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基础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秋季期高二开学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时,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第 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川剧恋(节选) 落花时节,我望着名画《父亲》沉思…… 这幅画的作者自白奋斗目标:让世界知道,中国除了黄河、长江,还有大巴山。 我的抱负较小,没有全球意识。半生积累,十年奉献,只是想让国内的青年——奢望了,再降个调子——只想让川内的部分青年明白:除了电影、电视、流行歌、迪斯科之外,还有值得一看的川剧。说起来是菲薄的愿望,做起来是登天的难题。发射火箭上天空,吸引青年看川剧,两者哪样更难?实践结果,似乎是后者。 秦琼卖不掉黄骠马,顽童奚落,怨得谁来?怨十年浩劫导致了民族文化的断裂,怨小字辈狂妄无知,不识祖国瑰宝,家乡明珠…… 怨艾无济于事,青年无动于衷。他们离了川剧,文娱选择甚多,活得优哉游哉。而川剧失去青年一代,势必活不了多久,别无选择。那么,我呢,可有自家的选择余地?我一百次打算改行,一百零一次恋恋不舍——川剧:孕我的胞胎,养我的摇篮。川剧: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课堂。 她与我形影相随长达半个世纪,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她对我的陶冶,我受她的影响,写出来,将是一部沉甸甸的书。 当年她像海绵一样,吸峨嵋的秀色,取剑门的雄姿,借青城一缕幽,偷巫峡三分险。她敢于盗走神女峰的云雨,才形成与神女媲美的艺术高峰。她的绝妙,她的丰富,她的天然蜀籁,地道川味,早已化入我的潜意识。就连我“荒诞”的思维方式,和笔下这点幽默,也来自她的遗传基因。 川剧:大堰河,我的保姆!川剧:在人间,我的大学!从大堰河走来的诗人艾青,从人间大学毕业的文豪高尔基:你们最能理解我的回眸乡思。 我像儿时扮演过的孽龙,回首处——二十四个望娘滩!但我没有奔流到海,而是像一部台湾影片中的小孩,跑向无人问津的古庙,缠绕于被人遗忘的母亲膝下,唱一支纯情儿歌……那电影插曲风靡了红男绿女,我眷恋川剧的呼声,却少有青年应和。 我不得不向川剧母亲进言:您的更年期到了,创造力减退,排他性增多,很难吸收新鲜血液。妈妈:原谅我直言尖锐,原谅我孝而不顺。 我背靠传统,面向未来;身后是川剧,眼前是青年。面向着瞧不起祖宗的愣头青!背靠着看不惯后代的倔老太!我把最难伺候的老少两极揽过来一起伺候。 我力图调节两者的隔膜,增添几分理解,缩短几寸代沟,搭一座对话的小桥。 我一戏一招,时而向祖宗作揖,时而向青年飞吻;一招侧重于此,一招侧重于彼;探测两岸的接受频率,寻视双方的微妙契合点。 惨淡经营的小桥,是一弯残虹,还是一道怪圈?甲说我是川剧的吴下阿蒙;乙说我是当代的弄潮戏妖;丙说我一窍不通一塌胡涂一团漆黑一无可取;丁说……谁识寸草心?我将拙集《苦吟成戏》题赠远方朋友:育我者巴山蜀水,知我者浦江秋雨。 黄浦江,余秋雨,年轻的教授:是您识破我的佯狂,拂去妖气,揭开鬼脸,还我“稳妥的改革者”的本质。您以犀利的眼光,严密的逻辑,层层推理,滔滔雄辩,指出“魏明伦的意义”是在戏曲危机时刻开拓了一片传统精神通向现代化观念的“中介天地”。这片天地虽然中不溜儿,总算争取了一部分“不观之众”。 小伙子大姑娘破例接近川剧舞台,坐下来问一问青红皂白,看一看生旦净末丑,听一听昆高胡弹灯。逐渐被吸引,被打动,禁不住为演员技艺喝彩,替人物命运担忧。观后纷纷来信,畅谈感受,索要剧本,并且打听我的下一招。更有难忘的奇迹,曲终人不散,青年蜂拥台前,形成啦啦队,连续呼唤幕后人出场“亮相”,渴望瞧一瞧川剧作者是何模样!莫等闲轻视这声声呼唤。 请宏观审视,这是空谷足音,是川剧界的共荣,是咱们这个古老剧种有可能适应青年观众的一声信号!信号的余音,溶进我的恋歌…… 信号告诉人们,当代青年具有可塑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铁板。那么,川剧呢?您能否以自身的变革去适应下一个历史阶段的文艺风云际会?您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生存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呢? 川剧:如果您强化铁板性格,请去凭吊比铁板更僵硬的恐龙化石、悬棺古迹、夜郎遗址…… 妈妈:如果您要恢复青春,请继承发扬您的优秀传统——海绵精神! (摘自《魏明伦短文选》)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说与“发射火箭上天空”相比,“吸引青年看川剧”似乎更难,从社会背景看,十年浩劫的确使巴蜀青年无法感受到川剧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B. 文章围绕川剧之恋,聚焦戏剧人生,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川剧的炽热情感,是对心爱的川剧“依恋不舍”的真诚表白。 C. 在写到自己的“抱负”与“奢望”时,作者用“半生积累,十年奉献”这个整句,形象地表达了“川剧恋”的真挚情感。 D. 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川剧受到冲击的深深隐忧,更有他对川剧的用心呵护,却缺少了对川剧发展的热切期待。 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以罗中立的名画《父亲》开篇,在赞颂画家远大目标时寄寓了他对川剧的依恋之情和要让川剧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 B. 文中借用“秦琼卖马”的典故,抒写对川剧正处于困窘境地的真切感受,又通过引用“吴下阿蒙”的成语,抒写人们不理解作者对川剧的“依恋”而有所嘲讽的深沉感慨。 C. 作品行文思路十分清晰,如写到人们对川剧对作者种种误解和非议时,就及时引出黄浦江畔的余秋雨,为后文写作者难以找到川剧观众作有力铺垫。 D. “信号的余音,溶进我的恋歌”,以新颖的通感、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执著于川剧创作、依恋川剧艺术的深挚情愫。 E. 本文语言具有鲜明特色:一是聚集“川剧恋”抒情时,语言传递的情感深沉真挚;二是围绕“川剧恋”叙写时,语言则表现为严谨中透出幽默、深情里凸显智慧。 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以“川剧恋”命题的多重内涵。 【答案】4. D 5. BE 6. ①“川剧恋”是作者对他钟情的川剧艺术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深情表达。② “川剧”所承载的绝妙表演、丰富表达、地道川味、天然蜀籁,与作者形影相随半个世纪,已化入作者生命的潜意识,影响和成就了作者一生追求的艺术事业。③如今,“川剧”已少有青年应和,令作者更加眷恋川剧,恋恋不舍中呼唤她早日“恢复青春”。 【解析】 4. 试题分析:D. 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川剧受到冲击的深深隐忧,更有他对川剧的用心呵护,却缺少了对川剧发展的热切期待。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缺少了对川剧发展的热切期待” 理解有误。 5. 试题分析:B. 文中借用“秦琼卖马”的典故,抒写对川剧正处于困窘境地的真切感受,又通过引用“吴下阿蒙”的成语,抒写人们不理解作者对川剧的“依恋”而有所嘲讽的深沉感慨。“有所嘲讽”理解有误。E. 