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4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图是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相同 B.a、b、c细胞均来自异养生物,而d细胞来自自养生物 C.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只有d细胞 D.b、c、d细胞都有两种核酸 2.(2分)下列微生物中只进行分裂生殖的是( ) A.大肠杆菌 B.青霉菌 C.蘑菇 D.酵母菌 3.(2分)下列几种结构或者物质中,原生质层中一般不存在的是( ) A.纤维素 B.DNA C.氨基酸 D.核糖体 4.(2分)如图为雄性哺乳动物的胰岛细胞在进行某项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呼吸酶 B.一种特定分泌蛋白 C.血红蛋白 D.性激素 5.(2分)真核生物体内进行的:①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②胃蛋白酶的合成 ③信使RNA的合成 ④CO2的固定,一定是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有(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6.(2分)小麦幼苗受到大风的影响后,植株茎杆出现了倒伏现象(图甲所示),但一段时问后,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弯曲的茎杆能直立生长体现了植物茎的背地性 B.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的过程离不开重力的作用 C.弯曲的茎杆内生长素仍然是极性运输 D.茎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7.(2分)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机体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B.血糖含量高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升高 8.(2分)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 ①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②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 ③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分)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 A.第一极体 B.第二极体 C.卵原细胞 D.卵细胞 10.(2分)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11.(2分)若DNA分子上某一段编码多肽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ACGCCCAT,而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与反密码子的关系如下表. 反密码子 AUG UAC CAU GUA CGG GCC 所带的氨基酸 a b c d e f 试问以此来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 A.a﹣b﹣e B.b﹣f﹣c C.d﹣e﹣f D.d﹣b﹣f 12.(2分)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13.(2分)生命活动的本质可归结为生物分子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的特异性识别与作用.下列五对生物分子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关系的是( ) ①酶与底物 ②抗体与抗原 ③DNA与氨基酸 ④受体与神经递质 ⑤受体与激素.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2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图X中①是底物,②表示酶,是酶作用于底物的示意图 乙、图Y是表示酶粘连失活 丙、图X、Y、Z表示酶固定的三种方法 丁、①表示承载物,②表示酶 戊、①表示酶,②表示承载物. A.甲乙 B.乙丁 C.丙丁 D.丙戊 15.(2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氧化性叶绿素a ②CO2 ③H2O ④ATP ⑤O2 ⑥NADPH. A.①⑤④⑥③ B.①③⑤④⑥ C.①⑤④⑥②③ D.①⑤⑥④② 16.(2分)存在于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 A.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B.对利福平敏感 C.在极端环境下都不进行分裂生殖 D.都没有细胞壁 17.(2分)对429人的ABO血型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计算,得到IA的频率为0.24,IB的频率为0.06,i的频率为0.70.问:该人群中O型血的人数是( ) A.200人 B.210人 C.220人 D.230人 18.(2分)下列健康人的四种液体中,能与班氏试剂反应并产生砖红色沉淀( )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19.(2分)下列关于血脂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外层是磷脂双分子层 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有甘油三酯,不含胆固醇 C.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偏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D.肝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排出体外 20.(2分)下图中A、B、C表示的是物质,1~5 表示的是过程,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3、4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任何细胞中 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可能是图中A物质或B物质的一个特定的片段 C.A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有可能导致表达的C的肽链的长度发生改变 D.噬菌体中可发生1、2、3、4过程 21.(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都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 D.辛普森指数是衡量物种多样性程度的重要依据,指数越大物种多样性程度越低,其数字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种类数,与每种物种的个体数无关 22.(2分)下图表示X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X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类核苷酸比例增加 B.X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一旦形成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C.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 D.若形成的多肽中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个数分别为1和0,则甲硫氨酸处于图中位置 23.(2分)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24.(2分)根据如图所示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细胞膜的功能只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一项 B.能进行甲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 C.能进行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下丘脑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D.能进行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抗利尿激素 25.(2分)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A是氨基酸,物质B是蛋白质 B.物质A转变为物质B与高尔基体无关 C.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 D.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26.(2分)如图中图1为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关系图,图2为黑腹果蝇(2n=8)的单体图,图3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则图1、2、3分别发生何种变异( ) A.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7.(2分)朊病毒可引起库鲁病和羊瘙痒病,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空泡化呈海绵状,且蛋白质形态异常.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与核DNA的转录不能在动物细胞内同时进行 B.甲图中蛋白质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辅助终止密码子4发挥作用,从而使核糖体遇到4后停止工作 C.图中结构5是mRNA,此过程中它从右向左移动 D.乙图中6是一种朊病毒,它与蛋白质2结合,阻止核糖体识别4,将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功能改变 28.(2分)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T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12% B.20% C.28% D.36% 29.(2分)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现让基因型分别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花长为21mm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B. C. D. 30.(2分)家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D.突变体Ⅲ中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综合题(共90分) 31.(11分)回答下列微生物相关问题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拟从牛胃中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的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A.酒精灯 B.显微镜 C.培养皿 C.无菌水 (2)为了培养上述菌株,选择的培养基配方是 (多选)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氮源 D.纤维素酶 E.琼脂 F.无机盐 G.蒸馏水 (3)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 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 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右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 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6)纯化微生物培养时,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下图为接种后微生物培养的效果图,那么,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 (7)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实践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作为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的糖尿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大量胰岛素,但是人体胰岛素含量很低,所以其生产中,一般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通过运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然后通过发酵工程快速生产大量的胰岛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多选) A.快速生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体积小,相对面积大,物质交换速度快,代谢速率快,生产胰岛素速度也快. B.快速生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作为原核生物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C.快速生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在繁殖时为无性生殖,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大量有产生胰岛素能力的菌种 D.大肠杆菌发酵生产的胰岛素无需加工,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 E.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比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32.