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03)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届高二下第一次月考 语 文 ‎ 注意事项: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誊(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第1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儒家最关心的是群体生存秩序问题。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即所谓的“人伦”或广义的“伦理”,其实就是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套制度规范,儒家称之为“礼”。一部《周礼》 ,其实就是一整套社会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 在这个意义上,儒学就是“礼学”。‎ ‎ 对于儒家的“礼”,社会上甚至儒学界内部都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误区,这导致当前儒学复兴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就是往往用前现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方式。这是由于人们未能明白,在周孔孟荀的原典儒学中,作为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礼”既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又有特殊性和变动性。‎ ‎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任何社会群体都需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都需要一套“礼”,就此而论,“礼”是普遍的、永恒的。孔子指出:“无礼则乱。” 荀子讲得更为具体:“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因此,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 ,即克制个体的情欲、而遵守社会群体的规范及其制度。“不学礼,无以立” ,即是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必定为这个群体所不容。这一点直到现代自由社会依然是成立的,因为自由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意味着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法律及其制度成为社会的最高规则,即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礼”,那还是偏颇的,因为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需要不同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就意味着“礼”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的“礼”有所不同;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的。确实,中国社会的制度规范经过三个最大的历史形态——宗族王权社会的制度规范、家族皇权社会的制度规范、个体民权社会的制度规范。在这些大的社会形态中,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局部变革。在这个意义上,儒学本质上是“革命”的。孔子的这个思想概括为“礼有损益”。对于现存既有的制度规范体系、即“礼”的系统来说,所谓“损”就是去掉一些旧的内容,所谓“益”就是增加一些新的内容,结果就是一个新的伦理政治体系。而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扰性和排他性的原教旨主义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懂得孔子所讲的“礼有损益”的道理。‎ ‎  (摘编自黄玉顺《论“生活与哲学”与“生活的儒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所谓的“人伦”或广义的“伦理”‎ ‎,是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实质上就是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 ‎ B.认为“礼”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是基于任何社会群体都需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所以“礼”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规范和制度。‎ ‎ C.社会及儒学界内部对儒家“礼”认识上的严重误区,容易导致当下人用前现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 D.“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是,个体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及其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儒家最关心的是群体生存秩序问题,而“礼”则是关于群体生存的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学就是“礼学”。‎ ‎ B.“礼”需要变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旦沿袭旧礼,毫无疑问就会对社会群体造成伤害。‎ ‎ C.荀子认为,人为了满足欲望就会争抢,争抢就会引发混乱,因此需要制定“礼”,这和孔子的“无礼则乱”一样,都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 ‎ D.“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从孔子的观点来看,殷、周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前代旧礼进行增加或删减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学本质上是‘革命’的”,这一论断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是,“礼”在三个最大的历史形态内部都存在着具体的局部变革。 ‎ ‎ B.原教旨主义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扰性和排他性,不懂得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去旧增新而成就一个新的伦理政治体系的道理。 ‎ ‎ 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及其制度是法治社会的最高规则,任何人或组织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都必须遵守法制。‎ ‎ D.“克己复礼”能保障个体被群体容纳。“礼有损益”能构建新的伦理政治体系,二者在维护社会群体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家 谱 传 家 风 ‎ 央广网北京2月12日消息(记者牛萌 王涛 李楠)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家谱,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伦理规范、家风家训。如今,也许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他们走了,谁再来接续呢?‎ ‎ 山西原平上院村,90%都姓辛。辛氏家谱70多年前修过,2002年,作为上一代修谱人的孙辈,辛存寿和辛根兰开始集资,新修家谱。