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来宾实验高中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西来宾实验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其中14-18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小题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F1,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 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 3.如图所示,恒力F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恒力F的方向与水平成θ 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cosθ B.ctgθ C. D.tgθ 4.如图所示,用轻绳将重球悬挂在竖直光滑的墙上,当悬挂绳变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对绳的拉力变小,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大 B.球对绳的拉力变小,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小 C.球对绳的拉力变大,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大 D.球对绳的拉力变大,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小 5.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5.5 m/s B.5 m/s C.1 m/s D.0.5 m/s 6.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3N,F2=5N.无论F1、F2的方向如何,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 A.1 N B.5N C.8N D.10N 7.甲、乙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重是乙物重的两倍,甲距地面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是乙的加速度的两倍 B.甲的落地速度是乙的落地速度的 C.甲物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下落时间的 D.甲、乙两物的初速度相等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a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a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a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D.在ta时刻之后,甲物体在乙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 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述哪些方法可减少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 B.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适当大一些 C.拉橡皮筋的细绳套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10.在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定则》的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O,如图所示.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拉力F1和F2的方向与OA夹角分别为150°和135°,F1=2N,则F2= N,OA线上的拉力是 N. 11.某学生做“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实验中使用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带着纸带向左运动),取O为起始计数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为A、B、C、D、E、F,每相邻两点间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4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方向为 (填“向左”或“向右”),小车在D点的速度vD= m/s,小车在F点的速度为vF= m/s.(结果均取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2分) 12.高处有一根竖直、长为2.5m的棍,在距棍的下端5m处有N点P,现在使棍自由落下,g取10m/s2,求: (1)棍子刚刚到达P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棍子全长通过P点需多长时间. 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以16m/s的初速度,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乙以4m/s的初速度,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二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用的时间. 三、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14.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 A.na>nb B.na<nb C.va>vb D.va<vb 15.如图所示,图1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图2是在x=6m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a、b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2m/s C.a、b两质点的振幅都是10cm D.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 2016-2017学年广西来宾实验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其中14-18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小题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解答】解: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可以简化我们分析的问题,不是没有意义,所以A错误; B、体积大的物体也可以看做质点,比如地球,所以B错误; C、轻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要看它的形状对分析的问题有没有影响,所以C错误;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所以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F1,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 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 【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当合外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合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解答】解: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物块处于静止状态.且F1=10N,F2=2N,则最大静摩擦力最小值为8N,当撤去F1,则物体在F2下,仍处于静止,所以静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右. 故选:C 3.如图所示,恒力F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恒力F的方向与水平成θ 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cosθ B.ctgθ C. D.tgθ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 【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 【解答】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水平方向 Fcosθ﹣f=0 竖直方向 N﹣Fsinθ﹣mg=0 摩擦力 f=μN 由以上三式解得 μ= 故选C. 4.如图所示,用轻绳将重球悬挂在竖直光滑的墙上,当悬挂绳变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对绳的拉力变小,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大 B.球对绳的拉力变小,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小 C.球对绳的拉力变大,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大 D.球对绳的拉力变大,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题目说绳子加长,即绳子与墙的夹角θ就要变小(自己可以画图试试),列出平衡等式,然后就变为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 【解答】解:设绳子和墙面夹角为θ,对小球进行受析: 把绳子的拉力T和墙对球的弹力为N合成F,由于物体是处于静止的,所以物体受力平衡, 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合成F,即F=G,根据几何关系得出: T=, N=mgtanθ. 先找到其中的定值,就是小球的重力mg,mg是不变的, 随着绳子加长,细线与墙壁的夹角θ减小,则cosθ增大,减小,tanθ减小,mgtanθ减小,所以:T减小,N减小,即球对绳的拉力变小,对竖直墙的压力变小. 故选:B 5.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5.5 m/s B.5 m/s C.1 m/s D.0.5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 【分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当以大小相同的加速度沿相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可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位移大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当以大小相同的加速度沿相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得,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位移大小为 x==m=0.5m 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 故选D 6.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3N,F2=5N.无论F1、F2的方向如何,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 A.1 N B.5N C.8N D.10N 【考点】力的合成. 【分析】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为了方便研究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把多个力转换为一个力,即为二力合成.当二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方向时将二力相加求出合力,方向与任一一力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时,用大力减去小力求出合力,方向与大力相同.当两力互成角度时,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求出合力. 本题中两个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反向时合力最小. 