(10分)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且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2)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 光和 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3)图2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填“增加”或“减少”);e~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填“温度”“光照”或“CO2”). (4)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基本不变”“增大”或“下降”) 33.(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下面图1是两个小岛上雀类物种演化示意图,经过多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六个物种雀类.图2为该六种雀类的DNA指纹图谱.根据题目回答以下问题. (1)雀类物种A、B、C、D、E、F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 (2)若图第一列为物种B雀的DNA指纹图谱,那么后五种DNA指纹图谱中最有可能为物种C雀的是 ,通过DNA指纹图谱的分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方面的证据. (3)物种B种群进化成为F、D两个物种的标志是 .下列关于这一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B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物种B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C.小岛之间的环境差异促使了物种B种群发生了突变 D.物种F、D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4)若乙岛上物种D雀的喙具有钝喙、尖喙、中间型三种类型,数量分别为340、440、220只,且其喙的尖度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3,则图中B的基因频率是 . 34.某研究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甲 10.0 9.2 8 6.8 5.5 乙 3.0 2.1 1.1 0.3 0.1 丙 0.3 0.6 1.1 1.5 2.3 丁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3)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 35.(6分)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如图1是人体免疫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呈递细胞(APC)从功能上看,其隶属于人体免疫的 防线. (2)图1中⑤和⑧分别代表 和 .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感染,但是如果免疫系统被激活到极限程度或者失去控制,它就会伤害宿主,这种极端的免疫攻击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埃博拉病毒的高致病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在病患晚期引发这种“细胞因子风暴”的现象.下图为埃博拉病毒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部分机理. (3)根据图2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埃博拉病毒快速生长、释放有助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B.病毒GP蛋白诱导抗原呈递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C.细胞因子风暴最终导致血管血液和血浆泄漏、多器官衰竭. D.在细胞因子激活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清除受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内脏细胞. E.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患晚期,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有利于清除病毒,舒缓病情. (4)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来自疫区的猴子等动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1.(9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纤维素分子因为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进入酵母细胞,并且酵母菌无法分解环境中的纤维素.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科学家欲将目的基因纤维素酶基因通过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细胞.其所用质粒及其酶切位点如图甲,外源DNA上的纤维素酶基因及其酶切位点如图乙,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化,实现工程目标,应选用限制酶 和 同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 (2)根据上述要求选择正确限制酶切割并获得重组质粒后,如果再用BamHⅠ限制酶切割重组质粒,则获得的酶切片段数为 . (3)作用于图a位置的酶有 (多选) A.DNA解旋酶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限制酶 科学家进一步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 (4)设置菌株Ⅰ作为对照,是为了验证 和 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5)将菌株Ⅱ、Ⅲ、Ⅳ分别置于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中菌株Ⅱ不能存活,原因是缺少 ,导致 . 46.(10分)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细胞分裂的问题. 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甲图中图1~3 表示3 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甲图中,图2中存在3 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 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 (3)甲图中,图3中 ATP 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4)甲图中,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 (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甲图中,图1~3 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Ⅱ.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乙图中图一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乙图中图二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乙图中图三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6)图一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三中的 段,C组细胞并不都位于图三的乙~丙段,理由是 . (7)图二中,属于精细胞的是 组表示的细胞,E组细胞的名称是 . 47.(9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 (1)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①本实验中,考虑到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在使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②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 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 关系. A.3.6倍和18倍 B.3.25倍和2.89倍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 ①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 ②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 . ③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 ④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48.(13分)回答下列内环境稳态以及调节相关问题 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安静情况下,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促进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胃肠道蠕动.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 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如果1图中b处不是在胃部,甲图中b放大成乙图,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 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 . (5)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 . (6)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7)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 . (8)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 (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 (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 胰高血糖素作用于甲细胞促进 ,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49.(12分)回答下列遗传相关问题: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 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酶切,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1、Ⅱ1 的基因型分别为 .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 .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3)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 50.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_ 植物花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补充画出下表中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甲 乙 丙 基因分布位置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 .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则 (符合乙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16•徐汇区一模)图是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相同 B.a、b、c细胞均来自异养生物,而d细胞来自自养生物 C.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只有d细胞 D.b、c、d细胞都有两种核酸 【考点】细胞的分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a细胞为圆饼状,是红细胞;b细胞具有突起和胞体,属于神经细胞;c细胞没有细胞核,有拟核,属于原核细胞中的细菌;d细胞中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属于植物细胞. 【解答】解:A、图中a是红细胞,b是神经细胞,这两个细胞可来自同一动物,之所以形态、结构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但是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管家基因在两个细胞中均得到表达,A错误; B、c细胞为原核细胞中的细菌,细菌中的硝化细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B错误; C、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具有半透膜、膜两侧具有浓度差,因此所有细胞均能发生渗透作用,C错误; D、b、c、d细胞中均有细胞核,细胞核中的DNA在表达过程中会产生RNA,因此这三个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细胞结构图为载体,考查了细胞结构、细胞分化、代谢类型、渗透作用和核酸的分布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2分)(2016•黄浦区二模)下列微生物中只进行分裂生殖的是( ) A.大肠杆菌 B.青霉菌 C.蘑菇 D.