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 年度第二学期宁夏育才中学第一次月考 生物卷 一、 选择题 ‎1.DNA指导蛋白质合成中,充当信使的物质是 A. 水 B. mRNA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首先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在此过程中充当信使的物质是mRNA,故选B。‎ ‎2.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一种tRNA只对应一个反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C错误。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的部分蛋白质由自身的DNA控制合成,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 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 tRNA 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 核糖体成分不同 D.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根本原因是DNA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不同从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由题意可知,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tRNA的种类相同,A错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的,所以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两种蛋白质原因参与形成这两种蛋白质是mRNA的碱基序列不同,B正确;核糖体成分相同,都是蛋白质和DNA,C错误;在所有生物中,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化、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综合应用,分析时从转录和翻译过程去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便于理解和掌握。‎ ‎4.DNA 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如图所示的 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GCA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苏氨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tRNA 上的三个碱基属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配对,因此可知密码子,而密码子是DNA上的模板链转录而来,因此可知DNA上模板链的碱基序列。‎ ‎【详解】由图可知,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GCU,密码子为CGA,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GCT,对应于赖氨酸,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转运RNA、密码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抽象,解题的关键是转录过程中DNA与信使RNA碱基互补配对,翻译是信使RNA与转运RNA进行配对。‎ ‎5.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三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B. ②的产物都是③的模板 C. ③中核糖体沿 mRNA 向右移动 D. 能完成②③的细胞都能完成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解,①中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说明是DNA复制过程,所以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②中只有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说明是转录过程,其产物有的是mRNA,有的是tRNA,有的还是rRNA,而作为③的模板只能是mRNA,B错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tRNA后进入核糖体内的方向,或者说是肽链延长的反方向,即图中从左向右的方向,C正确;活细胞都能完成转录和翻译,但只有分裂的细胞才会完成DNA的复制,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6.如图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解旋酶 B. 图②可能发生在核糖体上 C. 图③一定发生在转录过程中 D. ③中存在 6 种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中两条链均为DNA链,应该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中两条链均为RNA链,应该表示RNA的复制过程或翻译过程;③中一条为DNA链,一条为RNA链,应该表示转录或逆转录过程。‎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A正确;图②可表示RNA的复制或翻译过程,其中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正确;图③可发生在转录过程中,也可能发生逆转录过程中,C错误;③中存在6种核苷酸(3种脱氧核苷酸+3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可能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7.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个 B. 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C. 同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种氨基酸 D. CTA 可能是一种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上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分子上。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密码子共有64个,其中有3个是终止密码,所以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故A正确;因为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所以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B正确;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所以同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种氨基酸,C正确;T是胸腺嘧啶,只存在于DNA分子中,不存在于RNA分子中, 而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所以CTA不可能是一种密码子,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本题答案为D。‎ ‎8.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 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 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鳀 蛋白的基因缺失了 3 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图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包括四种,即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详解】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A正确;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类白化病,B错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C错误;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明确基因突变改变的是基因的结构,而染色体变异改变的是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9. 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B. 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 D.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通常可能有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B选项错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C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考点: 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点评: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合成酶,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0.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进行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致病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 该图反映了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①表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故A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故B正确;黑色素是由酪氨酸酶控制合成的,所以人体衰老引起白发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合成的黑色素含量减少所致,故C正确;该图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左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右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故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左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右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11.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 考查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甲图两条单链均为模板,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产物是一条链,所以甲图是DNA复制,乙图是转录,甲是半保留复制,乙不是;DNA复制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进行,甲需要解旋酶,乙需要RNA聚合酶,所以D正确。‎ ‎12.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过程a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 过程b和c为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 过程a、b、c、d、e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过程d、e只发生在某些病毒 ‎【答案】A ‎【解析】‎ a为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c分别为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a、b、c、d、e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e发生在遗传物质为RNA的病毒体内。‎ ‎13.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d 所表示的两个过程分别是转录和逆转录 B. 需要 mRNA 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c C. 在真核细胞中,a 和 b 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D. e 过程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据此答题。