‎ ‎ 辛存寿介绍:“我们的旧家谱是1941年修的,辛根兰的爷爷辛在勤和我爷爷辛兆仁他们两个人为主,修成了家谱。到了2002年,我们又开始修。”‎ ‎ 辛存寿把手仔细擦干净,解开正房厅堂几案上摆放着的新修《辛民族谱》侧面的黄丝带,捧起家谱,细说往事。“1941年印家谱时,上面有名字的人,到2009年6月发行新家谱的时候,老家谱上还有166个人在世。从2009年到现在,又去世了35个人……”‎ ‎ 辛氏旧家谱历经战乱、文革,散失殆尽,时隔70多年重修家谱,困难重重。为修谱,辛存寿工作之余四处奔走。后期病重,调查时都说不了话,只能写在纸上,让别人念。‎ ‎ 辛存寿说,八年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心里记着祖辈。当年,辛存寿的爷爷辛兆仁修家谱,就靠几十块墓碑。“当时找到碑以后,因为时间长了碑上面有土,字就看不清了。他就带一壶水,把这些碑冲了,洗出来,所有的字不一定都认得,他就把这个字照原样描下来。”时值隆冬,寒风刺骨,水浇到碑上,也浇到手上。“爷爷的手裂开一道道口子,整个冬天都无法愈合。”辛存寿说,想起祖辈,心里不平静,家谱不传下去,对不起爷爷。‎ ‎ 辛存寿说,新修家谱,增加了不少先辈的事迹,像有一位叫栓恒的孝子,后代人都已不知道他的故事,这次把他的事迹写进家谱,就是想让儿孙们传承家风,懂得孝敬老人。‎ ‎ 故事是这样的: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天栓恒的母亲想吃一个冰棍,但村里面没有,他就跑到原平县里去买;没有保温杯,他就拿一块毛巾把冰棍包起来,放在茶缸里,回来冰棍全化了,他把毛巾拧出甜水来,让母亲喝了。‎ ‎ 辛氏家族新家谱修成后的领谱大会,族人来了四五百,辛存寿特意让孩子们也参加。他说,老人们做过的事情,不能断在咱们手里头。‎ 看着一本本家谱被大家恭恭敬敬领走,辛存寿觉得,可以告慰先人了。‎ ‎【相关链接】‎ ‎ (1)青年一代家族意识日渐淡漠,是家谱文化将遭遇或已遭遇的真正壁垒。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担忧:“《家谱》收藏户主已由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家谱损毁较多。”(陈宣章《十谈<家谱>》)‎ ‎ (2)2016年3月4日,“常州市家谱档案馆”正式挂牌。这是全国首个家谱档案馆,是由市档案局和家谱收藏爱好者朱炳国合作建立的,该馆的成立是政府部门和民间收藏者为了保护档案而进行的一次有效探索。馆内珍藏新老家谱近千套,计10000余册,涉及江南地区100多个姓氏。同时,还有部分古老的谱牒木刻雕版。‎ 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等资料。因此,家谱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 (《常州晚报》 20160305第A03版,有删改。)‎ ‎4.下列对本篇报道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前人靠着几十块墓碑艰难修订家谱的基础上,辛存寿为修家谱,继续四处奔走,就算病重也没有放弃,坚持了八年。‎ ‎ B.辛存寿特意让孩子们也参加领谱大会,不仅为了让孩子们体会长辈们修家谱的辛苦,也为了让子嗣传承家风、尊老、睦邻等。‎ ‎ C.传统的修谱习俗,现代只在一些乡村得以保留,且修谱工作基本没有年轻人参与。上院村家谱传承的现状正是普遍的写照。‎ ‎ D.本文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客观呈现,而是以小见大,通过辛家修谱的故事,让主人公现身说法,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深沉忧虑。‎ 5. 面对重重困难,辛存寿为什么坚持要新修家谱?请简要分析。(4分)‎ 6. 当代中国,家谱文化还能不能广泛传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匹马两个人 ‎ 迟子健 ‎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 ‎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 ‎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 ‎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乎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 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 ‎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 ‎ 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 (节选自迟子健《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 C.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 ‎ D.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 E.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 ‎8.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9.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 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侯,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 ‎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褒贬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 D. 婚姻,意为儿女亲家,男方的父亲为婚,女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郝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郡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他历仕多君,均受重用,难能可贵。‎ ‎ B.郝质治军严明,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郝质敢于担当,当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 ‎ C.郝质重情重义,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生活节俭,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 D.郝质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题5分)‎ ‎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5题。 长 安 秋 望 ‎ 赵嘏①‎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 ‎【注】①此诗歌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传》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凄清”二字,既写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15.诗的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赤壁赋》中用蛟龙、思妇听箫声的感觉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大声响,烘托蜀道之险的两句是:“           ,            ”。‎ ‎(3)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第二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庭审中,周耀明律师不仅观点鲜明,论证清晰,而且深文周纳,旁征博引,将一位优秀律师过人的辩护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②余震导致滚落的大石堆叠如山,挡住了赶赴灾区的救灾车辆和志愿者。