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部高一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a:23 C:12 第Ⅰ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 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正确; 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 C、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正确。 答案选C。 2.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 H2、O3 B. H2SO4、H2CO3 C. SO2、NO D. Na2SO3、KClO3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三氧化二碳属于氧化物; A、H2、O3属于单质,故A错误; B、H2SO4、H2CO3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B错误; C、SO2、NO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与三氧化二碳属于同类物质,故C正确; D、Na2SO3、KCl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 B. 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数 C.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D. 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例如氧气、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A正确;B、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所以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数,B正确;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臭氧,C正确;D、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 生成 一氧化碳,D错误。答案选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4.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 NaHCO3 B. Cu2(OH)2CO3 C. NaCl D. Na2CO3 【答案】D 【解析】 A、NaHCO3属于酸式盐,不符合题意要求,故A错误.B、Cu2(OH)2CO3分别属于碱式盐、碳酸盐和铜盐,不符合题意要求,故B错误;C、NaCl不属于碳酸盐,故C错误;D、Na2CO3分别属于正盐、碳酸盐和钠盐,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B.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C.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这与胶体有关 D. 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这与胶体无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可以用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正确; C.血液属于胶体,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应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故C正确; D.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过程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与胶体无关,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应注意的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要认为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容易混淆的。 6.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CO+O22CO2 B. CaO+H2O=Ca(OH)2 C. C+H2OCO+H2 D. CO2+Ca(OH)2=CaCO3↓+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2CO+O22CO2是化合反应,反应中C、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CaO+H2O=Ca(OH)2 是化合反应,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C+H2OCO+H2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C、O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CO2+Ca(OH)2=CaCO3↓+H2O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 B. 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 C. 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蒸馏法 D. 海水制NaCl--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蒸馏时可适当加入生石灰,故A正确; B.分离固体和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物,故B正确; C.分离溴水中的溴,应用萃取分液法分离,可加入四氯化碳或苯,萃取后分液,如得到纯净的溴,可再蒸馏,故C错误; D.加热时,水易挥发,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8.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液操作,可用于分离混合分层的液体,故A正确; B.升华操作,可用于分离易升华的固体混合物,故B正确; C.蒸发结晶,可用于从固体溶质的水溶液中获得固体溶质,故C正确; D.并非蒸馏分馏操作示意图,蒸馏要求当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 H2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C. 氯化氢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 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故A错误; B.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B错误; C.氯化氢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其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但二者的物理意义不同,故C错误; D.设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为n,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n:3n=2:3,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 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粒子数目的粒子的集合体 C.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2g 12C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 D. 任何一种微观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种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是mol;质量:物体的重量,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B正确; C.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标准为: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故C正确; D.以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 标准状况下,22.4L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是22.4 L D. 1 mol SO2的体积是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分子数为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计算,故C错误; D、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 C. 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 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A正确;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B错误;酸、碱和绝大多数盐类、活泼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是非电解质,C错误;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化合物是弱电解质,D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包含的物质种类。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B. 1molH2的质量是2g,在标准状况下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mol 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mol D.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 B、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体积; C、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强调是气体; D、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故A错误; B、1molH2的质量是2g,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体积,故错误; C、任何物质不一定是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故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所以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各组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对元素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质子数为2的原子为氦原子,质子数为18的原子为氩原子,二者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A正确; B.质子数为2的为氦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是镁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质子数为9的原子是氟,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极易得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7的原子是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质子数为10的原子是氖原子,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性质稳定;质子数为8的原子是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 A. KMnO4→MnO2 B. Cl2→NaClO C. SO2→H2S D. C→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KMnO4→ Mn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可利用KMnO4直接加热分解即可,故A错误; B.Cl2 → 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氯气可与NaOH反应生成,无需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 C.SO2→H2S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故C错误; D.C → CO2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下列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B.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0-9~10-7m之间 C. 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 FeCl3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稳定分散系,但FeCl3溶液呈淡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错误; B、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所以氢氧化铁胶体胶粒粒径为1-100 nm,FeCl3溶液的粒子粒径小于1nm,错误; C、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正确; D、氯化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错误; 故选C。 1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H2SO4=H2++SO42- B. Ca(OH)2=Ca2++(OH)2- C. AlCl3=Al+3+3Cl- D. Al2(SO4)3=2Al3++3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酸有一元酸和多元酸,碱有一元碱和多元碱,写电离方程式时,注意H+和OH-的个数;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也可能有多个,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同样要注意个数; (2)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离子符号要正确,例:没有H2+和(OH)2-这两种形式的离子;另外,离子右上角的电荷数的书写不同于化合价。 【详解】A. 硫酸是二元强酸,故电离方程式应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 氢氧化钙为二元强碱,电离方程式应为Ca(OH)2=Ca2++2OH-,故B错误; C. 