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东阳中学2019年上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卢晓菁 审题:童浙宁 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和贸易活动。以下开辟新航路历程中由葡萄牙政府支助取得的成果是 A. 郑和船队多次抵达印度 B. 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大陆 C. 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D.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答案】C 【解析】 迪亚士船队是有葡萄牙王室支持,C正确;B和D是西班牙王室支持;A是中国船队。 2.下图是小明在复习《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时,为落实“时空观念”而整理的示意图。图中方框中应填入的历史事件是( ) A. 工业革命中国 B. 启蒙运动 C. 新航路开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15、16世纪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大发现,就是新航路开辟。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中国是19世纪40年代之后,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法国,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3.新航路的开辟在历史上有多个别称,其中“物种大交换”的说法与下列哪一选项关系最为密切?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科学革命 D.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A 【解析】 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物种大交换”属于商品流通,所以是属于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科学革命,“物种大交换”和资本原始积累无直接的关联,所以本题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4.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取代了战争 【答案】B 【解析】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各大洲之间联系,尤其是商业往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A是从科学角度论证;C是殖民主义扩张之后带来的影响;经济交流并不能取代战争,故D项错误。 点睛: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5.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价格指数 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不应求 B.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475—1597年,英国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说明物价不断上升,结合相关知识可知,此时期属于英国殖民扩张,进行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量金银引入导致物价上涨,C选项符合题意。生产萎缩使产品供不应求不符合这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A选项排除。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对消费价格指数影响较小,B选项排除。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D选项错误。 6.1771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了一座水力纺纱厂,它被称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这一“现代意义”主要是指 A. 动力的革命 B. 生产组织的革命 C. 城市化开始 D. 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大工厂制度,这是机器大工业发展后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发生质的变化的结果,故选B。ACD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7.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需求引起发明的模式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个领域的发明产生了不平衡,会刺激其他领域相反的发明来纠正这种不平衡。”下列发明的史实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飞梭 珍妮机 B. 飞梭 水力织布机 C. 骡机 水力纺纱机 D. 水力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 【答案】A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国内制造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因需要而产生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是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正确;水力纺纱机是珍妮纺纱机之后发明,故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8.今年(2018年)是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方式出现220周年。零部件规格—致,可相互替换,使得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率先实践这.天才设想的发明家是 A. 英国人瓦特 B. 英国人阿克莱特 C. 美国人富尔顿 D. 美国人惠特尼 【答案】D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发明者是美国的惠特尼,D正确;A是改良蒸汽机;B是发明水力织布机;C是发明汽船。 9.爱迪生,这是一个从小就如雷贯耳的名字,我们熟知他的各种小故事,学习他的各种名言名句,他是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下列发明成就属于他的是 ①钨丝灯泡 ②留声机 ③电影放映机 ④电机机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钨丝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都是爱迪生的发明,但是电机机车不是其发明,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选A。 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这一题就是个例证。 10.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 A. 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 B. 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 C. 科学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 D. 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可知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不能支撑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的观点,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福特汽车主要是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与新科技应用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改变企业布局,C选项排除。 11.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A. 手工工场的消失 B. 工厂制度的出现 C. 垄断组织的发展 D. 跨国公司的衰落 【答案】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正是垄断组织发展表现,C正确;A中消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 12.下表为《1500-1913世界部分国家人均GDP(国际元)统计表》。这反映出 年份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00 1913 德国 676 777 894 1058 1821 2711 3648 英国 714 974 1250 1707 3191 4158 4921 美国 400 400 527 1257 2445 3780 5301 中国 600 600 600 600 530 546 552 日本 425 500 520 570 669 966 737 ①工业化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力尤为突出 ③500年间世界经济地区不均衡加剧 ④殖民地多少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意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表可知从1820年前后人均GDP数据变化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故①正确;1900前后数据变化更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力尤为突出,故②正确;对比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可知, 500年间世界经济地区不均衡加剧,故③正确;表中没有殖民地数据,无法看出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排除④。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 【点睛】表格类题目:一看标题,二看比较对象,三看变化趋势,切记要严格依托材料作出判断。 13.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 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B. 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 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 D. 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A 【解析】 表格显示经济危机涉及的国家较多,说明影响范围广,从工业下降、外贸缩减以及失业人数多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破坏性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世界受到影响,说明不是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法国经济危机时和过去相比,并不是破坏性小,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析的是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 14.1921年,英国规定了高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1930年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各国纷纷效仿。据此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最终形成 B. 新重商主义政策出台 C. 最终破裂 D. 自由主义原则遭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原则体现在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发展,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英法德意美等国家相继提高关税可知,自由主义原则遭到破坏,D选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选项排除。新重商主义政策,是一种扩大商品输出的主张,实际上就是扩大市场需求,防止经济衰退,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B选项排除。