‎ ‎【详解】图中b表示转录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A正确;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过程的场所,因此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翻译,即图中c过程,B正确;a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主要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C错误;e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为染色体 DNA 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 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 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 图乙中涉及碱基 A 与 U 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且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图乙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 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过程。‎ ‎【详解】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所以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B错误;图乙中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的复制,⑤是逆转录过程,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错误;图乙中①为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②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④为R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⑤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可见这五个过程中,涉及碱基A与U的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明确图甲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B. 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 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D. 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内容:(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甲是DNA,乙为RNA,则图示表示转录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A正确;甲是DNA,乙为DNA,则图示表示DNA复制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和解旋酶,B正确;甲是RNA,乙为DNA,则图示表示逆转录过程,原料为脱氧核苷酸,C错误;甲是RNA,乙为蛋白质,则图示表示翻译过程,原料为氨基酸,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 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 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DNA复制和表达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 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 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 细胞的DNA含量 D. 细胞的RNA含量 ‎【答案】B ‎【解析】‎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 ‎18.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 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突变 C. 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C 被碱基对 A-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 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和通用性。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则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C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9. 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C. 生物变异不可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B ‎【解析】‎ 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而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而是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属于新基因,B项正确;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C项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 ‎【名师点睛】1.变换角度理解三种变异的实质 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为“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量不变);基因重组为“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为“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2.利用4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 ‎(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关于变异的“质”和“量”问题。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20.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中 DNA 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 ‎【答案】C ‎【解析】‎ A项属于基因突变,B项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比较常见的可遗传变异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有害,基因重组对生物体都有利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发生频率都较低 C. 任何生物的任何发育阶段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 基因型为 AaBb 的豌豆自交得到 Aabb 的子代,发生的变异不一定是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的。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3、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详解】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基因重组对生物体不一定有利,A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是基因重组,主要包括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这个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只要产生配子过程中就会发生,故基因重组的频率相对较高,B错误;任何有性生殖的生物的任何发育阶段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但是像大肠杆菌这样的生物只会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基因型为 AaBb 的豌豆自交得到 Aabb 的子代,发生的变异不一定是基因重组,可能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发生的时期、原因及意义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只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内不同 DNA 分子上,体现了其随机性 B. 人类的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发生的原因均为基因突变 C. 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基因重组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普遍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的特点。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2)所有的DNA分子都能发生基因突变;(3)同一个DNA分子的任何部位都能发生基因突变;(4)生物体的任何细胞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详解】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内不同 DNA 分子上,体现了其随机性,A正确;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第五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导致的,属于染色体变异,红绿色盲发生的原因为基因突变,B错误;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 ‎23.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 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替换 B. 基因中增添或缺少某个碱基对 C. 基因中增添一小段 D. 基因中缺失一小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血红蛋白分子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红细胞呈镰刀状,患者的红细胞缺氧时变成镰刀形(正常的是圆盘形),失去输氧的功能,许多红血球还会因此而破裂造成严重贫血,甚至引起病人死亡。其特点是病人的血红蛋白β-亚基N端的第六个氨基酸残基是缬氨酸(vol),而不是下正常的谷氨酸残基(Glu)。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根本原因是决定谷氨酸的基因上的碱基对突变为引起的,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一条肽链的氨基酸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即由谷氨酸突变为缬氨酸。‎ ‎【详解】根本原因是决定谷氨酸的基因上的碱基对突变为引起的,A正确;基因中替换了碱基对,即,B错误;基因中替换了一个碱基对,C错误;基因中替换了碱基对,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特征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4. 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B. 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利的 C. 自然条件下,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 D.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B ‎【解析】‎ 人工诱变只是增加突变频率,突变仍然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虽然频率很低,但却是普遍存在的。‎ ‎25.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将其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 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属于( )‎ A. 染色体变异 B. 自然突变 C. 人工诱变 D. 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1、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3、生物因素,如肝炎病毒等。‎ ‎【详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所以没有染色体变异;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没有基因重组,所以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人工诱变,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还要掌握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6.长期接触 X 射线的人群,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C. 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D. 