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中合成ATP的部位是类囊体膜 B. ②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 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 ④中能量的去向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识记。‎ A.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 B.图中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正确;‎ C.图中③表示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而①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光能,C错误;‎ D.④是ATP水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1.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根据所掌握知识点,分析图中①~④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和发生的场所;2.易错点:注意区别①和③阶段产生ATP的能量来源和去向: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过程合成的ATP水解后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2. 现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O2浓度为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 O2浓度为时,经有氧呼吸产生CO2的为0.6‎ C. O2浓度为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 O2浓度为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解题关键是对两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识记。‎ A. 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总反应式可知,若CO2的产生量等于酒精的产生量,则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当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时,则说明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通过计算可知b浓度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3-0.7=0.6mol,B正确;‎ C.O2浓度为 c时有氧呼吸消耗(1.5-0.6)/6=0.15mol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0.6/2=0.3mol葡萄糖,可见葡萄糖有2/3通过酒精发酵,C错误;‎ D.)O2浓度为d时无酒精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1.熟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总反应式;2. 据反应物、产物及物质的量的关系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消耗O2,释放CO2量=酒精量,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量大于酒精量,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只产生CO2,没有酒精,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3.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过程①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 C. 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来自H2O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C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是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是NADH,用于第三阶段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正确.‎ 故选:D.‎ ‎4. 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 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 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答案】B ‎【解析】由曲线图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A错误、B正确;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因此与t2调相比,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C错误;低温不会破坏酶的活性,只能降低酶的活性,D错误。‎ ‎5. 在常温下H2O2溶液几乎不分解,但加入肝脏研磨液后,会快速分解成H2O和O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活化能的是(   )‎ ‎ ‎ A. E2 B. E3 C. E3-E2 D. E2-E1‎ ‎【答案】C ‎【解析】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是通过降低活化能而使催化效率更高。如图中的E3-E2即表示活化能。‎ 答案选C。‎ ‎6. 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答案】C ‎【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均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而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则发生在消化道内,不消耗能量,C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体的能量代谢。‎ ‎7.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 丙试管无CO2产生 ‎【答案】B ‎【解析】甲试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细胞质基质,在缺氧的条件下,能将丙酮酸氧化分解为CO2和酒精,A错误;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但在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不能氧化分解丙酮酸,所以乙试管不发生产生,B正确;丙试管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但在无氧条件下,只能将丙酮酸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为CO2和酒精,同时产生少量的ATP,C、D错误。‎ ‎【点睛】本题以酵母菌为素材,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及条件,能根据题干信息“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准确判断各选项。‎ ‎8. 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①④‎ ‎【答案】B ‎【解析】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研钵中除了加入剪碎的5g绿叶外,还需放入少许SiO2、CaCO3、丙酮。正常情况下纸层析的实验结果为,滤纸条上的4条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往下依次是: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丙酮用于溶解绿叶中的色素,甲同学未加丙酮,其滤纸条上应无色素带,与②相对应;乙同学操作正确,其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应为正常的分布,与④相对应;CaCO3能够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丙同学未加CaCO3,其滤纸条上代表叶绿素a、叶绿素b的色素带应较窄,与①相对应;SiO2能够使研磨更充分,丁同学未加SiO2,其滤纸条上的四种色素带均应较窄,与③相对应。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呈现,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对新教材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进行了考查。在审题时,可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理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 ‎9.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甲、乙两图分别是(   )‎ A. 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 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 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 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所示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紫光,意图所示色素主要吸收紫光。由教材知识知: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甲图所示色素为叶绿素,乙图所示色素为胡萝卜素。‎ 考点:本题考查色素的吸收光谱,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识图能力。‎ ‎10. 细胞呼吸方程式:能量光合作用方程式: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 B.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不是可逆反应,二者无联系 C. 二者都能产生ATP,且产生的ATP作用相同 D. 水是二者的共同产物,但水不是二者的共同反应物 ‎【答案】A ‎【解析】A.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供能;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所以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A正确;‎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细胞呼吸提供O2,细胞呼吸为光合作用提供CO2,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消耗水,暗反应阶段产生水;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D错误;‎ 答案选A。‎ ‎11.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以太阳能作为能源 B. 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 C. 