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都是周王的亲戚)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攻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这一招居然管用,齐君下令退兵了。这主要反映了 A. 齐国国君道德品质极其高尚 B. 周天子的权威至高无上 C. 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 国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都是周王的亲戚)”及所学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可知亲缘关系在当时起到一定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齐君下令退兵是因为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而不是道德品质高尚,排除。B项,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相互攻伐,这说明分封制开始瓦解,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排除。D项,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恢复周礼,与诸侯之间相互攻伐的现象不符,排除。 2.《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此材料中,的“宣政院” A. 为中书省派出的地方官署 B. 为管理元大都周边地区的机构 C. 下设路、府、州、县四级 D. 有权主管藏族军民政教等事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故选D。宣政院是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排除A;B项描述的是腹里,排除;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四级,宣政院无此行政划分,排除C。 3.根据下图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有关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B. 正式统率内阁、六部的权力机构 C. 总揽军国大政并牵制内阁 D. 隶属于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的产生办法,故A不符合题意;军机处作为清朝最重要的权力中枢,由表格来看,与内阁是平行关系,内阁和六部向皇帝负责,故BC不符合题意。 4.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某项特权“将‘属人优越权’推向极致,而绝对排斥‘属地’优越权,从而对被施行国构成严重侵损。”该特权指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协定关税权 C. 居住及租地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属人优越权”、“从而对被施行国构成严重侵损”可知,该特权指的是领事裁判权。结合所学可知,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即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领事裁判权,不是协定关税权、居住及租地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故排除BCD。 5.如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对该战役成果描述正确的是 A.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歼敌4万多人,震惊中外 C.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太原会战,在这次战争之中八路军伏击了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震惊中外;C选项错误,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选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光荣的抗争史,期间涌现了众多的爱国军民面对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下列选项中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率领受伤的“经远”舰冲向敌舰,被鱼雷击中,在下沉时还继续向敌开炮乙?他在台湾率领义军抗日,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丙?他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 A. 林永升、刘永福、张自忠 B. 邓世昌、徐骧、张自忠 C. 邓世昌、刘永福、宋哲元 D. 林永升、徐骧、冯玉祥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甲“‘经远’舰”可知,该人物是黄海海战中的林永升;依据材料乙“台湾率领义军抗日”可知,该人物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的徐骧;依据材料丙“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可知,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D选项,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7.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 ④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元旦;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1912年3月;③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是在1912年2月;④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在辛亥革命后1911年10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毛泽东就某一战役作出如下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该战役 A. 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B. 为解放军横渡长江奠定基础 C. 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 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事件是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淮海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横渡长江奠定了基础。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C选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选项错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B 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彻底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我国的新型国家架构,A选项错误;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起到了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作用,B选项正确;文革时期全国人大没有召开,对民主法治构成了重要的破坏,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没有遭到完全破坏,因此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并非被完全破坏,C选项错误;1982年宪法只是形成了新时期法律的体系基础,并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下列对该法颁布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有 ①“九二并识”达成 ②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脚步加快 ③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④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 年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以①是该宪法颁布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脚步加快从而推动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颁布,所以②符合题意;③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是2008年,不是该法律颁布的背景;④中共十五大的召开是1997年,不是该法律颁布的背景。因此①②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1.20世纪中叶,某国际会议通过决议向世界宣告:“与会国保证尊重印支三国的独立,主权和内政不受干涉;印支三国将分别举行全国的自由选举。”该文献是 A.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B. 1954年《日内瓦协议》 C. 1955年《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D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答案】B 【解析】 有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日内瓦协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C选项和D选项时间都过晚,直接排除。 12.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伙伴关系。下列有关上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成员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B. 客观上有利于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 C. 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重要成果 D. 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伙伴关系”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奉行对外开放的原则,致力于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上合组织客观上有利于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个成员国并非都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政策”排除;C项,上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属于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的表现,而不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但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形成是在1996年,上合组织成立是2001年,排除。 13.“我们不仅要在制定法律时始终考虑如何使法律为民主制度服务,而且遵守我们所颁布的法律,并且严惩那些违法分子。”该材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直接民主 D. 法律至上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强调了雅典民主政治中法律的重要性,体现出法律至上的原则,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人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权利上,材料没有体现;B选项只要是选举制度,材料没有涉及;C选项直接民主是民主形式问题,材料没有这一点。 14.“罗马法最伟大的形成时期是在公元前最后150年",这一时期罗马法 A. 开始由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 B. 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D. 主要调解平民和贵族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时间可知此时为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发展时期,由于帝国扩张,所以罗马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故答案为C项。A项,由习惯法转为成文法是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排除。B项,是公民法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主要调节平民和贵族矛盾的是公民发阶段,排除。 15.美国1787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A. 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 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 C. 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维护的是人口较少的小州利益,“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维护的人口较多的大州利益,故B正确。众议员每两年选一次,加大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A项排除;美国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中蕴含的三对矛盾,记住“参小众大、南黑北白、中央地方组合是联邦”即可。 16.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岀《共产党宣言》 A. 其传播与工业革命之间有紧密联系 B. 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 其发表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D.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知,《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能够反映该国工业发展程度和工人运动情况,说明《共产党宣言》的传播与该国工业革命发展程度相关,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共产党宣言》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排除B;《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欧洲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比如三大工人运动,故C错误;《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 17.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 推动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B.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 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D. 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可知,该条约是1955年的《华沙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在1947年6月,发生在《华沙条约》签订之前;B选项错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C选项错误,《华沙条约》的签订与欧共体的成立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8.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下列表述与基辛格的看法一致的是 A. 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明显优势 B. 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C. 世界政治出现“一超多强”的基本态势 D. 多极化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为世界新格局 【答案】C 【解析】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B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D错误。 19.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汉代的是 A. 私营丝织业兴起 B. 水排的出现 C. 曲辕犁开始使用 D. 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私营丝织业兴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A选项错误;水排是东汉的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设施,B选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C选项错误;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代,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西汉龙首渠大约开凿于汉武帝元朔-元狩时期,它在历史上享誉千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发明了“井渠法”,在黄土塬区创造性地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长达七华里的地下渠道。