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主要是为了 ‎ A.监督殷商残余势力 B.扩展西周统治区域 ‎ C.防范诸侯割据分裂 D.解决王畿财政空虚 ‎2.某地有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反映了 ‎ A.仁政民本的理念 B.官僚政治的传统 ‎ C.君主专制的体制 D.家国一体的观念 ‎3.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时期,后世的中国文明,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4.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由此可见汉代的御史大夫 ‎ A.对丞相具有监督作用 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 ‎ C.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 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5.汉景帝曾“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日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些举措 ‎ 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政策 B.有利于削弱王国的势力 ‎ C.直接导致七国之乱的爆发 D.切断了王国割据的基础 ‎6.《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意在强调郡县制 ‎ A.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B.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 C.标志着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D.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7.魏晋时期,“‎ 取得高官要职,不再仅看做是个人德才杰出和资历深、功劳大的结果,而首先是看做家族血统高贵,秉赋异常的外在表现”。这种社会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 A.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念 B.说明选官制度日趋成熟 ‎ 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8.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 ‎ ‎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9.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这反映了宋代 ‎ A.官员任命体制存在缺陷 B.宰相与君主斗争激烈 ‎ C.官僚政治进一步制度化 D.宰相凌驾于皇权之上. -‎ ‎10.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在此,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 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11.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崩溃 ‎ C.科举制的实行 D.士庶之分严格 ‎12.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咨禀中央”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 ‎ A.扩大地方自主权力 B.放弃中央掌控地方制度 ‎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3.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由此看来,“内阁”的产生 ‎ A.有利于科学决策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14.《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解决了边疆的危机 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1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变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政治理念 ‎16.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子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 ‎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D.动摇了旧贵族所依托的社会基础 ‎17.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言论表明雅典 ‎ 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 B.民主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 ‎ 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 D.陪审法庭高于公民大会 ‎18.民众法庭是雅典城邦的日常司法机关,除凶杀案和少数重大的特殊案件由公民大会审判外,其他一切刑事和民事案件均由民众法庭做出判决。此外,民众法庭还有权裁决五百人议事会或者公民大会的决议和法案是否违法。这说明民众法庭 ‎ A.充分体现了公众平等的原则 B.促进了直接民主的发展 ‎ C.能够对立法行政权进行制衡 D.能够代行公民大会职责 ‎19.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的私人事务,梭伦甚至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公民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B.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 ‎ C.公民不愿参加政治活动 D.党派林立影响民主政治 ‎20.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众演说是从政的必要条件。苏格拉底曾说道:“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他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这一现象 ‎ A.说明雅典政治的民主化特征 B.容易造成雅典公民判断失误 ‎ C.表明演说对从政的决定作用 D.反映了公民参政意识的增强 ‎21.以下为《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注重 ‎ A.维护私有财产 B.保留原始的古老习俗 ‎ C.规范人们行为 D.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 ‎22.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公元前59-公元前17年)指出,依据公众的意见作了充分的修正后,《十二铜表珐》即令在今日这种律例浩繁,法令叠床架屋的时候,它仍然是一切公私律令的根源。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是第一部成文法 B.是罗马法的重要基础 ‎ c.存在着严重不足 D.适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 ‎23.罗马“通过公民权的逐步扩展,实现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这是由于罗马制定了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24.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 A. 罗马帝国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B.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 C.古罗马追求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 D.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25.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此规定主要目的在于 ‎ A.保证议会机构独立 B.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 C,完善议员选举制度 D.防止议员腐化堕落 ‎26.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 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一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无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英国 ‎ A.代议制民主被破坏 B.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 C.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27.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推动代议制度在各国的建立 B.推动国家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有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28. 2016年美利坚合众国总统选举于11月8日举行,同时众议院全部453个席位及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37个也进行了改选。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改选体现了 ‎ A.分权制衡原则B.主权在民原则C.联邦制原则 n总统中心原则 ‎29.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 A.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30.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经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对此正确的认识是法国 ‎ A.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 B.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 ‎ C.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D.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 ‎ ‎ 31.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具有近代民主社会的特征 ‎32, 18 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这一规定表明德意志帝国 ‎ A.皇帝行政权受到议会的制约 B.政体具有专制色彩 ‎ C.国家统_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皇帝拥有征税自由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22分,34题15分.35题15分。‎ ‎ 33.(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官僚政治的传统。官僚政治讲的是职务分等、权力分层,主张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实现政治统治,并利用行政监督.保障政府各部门的有序运行。像明朝中后期,皇帝往往不理朝政,世宗、神宗、熹宗均高拱深居,将朝政大事委诸臣下,而成熟的官僚体制则使明朝统治在相当长时期得以雏持。至于清代,官僚制度更空前严密,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在清代也逐渐完备起来。随之而采,清朝官僚机构运转的规范化程度也大为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臻于“纪纲整肃”、“化成天下,礼乐制度精意具存”的境界。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拥有一支专职的文官队伍。秦汉以后,随着时代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健全,官僚队伍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所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 ‎ ——摘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文官产生。到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文官录用权主要依靠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部分高级文官通过特许证书获得职位后,也可以任命手下职员。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美德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部门之间同类文官年薪差别大约在15 %-50%之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颁布文官改革令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争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官僚政治传统 ‎ 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进步意义。(12分)‎ ‎ 3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他(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受到中央的控制,以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运动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他一律加以镇压,但保留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官廷怔式。‎ ‎ ——摘编自《世界通史》剑桥版 ‎ 材料二 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卷 ‎ 材料三一住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么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时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承认和保护这~基础”所采取的 措施。(9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6分)‎ ‎ 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 ‎ ——摘自《孙中山全集》‎ ‎ 材料二(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 ——摘自尚劝余《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与甘地经济思想的异同。(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主张。(7分)‎ ‎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 1.A 2.D 3.D 4.A 5.B 6.A 7.C 8.B 9.C10.A ‎ 11.C 12.C 13.A 14.C 15.D 16.D 17.B 18.C 19.B 20.B ‎ 21.C 22.B 23.C 24.C 25.A 26.D 27.C 28.B 29.A 30.C ‎ 31.D 32.C 二、非选择题(其中第33题22分,34题15分,35题15分,共52分)‎ ‎ 33.(22分)‎ ‎ (1)特点:各级官员职务分等,权力分层;组织严密,制度完备;以专职文官为基础;‎ ‎ 具有开放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 ‎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科举制的发展和健全(或选官制度的不 ‎ 断完善)。(4分)‎ ‎ (2)特点:文官系统紊乱,缺乏有效的管理;文官的行政效率低下;文官收入差别 ‎ 较大。(6分)‎ ‎ 进步意义: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 ‎ 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促进了对社会的有效 ‎ 管理。(6分)‎ ‎ 34.(15分)‎ ‎ (1)措施:建立高效的军事体制,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国内反对势力的叛乱,稳定国 ‎ 内局势;保护小农经济;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颁布民法典。(9分四 ‎ 点8分,五点9分)‎ ‎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掠夺和奴役了各国人民,给欧 ‎ 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冲击了欧洲各国的 ‎ 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的瓦解;同时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 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6分)‎ ‎ 35.(15分)‎ ‎ (1)同:都主张发展民生,防止贫富差距;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4分)‎ ‎ 异:孙中山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甘地反对资本主义工 ‎ 业,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4分)‎ ‎ (2)评价:甘地的经济主张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 ‎ 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 ‎ (5分)但甘地反对发展近代工业,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不利于印度现 ‎ 代化的发展。(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