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2017-2018年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首段提出观点,中间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生态伦理思想”,尾段论证“生态伦理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对 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6.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如《陈情表》中的“当侍东宫”。‎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江统建议朝廷采取怀柔发遣之策;此论未被接纳,事实发展印证其深识远见。‎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5分)‎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辄以公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充经筵讲官。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公自跻卿贰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 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其壮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请告归。濒行,赐宴畅春园。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江宁。上将返跸,为公再留宿。是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江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因是以罪。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游,罪不赦。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赐祭葬,谥文端。‎ ‎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庶吉士,明清时期从科举考试有潜质者中选拔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近臣,属于翰林院,但却是短期职位。‎ B.会试,即“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是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因多于春天举行,故称“春闱”,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通过后,需于下月参加殿试。‎ C.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D.谥,古人死后都有的被加上的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此处谥号“文端”为褒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 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性情,怡然自乐。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 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6.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 , ,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20.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 ‎    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21.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 ‎  的一项是(  )‎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     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 ‎     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 ‎     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 ‎     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 ‎ ‎ ‎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A错,“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C错,“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错,“消极”原文无此意。)‎ ‎2.B(并不是各自完备。)‎ ‎3.D(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5.(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6.(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B(根据材料一第1段的叙述,《王者荣耀》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是迫于公众压力,因此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比其他企业更为积极)‎ ‎8.CD(A项,是对原文“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的歪曲,十余年前标准出台时是在“7家运营商11家游戏”‎ 中推行,并不一定包括网易和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实际上名单中也没有暴雪。B项,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允许游客充值等行为等行为虽然以逐利为目的,但并不是游戏防沉迷条例所禁止的,“违反”一说不成立。E项,即使是“最有效手段”也不可能做到“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游”,说法太绝对)‎ ‎9.答:游戏厂商为了经济利益执行不力;不少青少年希望在网游中寻求精神寄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有所缺失。(每点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原文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11.(3分)A(应是“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以族类划分,而不是以地域划分。)‎ ‎12.(3分)B(文中没有说江统被收在哪里。另外,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也不对,太子是被贬到了许昌。)‎ ‎13.翻译 ‎(1)(东宫原来的属臣)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或:不畏重刑),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应该将主语“东宫原来的属臣”补充出来;大辟:大辟是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在这里直译应当是:不畏杀头之类的重刑;“不顾重罪”属意译。)‎ ‎(5分,得分点:路次,于路次,在路上,状语后置;辟,刑,法,罪;乃,反而;彰,彰显;释,放,释放。)‎ ‎(2)(王子师)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5分,得分点:“下车”:到任;“辟”:征召;“贵州”:“堪”:能够;“应此者”,直译应当是“符合(像他们一样优秀)这个标准的人”,应,符合,适应,顺应。)‎ 附译文:‎ 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但皇帝没能采用。