【解答】解: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大小F1=3N,F2=5N,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2N,8N], 则合力不可能为1N与10N,故AD不可能,BC是可能的. 本题选择不可能,故选:AD. 7.甲、乙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重是乙物重的两倍,甲距地面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是乙的加速度的两倍 B.甲的落地速度是乙的落地速度的 C.甲物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下落时间的 D.甲、乙两物的初速度相等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等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根据v2=2gh可得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根据h=gt2,即可求出物体下落的时间 【解答】解:A、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根据v2=2gh,末速度为v=,故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倍,故B错误; C、根据h=gt2,t=,故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倍,故C错误; D、甲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a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a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a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D.在ta时刻之后,甲物体在乙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看物体是否改变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ta时刻两物体速度图象相交于一点且都在时间轴的上方,所以此时刻速度相同,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A错误; B.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象可知在在ta时刻甲乙两物体的斜率大小相等,甲为正,乙为负,所以在ta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C.在ta时刻之前,乙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比甲大,且乙的速度也比甲大,所以在ta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并且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C正确; D.由C得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 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述哪些方法可减少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 B.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适当大一些 C.拉橡皮筋的细绳套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了解整个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以及这些具体操作的意义. 【解答】解: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夹角太小将会导至合力过大,导致一个弹簧拉时可能超过量程,故夹角不能太小或太大,适当即可,故A错误; B、实验是通过作图得出结果,故在不超出量程的情况下为了减小误差应让拉力尽量大些,故B正确; C、为了准确记下拉力的方向,故采用两点描线时两点应尽量距离大一些,故细绳应长些,故C错误; D、为了防止出现分力的情况,应让各力尽量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同时,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故D正确; 故选:BD. 10.在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定则》的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O,如图所示.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拉力F1和F2的方向与OA夹角分别为150°和135°,F1=2N,则F2= 1.41 N,OA线上的拉力是 2.73 N.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则或者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解. 【解答】解:与OA垂直的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有: F1cos60°=F2sin45° 解得:F2=1.41N 在OA方向上有:TOA=F1sin60°+F2sin45°=2.73N 故答案为:1.41N,2.73N. 11.某学生做“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实验中使用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带着纸带向左运动),取O为起始计数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为A、B、C、D、E、F,每相邻两点间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4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0.50 m/s2,方向为 向左 (填“向左”或“向右”),小车在D点的速度vD= 0.31 m/s,小车在F点的速度为vF= 0.41 m/s.(结果均取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F点的速度. 【解答】解:由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s=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a1+a2+a3) 代入数据得:a=m/s2≈0.50m/s2, 根据点间距的变化,则纸带向左加速;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D==m/s≈0.31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则VF=VD+a•2T=0.31+0.5×2×0.1=0.41m/s; 故答案为:0.50,向左,0.31,0.41.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2分) 12.高处有一根竖直、长为2.5m的棍,在距棍的下端5m处有N点P,现在使棍自由落下,g取10m/s2,求: (1)棍子刚刚到达P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棍子全长通过P点需多长时间.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2)木棒做自由落体运动,整个木棒经过P点所用的时间等于木棒的上端到达P点的时间减去木棒下端到达P点的时间. 【解答】解:(1)根据2gh=v2得: 棍子刚刚到达P点时的速度v= (2)木棒可视为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得: 木棒上端到达P点的时间为t1=s=s 下端到达P点的时间为t2= 则整个木棒经过P点所用的时间为:△t=t1﹣t2=()s. 答:(1)棍子刚刚到达P点时的速度是10m/s, (2)棍子全长通过P点需()s时间. 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以16m/s的初速度,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乙以4m/s的初速度,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二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用的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在相遇前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则两车间距离要继续增加,当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两车间距离要减小,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保持不变,所以得出两车相距最大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故根据运动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知,两车在相遇前距离最大时两车速度相等,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有: v甲=v1﹣a1t v乙=v2+a2t 当两国速度相等时有: v1﹣a1t=v2+a2t 代入数据可得t=4s 所以此时甲车的位移 =48m 乙车的位移: =24m ∴△xmax=x甲﹣x乙=48m﹣24m=24m (2)由题意知甲车运动时间为 令在甲车停车前两车会相遇,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 当两车相遇时满足: 代入数据得: 解之得t=8s(另一值t=0不满足题意舍去) 因为t=8s≤t甲 所以两车相遇所需的时间为8s. 答:(1)两车在此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24m; (2)两车在此相遇所需的时间为8s. 三、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14.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 A.na>nb B.na<nb C.va>vb D.va<vb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由图看出,两束光的入射角相同,玻璃对单色光a的折射角小于b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分析折射率的大小关系,由v=分析光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 【解答】解: A、B由图看出,两束光的入射角i相同,玻璃对单色光a的折射角小于b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n=得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对b的折射率,即有na>nb.故A正确,B错误. C、D由v=分析得到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即有va<vb.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5.如图所示,图1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图2是在x=6m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a、b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2m/s C.a、b两质点的振幅都是10cm D.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分析】由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分别读出周期和波长.从振动图象读出t=0时刻x=6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由甲波动图象,即可以判断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根据a、b的振动方向,分析回到平衡位置的先后. 【解答】解:A、由乙图读出,t=0时刻x=6m处质点的速度向上,在甲图上,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 B、由图知:λ=8m,T=4s,则波速v==2m/s.故B正确. C、简谐波传播过程中,各振动质点的振幅都相同,都是5cm.故C错误. D、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甲图中a质点向下运动,b质点向上,故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故D正确. 故选:BD. 2016年10月24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