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三校”质量检测高一化学 H:1 C:12 O:16 S:32 C1:35.5 Zn:65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 1. 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 C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 6 B. 电子数为 13 C. 中子数为 6 D. 质量数为 6 【答案】A 【解析】 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 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是 13-6=7.又因为核外电子数等于 质子数,所以只有选项 A 是正确的,答案选 A。 2.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A. 酒精和碘水 B. 苯和水 C. 乙酸和乙酸乙酯 D. 乙酸和水 【答案】ACD 【解析】 只有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 ACD 中都是互溶或易溶的,苯不溶于水, 所以答案选 B。 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3gNa 做还原剂可提供电子数为 NA B. 在标准状况下,1mol 戊烷的所含的原子数为 17NA C. 常温常压下,22.4LNH3 所含电子数目为 10NA D. 常温常压下,1mol 氩气含有原子数为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23g 钠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 钠做还原剂失去 1mol 电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 NA,故 A 正确; B.戊烷的分子式是 C5H12,1 个戊烷分子中含有 17 个原子,所以 1mol 戊烷的所含的原子数为 17NA,故 B 正确; C.应该是在标准状况下,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常温常压条件下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 算,故 C 错误; D.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所以 1mol 氩气含有原子数为 NA,故 D 正确。 故选 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合态元素形成单质,元素化合价即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物质可能发生氧化反 应或还原反应,故 A 正确; B.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能力有关,与得电子数目多少无关,故 B 错误; C.中间价态的阳离子,即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故 C 错误; D.元素表现氧化性主要是看得电子能力,最高价只能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 NaCl 中的钠元素,故 D 错误。 故选 A。 5.当干冰熔化或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 化学键 B. 分子间作用力 C. 分子构型 D. 分子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还是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并没有破坏 C 和 O 之间的化学键,故 A 不选; B.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故 B 选; C.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碳、氧原子之 间的共价键未断裂,分子的构型没有改变,故 C 不选; D.由于干冰熔化或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分子大小没有 改变,故 D 不选。 故选 B。 6.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电解液为 KOH, 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 H2O 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电池能发出蓝色火焰 B. H2 为正极,O2 为负极 C. 工作时,电解液的 pH 不断减小 D. 此电池反应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 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电池中燃料不燃烧,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不能发出蓝色火焰,故 A 错误;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故 B 错误; C.放电时反应过程中生成水,但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 H2O 蒸发,所以 KOH 浓度不变,则溶 液的 pH 不变,故 C 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实际上就相当于氢气的燃烧反应,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基础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 程式判断正、负极,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 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微粒半径:Na+>K+>Cl->S2- B. 稳定性:HI> HBr>HCl>HF C. 酸性: H2SO4> HClO4>H3PO4>H2SiO4 D. 熔点: Al > Mg > Na > K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 半径小,则微粒半径为 Na+<K+<Cl-<S2-,故 A 错误; B.F、Cl、Br、I 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的氢 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稳定性 HF>HCl>HBr>HI,故 B 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非金属性 Cl>S>P>Si,元素的非金属 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有酸性 HClO4>H2SO4>H3PO4>H2SiO3, 故 C 错误; D.因为离子半径 Na+>Mg2+>Al3+,而离子电荷 Na+<Mg2+<Al3+,金属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 电荷数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故熔点:Al>Mg>Na;Na+、 K+的离子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 Na+<K+,金属键 Na>K,故熔点:Na>K,故 D 正确。 故选 D。 8.有关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正确的是: A. 溴水存放在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 B. 新制的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C. 盛放烧碱的试剂瓶应用玻璃塞 D. 金属钠保存在乙醇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单质能与橡胶塞反应,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 A 错误; 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需要保存在在棕色试剂瓶中,故 B 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 使用橡胶塞,故 C 错误; D.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乙醇反应,不能保存在乙醇中;由于钠密 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和石蜡中,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药品的保存方法应根据其性质决定:见光易分解的——避光(棕色瓶);与空气中某 些成分反应的或易挥发的——密封(隔绝空气);固体药品——广口瓶;液体药品——细口瓶。 9.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金刚石和足球烯(C60) B. 