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2)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课标提示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共同体 ③独立自主 ④民主改革 ⑤朝鲜战争 ⑥教育 ⑦第二 ⑧政治大国 ⑨美苏 ⑩1961 ⑪不结盟 ⑫国际经济新秩序 考点二 ①社会制度 ②波兰 ③戈尔巴乔夫 ④1991 ⑤“人权高于主权” ⑥2001 ⑦“一超多强” ⑧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赶紧联合,求得生存” 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 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 思维导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漫画证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 《美日邦交之透视》 1987年《时代》封面 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 考法1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考题1】 (2017·陕西渭南模拟)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 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A 『』 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根本目的)是“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的发展”。B、C两项只是目的之一,而不是出发点。 『』 欧洲联合的条件 (1)各国的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 (3)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4)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考法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考题2】 (2017·河南六市模拟)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的变化反映了( ) A.美国实力衰弱,三足鼎立形成 B.越南战争失利,寻求欧洲支持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联合自强,美国重视欧洲 答案 D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北约其他国家的态度转变为“彬彬有礼”“很好地倾听”,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整体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故D符合题意。 『』 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1)美国与西欧的关系经历了美国帮助西欧复兴经济、西欧追随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逐渐摆脱美国控制的过程。西欧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而努力,日益走向联合。 (2) 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经济与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考法3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史料一 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史料二 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 (1)史料一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逐渐走向衰落。结合史料一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 提示 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陷入战争泥潭;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不结盟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史料二论述了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三种趋向: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史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提示 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论证: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确立了两极格局。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西欧复苏、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相对削弱,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形成相对的“单极世界” 。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 『』 美国衰落的原因,主观方面从美国综合国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归纳;客观方面从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崛起角度考虑。第(2)问属于主题类型的设问,首先理清线索,然后整合要点作答。第一步,提取史料二的观点,即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第二步,结合史实,分阶段论证观点,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国际格局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并初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美国积极建立“单极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 『』 多角度认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2)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进步,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考法4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 史料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展进程 ——摘编自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史料图示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中一组或多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图中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提示 评分说明: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 一等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图中各组要素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图中各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图中各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答案 略 『』 首先,陈述观点。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概括。“纵向”即一组图片间的关系,“横向”即两组或三组图片间的关系。如:随着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近代世界政治格局也随发展变化。其次,展开论证。可以三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证。如:英法美德等国实力对比变化,引发军备竞赛和殖民地争夺战;二战后美苏成为两大超级大国,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最后,再对所阐述的观点进行简要总结。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 (1)演变 ①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②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兴起。 ③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④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2)规律 ①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因而,变化是必然存在的。 ③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1.(2016·课标全国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排除D项。 答案 A 2.(2013·课标全国Ⅰ,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 西欧六国的联合首先实现了对煤、钢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联合管控,明确表达了避免战争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原因;B、C两项提供了联合的可能性。 答案 A 3.(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故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这些与题干中“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不符,故A、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4.(2014·重庆文综,12)1998 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解析 日本向世界组织捐款和出资,希望安理会改革,反映日本希望提高国际地位、成为政治大国的愿望,C项正确。A、B、D三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无法体现。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