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 3 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1.5 分*40=60 分) 1.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 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 10 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 36 天一次,年满 20 周岁 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 留。材料中体现了 A. 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B. 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 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D.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充分说明雅典民 主政治属于人民主权的原则,D 正确;直接民主难以保证司法公正,A 错误;材料中并不是依 法审查,B 错误;平民没有监督权和问责权,C 错误。 2.恩格斯在论述雅典改革时指出:“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 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材料反映了 A. 雅典实行财产等级制 B. 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 雅典民主政治有弊端 D. 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表明了古雅典开始以 财产多少来确定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而不是原来的世袭贵族享受政治特权,是梭伦 改革中财产等级制度,故选 A 项;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故 B 错误; 材料不是论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 错误;材料反映出财产等级制冲击贵族政治特权,不是 说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故D项错误。 3.恩格斯在谈及雅典社会发展时写道: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 区了;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了;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 物了。雅典的这一变化 A. 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B. 促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C. 调动低等级公民参与政治 D. 强化贵族在部落中的特权 【答案】B 【解析】 材料“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区了”反映了克里斯提尼改革以 地区部落作为雅典选举单位,取代了氏族血缘部落,这与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无关,故 A 错误; 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上肃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完成了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过程, 促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故 B 正确;以地区部落作为雅典选举单位,与调动低等级公民没有 直接联系,故 C 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削弱了贵族在部落中的特权,故 D 错误。故选 B。 4.古雅典有关受贿的法律规定:“任何雅典人接受他人贿赂,或本人向他人行贿,或通过承 诺腐蚀任何人,损害了人民的总体利益,或以任何方式和方法,损害任何个人的利益,则他 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这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注重 A. 对贪污受贿实行严厉的惩罚 B. 维护大多数雅典居民的利益 C. 构建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环境 D.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公民权利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则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对受贿人的处罚以 剥夺公民权和剥夺财产为主,有利于营造民主政治的良好环境,C 符合题意;A 与材料所述不 符;古代雅典维护的是雅典公民的利益,B 不正确;D 与材料所述无关。 5.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 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 A. 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 B. 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 C. 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 伯利克里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 【答案】C 【解析】 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中的“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反映 出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故答案为 C 项。伯利克里时期贵族享有公民权, 排除 A 项;B 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五百人议事会在克利斯提尼时期设立,排 除 D 项。 6.公元前 5 世纪.稚典民主制达到高蜂,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 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A. 比例代表制 B. 举手表决制 C. 抽签选举制 D. 连选连任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突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平等性,强调了公民参政的平等权利.雅典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 举,轮番而治,保证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性,故 C 正确;比例代表制是 间接民主的表现形式,与古代雅典不符,故 A 项错误;C 只是涉及的是城邦事务的表决机制, 与平等无关,排除;D 也不能体现平等。 点睛: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 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雅典民主政 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 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 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7.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 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A. 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B. 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 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D.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题干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 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的信息可以看出,古罗马法把诚信作为古罗马法的原则之一, 体现出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的理念,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是说明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不是契 约关系的道德化,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是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不是通过法律塑造道德,C 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罗马法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也就是平时解题的题眼,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善 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结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回答。 8.下表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罗马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传 唤 审 理 索债(债 务赔偿) 家 长 权 继承 及监 护 所有 权及 占有 房屋 及土 地 私犯(侵 犯他人) 公 法 宗 教 法 前五 表的 追补 后五表 的追补 A. 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 B. 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 C. 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 D. 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篇目可知,《十二铜表法》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先于 实体法的特点,主要是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D 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平民的利益,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十二铜表法》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与强调严格 的执法程序无关,B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民法,而不是主要以司法为主, C 项错误。 9.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 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他的意思是罗马法 A. 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 B. 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 C.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 D. 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 【答案】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正义、公平、理性等自然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影响广泛深远,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成文法的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并未 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选项 B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自身是正确的但材 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10.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 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 A. 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 B.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C. 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D. 彰显了自然法理念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 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可以得出。罗马法学家的社会经历对于法律的制 定有较大的影响,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专制统治的影响的信息,A 不正确;材料只是涉 及法学家的社会经验对法律制定的影响,没有涉及权力滥用的信息,B 不正确;自然法理念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材料无关,D 不正确。 11.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是带上所有人民而不是整座城市,乘 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表明 A. 