据此推断,龙首渠位于今天 A. 山西省境内 B. 陕西省境内 C. 新疆吐鲁番一带 D. 新疆哈密一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在黄土塬区创造性地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长达七华里的地下渠道”可看出龙首渠修建在陕西省境内,故B正确。山西省不符合材料中地理位置,A错误;C和D都不是位于黄河流域,故C和D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要掌握汉朝的龙首渠。 (1)都江堰的修建,变水害为水利,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郑国渠的修建,使得关中平原成为富庶甲天下。 (3)灵渠的修建沟通了湘水和漓水,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4)治理黄河,有利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 21.读图,对如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 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B. 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 C. 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 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1912-192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14-1918年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同时欧洲战争对物资的大量需求刺激了中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所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这是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记录;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将面粉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是纺织业;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并未改变现状,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2.“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 A. 20世纪4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体现了浮夸现象,联系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的表现。故B项正确;A、C和D的时间与材料提及的时间不符合,排除。 23.“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段话可能出自哪个文件 A.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 C. 《解放思想,实事求,团结一致向前看》 D.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主要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A项,这篇讲话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24.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 ①新潮青年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 ②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③西装开始传入 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新潮青年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符合当时的史实;自行车在清朝末年还是一种奢侈品,不可能出现在大街小巷;西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因此本题选B选项。 25.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的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故A错误;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价格革命的原因是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故D错误。故选C。 26.有学者评论科技史时认为,某一时期“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面发明属于这一时期成果的有 ①改良蒸汽机 ②三轮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三轮汽车、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④正确;改良蒸汽机、骡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故选C,排除ABD项。 2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底层民众以生活保障,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失业人群谋得出路,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项。①保障存款与材料中“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不符,②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与材料内容不符,①②错误。根据以上分析,ACD项都排除。 【点睛】罗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危机。 28.《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中谈到二战后联邦德国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两大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地发展。下列不符合该国经济模式特征的是 A.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B. 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大于市场调节 D. 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二战以后联邦德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因此A、B、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是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政府的干预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于市场调节不符合当时的特征,C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29.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位思想家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观点认为国民政治实现的根本条件是国民能摆脱奴仆思想,自觉意识到是国家的主人,即民众的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思想,故D项正确;林则徐开始向西方学习,故A项排除;BC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BC项排除。 30.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此时期各种救国思想传入中国,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宣传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也时常被作为群众运动的范例,最终走向革命化,成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惯常形式,以及最重要的革命遗产之一。“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运动在较长时期内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政治参与和社会动员的重要形式。 ——刘一皋《“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群体行为分析》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在反帝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 【答案】(1)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惯常形式和最重要的革命遗产之一。使学生运动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原因:群众基础广泛;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共合作)。成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群众运动的范例,最终走向革命,化成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惯常形式”、“学生运动在较长时期内都是国家政治生活重要内容”可从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惯常形式及革命遗产、使学生运动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等方面概括“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依据材料“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可从群众基础广泛、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等方面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在反帝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主要是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例如,蒸汽动力的情况就是如此。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但是,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历史》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有利力量”,并说明蒸汽机发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内在联系。 【答案】(1)有利力量: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圈地运动的开展,海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技术经验的积累等。 蒸汽机的作用:提高了热效率,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或提供新的动力也可);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内在联系: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合所学从政治体制、经济活动、市场需求及技术积累等方面概述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有利力量”。依据材料一“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结合所学从引发动力革命、推动工业化进程、交通运输和文明转型等角度回答蒸汽机发明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一“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材料二“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说明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内在联系。 33.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明显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其分布如下: 地区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数量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其成立时间如下: 成立时间 1969年前 1970—1979年 1980—1989年 1990年以后 数量 6个 6个 20个 69个 ——摘编自李琮《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 材料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跨地区”的和“1990年以后”成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各一个。 (2)阅读材料二,分析战后“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这种现象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覆盖面广(涉及世界大多数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欧洲、美洲较多,亚洲、大洋洲较少);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 “跨地区”的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1990年以后”成立的组织:欧盟或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2)原因:科技的进步;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全球化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积极影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解析】 【详解】(1)关于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根据材料一“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可知覆盖面广;根据材料一“欧洲数量是39个”“美洲是40个”“亚洲6个”“大洋洲1个”等可知欧洲、美洲较多,亚洲、大洋洲较少;根据材料一“跨地区7个”可知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从成立时间方面还可概括特点是2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关于“跨地区”的组织,可列举亚太经合组织;关于“1990年以后”成立的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欧盟或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2)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 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等信息可从科技的进步、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全球化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关于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方面思考作答。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天地之产,聪明材勇,物力丰犀,势足资中区而给其卫。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谓也。” “是故因亦一道也,革亦一道也。其通也,时也;万古不易者,时之贞也。其塞也,时也;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 ——摘编自王夫之《宋论》、《黄书宰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孤秦、陋宋”的主要表现并概括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1)宋词、文人画、理学的形成、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等。 (2)孤秦、陋宋的表现: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政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哲学:天地之化日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解析】 【详解】(1)依据设问中“文化角度”的信息结合所学从宋词、绘画、理学、科技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依据材料二“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孤秦、陋宋的表现为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依据材料二“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得出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是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哲学思想是天地之化日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