氯化铝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故C错误; D. 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8.适度饮水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水使体内电解质浓度过低,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 水中毒”,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电解质的是 ( ) A. CO2 B. NaCl C. BaSO4 D. 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则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A错误;B.NaCl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致溶液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B正确;C.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电,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但Ba2+有毒,不是人体内常见的电解质,C错误;D.葡萄糖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另外判断的关键是看化合物能不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 19.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原子是,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 A. 77 B. 114 C. 191 D. 268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核素的质量数为191,质子数为77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核素的核内的中子数是191-77=114,故答案为B。 20.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无色透明 B. 丁达尔效应 C. 所得液体呈胶状 D. 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散系中分散质 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分散系,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A、胶体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胶体不一定是胶状,如气溶胶,故C错误;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胶体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40分) 21.下列10种物质: ①水 ②空气 ③铁 ④二氧化碳 ⑤硫酸 ⑥熟石灰[Ca(OH)2] ⑦胆矾(CuSO4⋅5H2O) ⑧NaOH溶液 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空格填物质的序号) 【答案】 (1). ②⑧ (2). ①④ (3). ⑥ (4). ⑤ (5). ⑦⑨⑩ 【解析】 【详解】(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构成的混合物,NaOH溶液也是混合物,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 (2)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构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 (3)熟石灰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碱的是⑥; (4)硫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属于酸的是⑤; (5)胆矾、碱式碳酸铜、硫酸氢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属于盐的是:⑦⑨⑩。 【点睛】根据“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定义及化学式的书写解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2.(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4)0.5 mol 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在________mol Na2CO3中所含Na+数目与上述0.5 mol NaOH所含Na+数目相等。 (5)12.4 g Na2R含0.4 mol 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 【答案】(每空2分,共22分) (1)0.5 mol 1mol (2)3 mol 1.5 mol 9.03×1024或15NA (3)1∶3 (4)10 mol 0.25 (5)62 g·mol-116 0.1 mol 【解析】 试题分析:(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01×1023/6.02×1023mol-1=0.5mol,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2=1mol; (2)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1.5 mol×2=3mol;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1.5 mol×1=1.5mol;所含H2O的数目是1.5 mol×10×6.02×1023mol-1=9.03×1024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比为1∶3,则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4)每个中含有20个电子,0.5 mol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20=10mol;0.5 mol NaOH所含Na+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2=0.25mol; (5)12.4g Na2R含0.4 mol Na+,则Na2R的物质的量为0.4mol÷2=0.2mol,摩尔质量为12.4g÷0.2mol="62" g·mol-1,Na2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3×2=16;1.6g的R物质的量为1.6g/16g·mol-1=0.1mol,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0.1mol÷2=0.1mol。 考点: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 23.(1)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它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0.5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__. (3)4g H2与22.4L(标况)C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较多的是______. (4)0.01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体积是______ 【答案】 (1). 98 (2). 98g/mol (3). 11.2L (4). 4g H2 (5). 28g•mol-1 (6). 0.224L 【解析】 【分析】 (1)依据分子式结合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2)依据n=计算得到; (3)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比较分子数多少; (4)依据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n×Vm。 【详解】(1)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为98g•mol-1; (2)在标准状况下,0.5mol任何气体的体积=0.5mol×22.4L/mol=11.2L; (3)4gH2物质的量==2mol;22.4L(标准状况)CO2物质的量==1mol,物质的量和分子数呈正比,所含分子数目较多的是4g H2; (4)0.01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28g/mol;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体积=0.01mol×22.4L/mol=0.224L。 24.有A、B、C、D四种核电荷数小于20的元素,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B原子核外K层比M层电子数多1;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D能形成D2-,D2-的M层为最外层。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 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A、B、C、D 四种元素中的任意3种元素所能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Na (3). O (4). S (5). Na2CO3 (6). Na2SO3 (7). Na2SO4 【解析】 【分析】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则A为碳元素;B原子核外K层比M层电子数多1,则B为钠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C为氧元素;D能形成D2-,D2-的M层为最外层,则S为硫元素。 【详解】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则A为碳元素;B原子核外K层比M 层电子数多1,则B为钠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C为氧元素;D能形成D2-,D2-的M层为最外层,则S为硫元素; (1)由分析可知:A、B、C、D 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C、Na、O、S; (2) C、Na、O、S 四种元素中的任意3种元素所能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有Na2CO3、Na2SO3、Na2SO4。 2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Na2CO3溶液的性质,需要480mL 0.2mol⋅L-1的Na2CO3溶液。溶液的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指出配制过程中两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产生的影响: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偏低的有________,无影响的是________。 ①用“左物右码”的方法称量(使用游码);②碳酸钠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③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④称量碳酸钠时所用砝码生锈;⑤移液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3)向标准配制的0.2mol⋅L-1的Na2CO3溶液50mL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Ba(OH)2溶液50mL。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答案】 (1). 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应为10.6g,定容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2). ④ (3). ②⑤ (4). ①③ (5). CO32−+Ba2+=BaCO3↓ (6). 0.2mol/L 【解析】 【分析】 (1)由于实验室无480mL容量瓶,应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出50mL的溶液,据此计算所需的碳酸钠的质量;定容时应平视; (2)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3)向标准配制的0.2mol•L-1的Na2CO3溶液50mL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Ba(OH)2溶液 50mL,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aCO3和NaOH,据此分析。 【详解】(1)由于实验室无480mL容量瓶,应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出50mL的溶液,故所需的碳酸钠的质量m=CVM=0.2mol/L×0.5L×106g/mol=10.6g,故所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错误;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①用“左物右码”的方法称量(使用游码)是正确的,故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②碳酸钠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则会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偏小,则浓度偏低; ③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对浓度无影响; ④称量碳酸钠时所用砝码生锈,则砝码变重,导致称量出的药品的质量偏大,则溶液浓度偏高; ⑤移液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 (3)0.2mol•L-1的Na2CO3溶液50mL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Ba(OH)2溶液50mL,两者物质的量相等,且均为0.01mol。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aCO3和NaOH:Na2CO3+Ba(OH)2=BaCO3↓+2NaOH,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由于Na2CO3和Ba(OH)2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则生成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由于溶液体积为100mL,故浓度为c==0.2mol/L。 【点睛】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注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根据c=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