体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题中X射线为物理因素,易诱发基因突变。‎ ‎【详解】由题意可知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所生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X射线作为物理诱变因素很容易诱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这种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是不遗传的,必须是发生在生殖细胞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所以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 ‎27.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类型类似于过程①‎ B. 过程②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过程③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过程③‎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②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过程③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28.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B. 豌豆的黄色皱粒性状产生原因是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D. 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经过基因重组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故A正确; 亲代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杂交得到子一代全为黄色圆粒,子一代自交,后代出现黄色皱粒性状,原因是子一代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故C正确;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中,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本题答案为D。‎ ‎2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 )‎ A.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患者,这是因为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的缘故;男孩从根本上说体内多了一条Y染色体,体内两条Y染色体,属于姐妹染色单体,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的结果。‎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a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未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 促进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 促进细胞融合 ‎【答案】B ‎【解析】‎ 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形成多倍体。‎ ‎31. 利用X射线人工诱导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和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时,X射线和秋水仙素分别作用于细胞周期( )‎ A. 均为前期 B. 均为间期 C. 前者为前期,后者为间期 D. 前者为间期,后者为前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X射线作用于间期DNA复制时,诱导基因突变;秋水仙素作用于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细胞染色体组增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2.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 24 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详解】①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②正确;③人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4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以是配子,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④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4 条染色体 B. 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3 条染色体 C. 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2 条染色体 D. ④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 4 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①所示的细胞为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若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则代表二倍体,A正确;②所示的细胞为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若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则代表三倍体,B错误;③所示的细胞为4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若它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则代表单倍体,C正确;④所示的细胞为1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代表单倍体,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名师点睛】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确定方法 注:x为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a、b为正整数。‎ ‎34. 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大 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可阻止染色体的分离,从而得到四倍体,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四倍体的果实种子都比较大;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其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但单倍体植株一般都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稻穗、米粒。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5.关于低温可以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 B. 大蒜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能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C. 卡诺氏液浸泡 0.5~1h 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两次 D. 制作装片的操作方法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即低温抑制了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大蒜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能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B正确;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制作装片的操作方法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都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B。‎ ‎36.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 低温诱导作用原理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前期、中期,则细胞内含二个染色体组;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后期,则细胞内含四个染色体组;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错误;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单基因遗传病也可通过显微镜检测 B. 伴 Y 染色体的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后代 C. 不含遗传致病基因的人一定正常健康 D.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常用于调查发病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镰刀型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镰刀型异常红细胞,A正确;伴 Y 染色体的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后代儿子,女儿不患病,B错误;不含遗传致病基因的人不一定正常健康,如猫叫综合征是第五号染色体缺失导致,C错误;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常用于调查发病率,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要求口水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对夫妇都是白化病携带者,则可以用显微镜检测他们的胎儿是否为白化病患者 B. 人类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需要分别在人群和患病家系中进行 D. 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大;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要选取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 ‎【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都携带致病基因,他们的后代可能会患白化病,因此进行基因诊断决定是否继续妊娠,A错误;人类遗传病部分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有些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错误;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具有此遗传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研究,C正确;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错误;故选C。‎ ‎39.如图所示某遗传系谱图,其中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考查遗传系谱中遗传方式的判断。图中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患病,可根据伴性遗传规律,运用反证法判断可能的遗传方式。‎ ‎【详解】图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则女性患者的儿子均会患病,与系谱矛盾,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选D。‎ ‎40.下列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发生基因重组 B. 某 DNA 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但不一定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C.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都只含 1 个染色体组且高度不育 D. 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并能提高突变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某 DNA 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但不一定会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单倍体细胞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比如八倍体小黑麦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并能提高突变率,D正确;故选C。