武警官兵一到,疏通工作如汤沃雪,道路很快畅通无阻。【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③201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祭日。先生暮鼓晨钟般的文字,时时叩击我们的心扉,让我们充满反抗绝望的力量。‎ ‎ ④选举终极对决在阿拉斯加州拉开帷幕,胜券在握的希拉里决定鸣金收兵,只让一批骨干力量与特朗普展开较量,自己静观其变。‎ ‎ ⑤美中两国在全球经贸治理领域的合作与否,将直接决定世界经济是转向更开放、更一体化的未来,还是走向以邻为壑的孤立主义。‎ ‎ ⑥王箬帆梦想着驰骋赛场,但祸起萧墙,一场交通事故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拄着拐杖,凭着毅力,完成了穿越亚马逊丛林的壮举。‎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日,工信部发文称,将加快未实名电话存量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确保在2016年底使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100%。‎ ‎ B.大范围雾霾笼罩京津冀地区,专家分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造成的。‎ ‎ C.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旅行,希望在磨练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 D.微信提现收费政策实施半年之后,支付宝对外发布公告,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    ①    因为它的自然高度,    ②     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    ③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   ④  是语焉不详的传说,   ⑤   相互矛盾的故事,    ⑥   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褪黑素,是存在于藻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激素,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①_______________。它在无光照的夜间分泌量最大,能够帮助降低体温和减少脉搏跳动次数,有助于睡眠;清晨,②_______________,人就慢慢醒来,因此,它被称作“睡眠激素”。现代社会的各种照明设备和数码设备都会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影响,从而③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我校某社团“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85个字(含标点)。(5分)‎ 四、写作(60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 ‎ (2)“微”时代的人们逐渐习惯于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很多人的思考往往止步于思想火花的产生;面对数量巨大的碎片化信息,缺乏整合信息以获得全面认识的能力,选择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极易表现出强烈支持或强烈反对的情绪。‎ ‎ 以上两则文字,一定引起你些许的触动了吧?请坐在考场的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迹工整;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 ‎ ‎ 高二月考答案 1. B.“礼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规范和制度”错误,根据文章意思,“礼”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 2. B.(“一旦……就”说法过于绝对)。‎ 3. A(主要依据应该是三个最大的历史形态之间的最本质的变革)‎ 4. C(原文“也许只在一些乡村”,原文语意不确定) ‎ 5. ‎(4分)①为寻根问祖。旧家谱上有名字的人多已过世,不修家谱则血脉延续无据。‚为告慰先人。老人们做过的事情,不能断在咱们手里头:家谱不传下去,对不起爷爷。ƒ为传承家风。新修家谱,增加了不少先辈的事迹,想让儿孙们传承家风,懂得孝敬老人。(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 分,答出三点得4 分。)‎ 6. ‎(5 分)示例一:我认为家谱文化仍能广泛传续。‎ ‎ 家谱蕴藏的多方面价值,为社会重视。‚中国多数人生活的农村,还保留着家族聚居的形态和注重族谱的习俗。ƒ 有辛存寿这样的老人锲而不舍的行动,一定会带动后辈的传承意识逐渐提高。(答出一点得2 分,答出两点得4 分,答出三点得5 分。)‎ ‎ 示例二:我认为家谱文化很难得到广泛传续。‎ 青年一代家族意识日渐淡漠,对寻根问祖、遵循家训家规这一类的传统并不很在意。‚当下还保留着修谱习俗的主要是农村老人,他们往往不具备修谱所需的条件和能力。囫原有的家谱损毁严重,了解家族变迁的老人相继去世,即便有修谘之心也难以实现。( 答出一点得2 分,答出两点得4 分,答出三点得5 分。) ‎ 1. ‎(4分))选CE (A 项,“让读者对老马、老人、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分析有误;B项,“显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分析有误;D“责怨对方”分析有误)‎ ‎8.(4分) “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文人狱,老大婆猝然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答出一点蛤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订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 把马人格化,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强化情感。‚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休验。ƒ“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互为补充印证,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答出一点给2 分。意思对即可) ‎ ‎10.A 11.D(“婚姻”一词解释错误,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 ‎12.C(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不正确)‎ ‎13.(1) 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转战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贼人的交通要道。(“堑”“北”“冲”各1分,“御之于寒岭下”状语后置句1分,语意1分)‎ ‎(2) 郝质跑到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我愿意代替蔺千受死。”彦博钦佩他的节义,释放了他们两个。(“趋” “去”“壮”“两释之”各1分,语意1分)‎ ‎14. BC (B当为拂晓时分,C 应为拟人手法。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不扣分,但不得选三个(含)以上答案,)‎ ‎15.(1)感情:故园之情,归隐之思,欲归而不得的无奈。(2)手法:①用典。