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案纸规定的位置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 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原料价格 B. 劳动力价格 C. 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 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 原料使用量 B. 劳动力使用量 C. 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 【2题详解】 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克制,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3题详解】 从在越南/巴基斯坦建厂,使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转移到美国建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说明我国纺纱业已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 海拔高 B. 种源丰富 C. 火山灰深厚 D. 光照充足 6. K岛处于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4. A 5. C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 【5题详解】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不仅要考生掌握岛屿的地理位置,还应清楚板块的范围。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亚欧板块上,所以应该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7. 该省位于我国的( )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8. 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 河流泥沙含量 B. 地形起伏 C. 西南季风强弱 D. 土壤厚度 【答案】7. C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 【8题详解】 由上题得到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 考点:中国政区、中国气候。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 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 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 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 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10. 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来看,②地能够达到连续4个月气温在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是该地的水分盈亏量均<0,表示水分条件不足,故选B,排除D。①地最热月气温没有达到20℃以上,温度条件不足,排除A;①地只有7、8两个月较湿润,而该作物喜湿,且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因此水分也不足,排除C。 【10题详解】 ①地位于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温度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高山气候;②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 0.55 0.50 B. 0.30 0.50 C. 0.55 0.35 D. 0.30 0.35 12. 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 大气环流、地形 B.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地形 D. 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13. 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 E B. F C. G D. H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理,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 【12题详解】 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13题详解】 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为2011年福建省高考真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分布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影响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5.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答案】14. A 15. D 【解析】 本题考查湖泊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第1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注意图中湖面线可以看成等深线,根据其特征可判断湖泊的海拔、湖底坡度、湖水变化等。第2题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段,然后根据选项的合理性进行优选。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湖面海拔低于0米以下,低于海平面,①不对;从图中看,湖南部的湖面的水平距离变化较小,则南部较陡,北部较缓,②不对;③从湖面变化看,湖水减少,则湖水的调控作用减弱,③对;④该湖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湖水减少,盐度增加,④对。故选A。 【15题详解】 从时间尺度看,艾丁湖面积减少的原因是自然原因,A 不对;绿洲萎缩是该地气候变干的原因,B不对;图中并未显示该湖的入湖河流,C不对;该地湖水面积减少,反映了当地气候变干,来水减少,D对。故选D。 读中国最长两条河流部分河段沿程水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示黄河段沿程年平均水温线是( ) A. X1 B. Y1 C. X2 D. Y2 17. 两河海拔2000-1000米河段水温变化幅度( ) A. 2月长江大于黄河 B. 2月长江小于黄河 C. 7月长江大于黄河 D. 7月长江与黄河相近 18. 河流水温变化与其流经地区的气候相关,Y河甲河段冬夏水温差异小,因其穿行在 A. 横断山区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太行山区 【答案】16. C 17. A 18. B 【解析】 本题组以考查黄河和长江水水温变化,难度较大。涉及到多坐标曲线的阅读,中国区域定位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首先依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规律,明确剖面线和气温曲线,然后根据影响气温的因素区分长江和黄河,进一步根据多坐标曲线的判读方法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筛选。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两河流是中国最长河流,则为长江与黄河;曲线X1和Y1呈现出随距河源距离由近及远,海拔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判断出X1和Y1分别是黄河、长江部分河段和河床剖面海拔变化曲线根据图表显示;则判断出X2 和Y2气温在为年平均气温,AB排除;观察图示气温值,X的2月温度远低于Y河流2月温度,黄河位于北方,温度较低,则X2为黄河的平均水温。故选C。 【17题详解】 依据上题, X1和Y1分别是黄河、长江部分河段和河床剖面海拔变化曲线,按阅读多要素曲线图的方法,可读出黄河海拔在2000~1000米河段2月水温大致在1-2℃左右;2月水温长江在该河段则大致由5℃上升至11℃,得出2月海拔在2000~1000米河段水温变化幅度长江大于黄河,A对,B不对;同样,在7月此段黄河温度变化幅度大于长江,CD不对。答案选A。 【18题详解】 根据定位,Y河为长江。从距离河源的距离和海拔高度看,该地不是在横断山区,A不对;长江不经过黄土高原和太行山,排除CD;根据定位,甲河段在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冬季北侧山脉阻挡,该地气温较高,冬夏温差较小,使该河段冬夏季温差较小,B对。 故答案为B。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9.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0. 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 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 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答案】19. D 20.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 【19题详解】 单位GDP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GDP总量,故 2010年最低;A错误; 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增长放缓但仍然在上升,B错误;能源消费和GDP 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C错误;单位GDP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 /GDP总量,通过图示反映两者的差异明显缩小,即单位GDP能耗下降,D正确。 20题详解】 在单位GDP能源消费不断下降背景下,GDP的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需大量进口。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抓住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注意比较分析。本题还可结合我国单位能耗下降的原因分析、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设计试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 上海、天津 B. 广东、福建 C. 海南、贵州 D. 辽宁、山东 2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21. B 22. C 【解析】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我国的区域发展)。 【21题详解】 读图,符合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即横坐标读数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纵坐标读数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故为粤、闽两省。 【22题详解】 山西、内蒙古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区,故工业发展煤炭的消费量大,使人均CO2排放量高。故选C项。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4. 内蒙古( )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 【24题详解】 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离海洋远,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以草原为主,且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不宜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6. M省可能是 ( ) A. 山西 B. 安徽 C. 广东 D. 