都可以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都是高等生物的代谢类型 ‎【答案】C ‎【解析】化能合成作用以无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A错误;光合作用以太阳能为能量,B错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别用光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C正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是低等生物,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名师点睛】(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它们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微生物进行的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12. 图中甲图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 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 限制E→F段上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 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鉴定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题图中信息的分析。‎ 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 B.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但限制E-F段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量,B错误;‎ C.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酶的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 D.‎ 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1.有关酶的特性: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2.对坐标图的分析:先看横、纵坐标,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看曲线变化与横坐标间的联系,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 ‎13.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结果如下表。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 ‎ A. 11.5‎‎ B. 4 C. 10.5 D. 1.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表格分析可知A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分别为5.5和15,所以它们在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固定的CO2量分别为11+5.5=16.5、15,所以两者的差值为16.5-15=1.5,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S1+S3可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B. S2+S3可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 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 D. 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关系,解题要点是对坐标图的分析。‎ A. 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A正确;‎ B.S2+S3表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B正确;‎ C.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若土壤中缺Mg,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B点就会向右移,D点就会向左移,C正确;‎ D.因为S2+S3表示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净积累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S2+S3)-(S1+S3)=S2-S1,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解题易错点:1.结合题意可知玉米在整个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由于温度不变,呼吸作用强度保持不变,因此可用S1+S3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2.由A点开始,光合作用出现,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断增多;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图中的S1可表示B点之前的光合作用量,也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合成量;但是超过B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2就可以表示B点之后的有机物积累量。‎ ‎15.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的复制 C.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 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要进行DNA的复制,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平均分配,B正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染色体,但也不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蛙的红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 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①时期染色体数:DNA数=1: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错误;B.③时期染色体数 和DNA数都是2N,与体细胞相同,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C.①时期染色体数:DNA数=1:2,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是4N,故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正确;D.②和③均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取柱形图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根据图片信息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 ‎17.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请分析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染色不深的步骤是( )‎ A. 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解离液中3~5min B. 待根尖酥软后,将其放在龙胆紫溶液中染色 C. 3~5min后,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D. 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按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题要点是对实验步骤的识记。‎ A.解离时,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A正确;‎ B.待根尖酥软后,要用清水漂洗,以防解离液与染色剂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B错误;‎ C.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C正确;‎ D.在弄碎的根尖上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B. 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 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 D. 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答案】D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A正确;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B正确;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C正确;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小,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 ‎【名师点睛】模拟探究实验 ‎①细胞模型:不同大小的琼脂块。‎ ‎②运输效率表示法: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 ‎③检测方法:酚酞遇NaOH呈紫红色。‎ ‎19. 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某生物体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的数个时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乙—丙—甲—丁—戊 B. 甲、丙所在分裂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其余各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 C. 该细胞连续分裂10次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D. 图示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B ‎【解析】甲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且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戊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因此,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乙→丙→甲→丁→戊,A项正确;乙间期细胞中已经完成染色体复制,也含有染色单体,B项错误;甲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该细胞连续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C项正确;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项正确。‎ ‎20.