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后来担任博士、尚书郎等官职,再后任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参军。司马冏骄奢荒淫,(在讨伐他的战争中)将要失败,江统恳切劝谏,文章大多没有记载。调任廷尉正,每每遇到州郡里有疑点的案件,都从轻判断处理。成都王司马颖请江统担任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的官职),江统对司马颖多有劝谏。上疏评论陆云兄弟,语言很切要精到。因为母亲病故,他去职奔丧。服丧期满后任司徒左长史。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长官,让江统担任别驾,把兖州的事务交付给江统,给江统的信说:“过去王子师到豫州当官,还未到任,就征召了荀慈明;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江统推荐高平的郗鉴为贤良,陈留的阮修为直言,济北的程收为方正。当时的人认为江统有知人之能。不久他被提升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永嘉四年(310)避乱逃到成皋,不久病逝。‎ ‎(二)古诗阅读 ‎14.解析:B D(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 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3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首尾的虚字可略去,完整答出也可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⑥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18. B(A逻辑错误,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C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D杂糅。“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 ‎19. A(这是一则类比论证。原文以“文化发展的动力”来类推“教育进步的关键”。题干论述:文化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题干把独立的学校类比为独立的文化,那么学校的发展应该跟文化的发展类似,即学校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A项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独立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B项排除;具体做法如何题干没有涉及,C项排除。D项从反面来说,不如正面表述的A项到位)‎ ‎20. 答案:①何者为本,何者为末(2分)‎ ‎②两者是主从(或主次)、轻重关系(意思对即可)(2分)‎ ‎③若只注意到末,根本就会失落(注意句式与前文一致,1分)‎ 例一: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改自鲁迅《作文秘诀》)‎ ‎(每句3分,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明,无语病,结构大体一致即可得分。)‎ ‎ ‎ ‎22.写作(参照2017年高考评分标准)‎ 简析:这个作文题与1999年的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相似,典型的评论,可以或者应该抓的评论点有二:1、思想内涵,这是最重要的,2、艺术上(对联的角度)。当然就材料的叙述来看,只要写了思想内涵的评论就算扣住了题,如果以思想内涵为主,兼顾到艺术上的,算是很好的。评论中必须做比较,一副对联,三次变化成为四副对联,这比较有点复杂,会让学生难受,这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四校联考作文解 一、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 题目要求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一对联的源、流演变中的选择,选出自己“最喜欢”,其实,内在是在选择中看出考生对“担当”的理解。可以说,选择是表面的任务要求,选择理由的深层阐发是内在的任务要求。‎ 因此,“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是这首作文题的写作思维及运笔的重点。‎ 这道作文题目不妨称之为“内窥式”写作,既然考生择一“最”,就要内窥入深,否则就有浅尝辄止之嫌。当然,“内窥”为最用力的功夫,还要有“外延”的能力。考生要引得进去,爬得出来,在咬文嚼字上用足力道,既能言出所选择的内在深意,又能结合此联中传达的历史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当下的时代需求,当然,如果能深知材料中所涉及的前因后果和时代背景,写出文章,有书卷气而无书呆子气,则可能为佳作。‎ 题目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也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应该说,这道作文题是向着高难度去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儒家文化内在逻辑的不同侧重的理解,却又是借一对联入题,切口小,入口小,又不可绕道而行。不需要回答要不要“担当”,这个无需回答,而是要“担当”,只不过,在选择某一版本的对联后,需要回答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担当”“怎样来担当”等。‎ 在此前提下见仁见智,考生可以从杨继盛、李大钊、杨联陞、钱穆四先生拟联中任选一联来理解,但不要超过一个,否则违背要求。考生需要阐述“最喜欢”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若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则难以出高分。‎ 三、材料解析及立意阐释 ‎(一)材料解析 ‎1.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铁肩”比喻勇于承担重任的强者。“辣手”本意是毒辣的手段,引申义是能手,对某方面熟悉的人。“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强势而霸道的形象,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型人才,是一个狂飙突进、横冲直撞的子路般的担当者。这则对联的“担当”有一股子路见不平的“愤”。‎ ‎(备注: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 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谈及杨继盛。)‎ ‎2.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妙手”常见组词是“妙手回春”,“妙”在技艺和能力方面相对于“辣”的机械和激进,要婉曲和精明不少。“妙手”指精妙的手艺,手法,用“妙手”来写文章,可见人在传道受业方面需要有点受众意识,要让受众能接受你的道义。然而在勇于担当方面,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还是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3.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担道义”何尝是英雄豪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的肩膀也能或多或少的分担一点,哪怕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承担责任。“庸手犹当勉著文章”降低了自我过高定位所带来的负累和压力,意在强调,无论你资质平庸还是天资聪颖,都应该勤勉地“著文章”。在倦于学之际,在愿有所息一念之间时能警醒自己:生无所息。钱穆是国学大师,学生杨联陞是海外汉学的先驱者,师生二人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并匡扶了中华文脉(1967年的历史背景与师生二人的身份不言自明)。此外,杨教授还曾任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论学谈诗二十年,谊兼师友,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汉学界的检察官”。