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的学生,有的是贫的平民,如颜回住在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仲弓的父亲是贱人,公治长曾是犯人。这体现了孔子 A. 克己复礼的思想 B. 有教无类的理念 C. 人人平等的主张 D. 宽容待人的态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孔子的学生出身各不相同,说明孔子没有因为学生及其家庭而拒绝他们,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克己复礼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招收学生的标准,并不涉及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教育理念,不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故D错误。‎ ‎2.孟子认为,国君只顾“君之仓廪实,府库充”,而不管人民的疾苦,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劳动力逃亡。为此,他主张 A. 实施法治 B. 严格等级 C. 实行仁政 D. 维护周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管人民的疾苦,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劳动力逃亡”,结合孟子的主张可知他主张实行仁政,C项正确;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中没有涉及等级;也没有体现礼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 ‎3.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体现了他的思想是 A. 道是万物的本原 B. 人性本善 C. 无为而无不为 D. 小国寡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道可道,非常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知老子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为与小国寡民的主张,只强调万物的本原是什么。故排除BCD三项。‎ ‎4.针对战国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墨子主张 A. 法治 B. 德治 C. 无为 D. 兼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墨子的主张是兼爱与非攻等。故D项正确;法治是法家主张;德治是儒家思想;无为是道家思想;故排除ABC三项。‎ ‎5.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 实行赏罚分明 B. 法术势结合统治 C. 进行变法革新 D. 建立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要在中央”,结合法家的主张可得出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D项正确;ABC三项的内容都是法家的主张,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ABC三项。‎ ‎6.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B.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C. 思想界出现严重混乱 D. 独尊儒术局面被打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B项正确;诸侯争霸局面是社会转型的一个表现,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百家争鸣并不是思想界的混乱,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独尊儒术局面,故D项错误。‎ ‎7.汉武帝先后以十一年之久,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土、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这些举措 A. 消除了法家思想的影响 B. 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树立了黄老学说的权威 D.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土、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都是汉武帝尊儒的体现,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正确;汉代仍有法律,故不能消除法家思想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科学的影响,排除B项;此时已经不用黄老学说,C项错误。‎ ‎8.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他主张 A. 理是万物的本原 B. 气是万物的本原 C. 气在理先 D. 格物致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可知朱熹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气”,以及理与气的关系,故B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故D项错误。‎ ‎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的作者应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良知两字是参同”,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致良知”,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人物都没有涉及到“良知”,故排除ABD三项。‎ ‎10.王夫之指出:世界上没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认为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的,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也就是切矛盾的双方都具有同一性。他的这一认识 A. 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 B. 吸收和借鉴了老子思想 C. 具有唯心主义的特征 D. 挽救了儒家思想的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故B项理解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与道家朴素的辩证思想有关,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朴素的辩证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体现,而不是唯心,排除C项;王夫之的主张并不能挽救儒家思想的危机,排除D项。‎ ‎11.某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该著作应是 A. 《黄帝内经》‎ B. 《干金方》‎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可知,《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D项正确;AC均成书于汉代,故排除AC项;《干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著作,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 ‎12.明清时期,《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小说广为流传,深受民众喜爱。其原因是这些小说 A. 传播了佛教的观念 B.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 C. 弘扬了传统道德观 D.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这些小说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是弘扬传统道德观的一种表现。故C项正确。这些小说并没有都有体现佛教的内容,故A项错误。 “《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和作者的主观情感息息相关,是否还原了历史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得知,所以不一定增加了历史的真实,也无从得知是否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故B、D项错误。‎ ‎13.唐代书法家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作品中,符合他的风格的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结合所学可知,张旭擅长草书,选项中的作品风格来看,A项是草书的风格,故A项正确;B项是行书,C项是楷书,D项是隶书。故排除BCD三项。‎ ‎14.下面这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寓情于景”。该绘画应属于 A. 山水画 B. 文人画 C. 花鸟画 D. 风俗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画中有诗有文有印的特点,再结合材料中所说是清代郑板桥的画作,可以得出这是文人画,故B项正确;该画并没有画山水,也没有鸟,更没有展现风俗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 ‎15.京剧险谐繁多,蔚为大观。《说唱险谐》中的这段歌词写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喷…”,“红脸”表达的应是 A. 忠勇正义 B. 好诈狡猾 C. 刚直果政 D. 凶猛骁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并结合关公的形象,可知“红脸”表达的是忠勇正义,故A项正确;“白脸”表达的是好诈狡猾。“蓝脸”表达的是刚直果政。“黄脸”表达的是凶猛骁勇。故排除BCD三项。‎ ‎16.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体现了他的 A. 人文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无神论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第一次把人置于社会的中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A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并没有体现辩证法思想、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故排除BCD三项。‎ ‎17.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知识是美德的前提 B. 有知识必然有美德 C. 先有美德后有知识 D. 有知识必然有幸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前提,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知识与美德有必然的联系。没有论证二者谁先谁后。也没有体现知识对幸福的必然作用。故排除BCD三项。‎ ‎18.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我觉得,你严厉遣责我的风流韵事,不是出于事实本身,而是出于你庸俗的偏见,说什么如果我选择了一个出身高贵,而不是一个出身低贱的人,那你也许就不会生气了。因此,你指责的不是我的过失,而是命运的过失。”这反映出他的思想倾向是 A. 倡导法律至上 B. 主张人人平等 C. 反对专制制度 D. 抨击天主教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不管选择出身高贵还是出身贫贱的人,都不应该生气,如果生气了那是因为“出于你庸俗的偏见”,因此他主张人人应该是平等的,不要因为人们的出身而对此产生偏见,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律的内容,故A项错误;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而反对专制制度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故D项错误。‎ ‎1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他主张 A. 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精神权力 B. 世俗权力应该领导罗马教廷 C. 世俗权力是正义与善良的代表 D. 打破对基督教的盲目崇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可以得出其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精神权力,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世俗政权对教会的领导,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世俗政权与教权的关系,而不是世俗政权的内涵体现,故C项错误;D项属于影响,而不是其主张的内容,故D项错误。‎ ‎20.马丁・路德认为,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该主张是 A. 因信称义 B. 天赋人权 C. 因行称义 D. 信仰自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可得出是因信称义,而不是因行称义,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天赋人权,天赋人权的主张是启蒙运动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而不是信仰自由,排除D项。‎ ‎21.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水恒的真理,为水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剩夺的人权所排挤。”该运动应是 A. 