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破裂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 15.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 向减产农民提供政府补贴 B.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 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属于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的措施,兴办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做法和作用与此最为相似,故选D。A项是农业方面的补贴措施,B项是社会救济措施,C项是社会保障措施,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C。 16.罗斯福在第三次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我要求所有同我站在一起的人,都突显这一标志。”谈话中提到的这一“荣誉标志”是下列哪项内容的配套措施 A. 《社会保障法》 B. 《公平劳动标准法》 C. 《工业复兴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罗斯福新政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实行悬挂蓝鹰标识,这项措施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正确;A是社会保障的内容,排除;B和D属于劳动关系调整,排除。 17.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一项社会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 A. 恢复工业生产 B. 开展以工代赈 C. 建立社会保障 D. 保护劳工权利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图片显示企业失业保险,属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措施,故C项正确;图片显示不是恢复工业生产,故A项错误;以工代赈属于救济措施,故B项错误;保护劳工权利属于企业劳资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 财政金融体系 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 工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社会福利制度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18.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结合所学分析,促进1994-1999年间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②增加政府开支、裁减雇员、适当减税 ③政府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④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1994-1999年美国经济发展属于高速状态,是知识经济模式影响,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以及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①③④符合题意,选择B项正确;②属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时期政策,排除。 点睛: 19.“根据市场经济规则运行,但辅以社会补充和保障,通过实施与市场规律相适应的社会政策,来有意识地将社会目标纳入。”最符合上述特征的经济模式是( ) A. 中央统制经济 B.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C. 社会市场经济 D. 计划指导型经济 【答案】C 【解析】 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主、国家调节为辅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规则运行,但辅以社会补充和保障”正是该政策准确描述,故C项正确;统制经济类似于计划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下政府在该经济模式起主导作用,故B项错误;计划指导型经济是计划经济模式下指导型经济,故D项错误。 20.二战后,某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政府与产业界、学界三者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政府始终掌握着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该国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答案】C 【解析】 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二战后日本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所以该国是日本而非美国、德国以及英国,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1.下表是欧洲一体化大事记(部分),对该表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1951年 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3年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93年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人员、货物、资本、服务的自由流动 2002年 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 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等十国正式加入欧盟 A.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寻找安全和发展的产物 B. 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范围扩大 C. 两极格局解体为欧洲一体化提供有利环境 D. 欧洲一体化最终覆盖了整个欧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丹麦 、冰岛等欧洲国家未加入欧盟,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由于美苏争霸和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欧洲开始走向联合,A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一体化由最初的6个创始国,后增加到19国,说明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范围扩大,B选项排除。两极格局解体为欧洲一体化消除障碍,C选项排除。 22.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初,世界上已有6.2万余个国际组织。下列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解说无误的是 国际组织 解说 A 不结盟运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 上海合作组织 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经济先行互利协作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故B正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A错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是关贸总协定,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维护地区稳定,不是经济先行,D错误。 23.世贸组织在其协定中有这样的规定:禁止成员国采用倾销或补贴等手段扰乱正常贸易的行为,并允许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贸易补救措施,保证国际贸易进行。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 市场开放 B. 公平贸易 C. 非歧视性 D. 自主自愿 【答案】B 【解析】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反对歧视贸易,促进世界贸易公平发展,“禁止成员国采用倾销或补贴等手段扰乱正常贸易的行为,保证国际贸易进行”说明该组织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论述到市场开放,故A项错误;非歧视性属于材料中部分信息,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实行强制性措施,不是自主自愿,故D项错误。 点睛:世界贸易组织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核心:实现贸易自由化。 两个阶段:“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到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 三点职能:促进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制定和实施统一规则。 24.2001年11月10日,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议是在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2001年11月10日,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议是卡塔尔的多哈,位于图中④,故D项正确;①位于法国境内;②位于德国境内;③位于印度境内,不符合题干地点,排除。 25.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指出:“当代给予后代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未来会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还有( ) ①毒品泛滥②民族文化③能源危机④恐怖组织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论述经济全球化下环境问题,此外经济全球化还导致毒品泛滥、能源危机和恐怖组织活动,民族文化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排除②,选择C项正确。 点睛: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26.《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 “事异则备变” B.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 加强君主集权 D. 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例子说明必须与时俱进,主张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奖励耕战的作用,B错误;材料没提及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故C项错误;不要好高骛远不符合材料与时俱进主旨,故D项错误。 27.“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 《论语》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答案】D 【解析】 材料“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的信息说明主张节葬,不注重浪费,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正确;A是儒家思想汇编;B体现出无为思想;C体现出变法思想。 28.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读下边漫画,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关于太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B. 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D. 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 【答案】C 【解析】 太学属于西汉时期中央设立的官学,主要是培养太学生,但太学并不能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太学是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A正确;太学设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故B项正确;太学设立促使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发展,故D项错误。 