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

莆田七中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许峰伟;审核人:林金敏 考号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思想符合其演变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存天理,灭人欲 ②克己复礼 ‎ ‎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2.《吕氏春秋》中载:“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这一观念(  )‎ A.充分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                    B.可为反君主专制提供依据 C.与当时的指导思想相违背                    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  )‎ A.万物齐一            B.超然旁观             C.鄙视权威            D.顺应自然 ‎4.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毀掉乡校。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郑子产(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重视民意和與论 C.有意加强中央集权                                D.具有早期民权观念 ‎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                        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 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                        D.评价置于其体历史时期 ‎6.《荀子·富国篇》中提到:“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礼法并用缓和阶级矛盾                        B.礼乐并用维护儒家思想 C.礼法并用维护封建等级                        D.战国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7.“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属于(  )‎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8.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9.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断崛起。下列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 ‎10.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11.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可见,唐甄(  )‎ A.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B.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C.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D.肯定社会平等观念 ‎12.“《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            D.唯物思想 ‎13.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天文历算 ‎ 气象学 ‎ 物理学和力学 ‎ 地理学 ‎ 生物学 ‎ 数学 ‎ ‎50种 ‎ ‎1种 ‎ ‎5种 ‎ ‎11种 ‎ ‎2种 ‎ ‎12种 ‎ 语言文字学 ‎ 医药学 ‎ 哲学和逻辑学 ‎ 生理学 ‎ 炮战技术 ‎ 艺术 ‎ ‎5种 ‎ ‎1种 ‎ ‎6种 ‎ ‎3种 ‎ ‎2种 ‎ 若干种 ‎ 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14.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 A.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15.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下列与其风格相符的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张孝祥 ‎16.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学作品是映照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程度上折射社会的面貌。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应是(  ) ‎ ‎17.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马”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18.表现儿童题材的婴戏图盛于宋代,苏汉臣是这类题材的集大成者。下面是其画作《长春百子图》,对此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人物画,体现宗法观念                        B.风俗画,画出风土人情 C.文人画,表现文人意趣                        D.宫廷画,服务贵族生活 ‎19.《希腊哲学史》中说:“他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把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文中的“他”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西塞罗                D.亚里士多德 ‎20.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反而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这反映出《十日谈》(  )‎ A.极力抨击僧侣的虚伪和奸诈                B.极力倡导贫富平等 C.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                D.宣扬人类一切向善 ‎21.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22.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 C.“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D.“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 ‎23.“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了(  )‎ A.自由平等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            D.天赋人权 ‎24.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莆田七中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许峰伟;审核人:林金敏 考号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材料阅读 ‎25.(12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的主题,以人类本身作为知识与艺术追求的核心。(文艺复兴的出现)意大利的那种较高的城市化、商业化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因素,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模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普世价值观念”的思想核心,(2分)举出同一时期古希腊的杰出思想家及其主张。(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6分) ‎ ‎26.(8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 群星闪烁 ‎ 材料一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 分道扬镳 ‎ 材料二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 ‎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2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4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2分) ‎ ‎27.(12分)人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人性是善,还是恶?人是神的创造物,还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很多哲人不断思考对人的认识问题,争论也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孟轲《孟子·告子上》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 ‎——苟况《荀子·性恶》 ‎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 ‎——《韩非子·心度》 ‎ 材料二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 ‎——苏格拉底 ‎ 材料三 天主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原罪说),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 ‎ ‎——摘编自中学 ‎ 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韩非子在人性论方面的观点。根据各自的人性论观点,他们对统治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6分) ‎ ‎(2)基于对材料二所述问题的思考,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他对哲学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什么?(4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16世纪初时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 材料一 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有私也,人各有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而皇帝把自己的私假装为大公,却妨碍了每个人的私的伸张。……他认为天下不能由君主一人治理,古来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及其作品(部分) ‎ ‎  ‎ 任务 ‎ 代表作 ‎ 内容 ‎ 文学 ‎ 但丁 ‎ ‎《神曲》 ‎ 揭露了教皇教会的腐败丑恶 ‎ 彼特拉克 ‎ ‎《歌集》 ‎ 提出了“人学”对抗“神学” ‎ 薄伽丘 ‎ ‎《十日谈》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 艺术 ‎ 达·芬奇 ‎ ‎《蒙娜丽莎》 ‎ 展现了普通女性的美 ‎ 米开朗琪罗 ‎ ‎《大卫》 ‎ 展现了人性的力量和美 ‎ 拉斐尔 ‎ ‎《西斯廷圣母》 ‎ 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主张。(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作品反映的人文精神。(4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薄伽丘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4分)‎ ‎29.(10分)西方人文主义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 ‎——普罗泰格拉《论真理》 ‎ 材料二 ‎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 ‎——《路德选集》 ‎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 请回答: ‎ ‎(1)材料一属于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2分) ‎ ‎(2)据材料二说明拉斐尔、路德两人思想的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2分) ‎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