新文化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水恒的真理,为水恒的正义”“ 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剩夺的人权”可得出这些都是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启蒙运动之后,当时恩格斯已经去世,不可能评价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没有涉及到自然人权、天赋人权等内容,故排除BC两项。‎ ‎22.卢梭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他的思想 A. 集启蒙运动之大成 B. 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C. 代表了社会底层的意志 D. 奠定了法治的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卢梭认为“主权在民”。他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由此可见,卢梭坚决捍卫人民主权,他的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卢梭的思想是集启蒙运动之大成,排除A项;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法治的内容,因此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 ‎23.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牛顿的成就 A. 受工业革命影响 B. 开创了实验科学 C. 推动了思想解放 D. 否定了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控制,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此时还没有工业革命。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科学。牛顿的经典力学并没有谈及宗教信仰问题。故排除ABD三项。‎ ‎24.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是 A. 经典力学 B. 地心说 C. 日心说 D. 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信息,可各出该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D项正确;ABC三项都没有涉及到“四维空间”,时空的弯曲等问题,故排除ABC三项。‎ ‎25.“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伽利略发现许多星体 C. 牛顿的万有引力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推动了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发现许多星体、牛顿的万有引力,都没有涉及到人类的起源,上帝创世的内容,故排除ABC三项。‎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非礼勿視,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在大学立五经博士,独事儒术而罢融百家,作为一代大儒的董仲舒受到尊重。他的“天人感应”说,成为神化皇权的理论依据,他的“三纲”说,即“父为子纲,君为臣钢,夫为要纲”的说法,成为普遍性的道德規范。尽管在现实政治中法家思想更受重視,但“外儒内法”,法家思想也往往要穿着儒家衣冠才能出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鸣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根据材料一,简单谈谈你对孔子“仁"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主张及其意义。‎ ‎【答案】(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包含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民本思想;礼和仁互为表里,主观上要自我克制;自己希望达到的,也要使别人达到;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是孔子思想道德观和伦理观的集中体现。‎ ‎(2)丰富了儒学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意义: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 ‎【详解】(1)根据“爱人”,可得出孔子主张的仁是要关爱他人,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要关爱民众。“非礼勿視,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强调仁与礼的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强调“仁”要做到自己希望达到的,也要使别人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根据材料“他的“天人感应”说,成为神化皇权的理论依据,他的“三纲”说,即“父为子纲,君为臣钢,夫为要纲”的说法,成为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可得出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丰富。提升了儒学的地位,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根据材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其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意义根据所学,回答黄宗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材料二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到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接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载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简表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时代背景予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态度以及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为启蒙思想家简表,从表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 ‎【答案】(1)示例: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代表人物达•芬奇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的美及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等,赋予宗教人物以人的形象和情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特征。‎ ‎(2)态度:赞扬英国的政治制度。主张:天赋人权;人身、信仰自由;反对教权主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实行法治等。‎ ‎(3)示例:信息:启蒙运动的高潮在法国。说明:法国涌现出孟德斯鸠、卢梭等著名启蒙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法治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详解】(1)这三幅图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代表作品,阐述时要回答文艺复兴的背景,所选的作品的作者的艺术风格、特色,以及图中所彰显的人文主义色彩。‎ ‎(2)根据“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 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接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载判的自由”等信息,可以得知伏尔泰强调在英国,人们享有比较充分的政治权利,这是其它的君主制的国家所做不到的,所以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认同英国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 只能接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载判的自由”“ 信仰的自由”,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伏尔泰的主张。‎ ‎(3)表格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启蒙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 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以从启蒙运动发展过程的角度,代表人物主张的角度,这些主张产生的影响的角度去概括阐述。阐述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大エ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炼铁厂用它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来排除矿井积水,纺织行业用它来作为动力。1800年,英四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5210马力,1825年增至15000,总功率375000马カ。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然料,即石油和然气。‎ ‎——据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造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治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责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陶楼和作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个人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和应用使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相关,它正在改变(或决定)我们的生活。1996年,美国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认为:“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高清晰度电視、数字相机等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它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エ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陈筠泉、殷登样主编《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1)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宣告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完成了由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的转变;为新能源石油、燃气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等。‎ ‎(2)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起到主导作用,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的积累,科学只起到辅助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各种发明创造都是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前提,科学与技术紧密地结合。‎ ‎(3)改变了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学习方式,拓展了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日常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便利了交流;也出现了沉迷网络、网络犯罪等负面影响。‎ 说明:主观试题学生所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解决了大エ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 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然料,即石油和然气。”,从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对新能源开发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可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技术起到主导作用,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的积累,科学只起到辅助作用。根据材料“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责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陶楼和作坊。”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地结合的特点。‎ ‎(3)根据材料“它正在改变(或决定)我们的生活”“ 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它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从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消极影响等角度概括。‎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