酵母菌 【考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生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是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细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曲霉,衣藻】;营养生殖【马铃薯茎块,草莓的匍匐茎】;无性生殖中,新个体所含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因而新个体能够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 【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只能进行分裂生殖,A正确; B、青霉菌属于真菌,进行孢子生殖,B错误; C、蘑菇属于真菌,进行孢子生殖,C错误; D、酵母菌于真菌,进行孢子生殖或出芽生殖,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生殖,对于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分)(2016•徐汇区一模)下列几种结构或者物质中,原生质层中一般不存在的是( ) A.纤维素 B.DNA C.氨基酸 D.核糖体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分析】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可做一种半透膜,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和细胞外液之间若存在浓度梯度,便会发生渗透作用.会引起出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解答】解: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核糖体、mRNA、氨基酸存在于两层膜间的细胞质中,因此存在于原生质层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构成原生质层的部分,而纤维素是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此纤维素不存在于原生质层中.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生质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2分)(2016•徐汇区一模)如图为雄性哺乳动物的胰岛细胞在进行某项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呼吸酶 B.一种特定分泌蛋白 C.血红蛋白 D.性激素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分析.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故内质网膜面积变小,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变大. 【解答】解:据图示可知,胰岛细胞在进行某项活动前后,①膜面积增大,②膜面积基本不变,③膜面积变小;故该过程最可能的是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的细胞膜、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膜面积的变化,故该物质应为分泌蛋白,呼吸酶和血红蛋白为细胞内的蛋白质,性激素为固醇类.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应理解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难度不大. 5.(2分)(2016•徐汇区一模)真核生物体内进行的:①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②胃蛋白酶的合成 ③信使RNA的合成 ④CO2的固定,一定是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有(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分析】1、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如胰岛素、消化酶等),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叶绿体: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解答】解:①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①正确; ②胃蛋白酶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中,②正确; ③信使R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③错误; ④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6.(2分)(2016•徐汇区一模)小麦幼苗受到大风的影响后,植株茎杆出现了倒伏现象(图甲所示),但一段时问后,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弯曲的茎杆能直立生长体现了植物茎的背地性 B.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的过程离不开重力的作用 C.弯曲的茎杆内生长素仍然是极性运输 D.茎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分析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在重力的作用下,导致生长素发布不均匀,结果根出现向地性,茎出现背地性,据此答题. 【解答】解:A、弯曲的茎杆能直立生长体现了植物茎的背地性,A正确; B、在重力的作用下,导致生长素发布不均匀,结果根出现向地性,茎出现背地性,B正确; C、弯曲的茎杆内生长素仍然是极性运输,C正确; D、茎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没有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仍然是促进生长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7.(2分)(2016•徐汇区一模)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机体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B.血糖含量高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升高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故机体新陈代谢速率升高,A错误; B、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正确; C、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错误; D、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转变成糖原,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减慢,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8.(2分)(2016•徐汇区一模)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 ①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②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 ③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肝糖原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①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①正确; ②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只能单向进行,②错误; ③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会发生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③正确; ④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的,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植物激素、血糖调节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2分)(2016•徐汇区一模)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 A.第一极体 B.第二极体 C.卵原细胞 D.卵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动物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解答】解:A、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第一极体,A正确; B、第二极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而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错误; C、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复制过,不可能为卵原细胞,C错误; D、卵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配子,而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其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0.(2分)(2016•徐汇区一模)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如图中所示过程. 【解答】解: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 B、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 C、乙丙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 D、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种的形成,解题关键是识图,理解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 11.(2分)(2016•徐汇区一模)若DNA分子上某一段编码多肽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ACGCCCAT,而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与反密码子的关系如下表. 反密码子 AUG UAC CAU GUA CGG GCC 所带的氨基酸 a b c d e f 试问以此来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 A.a﹣b﹣e B.b﹣f﹣c C.d﹣e﹣f D.d﹣b﹣f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中mRNA和tRNA配对.据此答题. 【解答】解:DNA分子上某一段编码多肽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ACGCCCA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控制该多肽链合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AUGCGGGUA,其中AUG对应的反密码子是UAC(所带的氨基酸是b),CGG对应的反密码子是GCC(所带的氨基酸是f),GUA对应的反密码子是CAU(所带的氨基酸是c).因此,以此来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b﹣f﹣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掌握DNA、mRNA上的密码子、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互补关系,能根据题中和表中信息准确答题. 12.(2分)(2016•徐汇区一模)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体温维持正常,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 C、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 D、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识记、理解能力,对于A选项注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难度适中. 13.(2分)(2016•徐汇区一模)生命活动的本质可归结为生物分子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的特异性识别与作用.下列五对生物分子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关系的是( ) ①酶与底物 ②抗体与抗原 ③DNA与氨基酸 ④受体与神经递质 ⑤受体与激素.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考点】酶的特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免疫调节. 【分析】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不同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一般相同,但是不同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通过转录过程,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决定了mRNA中的碱基序列,通过翻译过程,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解答】解:①酶作用的专一性是由于酶与底物空间结构上的特异性决定的,①正确; ②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由于抗原、抗体物质在空间结构上的特异性识别决定的,②正确; ③DNA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与DNA的空间结构无关,与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③错误; ④受体与神经递质的特异性结合是由神经递质和受体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的特异性识别与作用决定的,④正确; ⑤激素与受体特异性识别、结合与激素和受体的空间结构的特异性有关,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抗体、神经递质、激素作用的特异性特点,DNA分子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性与差异. 14.