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0(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七) 文体)第01课 考纲解读-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70(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七) 文体)第01课 考纲解读-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考纲解读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 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 发展等级:‎ ‎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这说明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抒情文和说明文都是高考考查的文体范围。但从高考考查和考场写作实际情况来看,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是重头戏。‎ 高考中常见的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把握记叙文的基本规范 ‎ 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力求达到以形动人,以情感人。‎ 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是由若干具有时间延续、因果联系的事件构成的。一种感情,凝聚着一个故事。感情的来由、成因或认识内容,绝不会是抽象的,在文中也不应以抽象的形式作交代或说明;而是要付诸事实,付诸引起你某种感情的那个或那些客观外界的刺激或主观上的生理心理状况,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把你感情(包括文中人物感情)的来龙去脉写清写深。总之,写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有一两个曲折。巧意营造出文章的曲折(波澜起伏)之美是记叙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一是抑扬法,是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二是突转法,编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三是悬念法,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 四是误会法,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多种,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误会法运用得好,不但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能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多姿,魅力无穷。‎ 要有一两处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即是指对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或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形态动作、脸部表情,或是事情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等等。‎ 把握散文的基本规范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选用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采用的,语言使用得怎样,都可以看作“形”的一类。‎ 在一篇散文中,材料常常是“散”的,材料的组织,从表面上看也是“散”的。表达方式上,散文可记叙、可描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几种方式交替出现,同样是散的。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篇散文的“神”总是集中、凝聚的。优秀的散文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 题目鲜亮。散文题目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散文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如《樱桃红了》),有的是感觉入题(如《路是月的痕》),有的呼告(如《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如《让双眼更加明亮》),有的比喻(如《给感情一把尺》),有的口语(如《其实阳光也很灿烂》),有的化用成语诗词(如《无边落木》),有的繁复(如《认知请不要屈从于感情亲疏》),有的简洁(如《我爱唐装》)等等。‎ 取材广泛。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篇好的散文,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古论今,比拟象征,由此及彼,挥洒自如。‎ 表达灵活。散文表现形式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 富有情趣。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这是散文的“质”。就像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一样,散文也有自己的写作目的,那就是“动人”,衡量一篇散文成败优劣的标准是否能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打动人心就是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情趣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的“情趣”就是“真情实趣”。具体地说,散文就是作者借助文章中的某一形象传递给读者的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感悟或启发性的精神暗示,它在语言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抒情或说理,在内容上可以是作者对某种自然规律、人生现象的顿悟,或是特定状态下对生命之光、生活之理的某种理解,甚至是二者的兼而有之。‎ 语言精美。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以书面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把握议论文的基本规范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一,要会提炼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要形成一个表意确切的判断句。‎ 第二,要会展开议论。所谓展开议论,就是要在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之后,从关键处入手,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三个分论点,它有如下方法:‎ ‎(1)并列法。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2)递进法。如“面对困难”可以分解成: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3)对照法。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第三,要会分析材料。对事实论据必须进行分析,揭示事实论据的实质、特征、意义、‎ 存在的条件、原因等多方面内容,对论据进行说明或限制,使论据的含意与论点的含意一致,这样才能使论据更好地为作者所持的观点服务。‎ 高考写作要求:限制增加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文体不明的现象,2016年课标卷都有“明确文体”的要求。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 考情分析 三年高考题型分布表 ‎    ‎ ‎2016年高考全国卷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卷2‎ 卷1‎ 卷3‎ 卷1‎ 卷2‎ 卷1‎ ‎2‎ 卷3‎ 类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 宽泛任务驱动 宽泛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目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 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套作,不得抄袭。‎ 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 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 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 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 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得抄袭。‎ 得泄密个人信息。‎ 解读 材料虽然不是叙述类的,但为重大热点话题,在要求上和新材料作文有明显差别,和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略有区别但很接近——需要比较但不需要选择。‎ 仅从题目要求看,和新材料作文有较大差别,和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明显区别。漫画需先转换成文字,弄明白漫画所指现实中的典型现象和热点问题。指向现实要表达对之的评价、看法。‎ 典型的来自生活关注热点的叙述类材料,在要求上和新材料作文有点差别,和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似乎有较大区别——缺少明确的具体写作任务指令。但是材料本身蕴含着具体的任务指令,需要评价、权 为叙述类材料,指向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有十分明确的任务指令。‎ 为叙述类材料,指向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有十分明确的任务指令。‎ 其中“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是立意原则。什么是关联?