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历史试卷 ‎ 命题人:吴红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0页。‎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后汉书》记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B.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C.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民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B.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3.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A.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B.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C.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D.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4.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转型 C.朝贡贸易渐为海外贸易取代 D.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5.《周礼》记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弦注:“族尤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A.反映了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维护了贵族之间的血缘宗法关系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6.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7.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 B.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 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 D.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 ‎ ‎8.‎ 密折是奏折的一种,是指专受皇帝指令的官员单独向皇帝密报、由皇帝直接批谕再直接发给上奏人的文书。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密折制度,使用密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扩大到地方的防驻将军、总督、提督、巡抚等军政负责人,使地方官吏能及时将地方情况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 A.雍正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 C.地方官员的权力正逐渐扩大 D.行政程序繁杂降低了行政效率 9. 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 A.荀子推崇“礼学” B.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 C.荀子反对孟子思想主张 D.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的实质 10. 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对诏令日益重视 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益突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11.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 C.对君主专制进行抨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12.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这反映了 A.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B.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务实的学风 C.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D.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 ‎13.德摩斯梯尼( 公元前384—前322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经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这说明 A.立法权掌握在议事会手中 B.雅典人非常注重法律程序 C.雅典人坚持疑罪从无原则 D.法律保障了雅典居民权利 ‎14.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15.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尼古拉五世积极倡导文艺复兴运动 B.教皇企图借文艺复兴来维护统治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 ‎.这些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16.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 ‎ A.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 C.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 ‎17.本杰明·基恩认为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 B.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C.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 D.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18.17世纪初,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休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辩护 B.直接导致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C.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政策的开始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挑战 ‎19.1688~1783年期间,英国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这种社会结构 A.利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B.否定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C.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20.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下院的真正工作无非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从1887~1897年,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了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同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授权内阁或某一行政部门去制定具体的施行细则。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中心地位逐渐丧失 B.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责任内阁制真正确立 D.行政权力不断地膨胀 ‎21.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2.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上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由此可知 A.对史料需要对其背景等方面做调查考证,进行史料批判 B.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 D.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23.“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脱离法国国情 B.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不能维持长久 D.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24.右图是某人绘制的1871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据图可知,此人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 A.保留君主作为集权的象征 B.军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C.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25.《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这样写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完善 ‎ B.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 C.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 D.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26.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公社被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不断向巴黎公社求教,这个存在72天的革命政权及其措施成了苏维埃政权效法的榜样。因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A.接管铁路和银行,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对外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对内颁布《土地法令》 D.实行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取代议会制 ‎ ‎27.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28.下表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地区居民生活统计表(单位:人)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 迁出 ‎ 他乡种田 ‎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 出国从事工商业 ‎ ‎1820~1849年 ‎ ‎29 ‎ ‎29 ‎ ‎0 ‎ ‎0 ‎ ‎1850~1879年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年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年 ‎ ‎473 ‎ ‎0 ‎ ‎77 ‎ ‎396 ‎ A.近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衰退 B.政局动荡不安加剧人口外流 C.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政府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29.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 B.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 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 D.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30.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 A.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 B.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 D.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 ‎31.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清朝前期,义和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清中期,演变为以强体健身、自卫身家为宗旨的民间武术团体;清末,则将外国传教士作为斗争目标和袭击对象。义和拳的宗旨演变客观上反映了清朝时期 A.民族危机、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B.外国宗教侵略愈演愈烈的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 D.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复杂变化 ‎32.《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这一认识 A.是没有基于史实的错误分析 B.是在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作辩护 C.忽视了武昌起义的暴力作用 D.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推进富有理性 ‎33.右图为天津档案馆收藏的1919年6月的天津商界宣传海报。该海报体现的是 ‎ A.官僚资本膨胀 B.反对进口洋货 ‎ C.爱用国货 D.保护民族企业 ‎3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B.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 C.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 D.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 ‎35.“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 ‎36.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经济可以不触动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经济资源而自行发展的思想无疑是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的任务不是从小资产阶级生产者那里拿得比资本主义从他们那里拿得更少……而是……拿得更多。”为此,他主张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国家高度垄断的经济管理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 ‎37.“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 A.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 B.