‎ ‎4.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化用傅尃(bù)《夜吟寄钝剑》:“风云只手开天地,道义双肩并古今。”钱穆作为老师,往往有更深层的意蕴,他不但肯定了杨联陞的自勉,而且赋予“双肩”和“只手”一个最直观的意思,即“简单”或“单薄”。人人有“双肩”,人人有“只手”,无需吹得天花烂坠,我们担当,无非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担当”不是暴虎冯河,更多的是无所谓、有所为。钱杨师生对这幅对联的改动(窜改),各有深意,而钱的改动,更是一种升华。‎ ‎(二)核心概念阐发:“道义”与“文章”‎ 我们发现,四则对联都有“道义”和“文章”。道与义在古代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论语》对“道”与“义”都有论及。关于“道”,《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提出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最具本质意义。《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似乎更具现实意义。“道义”在当下可以粗略地阐释为道德义理,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为人处世的约束和规范,每个公民都要承担与其年龄段和身份相适应的“道义”,“道义”具有映射特点,让他人承担过高的“道义”是一种精神绑架,反之,则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迁就。“‎ 道义”是相对的,其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或明朗或潜伏之准则。在本题中,“道义”可视为一个整体来看,不需要分开。‎ ‎“文章”不单是古人表情达意、互相应酬的必需,而且儒家信奉“述而不著”,古人不刻意追求严谨性较强的论文和专著,而是在论述类文章中娓娓道来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是言传身教,那么广义的“文章”就是人思想的载体、结晶。中国文人追求“君子不器”: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 则形而下的“器”比不上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之“道”,这样看来,率性而为的文章,在自由度上要远大于成体系的理论。文章抑或道的传承靠人,靠一篇文章来点化和改变人。这样看来,上下联的关键词“道义”和“文章”可以互文,可以统一为做人、做事和影响人。‎ ‎(三)立意建议 综上,立意的逻辑起点建议如下: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侧重在“担当之勇”——敢于挑战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选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侧重“担当之妙” ——道义担当,妙手为文,勇于担当,自信而为;选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侧重于“低调自视,不弃担当”,可以谈匹夫有责,虽平庸却不弃担当之责任;选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的,侧重于“平实担当”,强调为人、处世、治学等的脚踏实地作风,担当无可弃,担当自在寻常时,为人为学均要有社会责任感。‎ 四、其他说明 题目驱动要求如下: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最”具有排他性,因此考生最佳四选一;‎ 明确你的选择,要求考生迅速承题,不得大段复述题目,搞版面拖延战术;‎ ‎2.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这里观点先行,进而是态度,文字驾驭能力高的考生,可以针对其他三联的一些不同词汇表态,即“不承认,但不否认”。“理由”是写得深刻的主要评分依据。作文的发展等级,主要看理由是否有完整严密的逻辑链,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3.自拟标题,则不许抄袭四则对联中任何上联或下联,至多化用关键词诸如“只手”“双肩”等。‎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生可能窄化理解“文章”,而倾向“道义”,诸如“文天祥”“魏征”“荆轲”等渲染所谓“道义”事迹可能频现。‎ 五、阅卷层次(拟)‎ 一档卷(55-60):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逻辑严谨,结构整饬;有新意,有文采。例如:(1)开篇亮观点,甚至题目中彰显观点,有明确选择或明确肯否的;(2)能旗帜鲜明地扬善弃恶、能逻辑清晰地阐述“如何担当,怎样担当”的;(3)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文采优美的;(4)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语言朴实无华却有一定功力的;(5)在文体应用、立意、构思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二档卷(48-54):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例如:(1)能从所选对联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为文章法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2)在立意、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在说理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略有瑕疵的;(3)有灵气、有新意,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但素材或史料运用方面略显稚嫩和机械的。‎ 三档卷(43-47):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例如:(1)新意不够,主要围绕“我们要担当”,而在“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方面少有涉及的;(2)能从所选对联中引出一定的道理,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较平庸的;(3)能大致说一些道理,但道理空泛,语言有华而不实之处的。‎ 四档卷(37-42):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例如:(1)大致符合标准,但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高谈阔论的,全文读起来昂扬过度,有故意拔高(升华不自然)之感;(2)罗列现象、泛泛而谈、穿靴戴帽、生搬硬套,全文读起来为“百科全书”“素材列锦”之感;(3)基本没有读懂题目,脱离材料中心意涵或仅是沾边一笔带过“担当”,全文读起来缺乏思考、认识肤浅,展现出考生较低的社会认知程度;(4)内容乏善可陈,语言实在稚嫩,语病较多。读起来和初中水平无异的。‎ 五档卷(31-36):脱离题意,另起炉灶,文理不通。五类卷都是没有答题或根本不按照要求答题的,例如:(1)几乎没有完成“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这一任务驱动,硬凑了800字;(2)或许是来不及写了,夺路而逃,反复在公理性质的问题“我们要担当”缠绕陈述,乞求阅卷者能给一个交代得过去的分数;(3)内容单薄空洞,完篇仅限于涂满答题卡,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残卷:全文不足400字按残卷给分,400字以上每少50字扣一分。20字以下,写1个字给1分。‎ 套作和抄袭:套作问题经阅卷现场统一意见后酌情裁判;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按15分以下赋分;反动文章(含玩世不恭地游戏考试的,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按0分处理并报送相关单位备案。‎ 其他:无题文扣2分;错别字(随意楷化草书成不规范的简化字、二简字也算)1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上不封顶(的地得用错统一算1分);标点错误多至多扣3分(一逗逗到底扣1分);卷面涂改混乱不堪影响识别效果的酌情扣1—2分。(高映东 葛福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