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西藏林芝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林芝市二高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二年级文综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下图所示,法国一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介绍了一件中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该工具出现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曹魏时期 D. 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是一幅图片,从材料中图片来看,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利用翻车进行农田灌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翻车灌溉最早出现在曹魏时期,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排除其它选项。 2. “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此诗反映的是 A. 青瓷 B. 白瓷 C. 青花瓷 D. 彩瓷 【答案】B 【解析】从“君家白碗胜霜雪”可以看出,材料中描述了白瓷的烧造。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由诗句“君家白碗胜霜雪”可推断出这种瓷器应是白瓷,故排除A选项,选B选项。C选项在元朝才开始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彩瓷。 3. 从下图所示的地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严格限定商业、居民区 ②商业区没有限定的地点 ③娱乐场所适应市民生活 ④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是一张北宋时期的城区图,从图中我们没有找出明确的商业地带,这说明坊和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因此②正确,①错误。从图片中我们能看到大相国寺在城市中央区域,这有利于人们游玩,因此③正确。我们无法从材料中看出经营时间,所以排除④,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从材料的图中我们要找去关键信息。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区图,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坊和市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先看是否有明确的商业界限。之后我们再根据题中选项的描述一一去对比,分析出正确答案。 4.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折射出 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的增长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本题选C项。A选项说法与材料相悖;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且无法得出增长的结论。 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创办的近代企业中,属于民营的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发昌机器厂 【答案】D 6.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新的社会景象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看,“双轮驰”“车舟载离别”表明近 代汽车、轮船出现,“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意 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可见近 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影响之深,故B项正确;A项错误,人口流动加快并非指的人口的大迁徙;CD项自由观念和留学热潮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交通工具改变 7. 下图《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幅宣传画反映 A. 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B.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 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 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答案】A 【解析】从图片中的大豆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图中的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合实际的夸大。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开始了“大跃进”,出现了不切合实际的浮夸风,人们陶醉于虚幻的现实,故选A选项。B、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时期不对,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农业合作化已经完成。 8.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A 9.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富尔敦发明汽船 D. 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B 【解析】A选项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地区,因此不能得出“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的影响;B选项新航路的开辟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汽船的发明是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航行就不能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主要针对的是陆上文明,即便是海上也没有涉及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围绕着“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来分析,首先要有新的地区或者新的大陆被发现,才能算做“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由此可以排除很多干扰。 10. 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1587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后,荷兰掌握海上霸权,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的马车夫”,故排除ABC,选D。 11. 如下图所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题干说到的时间是1830年,这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作为燃料的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故A符合题意;内燃机和发电厂广泛应用或者建立是在1870年之后,故BC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城市人口增长不是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12.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选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史蒂芬孙发明的;B选项轮船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选项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发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哈格里弗斯发明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13.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中国。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 (2)依据上述图示概括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912年北京《顺天时报》刊登章太炎征婚广告: 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3)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认识。 【答案】(1)1860—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世界市场形成。 1879—1900年: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或答“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亦可)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 第3段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一些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切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③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⑤实业救国的推动。 (3)认识: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女子缠足,倡导婚姻自由。 【解析】(1)题干中的第二时间段(1879-1900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些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工业迅速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史实,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2)材料二的图示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三阶段时间从1912—1919年,也就是“一战”期间,原因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概括。 (3)本题涉及到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对妇女的态度和要求的变化,体现出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女子缠足,倡导婚姻自由。这些思想都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在此时的碰撞。 点睛:解答本题要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一次发生质的提升,欧洲各国之间为了不断争夺原料,资源,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扩张,对中国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商品倾销和战争掠夺。比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后来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短暂的春天。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上图,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认识:可从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外贸、倒逼改革等角度作答,言之有成理即可。 示例:促进了外贸发展和外商来华投资;学习了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解析】首先第一问“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二问,“开放与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放对发展的影响,结合具体史实加以分析论证。 15. 政府的政策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管子·治国》 材料二[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1)依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依据上述图文资料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现象出现的背景。 【答案】(1)富国强兵;防止商人交结权贵,干预政治;抑制商人兼并土地。 (2)新现象:民营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区域性商帮形成。 背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1)从“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可以看出传统中国思想认为农业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从“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有利于防止商人交结权贵,干预政治;从“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有利于抑制商人兼并土地。 (2)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经济领域出现了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此外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这表明民营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围绕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来谈。 16. 近代以来,中国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一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何新的变化。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英才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于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要求改变社会生活的心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答案】(1)出现了西方风格的建筑;外来宗教得到传播 (2)剪发辫:更新服饰 (3)西方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1)从“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可以得出近代的广东出现了西方风格的建筑;广东城市中清真寺的出现说明了外来宗教在广东得到传播。 (2)从“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剪发辫的现象。此外,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3)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影响是很关键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此外,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思想领域也对人们进行了改造。此外,这些变化都是模仿西方,所以西方文化的传入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7.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进行了长达四百年的罪恶的黑奴贸易。阅读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黑奴贸易又称“三角贸易”,依据地图描述“三角贸易”的过程。 (2)简要分析黑奴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3)简要分析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的严重影响。 【答案】(1)殖民者携带武器和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在非洲获取大量的黑奴,将黑奴运往美洲,换取蔗糖、烟草、黄金、白银。 (2)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使非洲丧失大量的人口,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 【解析】(1)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黑奴贸易的出发点是在欧洲,所以可以描述为殖民者携带武器和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第一站目的地是在非洲,在非洲获取大量的黑奴。下一站是在美洲,得出将黑奴运往美洲,换取蔗糖、烟草、黄金、白银。之后殖民者会将获取的蔗糖、烟草、黄金、白银带回欧洲。 (2)从黑奴贸易中资本主义最后获得的是蔗糖、烟草、黄金、白银,这是生产的必备原材料,由此可以得出黑奴贸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生产原料,这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表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于非洲的影响,我们主要可以从非洲的发展来看。黑奴贸易中黑人奴隶被运输到美国,使非洲丧失大量的人口,对非洲生产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由此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 点睛:解答本题第一问的时候可以从图片中的箭头出发,我们分析出发点,第一站目的地,第二站目的地,最后的重点。由此联系其中的具体事件,将事件穿插在其中,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18. 经济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这种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各国在经济中主要奉行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 (2)依据图说明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答案】(1)政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原因: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生产和需要;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2)特点:范围广、以商品输出为主。 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解析】(1)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得出最开始盛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原因:结合材料内容来看,“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且“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 (2)材料二给出的是19世纪后期的英国海外贸易图,从图中来看,英国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涉及到各大洲。从输出方式上看,还是处于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商品输出为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在此起到重要作用,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3)首先我们从邓小平的话入手,从邓小平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的力量,由此需要改变原有只有国家调控的经济形式,转变为两种力量同时作用,这与世界的形式是接轨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