尿素[(NH2)2CO] 和氰酸铵(NH4CNO) C. H2O 和 D2O D. 苯和甲苯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足球烯(C60)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分异构体,故 A 错误; B.氰酸铵(NH4CNO)与尿素[CO(NH2)2]的分子式相同,均是 CH4ON2,但二者的结构不同,互为 同分异构体,故 B 正确; C.H2O 和 D2O 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 C 错误; D.甲苯和苯在结构上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 D 错误。 故选 B。 10.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 A. 合金 B. 半导体 C. 催化剂 D. 农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 到半导体材料。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可以用 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 A 错误; 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 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C.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 C 错误; D.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 D 错误。 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 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 B. 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于同系物 C.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 D.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因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才能发生颜色反应,A 错误;B.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分异 构体,结构不相似,也不属于同系物,B 错误;C.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N 等,C 错误;D.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D 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性质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的化合键形成 【答案】C 【解析】 13. 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碘: 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 CC14 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 理的操作顺序为 ( ) A. ①→③→⑤→②→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④→①→③→⑤ D. ③→①→②→⑤→④ 【答案】C 【解析】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使用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 14.把 a、b、c、d 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 a、b 相连 时 a 为负极;a、c 相连时 c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 相连时 b 为负极;c、d 相连时,电流由 d 到 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 a>c>b>d B. a>b>c>d C. c>a>b>d D. b>d>c>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形成原电池反应时,活泼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根据两极反应的现象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以此解答。 【详解】a、b 相连时 a 为负极,则活泼性 a>b;a、c 相连时 c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 c 为 正极,活泼性 a>c;b、d 相连时 b 为负极,则活泼性 b>d;c、d 相连时,电流由 d 到 c,说 明 d 为正极,c 为负极,活泼性 c>d,则活泼性顺序为 a>c>b>d。 故选 A。 15.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 0.1mol 完全燃烧得 0.16 摩尔 CO2 和 3.6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 一定有乙烯 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 一定有乙炔 D. 一定有甲烷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知两气态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所以两烃必有一烃的碳原子数为 1,即甲烷 CH4, 而另一烃的氢原子数必为 4,例如 C2H4、C3H4 均可 16. 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 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 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丝织品 A.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由题意可知这种加 酶洗衣粉能分解蛋白质,凡由蛋白质组成的衣料皆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②毛织品④蚕丝 织品属于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加酶洗衣粉;①棉织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③腈纶织品的主 要成分是合成纤维,二者可用加酶洗衣粉洗;选 D。 考点:考查酶的结构与性质。 17.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 100 万吨的高分子单体,旧法合成的反应是 (CH3)2C==O+HCN→ (CH3)2C(OH)CN (CH3)2C(OH)CN+CH3OH+H2SO4→CH2== C(CH3)COOCH3+NH4HSO4, 90 年代新的反应是:CH3C≡CH+CO+CH3OH CH2==C(CH3)COOCH3,与旧法比较,新法的优 点是:①原料无爆炸危险 ;②原料都是无毒物质;③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④对设备 腐蚀性较小。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CH3C≡CH、CO 都是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即有爆炸危险,①错误;②HCN、CO 为有毒物 质,②错误;③新法只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③正确;④旧法 中使用的 H2SO4、HCN 等对设备有腐蚀作用,而新法中没用酸,故新法对设备腐蚀性较小,④ 正确,答案选 B。 18. 用 30g 乙酸与 46g 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 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 量是 A. 29.5g B. 44g C. 74.8g D. 88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30g 乙酸与 46g 乙醇分别为 0.5mol,1mol,所以实际中最大能够得到 0.5mol 的乙酸乙酯,所 以乙酸乙酯的质量=88×0.5×67%=29.5g,所以本题的答案选 A。 考点:酯化反应 点评:乙酸乙酯的合成是高考化学的经典实验之一,该题考查了对其进行简单的计算,注意 要将乙酸和乙醇转化为摩尔数,再进行判断。 19.已知 X、Y、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 非金属性:Y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