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关联就是关系。‎ ‎  关联的关键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 衡,表明看法甚至建议。‎ 有密切联系的关键词。所以,要从关键词的特征、特点出发,扭住它们的本质属性,找出含意、内涵的一致性。实际上就是寻找它们在意义上的统一性。‎ ‎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 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这是立意的原则。‎ 立意的基础是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立意的要求是两三个名句的内涵相通。‎ 什 慨生发……‎ ‎  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 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 么是相通?事物之间彼此连贯沟通。内涵上的相通还是要考生讨论两三个名句之间的在意义上的关系。‎ ‎  “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 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 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 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 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 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这是关键词组合搭配的示例,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必然要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这是名句组合的例子以及含意的揭示。‎ 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 ‎“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总之是写“我”与“高考”的关系。‎ 真题演练 ‎ (2016·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议论文 投身社会生活,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题材料给出了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似乎千真万确、无可厚非,但仔细探究、认真体味,我倒觉得能够真正提升语文素养的,是社会生活实践。‎ 课堂的有效教学,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识字读文、背诵文段,研究语法、学习修辞,品读诗词、探究美文,依从范文进行“照葫芦画瓢”式的习作练笔……这只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虽必须但只是基础。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对掌握语言技巧的企盼;写日记、学演讲,我们试图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转化。然而,课本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毕竟重在知识积累、思维引导,是打基础的,它仅仅带我们“登上语文素养之堂”而已,离“入室”还远着呢!要想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就要走出课堂、校园的小舞台,投身生活的“大天地”,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才真正是让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只有在那里,语文素养才能得到飞速提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不假,多读书可知天下事。读书是一种提升素养的捷径,因为不用亲历,就能轻易地得到前人的经验,在得到经验、获得知识时,我们便能很快地了解社会、适应生活。但课外阅读仅仅能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还属于学习、积累、模仿、体验的阶段。须知:别人嚼过的馒头是没有味道的;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只有投身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感受、去体验、去磨炼,我们才能达到所追求的境界。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前人的水平,何谈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途径还是社会生活实践。‎ 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舞台。语文的范畴就是生活的范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近,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的累积,生活永远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爱生活,我们的语文素养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 ‎【点评】‎ 这是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综合材料所涵盖的多个方面,提炼出“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的观点,化大为小,直击核心,立意精准。考生行文得法,论理透彻。为了更好地说理,文章主体两段均先以大量的事实为据,做承认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与语言素养有着重要关系的阐述,然后以退为进,在对比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文章措辞考究、文采飞扬。考生精心锤炼语言,叙议结合,时而短句概括,时而长句述理,令人目不暇接。‎ ‎【解析】‎ 本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作文材料,内容包括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意义以及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二是写作指令,即“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三是写作要求。这种类型的作文增加了作文的限制性,目的在于防止作文的套作、宿构等问题,让考生写作“现场文”。‎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答案】‎ 记叙文 纸 梯 你说你不像别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去年冬天,你和母亲陪我到北京求学。雨雪纷飞的日子里,你提着一袋腊肉,转乘了三四趟车到老师家门口,点头哈腰地和老师说话的样子和那双被冻裂的大手,我至今记忆犹新。临走时你一个劲儿地拜托老师多关照我,似乎把一辈子的谢意都在那会儿道尽了。‎ 你陪我去购买在学校寄宿的衣物,结账时我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排队等着。拿着那件东西回来时,我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睡着了。你侧仰着头,轻声地打着鼾。我往返拿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你竟已如此疲惫,那一刻,我站在你身边,凝望着你,不忍将你叫醒,超市的嘈杂也在这一刻从我心里消失了。‎ 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悉心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随着我的成长,你已年近半百。‎ 思及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吓倒了,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口齿不清、吃饭如嚼蜡的日子。不知从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一样的话,爱随手关灯。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就腰痛,变得爬上三楼都会体力不支。你曾经那么英俊。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时的生命活力。‎ ‎“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是你的生命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你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我却是一个不完美的女儿。我尽全力让自己变得完美,是为了告诉别人,我配做你的女儿。此刻,我在考场上写着你的故事,我知道,你一定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待我的凯旋,我给了你太多希望,我不想让你失望。‎ 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让孩子一生顺风顺水,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谢谢纸梯,让我比别人坚强,比别人完美,我愿意带上纸梯一路前行。‎ ‎【点评】‎ ‎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高分作文。文中描写了父女之间的琐事,字里行间透着父亲对女儿的温馨呵护,同时也流淌着女儿对父亲的体谅、挚爱、尊敬之情,读来感人心扉,动人心弦。‎ 本文的亮点有二:一是叙事独特,抒情真挚。作者巧妙地交叉运用了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叙事方式,增强了写人叙事的亲切感与真实感。‎ 二是设譬巧妙,构思精巧。文章将父亲比作“纸梯”,这一比喻既是文章的主旨,又是父亲形象的写照,而且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题好一半文,题乃文之眼,作者以“纸梯”为题,与文章主旨以及父亲的形象巧妙呼应,可谓新颖独特,别具一格,足见作者构思之匠心独运。 ‎ ‎【解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