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解除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的威胁 D.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 ‎38.20世纪90年代,中、苏都深化了国企改革。苏联制定了“500天计划”。即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下关于90年代的中、苏国企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改革私有化的程度不同 B.都使国有企业恢复活力 C.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D.都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39.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是“市场赶不上生产的脚步”的结果,其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入危机之中,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其意在说明 ‎ ‎ A.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供大于求造成的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可以避免的 C.生产的发展抑制了市场的扩大 D.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 ‎40.1933年,罗斯福在推行“新政”时仍力图保持预算的平衡,不敢大规模地在公共工程和其他政府支出上行动,在当时美国的经济学家关于政府预算不必每一年都保持平衡的劝说下,才改变了原来的认识,最终坚定了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思想。这表明当时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已经萌生 C.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盛行 D.罗斯福主张计划经济模式 ‎41.美英于1945年12签订的《财政协定》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援助,但前提条件是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和帝国特惠制,而且贷款必须以购买美国货物的形式使用。由此可知,美国的“援助”‎ A.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 B.是马歇尔计划的重要体现 C.意在巩固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D.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转型 ‎42.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这两个电台公开表示,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两个电台的设置 A.目的是对苏联和东欧和平演变 B.表明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C.说明苏联和东欧没有任何民主 D.设立的出发点是维护全人类利益 ‎43.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4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截止2015年4月5日亚投行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其中34个国家已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会员国。这表明 A.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 B.中国正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C.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 ‎ D.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45.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合作组织,近年来,欧盟内部也呈现出分离的危机,2005年,法国和荷兰先后举行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债务危机爆发后,南欧国家集体反抗欧盟的财政紧缩政策,威胁退出欧元区。难民危机中,中东欧国家坚决抵制欧盟的“难民分摊计划”,各国纷纷关闭边界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欧洲一体化遭遇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挫折。同年12月,意大利就伦齐政府提出的修宪计划进行公投,结果遭到多数民众否定。上述事件的发生说明 A.欧盟的措施不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 B.区域集团化之路已经走到尽头 C.保守主义的影响增强 D.欧盟的统一经济政策损害了各国利益 ‎46.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 ‎ ‎47.1957年8月3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形成了持续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关于劳教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B.劳教制度的制定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B.劳教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法制的完善 D.劳教制度的制定是针对当时的右派分子的 ‎48.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 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 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49.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为关系解冻撕开了裂口。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面。2008年以后,两岸直接“三通”,高层互动和协议签署明显加快。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终结了跨世纪的两岸仇怨,改写了最初未曾料到的两岸关系历史,重塑了可能趋于黯然的两岸关系未来。这充分表明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C.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D.两岸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血浓于水的一家 ‎50.“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行业 ‎ 工业 ‎ 农林水利 ‎ 邮电运输 ‎ 文教卫生 ‎ 城市公用事业 ‎ 贸易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3.7% ‎ ‎3.1% ‎ ‎1.0% ‎ 备注 ‎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 表2‎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51.某同学在查阅一篇文章时发现这样一段话:“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段话出自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B.《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 ‎ ‎ ‎ ‎53.“‘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C.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54.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 B.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55.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56.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D.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 ‎57.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 ‎ B.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 C.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 D.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58.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59.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 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 C.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 ‎60.历史研究中存在“假设”的研究现象,如现代西方史学研究中颇有影响力的美国新经济史学派,运用“假设—演绎”模式对“美国铁路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铁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并未起到决定作用”的结论,而中国著名历史学者龚书铎撰写《“假设”的历史》一文批判历史研究中存在主观的臆想和假设现象。这说明 A.历史研究不需要以客观的历史为出发点 B.历史研究完全不能用“假设”研究方法 C.历史研究不应该把假设与臆想混为一谈 D.历史研究应该以自身的价值判断为核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61.(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 材料二 1860年后,天津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近代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银行、商场、俱乐部、电影院等。 ‎ ‎——摘编自唐诗《近代天津开埠与城市发展》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8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城市所具有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 ‎ ‎ ‎6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 ‎ 时间 ‎ 概况 ‎ 商周 ‎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 春秋战国 ‎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 秦 ‎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 汉 ‎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 唐 ‎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 宋 ‎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 元 ‎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 明 ‎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 清 ‎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 ‎ ‎ ‎63.(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1740—1786)。腓特烈二世素有实行“开明专制”的美誉,据他说:“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他说自己“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开明君主”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他这样做,当然比明目张胆地强调“君权神授”的神学观点要好一些,表明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但“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 (1) 材料认为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根据材料,概述其依据。(4分) ‎ ‎ ‎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腓特烈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意义。(6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历史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5 CDCAC 6—10 ABADB 11—15 ABBBB ‎ ‎16—20 CDAAD 21—25 CABCC 26—30 DDCBC ‎ ‎31—35 DDCAB 36—40 BDADB 41—45 DACDC ‎ ‎46—50 BBDCB 51—55 ACCAB 56—60 DBABC 非选择题(61题18分,62题12分,63题10分,共40分) ‎ ‎61.(1)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4分) ‎ 古代雅典,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体现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4分) ‎ ‎(2)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具有显著的半殖民地特征;城市功能完备,城市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中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工业化、城市化特征显著。(4分) ‎ 影响:促进了中西方交流,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有利于中国经济、交通、思想、文化、生活的近代化;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6分)‎ ‎ ‎ ‎62.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2分) ‎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4分) ‎ 结论二: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2分) ‎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4分)‎ ‎ ‎ ‎63.(1)依据:遵从启蒙思想;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将科学与理性作为治国思想。(4分) ‎ ‎(2)意义:有利于推动启蒙运动;有利于促进普鲁士的教育科技文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普鲁士的综合实力,提高其地位。(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