本文语言具有鲜明特色:一是聚集“川剧恋”抒情时,语言传递的情感深沉真挚;二是围 绕 “川剧恋”叙写时,语言则表现为严谨中透出幽默、深情里凸显智慧。对文本语言特点分析有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标题的含义类试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 “川剧恋”是作者对他钟情的川剧艺术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深情表达。“川剧”所承载的绝妙表演、丰富表达、地道川味、天然蜀籁,与作者形影相随半个世纪,已化入作者生命的潜意识,影响和成就了作者一生追求的艺术事业。如今,“川剧”已少有青年应和,令作者更加眷恋川剧,恋恋不舍中呼唤她早日“恢复青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已不在,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 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以纯净自然之笔,叙述了一个老人看护寺院钟楼的事情。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因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叙述的同时穿插着议论、抒情,从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C.文中说莲池老人是个“有功夫”的人。这里的“功夫”指的是莲池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觉与听觉。 D.莲池老人先“堆坟头”后又“平坟头”,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 8.请简要分析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9.“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霜天 南宋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前两句写景,傍晚天气放晴,风也住了,但刚刚来临的暖意一下子又大大折减了。 B.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C.“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E.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写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15.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酒抒怀,表达了对坎坷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挥军北伐时气势勇猛的句子是:“ , ”。 (3)《声声慢》中写作者寻觅无着,酒难消愁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①从用词的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有缘的意境。 ②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个同学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会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弘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③昭通市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④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⑤盐津县的妹儿山的山峰连绵不绝,山下面的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⑥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叶伟信执导的警匪动作片《杀破狼》中,来自于警方的马军(甄子丹饰)和来自于黑帮的阿积(吴京饰)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以后,阿积全身遍体鳞伤,最后气绝而亡。 B.读书可以陶冶的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读书可以提升理解能力,读书可以认识世界......总而言之,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和内涵,多读书总还是好的。 C.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1.90%。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伟大的发现,完全是_____她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_____才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_____她有了这个伟大的成就后,她完全可以自己拿着奖金过幸福的生活的,_____她不但没有只顾自己享乐,_____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A 由于 因此 一旦 / 并且 B 因为 所以 / 可是 而且 C 由于 因此 / 尤其 并且 D 因为 所以 一旦 然而 而且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独自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21.21. 请认真阅读“好与快”这幅漫画,完成下面的题目。 (1)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50字。 (2)请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公用自行车,只需要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城市中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治理交通拥堵的创新之举,受到广泛欢迎。有人用完后将它擦得锃亮,有人为它加了车筐使用起来更方便;但也有人涂抹编号据为己有,也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侵犯了自己 的利益而故意破坏……对上述现象,你怎么看?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答案】4. D 5. BE 6. ①“川剧恋”是作者对他钟情的川剧艺术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深情表达。② “川剧”所承载的绝妙表演、丰富表达、地道川味、天然蜀籁,与作者形影相随半个世纪,已化入作者生命的潜意识,影响和成就了作者一生追求的艺术事业。③如今,“川剧”已少有青年应和,令作者更加眷恋川剧,恋恋不舍中呼唤她早日“恢复青春”。 