甘肃 【答案】25. C 26. B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读图,根据播种面积,吉林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地,③代表玉米。江西位于长江以南,是水稻的主要产区 ,①代表水稻。河南属于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②代表小麦。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C对。 【26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M省水稻、小麦的播种面积大,应位于江淮平原地区。可能是安徽 ,B对。山西、甘肃水资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A、D错。广东不适宜种植小麦,C错。 考点:不同区域主要作物差异。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问题。 27.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8.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29.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答案】27. B 28. A 29.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8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29题详解】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读下图,完成问题 30.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31.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30. A 31. C 【解析】 【小 题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纬度大致相当,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 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淮平原地区; 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故选A项。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附近,故选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6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 90米 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33.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 260米 B. 350米 C. 390米 D. 410米 【答案】32. D 33. B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山峰外侧等高线为500米,河流两岸等高线为300米,则Q地外围等高线为400米,则Q地海拔高度为大于400米,小于500米。答案选D。 【33题详解】 河流所处海拔为小于300米,大于200米;因为瀑布落差有60米,则桥梁的海拔范围为大于200米,小于240米;山峰海拔高度为580米,则相对高度为大于340米,小于380米;符合要求的是B,故选B。 【点睛】河流为集水区域,流水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河流两侧等高线值向两侧高处递增;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 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 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 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 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35. 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 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 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答案】34. D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 【35题详解】 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的建成增强了上海的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考点: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和变化。 【点睛】洋山港区,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境内。由大洋山港口区和小洋山港口区组成。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4900米,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港区。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面小题。 36.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7. 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 9月到11月 B. 12月到2月 C. 3月到5月 D. 6月到8月 38.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6. A 37. D 38. D 【解析】 【36题详解】 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①②正确;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③④正确;故答案选A。 【37题详解】 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水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故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一、赤潮形成的条件: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赤潮对海洋的危害: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主要有: 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展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若在育苗期发生赤潮,将对苗种繁殖产生严重危害。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5、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43分)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 【解析】 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地貌形成过程,河流水文特征,工业区位因素。 (1)地形特点的描述主要包括: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的高低状况;主要地貌类型;沿海地区海岸线的曲直状况。据图可知,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匈牙利大平原,中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所以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低。 (2)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以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3)河流的水位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4)据图可知,匈牙利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的首都(布达佩斯)和城市(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中。 40.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因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联系该地人类活动区去分析,因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因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因此环境优。 (2)病虫害与环境关系密切,所以从环境因素分析对病虫害的影响。建三江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导致病虫害少;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温度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所以病虫害少。 (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使用量少。 (4)“中国绿色米都”中的“绿色”主要指生产的水稻无污染,“米都”主要指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联系该地水稻的生产条件分析,该城市环境质量优良,对水稻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使水稻绿色无污染;该地水稻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所以才能称为“米都” 考点:农业生产 41.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措施。(6分) 【答案】(24分)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3分)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分)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3分) (2)问题:泥沙淤积。(2分)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4分)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3分)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思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引水渠分布看,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可以得出河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者说西南高,东北低。 (2)因为黄河含沙量大,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引水入灌渠后,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因而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 (3)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加之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浓度加大,污染逐渐严重。 (4)针对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对乌梁素海造成的污染,要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于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应该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对湖区及时清淤,种植水草,采用生物措施净化,同时还要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思等。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地势的判读,水污染及其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