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B. 古希腊人领土观念比较淡薄 C. 古希腊人高扬人文主义精神 D. 古希腊人独立自主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是福西亚人战败时选择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建立一座新城,这说明 古代希腊人把人看作是最重要的,肯定了人的价值,即古希腊高扬人文主义精神,故 C 项正 确;材料未涉及城邦民主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古希腊人领土观念比较淡薄,故 B 项错误;材料和独立自主意识无关,故 D 项错误。 12.苏格拉底主张,凡是被自己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 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 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答案】D 【解析】 材料“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反映了苏格拉底的 理性判断的主张,故 D 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强调物质生活,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科学 精神,故 B 错误;材料重点并不是主张自由权利,故 C 错误。故选 D。 13.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 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A. 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 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 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答案】A 【解析】 柏拉图的主张是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思,即强调国家应由智慧者管理,A 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 确选项。从题干所述可知,没有涉及古代希腊政体的内容,排除 B;此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尚未 产生,排除 C;人文主义的源流很复杂,源头众多,排除 D。 14.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 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 A. 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 B. 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 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 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材料“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 显然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并不是阐述理想与现实关系, 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知识与美德运用的关系,不是说明幸福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唯心主义理论原则,故 D 项错误。 15.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 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 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 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 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 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 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重点强调人的感受, 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森严的信息,排 除 A 项;材料只反映了古罗马在建筑的修建上借鉴了古希腊的实践,“虔诚”二字无法从材 料中反映出来,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奴隶制的残忍性,排除 D 项。 16.16 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 的波动。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 16 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 涨了 4 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 2 倍到 2 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 C 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的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 A 错误;价格革命与阻 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 B 错误;价格革命的原因是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 价值下降,物价上涨,故 D 错误。故选 C。 17.15 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人才, 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和贸易活动。以下开辟新航路历程中由葡萄牙政府支助取得的成 果是 A. 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B. 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大陆 C. 郑和船队多次抵达印度 D.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1487 年 8 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从里斯本出发开始新 航路的开辟,最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故 A 项正确;哥伦布船队和麦哲伦船队都是西班 牙王室支持的船队,故 B 和 D 项错误;郑和船队是中国明朝政府支持的船队,故 C 项错误。 18.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 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A.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 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之一就是获取大量的贵金属,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A 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新 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 D 项错误。 点睛:关键点材料“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从中分析新航路 开辟的目的。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 的揭露;马丁·路德的亲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 前者反封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B 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 有摆脱宗教束缚,A 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 C 错误;二者反封建力度基本相同,D 错误。 20.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叙述到:“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年,我们就推 举 1543 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署 《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和科学 领域 A. 开始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B. 推动大众思想解放的诉求 C. 冲破封建神学束缚的愿望 D. 否定宗教重视科学的风气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列举的两本著作都是注重观察实验方法,冲破了过去神学束缚思想,C 正确;A 是文艺 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属于精英阶层的诉求,B 错误;西方社会不是否定宗教,是反对宗教神权 统治,D 错误。 21.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米开朗琪 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 立场。 A. 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 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 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 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根据“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表 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可知,作品都赞美了人类的情感,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 神,但作品以宗教为题材,说明仍然存在封建思想的烙印,说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根 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C 正确;AB 是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 排除;材料信息与“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无关,排除 D。 点睛:文艺复兴时期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这时期的文艺作品必然反 映新时代的方向,但也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22.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 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 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 A. 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C. 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 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答案】B 【解析】 “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 的各自发展”说明文艺复兴对于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B 正确;近代科学建立是牛顿经典力学, A 错误;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诞生,C 错误;D 中直接说法错误。 23.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 《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 当时 A. 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 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 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 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 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 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 B 项 正确,A 项错误;C 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 意识问题,故 D 项排除。 24.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 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 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 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 “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实际上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 圣的宗教外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 A 项。