比作苦命村庄的终日沉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引人顽强的精神品质。(2分)③把祖母与村庄联系起来,能让读者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去理解祖母的苦难与坚韧,使人物形象具有厚重的内涵与意义。(2分) 6.①“倾听黑暗”一语运用了暗喻、通感的手法。“黑暗”喻指人生中的种种苦难。这一说法形象地表达了我们面对苦难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1分)②“倾听黑暗”就是遭遇到生命中的黑暗时要有良好的心理,不能畏惧害怕,也无需怨天尤人。祖父一去不还,祖母就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儿都不去,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从未退缩,毫无怨言。(2分)③“倾听黑暗”还包含着面对生命的苦难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倾听”不等于“屈从”,而是在黑暗中持有一种坚韧乐观的精神,永远不丢失对光明的追求。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2分)④认识:言之成理即可(1分) 7.B(“标志着笔尖钢已完全实现国产化”有误。根据“而如果笔尖钢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国内制笔企业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我们也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主动权”可知,“笔尖钢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还未实现。) 8.CD(C项缺少“不断雕琢、精益求精的精神”错,应该是“专注仔细”。D项“ 重要原因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错,可根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判断,选项弄错了因果关系。) 9.①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②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③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0.B(“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译文:兄长曾弼担任京西路学事,巡视部属时溺水死亡,没有后人,特别任命曾几单人将仕郎。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 11.A(语义不同。“扬州路”中的“路”指道路。宋代无“扬州路”这一行政区域名。元代始设“扬州路”这样一个二级地方区划名。) 12.B(“严惩”有误,只是“追究更加急切”。) 13.(1)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侩极力争论和议,秦侩 ,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会”“去”“徒”各1分,句意2分) (2)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 14.AE(A首句中“鸟语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有误。E“些许不满”理解有误。诗人虽然不愿做官,但以国事为重,无不满之意。)(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5.(1)借景抒情。如:“敝裘赢马月三更”,诗人穿着破裘,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下赶路。用了三个名词性词组,巧妙地构成了一副清冷而略带凄凉的图画,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如分析第三联也可) (2)巧用典故。“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但因为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如分析“未能免俗”也可) (3)虚实相生。本诗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每答对一点得2分。只有要点没有分析的每一点得1分) 16.(1)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物与我皆无尽也 17.C(①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于此处语境不符,应该为“励精图治”。②亦庄亦谐:指说话或写文章既严肃又风趣。用来修饰“态度”,不合语境。③ 捉襟见肘:形容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符合语境。④遐迩闻名:遐,远;迩,近。“迩”与海外相矛盾,不合语境。⑤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合语境。⑥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符合语境) 18.D(A“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其后要接确数,与“四五碗”这样的约数矛盾。B“防线”与“溃退”主谓搭配不当。C“由于…造成…”成分残缺,缺主语。) 19.D(A“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B“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用在此地不当。) 20.①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②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或:臭氧就会损害人体健康)③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每处各2分,共6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逻辑的,亦可酌情给分。) 21.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22.评分标准 参照201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兄长曾弼担任京西路学事,巡视部属时溺水死亡,没有后人,特别任命曾几担任将仕郎。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升迁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 林灵素得到宪信的时候,写记录灵符的书名为《神霄录》,朝中人士争相阿附,曾几与李纲、傅崧卿都称病不去观看。过了很久,担任应天府少尹,任上没有积压的案件。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了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 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 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事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成后,奏报上去,皇上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楙、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担任这个职位,人们认为是种荣耀。 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提举玉隆观,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 金兵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呵斥奴隶,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讲和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 孝宗接受禅让,曾几又上疏几千字。皇帝将要召见他,他屡次请求告老,于是迁任通奉大夫,退休。当初辅佐应天府时,谏官刘安世无灾祸,党襟正严厉,没有人敢窥探他家门,唯独曾几跟从他,谈论经纶事务,和他投缘。在衡岳躲避灾难时,又跟胡安国游学,他的学问更加精纯。他作的文章纯正雅健,尤其擅长诗歌。亁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谥号文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