(2分)(2016•徐汇区一模)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图X中①是底物,②表示酶,是酶作用于底物的示意图 乙、图Y是表示酶粘连失活 丙、图X、Y、Z表示酶固定的三种方法 丁、①表示承载物,②表示酶 戊、①表示酶,②表示承载物. A.甲乙 B.乙丁 C.丙丁 D.丙戊 【考点】酶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X、Y、Z是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X是物理吸附法,其中,①是承载物,②是酶,Y是化学结合法,Z是包埋法,③是具有半透性的聚合物膜. 【解答】解:甲:甲中的①是承载物,②是酶,甲错误; 乙:图Y是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酶的作用不会失活,乙错误; 丙:图X、Y、Z表示酶固定的三种方法,丙正确; 丁:由甲分析可知,丁正确; 戊:由甲分析可知,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固定化酶的方法的识记. 15.(2分)(2016•徐汇区一模)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氧化性叶绿素a ②CO2 ③H2O ④ATP ⑤O2 ⑥NADPH. A.①⑤④⑥③ B.①③⑤④⑥ C.①⑤④⑥②③ D.①⑤⑥④②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分析可知:光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后,首先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产生①氧化性叶绿素a;同时将水光解产生⑤O2;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形成④ATP和⑥NADPH;在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后,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产生③水和五碳化合物.②CO2是原料不是产物,所以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⑤④⑥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6.(2分)(2009•上海)存在于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 A.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B.对利福平敏感 C.在极端环境下都不进行分裂生殖 D.都没有细胞壁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抓住关键词:细菌,因此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角度考虑;并且“盐湖和热泉”限定了生存环境,因此从环境特点考虑,盐湖和热泉分别处于渗透压高、温度高的环境. 【解答】解:A、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分别处于渗透压高、温度高的环境,两类细菌繁殖时均进行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 B、利福平主要应用于肺结核和其他结核病,外用治疗沙眼及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B错误; C、细菌在极端环境能进行分裂生殖,C错误; D、细菌的细胞结构一般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细菌的结构、生殖方式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知识,要求考生首先能识记细菌结构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审清题意. 17.(2分)(2016•徐汇区一模)对429人的ABO血型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计算,得到IA的频率为0.24,IB的频率为0.06,i的频率为0.70.问:该人群中O型血的人数是( ) A.200人 B.210人 C.220人 D.230人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的内容是:一个种群中假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有:AA=p2,aa=q2,Aa=2pq.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IA的频率为0.24,IB的频率为0.06,i的频率为0.70,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得:ii的基因型频率是=0.7×0.7=0.49,因此该人群中O型血(ii)的人数是429×0.49≈210人.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计算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对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2016•徐汇区一模)下列健康人的四种液体中,能与班氏试剂反应并产生砖红色沉淀( )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鉴定类实验;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班氏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班氏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解答】解:A、健康人的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所以用班氏试剂鉴别,可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 B、健康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无机盐等物质,不含糖类物质,所以用班氏试剂鉴别,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健康人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无机盐等物质,不含糖类物质,所以用班氏试剂鉴别,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 D、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尿素、无机盐等物质,不含糖类物质,所以用班氏试剂鉴别,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分)(2016•徐汇区一模)下列关于血脂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外层是磷脂双分子层 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有甘油三酯,不含胆固醇 C.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偏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D.肝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排出体外 【考点】血脂代谢及其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脂蛋白是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乳糜微粒(CM). 2、乳糜微粒CM:CM来源于食物脂肪,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这类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仍然很丰富,功能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这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功能是携带胆固醇运送至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是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胆固醇至肝脏. 【解答】解:A、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脂蛋白含量很多,脂质以磷脂为主,但不形成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低密度脂蛋白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主要作用是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血液,B错误; C、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转送到肝脏排出,其含量越高,身体清除胆固醇的能力越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小,C错误; D、肝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内血脂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2分)(2016•徐汇区一模)下图中A、B、C表示的是物质,1~5 表示的是过程,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3、4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任何细胞中 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可能是图中A物质或B物质的一个特定的片段 C.A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有可能导致表达的C的肽链的长度发生改变 D.噬菌体中可发生1、2、3、4过程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概念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中心法则的图解: 【解答】解:A、图中1转录和3翻译几乎发生在真核生物的任何细胞中,但是4DNA分子的复制只发生在分裂细胞中,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不发生DNA复制,A错误; 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可能为RNA片段,B错误; C、A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有可能导致该处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因此表达的C的肽链的长度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 D、噬菌体是DNA病毒,不会发生2逆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和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掌握密码子的种类及特点,明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使发生基因突变也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21.(2分)(2016•徐汇区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都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 D.辛普森指数是衡量物种多样性程度的重要依据,指数越大物种多样性程度越低,其数字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种类数,与每种物种的个体数无关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的多样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型思想;种群和群落. 【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解答】解: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A正确;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B正确;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会导致第二次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根据计算公式,这样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 D、用于判断群落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的辛普森指数(Simpson指数)D=1﹣∑(Ni/N)^2,式中Ni为i物种个体数,N为总个体数,可以看到,群落中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指数越高,指示群落多样性好,因此与每个物种的个体数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方法,能够掌握样方法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通过辛普森指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相应结论,难度适中. 22.(2分)(2016•开封三模)下图表示X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X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类核苷酸比例增加 B.X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一旦形成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C.