‎ ‎41.下图表示水稻的几种育种方法,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共有 4 种育种方式 B. 通过过程 E 可以打破物种界限 C. 通过过程 A、B、C 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过程 A、D 和过程 F 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析图:AD是杂交育种,ABC是单倍体育种,E是基因工程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图中共有 4 种育种方式,A正确;通过过程 E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打破物种界限,B正确;通过过程 A、B、C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AD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F是多倍体育种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育种原理不相同,D错误;故选D。‎ ‎42.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A项错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B项正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C项错误;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D项错误。‎ 考点: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4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 )‎ A. 人工诱变育种 B. 基因工程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杂交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由于aabb是隐性状,该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 ‎【详解】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错误;基因工程育种接受不同物种的基因,操作技术要求高,不简洁,B错误;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错误;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优缺点比较,对于不同育种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44.小麦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 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 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人工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②⑤⑥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⑤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⑥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诱导。‎ ‎【详解】过程①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其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品种,A错误;其中过程⑥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是前期形成的,所以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发挥作用,B错误;过程⑤是形成单倍体的过程,过程②⑤⑥表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错误;过程②③④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④过程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所以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3+(2/3)×(1/2)=2/3,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育种流程图,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45.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诱变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基因工程育种 D. 杂交育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育种的几个基本方法的特点。正确把握“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及其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使水稻获得抗性基因,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性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只是让单倍体原有的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加倍,无抗病基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变异。‎ ‎46.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方法③的变异是定向的 B. 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 C. 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 D. 上述三种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方法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杂交育种并让植株连续自交进行筛选;②是单倍体育种中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③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叶肉细胞.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方法③的变异是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所以是定向的,A正确;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所以与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B正确;方法③必须先将抗病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DNA分子整合,C错误;上述三种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方法②单倍体育种,D正确;故选C。‎ ‎【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 ‎47.下列关于 DNA 连接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 DᠻNA 片段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B. 将断开的两个 DᠻNA 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C. 连接两条 DᠻNA 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 D. 能将双链 DᠻNA 片段不同的粘性末端连接起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关DNA连接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需理解);①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②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③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DNA聚合酶需要模板。‎ ‎【详解】DNA连接酶能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DNA连接酶能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DNA连接酶连接的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DNA连接酶分别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这两种酶都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粘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其中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DNA连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连接酶的种类、作用,掌握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和联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8.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D.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般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只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的位点切割,其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活性容易受温度的影响,故A、B、C正确。限制性内切酶不能识别和切割DNA,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9.基因工程技术必需的工具酶包括:( )‎ ‎①限制酶②DNA连接酶③DNA聚合酶④运载体.‎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①获取目的基因时需要限制酶,①正确;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正确;③DNA聚合酶不是DNA重组技术的工具,③错误;④运载体是DNA重组技术必需的工具,但不是工具酶,④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注意,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载体时使用同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获取一个目的基因需限制酶剪切两次,共产生 4个黏性末端或平末端,限制酶切割位点的选择必须保证标记基因的完整性,以便于检测。‎ ‎5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基本方法是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从而选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其利用的遗传学基本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培育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其利用的遗传学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二、非选择题 ‎51.下图是人体胰岛素合成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是 __________②是 __________ ③是 __________上图表示胰岛素合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2)形成③的模板是图中的_____(A / B)链,合成③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 ‎(3)图示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一部分分布在 __________中(细胞器)。‎ ‎(4)③从细胞核内到细胞质中穿过_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5)关于该细胞核DNA所含基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 A. 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 B. 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C. 只含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 D.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不表达 ‎【答案】 (1). tRNA (2). 核糖体 (3). mRNA (4). 转录 (5). 翻译 (6). A (7).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8). 线粒体 (9). 0 (10). 