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表明居长安之无用。②直抒胸臆,“不归去”“空”表 明留而无用,欲归不得的无奈。(答出感情给2分;手法一个给2分,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7.C 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对。‎ ‎ ‚如汤沃雪: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此处正确。 ‎ ‎ ƒ暮鼓晨钟: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佛教规定: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语,也形容时光推移。此处运用“使人警悟的言语”的意思,正确。‎ ‎ ④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斗争、对抗暂时结束。 鸣金,敲锣,古代作战收兵信号。此处用来说竞选,且希拉里还留有人员静候,对象不妥。‎ ‎ ⑤以邻为壑:贬义,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凡将祸害嫁于邻居或他人身上,皆可用此语形容。此处精当。‎ ‎ ⑥祸起萧墙:语出《论语·季氏》。指祸乱发生在家里(萧墙,古代屏风);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此处说的是他出了灾祸,望文生义,不妥。‎ ‎18. 选D。分析: A缺宾语,加快…信息补登记(的速度);B句子杂糅,“原因是…”与“…造成…”只能用一种。C搭配不当,“走进”与“冷暖”不搭配。‎ ‎19.选B 试题解析:整个段落写的内容是泰山被封禅的原因。首先大致分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高度,二是文化高度。后面显然在重点的分析它的文化因素,所以这两个原因之间应该是递进关系;关于封禅的理论和文化的两个说法和后面的结论之间应该是是条件关系。‎ ‎20. 参考答案:①随每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或者“与光照的强弱成反比”)②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③导致睡眠障碍 ‎ 解析:从“它在无光照的夜间分泌量最大”可知,白天由于光照变化,因此分泌的褪黑素的量也是变化的;空格②,上一句已交代“在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最大,因而有助于睡眠”,当然人醒来时“褪黑素的分泌量应最少”;当然现代社会的各种照明,使人减少了褪黑素的分泌,自然就导致人的睡眠障碍。‎ ‎21.参考答案:“爱心义卖”活动分三个阶段:活动准备上,需要撰写策划申请和通知社员;活动实施上,要发放传单,进行才艺表演及摄影摄像;活动总结上,要上交善款和写总结报告。(总分5分。语意完整3分,其中准备、实施、总结每点1分;语言清晰、有条理给2分。如果字数每超过15个,扣1分)‎ 试题解析:解题时先由下到上,把构思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绘的是义卖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分工过程,然后由左往右看,分别对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 22. 具体细则请参见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关键词: 群体势力、群体势力形成的力量,学会整合信息才能获得全面认识的认识能力。‎ ‎ 第一则材料:群体势力在这个时代有巨大的力,这种力量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负能量。 立意角度参考:要正确认识群体的力量;要引导与发挥群体正能量;避免群体势力的异化(演变成邪恶势力)等。‎ ‎ 第二则材料: 碎片化信息让人思维片面,容易走极端,只有学会整合信息,并由此获得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全面而客观的看问题,避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升个体思维的辩证水平,是防止群体思维极端化、绝对化的重要举措。 立意角度参考:碎片化即绝对化(或极端化) ;应避免碎片化陷阱;学会整合信息,提升能力,瓣免思维绝对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一点辩证唯物主义,从而全面认识事物。‎ 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立意:‎ ‎ 要避免碎片化导致的陷阱,要学会全面把握信息,联系历史和现实,全面认识事物,透过表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盲从,才不至于绝对化极消化,有这样一样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构成的群体,其力才是真正的正能量,这样的人民不可战胜,这样的国家不可战胜。‎ 参考材料:近期韩国倒朴派与挺朴派的截然对立;杭州雅戈尔公园老虎吃人事件,挺虎派与挺人派的对立……‎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年轻的时候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在道中遇到数千西夏骑兵劫夺,郝质在前开路,奋力作战,斩杀数百人、获得数百匹马。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转战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敌人的交通要道。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路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统帅城西的部队。回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贼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曰:“(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烧了。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愿意代替蔺千受死。"彦博钦佩他的节义,(最后)释放了他们两个。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贼人被平定,郝质升迁为六宅使,历任高阳关、定州、并代路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等职,还兼任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郝质奉诏在丰州修筑城墙,晋升为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皇帝召他回京负责宫中警卫。后来又改任去统领马军。英宗即位,他被调任为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封为安德军节度使,担任殿前副指挥使。神宗即位,改任安武军节度使,担任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去世,帝亲临他的丧礼,追赠为侍中,谥号武庄。‎ ‎ 郝质治理军队有纪律,违反纪律的人不宽恕,同时,犒赏也很丰厚,公家的钱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帮助。平时自己遵循节俭的原则,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很讲信义。田朏因没法挽救而死去,郝质写奏章说明他以前的功劳,(朝廷)让他的一个孙子做了官。在并州,他与朝士董熙交好,约为儿女亲家。董熙死后,董家贫困没有依靠,郝质已经是节度使了,最终还把女儿嫁给了董氏。他自从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他的地位从低微到显贵,都凭功劳的大小逐次升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