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 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ATP,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癌变 ‎【名师点睛】癌细胞的特征与癌变机理 ‎(1)特征分析 ‎①无限增殖: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②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易分散和转移: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 ‎③失去接触抑制性:正常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称为接触抑制。而癌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体外培养中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 ‎(2)细胞癌变的机理 ‎21. 下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④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 B. 过程的细胞中细胞核的体积减小,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 C. 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 D.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与过程有密切关系 ‎【答案】D ‎ ‎ B.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某些酶的活性降低,而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B错误;‎ C.细胞癌变后,其细胞周期变短,且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错误;‎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过程完成的,D正确;‎ 答案选D。‎ ‎22. 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 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答案】A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正确;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但是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不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场所、细胞质分裂方式、是否需要变形、生殖细胞数目,C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 ‎ 精子的形成 ‎ 卵细胞的形成 ‎ 形成部位 ‎ 精巢 ‎ 卵巢 ‎ 不同点 ‎ 过程 ‎ 变形期 ‎ 无变形期 ‎ 性细胞数 ‎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 ‎ ‎ 细胞质的分配 ‎ 均等分裂 ‎ 不均的分裂 ‎ 相同点 ‎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 ‎23.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A ‎【解析】受精卵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但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A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C、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24. 下列几组染色体中,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是( )‎ A ②③ B ①⑤ C ①④ D ④⑤‎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时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形状和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据此分析可此,图中的④和⑤符合;‎ 答案选D。‎ ‎25. 如图A和图B为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细胞A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 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 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D. 细胞B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从图中看出,A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A正确;B.A细胞在减Ⅰ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分裂,因此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C.B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前期时有联会现象,C错误;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发生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没有改变,因此B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6. 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正常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0,染色单体为20条;减二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而成为2条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染色单体数为0。‎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要充分利用题中所给条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由此确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二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不含同源染色体;而在减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短暂加倍,并且染色单体消失。‎ ‎27.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 )‎ A. 0处 B. 1处 C. 2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有丝分裂过程没有联会现象,①错误;②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②正确;③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有联会现象,③错误;④同源染色体分离使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④正确;⑤过程着线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⑤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 一雄性生物体,其体细胞有对同源染色体。在不进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以及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 1、2n、2n B. 2、2n、2n? C. 2n 2n 2n? D. 2n、4、4‎ ‎【答案】A ‎【解析】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基因型都相同,所以该生物体的所有精原细胞基因型相同;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该生物体可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种类为2n,精子种类为2n。‎ 答案选A。‎ ‎29. 下图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的单体相同位置所含基因本题,可能为基因突变,或者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正确,B与b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A与B连锁在同一条单体上,不会发生分离,C错。A与a如果在同源染色体,则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如果在姐妹染色单体,则发生矮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期,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0. 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 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D. 每个四分体中含有4个双链的DNA分子 ‎【答案】C ‎【解析】A.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A正确;‎ 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 C.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联会后才能形成四分体,C错误;‎ D.每个四分体中有四条染色单体,各含一个DNA分子,共4个DNA分子,D正确;‎ 答案选C。‎ ‎31. 下图表示某细胞正在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正在进行减数分裂,有4个四分体 B. 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C. 1和2、1和3、1和4之间均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D. 全部分裂完成以后,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所以有2个四分体,A错误;‎ B.图中A和B,C和D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染色单体,B正确;‎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1和2是姐妹单体,不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 D.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D错误;‎ 答案选B。‎ ‎32.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 ‎【答案】C ‎【解析】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①正确;‎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减一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⑤正确;‎ ‎⑥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⑥错误;‎ ‎⑦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⑦错误;‎ 答案选C。‎ ‎33. 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 ‎ A. Ⅱ所处阶段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解析】根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分析可知,图中①:染色体,②:染色单体,③:DNA。