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海南省海南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计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缓和 D.郡县制度确立 2.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3.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 4.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5.魏甘露五年诏:“夫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夫人有不孝,尚告治之。”晋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南朝律令规定子弟不听父母之训,敬恭有亏,父母可杀之(《宋书·何承天传》)。刘宋时,张江陵与妻吴氏咒骂母亲黄氏,黄氏忿恨自杀,结果判张江陵枭首,吴氏弃市,免死补治。又有民唐赐因饮酒得病,吐二十余虫而死。其妻张氏遵唐赐遗嘱剖腹检查,郡县法官认为张氏忍行刳剖,属伤夫罪,而唐赐子不禁止母亲剖父尸,属不孝,结果,判唐赐子弃市,张氏五岁刑。北朝初律令规定子不逊父母,凭刑。据此判定魏晋南北朝时期律法的特色是 A.程序简化 B.严刑峻法 C.以礼入刑 D.理学入法 6.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宗法制得到完善 7.人们对中国古代君主的称呼或以年号相称 ,或以庙号、谥号相称,按上述习惯以下对古代君主的称呼归类不一致的是 A. 周文王、周武王 B. 汉高祖、汉武帝 C. 唐太宗、唐玄宗 D. 顺治帝、光绪帝 8.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9.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10.《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这表明古代希腊 A. 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 B. 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 C. 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 11.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D.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1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13.“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C.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14.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B.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15.“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 B.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 C.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 D.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 16.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基于这般认识,美国在分权制衡原则下实行 A.总统制 B.共和制 C.联邦制 D.两院制 17.某部历史纪录片中有这么一段解说词“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户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事实恰恰相反,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导致第三共和国长寿的原因不包括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 C.政治体制之争已不复存在 D.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8.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 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B.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 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 1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以后机会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20.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6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8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大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回答: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4分)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不许照抄材料)(4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6分) 23.(16分)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4分) (2 )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24. (1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到1911年,清政府著派沈家本将一切现任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清政府法律修订馆,连同法制变革的另一机构——宪政编篡馆,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制定或修订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等十多部主要法典和法典草案。这些法典中不仅有宪法、行政法规、刑法,也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还有诉讼法等门类。 沈家本陈言:“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各国通例,惟君主大统颌,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其余侨居本国之人民,悉遵本国法律之管辖,所谓属地主义是也。独对于我国藉口司法制度未能完善,予领事以裁判之权,英规于前,德踵于后,日本更大开法院于祖宗发祥之地,立权日削,后患方长。”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具有宪法作用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有:(1)参政为官权;(2)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3)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逮捕、监禁、处罚权;(4)诉讼权;(5)财产权;(6)住宅不受侵犯权。义务有:(1)依法纳税;(2)依法当兵;(3)遵守国家法律。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政府修律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8分)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C C A B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D D D C B D C 21.(14分) (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6分) (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2分)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未形成权力的集中;(6分) 22.(14分) (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4分) (2)唐太宗认为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2分)明太祖认为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2分) (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2分)因为唐太宗要求“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后“方可奏行”,最后的决定权仍在皇帝一人手中。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来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4分) 23.(16分)(1)问题: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大州和小州的矛盾。(2分)解决:联邦政府拥有大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选举中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2分) (2)特点: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分立防止过度集权。(4分) (3)特征:选举:议会选举体现民主性,但未能组成政府;(2分)议会立法:议会拥有立法权,但不能监督政府;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控制。(2分)成因:德国在长期分裂后完成统一,巩固统一成为首要问题;普鲁士专制色彩浓厚,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4分) 24.(16分)(1)原因:西方列强的压力;革命党人的压力;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传统法律制度的弊端(礼法不分)。为了维护清朝统治(8分) (2)特点:兼取中西;参照古今;法律门类齐全;(3分) 评价: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在客现上有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