B、C 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 的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5.16 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 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D 【解析】 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派推 动了《圣经》在民族国家的传播,反对罗马教会的独裁,这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故 D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故 A 错误;材料现象与文艺复兴 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语言翻译圣经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之间的 关系,故 C 错误。故选 D。 26.路德提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最高权威,个人在阅读、解释、理解《圣经》基 础上产生对基督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此材料说明路德 ①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②主张《圣经》应受理性检验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与教皇的权威 ④认为各国应该建立民族教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最高权威,个人在阅读、解释、理解《圣经》基础上 产生对基督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路德主张信仰得救,肯 定了人在信仰中的作用,否定了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权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均与材料无关。 故选 A。 27.1520-1525 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 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 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 A. 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 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答案】D 【解析】 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 期的小册子应当是宣传宗教改革思想,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故答案为 D 项。材料 不能体现是“主导形式”,排除 A 项;B、C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28.“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 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 义。”该运动最有可能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倡导人文化主义思想,B 正确;A 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起 源;C 是宣扬宗教仪式改革,D 属于倡导理性,批判封建等级制度。 29.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 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 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 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 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 定,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文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故 A 项错误;意大利是文艺 复兴的中心,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 D 项错误。 30.16 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 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 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欧洲人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具有了独立的判断,没有反映世界 各地的文化联系,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扩展,欧洲人直接阅读 的书籍不一定是宗教书籍,故 B 错误;当时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书籍推广范围迅速扩大, 欧洲人可以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故 C 正确;材料未涉 及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问题,故 D 错误。故选 C。 31.他们在批判中世纪神学思想时,并没有完全采取纯粹的世俗主义态度。相反,他们创造性 地阐发了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想想资源,采取了“借神颂人”的理论模式。借助上帝 至高无上的权威来颂扬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尊严。属于“他们”主张的是 A. 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B. 反对世俗君主专制 C. 追求人的价值尊严 D. 怀疑神灵人性至上 【答案】C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利用宗教题材反对神学思想,材料中论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手法,文艺复 兴核心是人文主义,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C 正确;A 和 B 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主张;D 属于智 者学派思想主张。 32.一天,马丁·路德在研读《圣经》时,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时,突然觉醒到原来人的 得救只是因为他对“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思赐,由此提出了“因信称义”的观点。这说 明马丁·路德 A. 意图恢复基督教的历史传统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自主性 C.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 传播和发展了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主张“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思赐,从神学角度论证人 的自主性,B 正确;A 中恢复基督教传统不符合事实;宗教改革是改变信仰方式,不是背叛宗 教,C 错误;D 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33.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18 世纪的法 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段论述中“大兴 土木”的表现是 A. 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B. 批判神权统治 C.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D. 宣扬人性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清理了场地”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 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摧毁蒙昧,而启蒙运动同样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不同 之处在于思想家们构筑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的理论,创立了不同于封建专制社会的民 主法治社会,A 正确;批判神权统治和宣扬人性解放也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故 B 项和 D 项错误;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不符合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故 C 项错误。 34.分权思想源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启蒙运动期间,明确阐述分权学说的是英国的洛 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率先将此原则付诸 实践。由此推断启蒙运动 A. 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思想 B. 激化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引发英国革命 C. 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 D. 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 【答案】D 【解析】 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论来源是欧洲的启蒙思想,除此而外,该宪法还体 现出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社会契约等主张,因此可以推断出启蒙运动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 入了美国联邦宪法,故答案为 D 项。A 项是指文艺复兴,排除;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是围 绕着对王权的限制,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美国 1787 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分权与制衡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 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实践和制度。美国宪法所体现的分权与制衡 原则包括两种类型的分权:①纵向的分权,即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 的权力划分。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联邦制来实现的。②横向的分权,即国家权力机构或州权 力机构内部的分权。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三权分立体制来实现的。 35.伏尔泰讴歌和费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他惊叹:“早在四千年前,我们还不 知读书识字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我们今日拿来自己夸口的那些非常有用的事物了。”伏 尔泰推崇和赞美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文化自身的优越性 B. 利用中国文化批判和改造法国旧制度 C. 他以善意和宽容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 D. 法国社会的黑暗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讴歌和费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倡并赞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利用中国文化批判法国君主专 制制度,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和法国社会的黑暗,故 AD 项排除;材 料没有体现出伏尔泰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故 C 项排除。 【点睛】“讴歌和费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是解题的关键。 36.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安全 与生存,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这表明卢梭认为 A. 权利转让体现了个体自由 B. 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 C. 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 D. 自由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中的“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 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可知,为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安全,人们希望通过让渡部分权利 建立社会契约来实现,故选 D;权利转让不能体现个体自由,而是将部分自由让渡给了别人, 故排除 A;BC 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37.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 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 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洛克 C. 