Ⅰ:精原细胞,Ⅱ初级精母细胞,Ⅲ:次级精母细胞,Ⅳ:精细胞。‎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原因是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A正确;‎ B.Ⅲ中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的一半,代表次级精母细胞, B错误;‎ C.②的数量变化为0→16→8→0,代表染色单体,C错误;‎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D错误;‎ 答案选A。‎ ‎34.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能适用于哪些生物 (  )‎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豌豆 ④蓝藻 ⑤狗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遗传,豌豆和狗符合;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乳酸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这三者都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答案选D。‎ ‎35.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1:2:1 D. 测交后代的比为1: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故A、C错误,B正确;测交实验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并能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具体运通,难度不大。‎ ‎36. 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 A. 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B. 正确选用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D.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①选择了正确的实验材料——豌豆;②采用了正确的实验方法,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进行研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孟德尔并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 关于测交,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B. 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 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D. 测交时F1,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A正确;通过测定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的正确性,B正确;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根据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C正确;测交时,与子一代杂交的另一亲本是隐性性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8. 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 纯合子体细胞中决定该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是相同的 C.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杂合子,两种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两种杂合子杂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及特点,解题要点是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识记。‎ A.隐性纯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为相同的基因,B正确;‎ C.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两种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两种杂合子杂交的后代也可以有纯合子,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对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杂交等交配方式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的判断: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 ‎39.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测交(植物还可以用自交);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杂交;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测交。‎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中几种杂交方式与生物的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0.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 A.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B.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D. 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运用假说--演绎法,即科学实验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前两个阶段属于假说阶段,后两个阶段属于演绎阶段。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41.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 某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 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答案】B ‎【解析】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是现代对分离定律的解释,A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使孟德尔根据这个比例提出问题,B正确;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是其演绎推理和实验的结果,C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其假说内容之一,D错误。‎ ‎42. 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他做出的“演绎”是(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假象提出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A项是属于假说内容,且孟德尔只提出遗传因子,没提出等位基因;B项属于杂交实验内容;C项也是假说内容;D是推理内容。‎ 故答案选D。‎ ‎43.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A. ①②④ B. 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①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①错误;‎ ‎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为杂合子,因此产生的配子类型比例为1:1,②正确;‎ ‎③杂种Aa和aa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③正确;‎ ‎④杂种Aa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比为:AA:Aa:aa=1:2:1,④错误;‎ ‎⑤杂种Aa和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1:1,⑤正确;‎ 答案选D。‎ ‎44. 用基因型未知的灰鼠和白鼠进行杂交育种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如果来自杂交组合Ⅳ的灰色雌鼠与来自杂交组合Ⅱ的灰色雄鼠交配,那么下列哪种情况是最可能的 ( ) ‎ A. 所有后代都是灰色的 B. 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 C. 后代中的一半是灰色的 D. 后代中的1/4是灰色,或者后代中的1/4是白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要点是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 分析表格:杂交组II:灰色×灰色→后代出现白色性状,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灰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组Ⅳ:灰色(A_)×白色(aa)→后代均为灰色,说明亲本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A。所以杂交组Ⅳ的灰色雌鼠(AA)与来自杂交组合Ⅱ的灰色雄鼠(Aa)交配,即AA×Aa→AA、Aa,后代均为灰色。‎ 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杂交组Ⅳ的灰色雌鼠与来自杂交组合Ⅱ的灰色雄鼠的基因型,判断方法是“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45.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 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 A. 1∶2∶1 B. 4∶4∶1‎ C. 3∶2∶1 D. 9∶3∶1‎ ‎【答案】C ‎46. —般人对苯硫脲感觉苦味是由基因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对夫妇,他们的子女中味盲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 ④⑤⑥ B. ④②⑤ C. ④⑤②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味盲的比例是25%,说明双亲都是杂合子;味盲的比例是50%,说明双亲一个是杂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味盲的比例是100%,说明双亲都是bb,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7.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根据题意卵巢应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1;而精巢也能产生A和a两种精子,比例也为1:1,因此两种小桶中均放了两种A和a的小球,并且比例是均等的,也就是6:6,以模拟配子的比例,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个容器中产生的两种配子的比例都是1:1,即两个容器中的两种配子的数量应该相等。