29.“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该观点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 【答案】D 【解析】 题干意思是说上天通过君主把百姓改向善,属于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了神话儒学提出思想,故D项正确;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B和C错误。 30.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最早 B. 指南针经由陆路传到阿拉伯 C. 都是经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 D. 是欧洲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8世纪,其他三大发明传入欧洲都是12-13世纪,故A项正确;指南针是经过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到欧洲,故B 项错误;印刷术是经过波斯人传入欧洲,故C项错误;欧洲社会转型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31.“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火药 D. 印刷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说明该发明是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指南针和文化无关,故A项错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汉代,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火药和文化也无关,故C项错误。 3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 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故B项正确;A是理学家求理途径;C是王阳明思想主张;D是顾炎武思想主张。 33.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 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 A.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A 【解析】 朱熹属于理学家,提出万物本源是天理,故A项正确;B是王阳明思想主张;C属陆九渊思想主张;D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 34.“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所有传统哲学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下列各项,属于“他”的思想主张的是( ) ①“循天下之公” 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③“天地之化日新” ④“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六经责我开生面”“传统哲学范畴”的信息说明是王夫之思想,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主张日新月异的唯物主义观点,①③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②是顾炎武思想主张,④属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排除。 35.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对该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古代中国 A. 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 民权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权思想是一致的 C. 无民权思想,故只能借鉴欧美的民权思想 D. 有民权思想,但无政治实践,也无制度保障 【答案】D 【解析】 材料“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说明古代有民权思想,但是没有付诸实际,也没有制度保障,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古代有民权思想,故A和C项错误;古代民权思想和近代西方民权思想显然不一致,故B项错误。 二.材料题(3大题,各10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贩奴也是大西洋贸易的特征。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而欧洲商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94年11月第二次APEC首脑会议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召开。会议最终达成的《茂物宣言》,将“致力于单方面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但是,这一计划存在许多难点:一是计划目标大,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细节;二是计划内容过广、过宽,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冲突很难避免,美国一向保护国内纺织业等竞争力较弱的工业部门,日本的农业政策非常敏感,不会轻易作出更大的让步。中国和东盟等的某些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等,以及银行、保险等服务业起步晚,实力脆弱,在一定时间内仍需加以保护。总之,被《茂物宣言》所掩盖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矛盾必将不断暴露出来。 ——根据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册》摘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诞生”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全球贸易体系的主要特征。 (2)APEC的《茂物宣言》体现了什么精神?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指出,APEC以怎样的组成方式面对“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矛盾”?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扣掠夺。 特征:国际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初具规模;贩卖奴隶;欧洲主导。 (2)精神:自由贸易。 方式: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15世纪末,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为先驱,由西方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逐渐被开辟。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相继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进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第二小问,欧洲的制造业产品与美洲的农产品、矿产的交换,说明了国际分工格局的基本形成。贩卖奴隶,特别是非洲黑人奴隶交易,成为各位大西洋贸易的特征。欧洲商人扮演重要角色则说明,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是以欧洲为主导的。 (2)第一小问,由材料“致力于单方面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可见APEC的《茂物宣言》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第二小问,由材料“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冲突很难避免”,结合APEC精神,可知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为了缓和APEC成员国的矛盾,APEC提出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在化解APEC成员国的矛盾的实践中,APEC允许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以前的美国历史上,政府总共批准了3600项专利。但其后30年间,这个数字达到了44万。爱迪生发明了用作街道和家庭照明的白炽灯(电灯泡),他还和其他人一道设计和改进发电机,建立大型发电厂为城市提供电力。这些是1870年代最具革命意义的发明。20世纪初,美国许多工业都开始采取“科学管理”的新原则。著名生产理论家泰勒宣称,在技能专家的有效管理下,工人能够通过使用现代机械以更快速度从事单项劳动,大大提高生产效能。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材料二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是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撰写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简•爱德华•史密斯《罗斯福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为“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答案】(1)原因:政府支持科技发明;科技发明数量剧增;电力的发明与广泛运用;科学管理技术的创新。 (2)措施:颁布《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鼓励农民减耕减产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特点:注重立法;政府干预经济。 【解析】 【详解】(1)由材料“政府总共批准了3600项专利”,可见政府支持科技发明;由材料“其后30年间,这个数字达到了44万”,可见科技发明数量剧增;由材料“白炽灯(电灯泡)……发电机,建立大型发电厂为城市提供电力。这些是1870 年代最具革命意义的发明”,可见电力的发明与广泛运用;由材料“美国许多工业都开始采取‘科学管理’的新原则”,可见科学管理技术的创新。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关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措施,从颁布法律、设立机构以及具体农业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立法和政府干预角度回答,可以答为:注重立法;政府干预经济。 38.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答案】(1)主要内容:忠孝。 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 (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广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 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 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概括得出。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教育等方面概括汉武帝的措施。 (2)出发点:根据材料“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 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概括得出。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与心学家求理,完善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分别是格物致知和致良知。 (3)新内涵:根据材料“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概括得出。意义:从家国情怀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对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对人类的发展等角度概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