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 D.若形成的多肽中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个数分别为1和0,则甲硫氨酸处于图中位置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翻译的方向,即从左到右,因此图中表示的是相邻氨基酸,左侧的氨基酸才是起始甲硫氨酸.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解答】解:A、基因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即表示基因的一条链上碱基为TTC,另一条链为AAG,即两条链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相等,因此不会导致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类核苷酸比例改变,A错误; B、X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由于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tRNA总共就有61种,C正确; D、根据图中箭头可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因此起始甲硫氨酸处于图中位置的左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2分)(2015•天津)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胚胎移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 3、线粒体中遗传物质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正确; B、捐献者只是提供了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所以其细胞核中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B正确;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母亲和父亲提供的细胞核,C错误; D、三亲婴儿的培育需要核移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应用,明确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两自双亲;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2分)(2016•徐汇区一模)根据如图所示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细胞膜的功能只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一项 B.能进行甲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 C.能进行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下丘脑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D.能进行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抗利尿激素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题,涉及主要知识点是细胞膜的功能、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等,确定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做出解答. 【解答】解:A、图甲中所示的信号分子是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的,因此图中信息也反应出细胞膜的另一个特点,即具有流动性,A错误; B、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不能作用于垂体细胞,B错误; C、下丘脑细胞能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抗利尿激素不是由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5.(2分)(2016•徐汇区一模)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A是氨基酸,物质B是蛋白质 B.物质A转变为物质B与高尔基体无关 C.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 D.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生长素促进DNA的转录产生RNA,RNA翻译产生的酶可以促进物质A合成物质B,进而合成新的细胞壁,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解答】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因此物质A是葡萄糖,B是纤维素,A错误; 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生成有关,因此该转变发生在高尔基体中,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DNA的转录,与能量转换无关,C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6.(2分)(2016•徐汇区一模)如图中图1为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关系图,图2为黑腹果蝇(2n=8)的单体图,图3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则图1、2、3分别发生何种变异( ) A.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本质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 【解答】解:(1)图1中,基因都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属于基因突变; (2)图2中,黑腹果蝇(2n=8)的单体中,缺失了一条点状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图3中,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表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2分)(2016•徐汇区一模)朊病毒可引起库鲁病和羊瘙痒病,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空泡化呈海绵状,且蛋白质形态异常.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与核DNA的转录不能在动物细胞内同时进行 B.甲图中蛋白质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辅助终止密码子4发挥作用,从而使核糖体遇到4后停止工作 C.图中结构5是mRNA,此过程中它从右向左移动 D.乙图中6是一种朊病毒,它与蛋白质2结合,阻止核糖体识别4,将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功能改变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信息转化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其中2和3是两种正常蛋白质,5是终止密码子,6是一种朊病毒.图甲为正常情况,翻译到终止密码子时,蛋白质2和3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辅助5终止密码子发挥作用,从而使翻译过程停止;图乙为异常情况,朊病毒能使蛋白质2结合,不能辅助5终止密码子发挥作用,使肽链延长. 【解答】解:A、图中显示的是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不能与发生在细胞核的转录同时发生,A正确; B、分析题图甲及题中信息,4是终止密码子,当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辅助终止密码子发挥作用,可推测是使翻译过程停止,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图中结构5是mRNA,根据肽链的长度和终止密码的位置可知此过程中核糖体沿着它从左向右移动,C错误; D、从图乙上看,朊病毒与蛋白质2结合后,导致其不能和蛋白质2形成复合物,不能辅助4终止密码子发挥作用,不能使翻译停止,从而使肽链变长,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功能改变,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库鲁病和羊瘙痒病的致病机理,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等,能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8.(2分)(2016•徐汇区一模)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T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12% B.20% C.28% D.36%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G=T+C=50%.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的一条单链A1+G1占整个DNA分子双链的24%,因此A1+G1占该单链的48%;又知该单链DNA中,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设鸟嘌呤是X,则腺嘌呤是X(1+40%),X+X(1+40%)=48%,解得X=20%,所以该链中腺嘌呤A占28%,在该DNA分子中,另一条链上的碱基T=28%.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推理、计算. 29.(2分)(2016•徐汇区一模)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现让基因型分别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花长为21mm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已知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又因为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则隐性纯合子aabbcc的高度为12mm,显性纯合在AABBCC的高度为30m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高度增加3mm.所以花长为21mm的个体中应该有(21﹣12)÷3=3个显性基因. 【解答】解:根据题意花长为21mm的个体中应该有(21﹣12)÷3=3个显性基因,所以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所占比例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基因的累加效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0.(2分)(2016•徐汇区一模)家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D.突变体Ⅲ中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Ⅱ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Ⅲ中一条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解答】解:A、图中正常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Z、AW、aZ、aW,A正确; B、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 D、突变体Ⅲ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导致基因A和a不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综合题(共90分) 31.(11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微生物相关问题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拟从牛胃中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的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B A.酒精灯 B.显微镜 C.培养皿 C.无菌水 (2)为了培养上述菌株,选择的培养基配方是 BCEFG (多选)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氮源 D.纤维素酶 E.琼脂 F.无机盐 G.蒸馏水 (3)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 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 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右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量与活性 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① (填图中序 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J4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6)纯化微生物培养时,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下图为接种后微生物培养的效果图,那么,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平板划线法 . (7)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实践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作为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的糖尿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大量胰岛素,但是人体胰岛素含量很低,所以其生产中,一般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通过运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然后通过发酵工程快速生产大量的胰岛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E (多选) A.