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复习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第十一、十二课
“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 12 月 1 日 星期一 班级 )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整个人类历史都是有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授课题目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拟 1 课时 第 1 课时 明确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过程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此处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小结与导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探究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根据学生的反映设计相关问题,分如下三层次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补充内容: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4 年 12 月 3 日 星期 三 班级 )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人的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授课题目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拟 1课时 明确目标 ①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②人的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时事材料创设情景 背景回放:“生命赞歌”与“牵尸要价”背后的利益链的思考: 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学生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或奋不顾身地入水施救,或手挽手结成“人链”接应。最后,两名少年成功获救,两名男孩获救,但不幸的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被无情的江水吞噬了,3位施救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荆州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事迹感动中国,尤其是三名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生命瞬间升华,散发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光芒。在荆州“10·24”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奔波于荆江两岸,结果,现场发现渔民“见死不救”的真象,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行径浮出了水面。 讨论: 1、渔民、打捞公司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三位大学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两位少年的生命,值不值? 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课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探究框题内容,学生讨论并思考 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 提示:不是一回事。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但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可见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精讲点拨】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随堂指导。 教师引导,由学生合作探究,表述,教师点评。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 (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所以哲学上的价值就应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如衣服、粮食、房子、车辆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把握该知识点可分为两个层次: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2)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探究活动二:播放视频《钱学森的人生》 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内心感动;他的这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他的这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①、根据视频,请你说说钱老一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那些贡献? ②、学生讨论思考:人生价值的真谛是什么? 【精讲点拨】3.人的价值的评价。 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97中间方框,讨论并思考 人们在上述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 提示:受人们业已形成的价值观的支配。 【精讲点拨】价值观的含义。 学生自主训练,教师指导.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探究活动四:阅读教材P97—98的一则故事,讨论思考。 小结:略。 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4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四 班级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价值判断,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分析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正确地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授课题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拟 1 课时 明确目标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两条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过程 图片和故事导入 (幻灯片打出这则寓言故事。老师和学生一块处理此处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谈谈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评点 ,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师: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这里的判断可以分为两种,同学们通过看书来说一下有哪两种? 生: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师:对。前者叫事实判断,后者则称为价值判断。我们这节课来了解关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问题。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板书) 1、价值判断及其作用(板书) (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分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师: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板书)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99页下面的材料并结合课本100页第一和第二段的内容考虑所设问题: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师: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什么方法论意义呢?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方法论意义(板书) 学生阅读书本讨论: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师: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板书) 1、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师: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阶级的不同的人,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不是完全相同的?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也会因人而异。 师:要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我们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板书) 师: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那么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看102页本框最后一个探究材料,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怎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价值选择,一是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是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4 年 12 月 5 日 星期 五 班级 )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掌握本课时的基本观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授课题目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拟 1课时 明确目标 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过程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即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问题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课堂探究:(1)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随堂指导。 教师引导,由学生合作探究,表述,教师点评。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师: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课本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的 ◇课堂探究:(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 学生划书: (1)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2)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教材“专家点评”主要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及根本目的。 教材运用“相关链接”阐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但人们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奉献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作出了贡献,就是幸福的人。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课堂探究:(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主训练,教师指导. (2)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1)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 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2)马祖光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 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 ◇课堂探究:(1)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2)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探究提示:(1)她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战胜病魔,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并在为社 会的奉献中走向成功。 (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 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课堂探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探究提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课堂探究:艾青的《光的赞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反映了诗人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更好) 要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条件,而且,主客观条件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练习 “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4 年 12 月 日 星期 班级 三维目标 授课题目 拟 2 课时 第 1 课时 明确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过程 补充内容: 教学后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