‎ ‎48. 某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 A. 甲组灰色亲本为纯合子 B. 乙组结果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 乙组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 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由杂交乙的结果可知,两个表现型为黄色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为隐性性状,且杂交乙中的双亲为杂合子,B正确;杂交甲的亲子代均表现为隐性性状(灰色),因此,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A正确;结合杂交乙后代中黄色:灰色=2:1,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黄色个体纯合时会死亡,因此,杂交乙后代黄色毛鼠都是杂合子,而没有纯合子,C错误;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答案选C。‎ ‎4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兔的长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D. T和T,T和t,t和t都是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解题要点是对相关概念的识记。‎ A.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隐性性状是指杂合子一代中不能表现出的性状,隐性纯合时,隐性性状得以表现,B错误;‎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T和t是等位基因,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0. 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右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说法是(    )‎ A. a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a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 b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D. c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的分离定律。Aa连续自交n次后,杂合子的比例为,显性纯合子比例与隐性纯合子比例相等,为 ‎,杂合子数量不断接近于0,而显隐性纯合子各自的数量不断趋近与0.5,纯合子总数不断趋近于1,因此a为纯合子,b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c为杂合子。‎ ‎51.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B.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C. 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D. F2有4种表现型和6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A.每一对遗传因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F1作为亲本可分别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C正确;‎ D.F1自交,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D错误;‎ 答案选D。‎ ‎52.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F1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比例是1:1:1:1,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不是1:1,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名师点睛】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53.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下面哪个过程中(  )‎ ‎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即产生配子的步骤。‎ 答案选A。‎ ‎54.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最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亲代2种配子结合产生的F1基因型为YyRr B. F1产生4种配子,其数量比为1:1:1:1‎ C. F1配子随机相遇自由结合而产生F2‎ D. F2中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答案】B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型为YyRr的F1可产生4种配子,其数量比为1:1:1:1。‎ 答案选B。‎ ‎55. 如图所示某生物的基因型,其中的等位基因是( )‎ A. a与b B. a与B C. B与b D. C与C或D与D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B与b 。‎ 答案选C。‎ ‎56. 下列对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琬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 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D. 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F1的基因型为YyRr,能产生四种雌雄配子,即YR、Yr、yR、yr,A正确;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1,黄色与绿色之比也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B正确;F2出现9种基因型,C错误;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D正确。‎ 考点: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 ‎57.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F2中性状重组类型个体占总数的( )‎ A. 3/8 B. 3/8或5/8 C. 5/8 D. 1/16‎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若亲本为AABB和aa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的个体占总数的3/8;若亲本为AAbb和aa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的个体占总数的5/8;‎ 答案选B。‎ ‎58. 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 : 6 :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  )‎ A. 2 : 0 : 1 B. 0 : 2 : 1 C. 5 : 0 : 1 D. 0 : 5 : 1‎ ‎【答案】B ‎【解析】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B-(扁盘状),A-bb(圆形),aaB-(圆形),aabb(长形)=9:3:3:1,说明双显性为扁盘状,单显性为圆形,双隐性为长形;‎ 分两种情况:‎ ‎1、二代中的圆形南瓜(1/3AAbb、2/3Aabb),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产生的配子Ab为2/3,ab为1/3,做测交,则后代中Aabb占2/3、aabb占1/3;‎ ‎2、二代中的圆形南瓜(1/3aaBB、2/3aaBb),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产生的配子aB为2/3,ab为1/3;‎ 做测交,则后代中aaBb占2/3、aabb占1/3;‎ 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0 :2 :1;选B。‎ ‎59. 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二者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 A. 3/4,1/4 B. 1/2,1/8‎ C. 1/4,1/4 D. 1/4,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父亲是多指,母亲一切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说明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TtAa和ttAa。每对基因单独考虑,Tt和tt杂交,后代1/2正常,1/2多指;Aa和Aa杂交,后代3/4正常,1/4白化,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的概率为:1/2×3/4+1/2×1/4=1/2;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1/2×1/4=1/8,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计算的能力。‎ ‎60. 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 C. 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D. 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后代出现了16的变形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是两对基因控制的,A正确。如果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1黑:2灰:1白,B错误。F2中灰鼠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C错误。F2黑鼠基因型有4种,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技法提炼:‎ 由基因互作引起特殊比例改变的解题技巧 解题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①判断双杂合子自交后代F2‎ 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写出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根据题意将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合并同类项”,如12∶3∶1即(9+3)∶3∶1,12出现的原因是前两种性状表现一致的结果。③根据②的推断确定F2中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推断亲代基因型及子代各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比例。‎ 二填空题 ‎61.