快速生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体积小,相对面积大,物质交换速度快,代谢速率快,生产胰岛素速度也快. B.快速生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作为原核生物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C.快速生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肠杆菌在繁殖时为无性生殖,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大量有产生胰岛素能力的菌种 D.大肠杆菌发酵生产的胰岛素无需加工,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 E.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比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解答】解:(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使用酒精灯、培养皿无菌水等,但不需要显微镜,故选:B. (2)根据题意可知,分离获得产纤维素酶菌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其中必须添加琼脂.其中纤维素(秸杆)需要作为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还需要N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故选:BCEFG. (3)在涂布平板时,由于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所以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 (4)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多少和活性有关.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5)由于胃部PH值较低,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所以推测菌株J4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6)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和穿刺接种法,根据培养的效果图可以断定A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是平板划线法. (7)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无性生殖,繁殖速度快;体积小,相对面积大,物质交换速度快,代谢速率快,因此大肠杆菌可作为转基因的受体细胞,生产胰岛素速度也快,ABC正确; D.大肠杆菌发酵生产的胰岛素需要加工处理,才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D错误; E、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受体正常;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素受体不足.因此胰岛素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佳,E错误. 故选:DE. 故答案为: (1)B (2)BCEFG (3)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4)量与活性 ① (5)J4 (6)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7)ED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10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CO2 、 NADPH和ATP ([H]和ATP也可) ,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且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5 层生物膜. (2)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 红 光和 蓝紫 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3)图2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e~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CO2 (填“温度”“光照”或“CO2”). (4)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基本不变 .(填“基本不变”“增大”或“下降”)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H]和ATP.图2研究了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由于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Ⅱ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 【解答】解:(1)图1中,即啊二氧化碳,乙是NADPH和ATP,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且被利用至少要经过1层类囊体膜,2层叶绿体膜和2层线粒体膜. (2)光合作用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a~b段叶肉细胞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过程有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图可知,M点是光的补偿点,光合作用的细胞吸收的CO2=(光合作用+非光合作用)的呼吸释放的CO2.所以光合作用的细胞吸收CO2大于自己释放的CO2. (4)c~d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大于0,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增加.e~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造成的. (5)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不变,原因光照强度较弱. 故答案为: (1)CO2 NADPH和ATP ([H]和ATP也可) 5 (2)红 蓝紫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大于 (4)增加 CO2 (5)基本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和呼吸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3.(10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下面图1是两个小岛上雀类物种演化示意图,经过多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六个物种雀类.图2为该六种雀类的DNA指纹图谱.根据题目回答以下问题. (1)雀类物种A、B、C、D、E、F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 物种 多样性. (2)若图第一列为物种B雀的DNA指纹图谱,那么后五种DNA指纹图谱中最有可能为物种C雀的是 3 ,通过DNA指纹图谱的分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生物化学 方面的证据. (3)物种B种群进化成为F、D两个物种的标志是 生殖隔离 .下列关于这一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物种B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物种B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C.小岛之间的环境差异促使了物种B种群发生了突变 D.物种F、D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4)若乙岛上物种D雀的喙具有钝喙、尖喙、中间型三种类型,数量分别为340、440、220只,且其喙的尖度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3,则图中B的基因频率是 0.45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的进化. 【分析】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物种则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而在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地理隔离就会形成生殖隔离. 【解答】解:(1)雀类物种A、B、C、D、E、F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故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 (2)据图示1可知,D、E、F由B进化而来,B、C均由A进化而来,故B和C的差异最大,若图第一列为物种B雀的DNA指纹图谱,那么后五种DNA指纹图谱中最有可能为物种C雀的是3,通过DNA指纹图谱的分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生物化学方面的证据.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A.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 B.物种B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小岛之间的环境差异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 D.物种F、D由于地理隔离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D错误; (4)若乙岛上物种D雀的喙具有钝喙、尖喙、中间型三种类型,数量分别为340、440、220只,且其喙的尖度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3,则图中P的基因频率==0.55,故B的基因频率为1﹣0.55=0.45. 故答案为: (1)物种 (2)3 生物化学 (3)生殖隔离 B (4)0.45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种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34.(2016•徐汇区一模)某研究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S0 .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甲 10.0 9.2 8 6.8 5.5 乙 3.0 2.1 1.1 0.3 0.1 丙 0.3 0.6 1.1 1.5 2.3 丁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丙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 (3)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10 年. 【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 【分析】1、据图1分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根据图1分析,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目增加,到达S0时达到最大. 2、据图2分析,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种群数量不变. 【解答】解:(1)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 (2)外来入侵物种一般会呈“J”型曲线增长,故应是丙,其数据是一直在增加,而其余的都有所减少.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由曲线可知数据最多的应是第10年,因为在此之前λ值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到10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在此之后的基数一直在下降,故应是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故答案为: (1)S0 (2)丙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10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 35.(6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如图1是人体免疫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呈递细胞(APC)从功能上看,其隶属于人体免疫的 第二道 防线. (2)图1中⑤和⑧分别代表 B淋巴细胞 和 致敏T细胞 .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感染,但是如果免疫系统被激活到极限程度或者失去控制,它就会伤害宿主,这种极端的免疫攻击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埃博拉病毒的高致病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在病患晚期引发这种“细胞因子风暴”的现象.下图为埃博拉病毒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部分机理. (3)根据图2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埃博拉病毒快速生长、释放有助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B.