【解析】 4. 试题分析:D. 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川剧受到冲击的深深隐忧,更有他对川剧的用心呵护,却缺少了对川剧发展的热切期待。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缺少了对川剧发展的热切期待”理解有误。 5. 试题分析:B. 文中借用“秦琼卖马”的典故,抒写对川剧正处于困窘境地的真切感受,又通过引用“吴下阿蒙”的成语,抒写人们不理解作者对川剧的“依恋”而有所嘲讽的深沉感慨。“有所嘲讽”理解有误。E. 本文语言具有鲜明特色:一是聚集“川剧恋”抒情时,语言传递的情感深沉真挚;二是围 绕“川剧恋”叙写时,语言则表现为严谨中透出幽默、深情里凸显智慧。对文本语言特点分析有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标题的含义类试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 “川剧恋”是作者对他钟情的川剧艺术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深情表达。“川剧”所承载的绝妙表演、丰富表达、地道川味、天然蜀籁,与作者形影相随半个世纪,已化入作者生命的潜意识,影响和成就了作者一生追求的艺术事业。如今,“川剧”已少有青年应和,令作者更加眷恋川剧,恋恋不舍中呼唤她早日“恢复青春”。 7.B(A“因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错。C“功夫”不只指视力和听力,还有他纯净质朴的内心。选项表述过于表浅。D表现不出儒家的担当。)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庙后街的一个寺院,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奠定全文感情基调;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④铺垫主题,为表达对莲池老人以及所有平凡人的淡泊与担当的赞美作铺垫。(答出三点给5分。) 9.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每答出一点给2分,需要结合文本。) 10.【答案】D 11.【答案】B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12.【答案】B 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13.【答案】 (1)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举止必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家的亲戚,恭敬谨慎超过常礼。 (2)而谢曜喜欢评价(褒贬)别人,他每次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14.AE A项,“刚刚来临的暖意一下子又大打折减了”理解错误。从诗歌整体上来看,开头两句说的是天气变好了,“春威折”说的是春寒料峭的威力折损了。E项,“以哀景写愁情”理解错误。词的上阙所写之景为胜景,即美景,这里应是以良宵反衬愁情。 15.○1天晴风歇,梅花开放,眼前有如此美景,却无人共赏;○2连天上飞的大雁都是两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3所怀之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思念之情无法传达。(每点2分) 16.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怎敌他 晚来风急 17.C(①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用在此处符合意境。②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此处望文生义。③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④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含贬义。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用在此处不恰当。⑥石破天惊: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在此处形容李白的语句恰当。) 18.D (A.重复赘余,“来自”和“于”重复;“全身”和“遍体鳞伤”重复。B.搭配不当,“拓宽”和“内涵”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根据......显示”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19.B(第一、二空,表因果,可以填“因为……所以……”或者“由于……因此……”第三空,表一般陈述,不表条件,所以不填;第四空,表转折,可填“可是”、“然而”。第五空,表递进,此处“并且”“而且”都可表递进。) 20.①自己才能生存 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③底线却绝对不能缺失(意思对即可) 21.【答案】(1)内容:画面上有三个工人在砌墙,左边一个垒得稳却最慢,右边一个垒得最高却不稳(歪了),中间一个垒得又稳又快。 (2)寓意: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先概括漫画的内容,然后结合文字标题“好与快”分析漫画的寓意。 四.写作(60分) 22.材料解读: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叙述“共享单车”的积极意义,二是叙述人们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不同的行为。题目要求“对上述现象”进行思考,发表看法,这里的“上述现象”无疑是指几类人的做法,所以文章应当围绕几种人的做法进行思考,提出确当的立意。对于第一类人的行为,即“用完单车后把它擦得锃亮”和“为它加了车筐”,应当予以肯定,可以从克己守礼、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立意;第二类人的行为,即“涂抹编号据为己有”和“随意乱放私自加锁”,是一种自私行为,可从公德缺失、公民素养有待提高等方面立意;还有一类人认为“共享单车”侵害了他们的利益,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便用故意破坏“共享单车” 的行为来表达不满,这是有违反法律的嫌疑。针对他们的行为,可从考虑问题的立场、如何表达诉求等方面立意。此外,针对后两种人的行为,从租赁企业角度考虑,可从完善服务、补齐短板、自我矫正等方面立意;从城市公共管理的角度考虑。可从制度支撑、公共管理等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 1.提倡共享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克己守礼,心向善美,为温暖行为点赞; 3.共享单车考验社会公德,自私自利行为损人也害己; 4.摆正个人位置,力戒自私狭隘,服从社会需求; 5.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文明生成; 6.管理促进秩序,监督生成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