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组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图为洋葱表皮细胞,B图是口腔上皮细胞,将其同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分别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2)若B图为人体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其细胞核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如图C所示:血红细胞中AC基因开启,BDE基因关闭,肌细胞中BC基因开启,ADE基因关闭,则C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肌动蛋白、血红蛋白基因、ATP水解酶基因)B基因可能是_________(肌动蛋白基因、血红蛋白基因、ATP水解酶基因)这说明了细胞分化是基因_______________的结果。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仍是黑色素细胞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这体现了细胞分化的_____________特点。‎ ‎(3)若B图的细胞是恶性肿瘤细胞,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____],抑癌基因的突变无法阻止细胞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与良性细胞相比,恶性细胞表面的________减少,导致其在人体内分散和转移。‎ ‎(4)若B图是一只绵羊的乳腺细胞,在培养克隆羊的过程中,取乳腺细胞中的[____],移植到另一只绵羊的去核卵细胞内,该细胞发育成了绵羊,这说明_____________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1). 质壁分离 (2). 皱缩 (3). ATP水解酶基因 (4). 肌动蛋白 (5). 选择性表达 (6). 稳定性 (7). ③ (8). 不正常 (9). 糖蛋白 (10). ⑧ (11). 动物体细胞核 ‎【解析】‎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分化和癌变等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图示中结构的分析,对细胞分化和癌变实质的理解。‎ ‎(1)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若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发生皱缩。‎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血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有ATP水解为血红细胞供能;肌细胞中有肌动蛋白,有ATP水解供能;所以在血红细胞和肌细胞中都表达的C基因是ATP水解酶基因,B基因是肌动蛋白基因;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这说明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 ‎(3)肿瘤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中③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抑癌基因的突变将无法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由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其在人体内分散和转移。‎ ‎(4)培养克隆羊所用的是核移植技术,即取体细胞的⑧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只绵羊的去核卵细胞内,该细胞发育成了绵羊,这说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1.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各结构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2.对细胞分化实质和特点的理解:同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核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不同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而转录生成的RNA及翻译生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62.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细胞内________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 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 相对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试回答:‎ ‎①由到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 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 ______ 。‎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 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 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 ATP溶液”)。‎ ‎【答案】 (1).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 ATP与ADP相互转化 (3). 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4). A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 (5). ATP (6). 葡萄糖溶液 (7). 肌肉收缩 (8). ATP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的综合,解题要点是了解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①ATP 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②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是因为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即A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这既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3.①由于实验的目的是证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实验时应以是否提供ATP为自变量,但实验前必须要耗尽肌肉自身原有的ATP。‎ ‎②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葡萄糖溶液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再滴加ATP溶液。‎ ‎[点睛]:本题易错点:1.对ATP结构的认识: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2.对图形的分析:根据坐标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结合教材所学内容,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特点及意义。‎ ‎63. 据图回答问题:‎ ‎1图A中a点C02‎ 的释放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ab段_____(有/没有)发生光合作用,6点和18点时,呼吸速率__________光合速率,曲线bcd围成的面积代表植物白天_______的有机物量,最轻和最重分别是____________点。‎ ‎2图B中光补偿点是 ______________,E点CO2浓度与A点相比,植物有机物___________ , ______点CO2浓度最小,说明有机物积累最多 ,BC段:曲线平缓上升,因为凌晨温度低,影响了___________CD段:曲线更为平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凌晨温度较低 (2). 有 (3). 大于 (4). 净积累 (5). b点和d点 (6). D H (7). 相等 (8). H (9). 呼吸强度 (10). 出现光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坐标图的分析。‎ ‎1.据图分析,图A中a点C02的释放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凌晨温度较低,呼吸作用减弱所致;图A中b点时CO2吸收量=CO2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 ab段有光合作用发生;6点和18点时CO2释放量大于CO2吸收量,说明这两点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曲线bcd围成的面积代表植物白天有机物净积累量。最轻的是b点,最重的是d 点。‎ ‎2.图B中纵坐标代表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D点之后,容器中CO2减少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致,H点之后容器中CO2增多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致,因此D点和H点代表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E点时CO2浓度与A点相同,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在这两点时相等。H点CO2浓度最小,说明有机物积累最多。BC段:曲线平缓上升,因为凌晨温度低,酶的活性降低,使呼吸作用强度减弱所致;CD段:曲线更为平缓,因为出现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CO2所致。‎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坐标图的分析:1.分析横坐标和纵坐标,找出两者间的联系;2.分析坐标中曲线变化规律与坐标间的联系;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间物质变化的联系,分析容器内CO2变化的原因:如果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容器中CO2浓度会增大,相反则减少。‎ ‎64. 据图回答问题 Ⅰ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 ‎①甲、乙装置D中放入__________溶液,装置乙作为____组 ‎②装置甲、乙____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色液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若甲液滴_______移2.5cm/h,乙左移0.5cm/h则呼吸作用强度为______________cm/h。‎ Ⅱ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 ‎①甲、乙装置D中放入__________溶液,乙装置作为对照组 ‎②将装置甲、乙放在________、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液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若甲液滴 _________移3cm/h,乙左移0.5cm/h则净光合作用强度为____________cm/h。‎ ‎④转基因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_______cm/h。‎ ‎【答案】 (1). NaOH (2). 对照 (3). 遮光 (4). 左 (5). 2 (6). NaHCO3 (7). 光照强度 (8). 右 (9). 3.5 (10). 5.5‎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相关实验,解题要点是对实验的目的、原理的理解。