康德 D. 卢梭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 性判断,与材料“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相符,C 符合题意;伏尔泰思想的核 心是天赋人权,洛克思想的核心是分权学说,卢梭思想的核心是主权在民,社会契约,ABD 均 与材料所述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之上,结合启蒙运 动时期思想家的观点主张作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应该加以区 别和理解,避免知识的混淆。 38.16 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 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 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 A. 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B. 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 C.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 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 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可知新教育反映资 本主义时代潮流,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体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故 D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与天主教会的关系,故 A 项排除;17、18 世纪启蒙思 想兴起,故 B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不符合材料“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 侣和神职人员”,宗教改革思想与培养“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无关, 排除。 39.18 世纪末期,欧洲大陆的许多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国的叶卡特林娜等都鼓吹 自己是国家“第一仆佣”,以此拉拢人心。这反映了 A. 民主政治已普遍建立 B. 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C. 君主对法国大革命的认同 D. 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君主将自己打扮成国家的仆佣,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其意在消弭人 们反对君主专制的呼声,从侧面反映的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B 符合题意;ACD 均与材料时间 信息不符; 40.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 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 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A 【解析】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材料中“17 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 A 项正确。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属于 近代物理学的成就,B 项中的“现代”说法错误;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的理论,C 项错误;阐 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的经典力学 点睛: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 时空观,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牛顿力学 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 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共 40 分) 41.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价值观就作为行为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 如中国的“忠”“勇”“节”“孝”,古希腊城邦的“勇敢”“理智”和“适度”等。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 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 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捕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对封建主 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由此顺理 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 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 德制高点。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道德价值观主张的代表人物及其时代政治经济 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案】(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 政治背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2)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3)变化:由“自由、平等、博爱”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 作用:前期主张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等级贵贱价值观的思想武器,后期主张有利 于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其主张与时俱进,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解析】 【详解】(1)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一的奴隶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道德价值观主张的代 表人物是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以及亚里士多德等;政治背景:依据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的背景从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以及工商业繁荣角度回答。 (2)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二“提倡人性和人权”“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以及追求人现 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依据所学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原因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 及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回答。 (3)变化:依据材料三“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和“其核心价值 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可以得出答案。作用:依据材料三“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 摆脱封建主义束缚,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可以归纳出前期主张的作用, 依据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 道德制高点。”可知后期主张的作用。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世纪时,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 的是酒、羊毛和铁矿。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 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导致其工业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航海事 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 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或许荷兰人衰落的主因在于荷兰人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 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国家。英国人亦然。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 17 世纪初,荷兰的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1609 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 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义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这也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同年,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此诞生。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是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国际金融中 心的一个突出特征。 在 18 世纪,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 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这也促进了 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迅速衰落的内部因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荷兰和英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原因上的异同点。 【答案】(1)原因:首先,西班牙经济落后,是原料输出国;其次,殖民扩张的财富导致西 班牙国内物价飞涨,工业品价格昂贵,不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西班牙大量购买西北 欧奢侈品,刺激了西北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自身未能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2)不认同或认同,不认同的理由:荷兰商业发达,缺乏强大的工业资本,因此衰落。认同 的理由:与英法等国相比,荷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缺乏。 (3)相同点:新航路开辟,世界商贸中心转移;地理位置优越;善于经商传统;抓住机遇, 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对外殖民掠夺和扩张。 不同点:与荷兰相比,英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拥有更辽阔的殖民地;荷兰经济的繁荣得 益于商业贸易的发达,而英国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始和完成。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可 以得出西班牙经济落后,是原料输出国;依据材料一“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 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可知殖民扩张的财富导致西班牙国 内物价飞涨等;依据材料一“西班牙航海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 本主义经济”的信息和所学可知西班牙大量购买西北欧奢侈品,刺激了西北欧资本主义的发 展,而自身未能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2)本题属于开放类型试题,可以依据材料回答不认同或认同,对于不认同的理由依据材料 二和所学从荷兰商业发达,缺乏强大的工业资本导致衰落回答。认同的理由依据材料二“荷 兰人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资源”的信息和所学从荷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缺乏回答。 (3)相同点:依据材料三的信息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世界商贸中心转移、地理位置优越、 发展海外贸易、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以及对外殖民掠夺和扩张等回答。 不同点:依据材料三“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的信息”从海外殖民地的拥有范围、荷兰的贸易形式以及英国贸 易的发达得益于工业革命等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