病毒GP蛋白诱导抗原呈递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C.细胞因子风暴最终导致血管血液和血浆泄漏、多器官衰竭. D.在细胞因子激活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清除受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内脏细胞. E.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患晚期,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有利于清除病毒,舒缓病情. (4)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来自疫区的猴子等动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切断传播途径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 【分析】据图1分析可知,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抗体,③表示受体,④表示T细胞,⑤表示B淋巴细胞,⑥表示浆细胞,⑦表示记忆B细胞,⑧表示致敏T细胞,⑨表示记忆T细胞.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1)抗原呈递细胞(APC)从功能上看,其隶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2)据分析可知,图1中⑤代表B淋巴细胞,⑧代表致敏T细胞. (3)A.埃博拉病毒快速生长、释放有助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A正确; B.病毒GP蛋白诱导抗原呈递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B正确; C.细胞因子风暴最终导致血管血液和血浆泄漏、多器官衰竭,C正确; D.在细胞因子激活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清除受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内脏细胞,D错误. E.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患晚期,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利于清除病毒,舒缓病情,E错误. 故选:ABC. (4)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第二道 (2)B淋巴细胞 致敏T细胞 (3)ABC (4)切断传播途径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41.(9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纤维素分子因为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进入酵母细胞,并且酵母菌无法分解环境中的纤维素.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科学家欲将目的基因纤维素酶基因通过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细胞.其所用质粒及其酶切位点如图甲,外源DNA上的纤维素酶基因及其酶切位点如图乙,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化,实现工程目标,应选用限制酶 HindⅢ 和 PstⅠ 同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 (2)根据上述要求选择正确限制酶切割并获得重组质粒后,如果再用BamHⅠ限制酶切割重组质粒,则获得的酶切片段数为 2 . (3)作用于图a位置的酶有 BCD (多选) A.DNA解旋酶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限制酶 科学家进一步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 (4)设置菌株Ⅰ作为对照,是为了验证 质粒DNA 和 酵母菌核基因 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5)将菌株Ⅱ、Ⅲ、Ⅳ分别置于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中菌株Ⅱ不能存活,原因是缺少 信号肽编码序列 ,导致 所产生的纤维素酶无法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细胞外的纤维素,使得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连接,可选用的不同的限制酶组合,使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以防止自身环化. (2)根据上述要求选择正确限制酶切割并获得重组质粒后,如果再用BamHⅠ限制酶切割重组质粒,由于在质粒和目的基因中各有一个BamHⅠ酶识别位点,则获得的酶切片段数为 2. (3)图a位置为磷酸二酯键,作用的酶有: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和限制酶;DNA解旋酶作用的位点是b氢键. (4)设置菌株Ⅰ为对照,是为了验证质粒DNA和酵母菌基因组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即普通酵母菌不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 (5)将菌株Ⅱ、Ⅲ、Ⅳ分别置于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中菌株Ⅱ不能存活,原因是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导致所产生的纤维素酶无法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细胞外的纤维素,使得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 故答案为: (1)HindⅢ和PstⅠ (2)2 (3)BCD (4)质粒DNA 酵母菌核基因 (5)信号肽编码序列 所产生的纤维素酶无法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细胞外的纤维素,使得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及微生物的培养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6.(10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细胞分裂的问题. 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甲图中图1~3 表示3 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 (2)甲图中,图2中存在3 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 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垂体 . (3)甲图中,图3中 ATP 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也可) . (4)甲图中,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 1、2 (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甲图中,图1~3 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 Ⅱ.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乙图中图一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乙图中图二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乙图中图三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6)图一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三中的 甲~乙 段,C组细胞并不都位于图三的乙~丙段,理由是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 . (7)图二中,属于精细胞的是 D 组表示的细胞,E组细胞的名称是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减数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生物膜系统;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乙图:图一:A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2,可表示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B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在2~4间,表示DNA正在进行复制,处于S期;C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4,可表示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 分析图二:D组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E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2,可表示G1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F组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4,可表示G2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 分析图三:曲线表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其中甲乙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乙丙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丙丁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丁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甲图中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甲图中,图2中存在3 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 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靶器官是垂体. (3)甲图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产生的ATP 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4)根据试题的分析,甲图中,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1和2中的膜结构.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甲图中,图1~3 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乙图:图1中的B组细胞处于S期,对应于图3中的甲~乙段,图l中C组包括处于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3的乙~丙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因此图l中C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图2中,D组细胞所含DNA含量为体细胞的一半,为精细胞;E组包括精原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称为精原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垂体 (3)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也可) (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甲~乙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 (7)D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组或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7.(9分)(2016•徐汇区一模)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 (1)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①本实验中,考虑到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在使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茎芽尖端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②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 A 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 C 关系. A.3.6倍和18倍 B.3.25倍和2.89倍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 ①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 ②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 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 ③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生长受抑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片 . ④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探究性实验;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图1: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气体通过的情况下,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培养液污染培养物; 图2是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关系的探究的考查;分析图2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分析图2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9,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2.