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②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双链DNA分子,其中一条链是转录的模板。‎ ‎(1)图中的①是tRNA,②是核糖体,③是mRNA;‎ 图示进行的是胰岛素合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③为mRNA,根据其上的碱基序列可知,形成该链的模板是图中的A链;合成③mRNA的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一部分分布在线粒体中。‎ ‎(4)③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出来,因此其从细胞核内到细胞质中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5)该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但血红蛋白基因不表达,AD正确;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该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C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确定题图各种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再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52.图 1 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 2 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 DNA 转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 1 中,①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模板是亲代 DNA 的_____条链。逆转录酶催化_____(填序号)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需要解旋酶的过程包括图中的_____(填序号)过程。‎ ‎(2)在图 2 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转录的方向_____。‎ ‎(3)图 2 中,b 与 c 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_____,不同的基团为_____。‎ ‎(4)图 2 中,如果 d 中 A 占 26%,U 占 28%,那么,在相应的 DNA 片段中,A 占_____,C 占_____。‎ ‎【答案】 (1). 脱氧核苷酸 (2). 两 (3). ③ (4). RNA (5). ① (6). ← (7). 磷酸基、碱基 (8). 五碳糖 (9). 27% (10). 23%‎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为DNA 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 分析图2:图2表示DNA分子转录过程。‎ ‎【详解】(1)图 1 中,①DNA复制过程,产物是DNA,故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是亲代 DNA 的两条链。③表示逆转录过程,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能进行该过程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产物是DNA;①表示DNA复制过程,该需要解旋酶。‎ ‎(2)图 2中表示转录,以DNA的一条链做模板,根据题中RNA聚合酶的位置和mRNA可知,转录的方向为←。‎ ‎(3)b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所含磷酸和碱基相同,但五碳糖不同,前者是脱氧核糖,后者是核糖。‎ ‎(4)mRNA中A占26%,U占28%,即A+U占5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控制该mRNA合成的DNA片段中,A+T占54%,则A占27%,C占50%-27%=23%。‎ ‎【点睛】题结合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53.如图表示一些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 A 所示是含_____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 ‎(2)若图 C 所示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则其所在的生物是_____倍体,其中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 D 表示一个生殖细胞,这是由_____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该细胞内含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图 B 若表示一个生殖细胞,它是由_________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 体是_____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_____条染色体。‎ ‎(5)图 A 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包括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 (1). 两 (2). 两 (3). 二或单 (4). 三 (5). 二 (6). 一 (7). 六 (8). 单 (9). 三 (10). 四 ‎【解析】‎ ‎【分析】‎ 图A表示含2个染色体组,图B表示含3个染色体组,图C表示含2个染色体组,图D表示含1个染色体组。‎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4、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详解】(1)图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表示含2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 ‎(2)图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若是受精卵发育而来,则所示细胞的生物是二倍体或者单倍体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 ‎(3)图 D 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表示一个生殖细胞,这是由二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该细胞内含一个染色体组。‎ ‎(4)图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六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个体是单倍体。‎ ‎(5)图 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故包括四个染色体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如果亲代是多倍体生物,则单倍体生物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仅当亲代是二倍体生物时,单倍体生物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 ‎54.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B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用到秋水仙素的过程有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_________。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 ‎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________。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和_____。‎ ‎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 (1). 花药离体培养 (2). C、F (3). 有丝分裂前期 (4). DNARNA 蛋白质 (5). E (6). 基因重组 (7).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8). DNA 连接酶 (9). AD (10). ABC ‎【解析】‎ ‎【分析】‎ ‎1、析图:AD是杂交育种,ABC是单倍体育种,E是基因工程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 ‎2、育种方法总结:‎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详解】(1)B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中涉及到花药中花粉粒形成的减数分裂,花粉粒长成单倍体植株的有丝分裂,故B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包括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需要秋水仙素的过程有C、F,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故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RNA 蛋白质。‎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E基因工程育种,该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 ‎ ‎(3)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AD杂交育种;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ABC单倍体育种。‎ ‎【点睛】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育种方法及识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5.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据查Ⅰ-1 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 ‎(2)Ⅰ-1 的基因型是_____,Ⅰ-2 能产生_____种卵细胞。‎ ‎(3)Ⅱ-7 和Ⅱ-8 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 ‎(4)若Ⅱ-7 和Ⅱ-8 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3). AaXBY (4). 4 (5). 1/3 (6). 1/8 (7).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遗传定律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与概率的计算等。‎ 与遗传系谱图相关的题目中,通常设置以下几类问题即遗传病的遗传的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个体的基因型以及相应的概率计算。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解答问题的顺序,通常要先要根据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先来断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与基因的遗传方式即判断相关的基因是否存在于染色体上以及哪种染色体上,然后再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应的概率。若题目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遗传病时,则要遵循“各个击破”与“化零为整”的原则--先将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作独立的研究,然后再将二者按题目的要求而合理的整合起来。‎ ‎【详解】(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Ⅱ-7女儿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能产生4种卵细胞,分别是AXB:AXb:aXB:aXb=1:1:1:1,故含a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1/4。‎ ‎(3)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AaXBY,Ⅰ-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 1/3 AAXBY, 2/3 AaXB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aa与 2/3Aa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 2/3 × 1/2 = 1/3。‎ ‎(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Xb,Ⅱ-8的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 1/2 ,不患甲病的几率是 1/2 。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 1/2 × 1/2 = 1/4 ,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1/2 × 1/4 = 1/8 。‎ ‎(5‎ ‎)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