‎ I.①用本装置测定植物呼吸速率时,以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表示植物O2的消耗情况,因此 甲、乙装置中的D中放入NaOH溶液来吸收容器中的CO2;装置乙是对照组。‎ ‎ ②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容器中气体变化的影响,装置甲、乙应作遮光处理,且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由于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而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所以红色液滴将左移,且移动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量,可代表呼吸速率。乙装置中植物已死亡,不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乙装置中的液滴移动可代表物理因素等造成的误差。因此该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为2.5-0.5=2 cm/h。‎ II.若要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容器中的CO2浓度将保持平衡,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表示植物释放O2量;‎ ‎①甲、乙装置D中放入NaHCO3溶液,维持容器中CO2浓度不变。‎ ‎②将装置甲、乙放在光照强度、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去用于有氧呼吸外,多余的氧气将释放到容器中,而由于容器中CO2浓度不变,因此红色液滴将因为O2的增多而右移,且移动的距离表示植物净光合强度。乙装置中的液滴移动可代表物理因素等造成的误差,因此该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为:3+0.5=3.5 cm/h。‎ ‎④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2+3.5=5.5 cm/h。‎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测定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装置的分析:1.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放入适宜浓度的CO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2.测呼吸速率时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测净光合速率时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3.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单位时间内左移距离代表呼吸速率);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单位时间内右移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65. 下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__阶段,染色体①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___阶段。‎ ‎(3)B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其中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①④,则另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 ‎(4)图B细胞中有_____个四分体 ‎【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2). 0 (3). e→f  (4). f→g (5). 次级精母细胞 (6). ②③ (7). 2‎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两种分裂方式中染色体和DNA行为和数量变化规律的识记。‎ ‎(1)据图分析,A细胞中着丝分裂后,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故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图中的e→f;染色体①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C图中的f→g ;‎ ‎(3)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若其中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①④,则另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②③;‎ ‎(4)图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有2个四分体。‎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图示的分析1.:图A和图B是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首先是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并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无同源染色体,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可根据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分析判断,如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2.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数量变化规律,分析坐标中各阶段代表的细胞分裂方式:a-d代表有丝分裂,d-f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f-g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 ‎66.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以高茎(D)纯种豌豆和矮茎(d)纯种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解释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四条假设中的第三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所进行的三组实验中,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3)F1测交,即让F1植株与_____________杂交,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4)将F1自交后代F2中所有的高茎豌豆播种后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如果其中某个种子自交后只表现出一种表现型,则该类型种子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 F1测交 (3). 隐性纯合子(矮茎) (4). Dd∶dd=1∶1 (5). 高茎∶矮茎=5∶1 (6). DD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内容,解题要点是对孟德尔杂交实验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识记。‎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4点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验证了他的假说;‎ ‎(3)F1基因型为Dd,和隐性纯合子dd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1;‎ ‎(4)F1自交后代F2中所有高茎的基因型为1/3DD和2/3Dd,所有的高茎豌豆播种后进行自交,只有Dd出现性状分离,即dd概率为2/3×1/4=1/6‎ 所以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5∶1;如果其中某个种子自交后只表现出一种表现型,说明此种子是纯合子,基因型为D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识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内容、假说内容、演绎推理内容、验证实验内容;2.对F2中显性性状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分析:纯合子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1;‎ ‎67.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问杂交后代中 ‎(1)子代表现型及其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________,后代个体中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___。‎ ‎(3)表现型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重组类型中能作为品种保留下来的占________。‎ ‎(4)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2). 1/4 (3). 3/4 (4). 1/4 (5). 50% (6). YyRr和yyRr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要点是对柱状图的分析。‎ ‎(1)由题图得出:子代黄:绿=1:1;圆:皱=3:1;,组合起来得出子代表现型及其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是: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3:1)=3:1:3:1;‎ ‎(2)据子代的表现型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Yy×yy后代纯合子yy的比例为1/2,Rr×Rr后代纯合子YY+yy比例为1/2,故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1/4;剩下的都是杂合子,即后代个体中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占3/4;‎ ‎(3)子代重组类型为黄皱和绿皱,由题图可得黄皱=1/2×1/4=1/8,绿皱=1/2×1/4=1/8,即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1/8+1/8=1/4;重组类型中能作为品种保留下来的为纯合子,黄皱纯合子为YYrr,Yy×yy后代无YY,所以黄皱无纯合子,绿皱纯合子为yyrr,Yy×yy后代yy的比例为1/2, Rr×Rr后代中rr比例为1/4,所以 ‎ yyrr比例为1/2×1/4=1/8,即重组类型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8)/(1/4)=1/2;‎ ‎(4)据子代的表现型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 ‎[点睛]:本题解题技巧是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即将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亲本为黄圆×绿圆,杂交产生子代黄:绿=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Yy×yy;后代圆:皱=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Rr×Rr,组合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