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倍、IAA单独处理的18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 根据图3分析,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也是用于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图4显示,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Ⅱ、Ⅲ和Ⅳ组比较说明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 【解答】解:(1)①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 ②分析图2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9,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2.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 倍、IAA单独处理的18倍(C组中,两种激素联合使用促进作用是GA3单独使用的(10.0﹣4.0)/(6.0﹣4.0)=3倍,是IAA单独使用的(14.0﹣4.0)/(4.1﹣4.0)=60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 (2)①根据图1分析,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细胞分裂素分布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的A叶. ③由图可知B叶实验组叶片面积小于对照组,应对B叶片是抑制作用,对照处理应用蒸馏水处理A叶片. ④由图2可知A叶片数量越少,B叶面积相对值越小说明生长越慢. 故答案为: (1)①茎芽尖端 ②A C (2)①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②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③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片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示,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以示意图形式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应用能力,主要考察验证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思想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8.(13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内环境稳态以及调节相关问题 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安静情况下,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促进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胃肠道蠕动.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素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下丘脑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大脑皮层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 抗利尿激 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如果1图中b处不是在胃部,甲图中b放大成乙图,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 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 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 . (5)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 . (6)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 减少 ,这是一种 反馈 调节机制. (7)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8)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 C (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 C (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 胰高血糖素作用于甲细胞促进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据图1分析:a是由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效应器是为和肠道的平滑肌.突触的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胰岛素是人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2、据图2分析: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细胞的受体;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细胞上的受体,说明甲细胞受到神经和激素调节.A表示突触前膜. 3、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解答】解:(1)安静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促进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胃肠道蠕动. (2)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血糖保持稳定. (3)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 (5)2图中A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6)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以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 (7)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8)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副交感神经 (2)胰岛素 (3)下丘脑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 (4)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 (5)电信号→化学信号 (6)减少 反馈 (7)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C C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49.(12分)(2016•徐汇区一模)回答下列遗传相关问题: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 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酶切,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1、Ⅱ1 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 .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 Aa .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3)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AaXbY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为患病女孩,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Ⅱ1、Ⅱ2、Ⅱ3、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 【解答】解:(1)由于Ⅱ1为患病,且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由于Ⅰ1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Aa.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由于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 (3)根据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AaXbY. 故答案为: (1)Aa、aa (2)Aa (3)AaXbY 【点评】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50.(2016•徐汇区一模)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_ 植物花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或aaBB×AAbb .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补充画出下表中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甲 乙 丙 基因分布位置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 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粉色:红色:白色=6:3:7 ,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则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符合乙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粉色:红色:白色=2:1:1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假说演绎法;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解决连锁问题,可以先分析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进而写出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按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写出后代的基因型,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设计实验判断基因的位置,可以先假定某种位置关系成立,用遗传规律写出自交后代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后代的表现型,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后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基因型是A_Bb,因此亲本白花中一定含有BB基因,亲本白花基因组成是AABB或aaBB. (2)这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有2种情况,AB连锁、ab连锁,或者是Ab连锁、aB连锁.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基因不同位置,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 a、如果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A_=、aa=,BB=、Bb=、bb= 自交后代红色植株A_bb=、粉色植株A_Bb=,白色植株是A_BB+aa_ _==,粉色:红色:白色=6:3:7. b、如果AB连锁、ab连锁,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aabb表现为白色,AaBb表现为粉色,粉色:白色=1:1. c、如果符合丙,即Ab连锁、aB连锁,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则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红色):AaBb(粉色):aaBB(白色)=1:2:1. 故答案为: (1)AABB×AAbb或aaBB×AAbb (2)① ③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粉色:红色:白色=6:3:7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粉色:红色:白色=2:1:1 【点评】本题旨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多基因控制一效应的现象,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解答问题.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浮萍;pygh;beling;sdpydxh;美丽心情;晓静;sw0001;越来越好;shx779;天边彩虹;shan;杜献林(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12月16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