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激素、H2O C.Ca2+、载体蛋白质、CO2 D.Na+、葡萄糖、氨基酸 2.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以及癌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 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5.如图为人类的一种神经元,若a为细胞体,b为轴突,c为树突,则冲动在该神经元内传导的方向为( ) A.a→b→c B.a→c→b C.b→a→c D.c→a→b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生活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 B.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缓冲物质H2CO3/NaHCO3对血液中pH的调节需要肺和肾脏的参与 D.“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证明稳态是肌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如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效应相同的一组是( ) A.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重力性和扦插枝条生根 9.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会导致组织水肿 C.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③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11.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多 B.贮存的肝糖原减少 C.体液pH明显降低 D.呼吸频率变慢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尿量减少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 1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16.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17.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只能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 18.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19.高三学生李丁元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答复( )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20.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22.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2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4.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2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2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27.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28.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B.去掉番茄的雌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一段时间后可获得无子番茄 C.在宇宙飞船中,由于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横放的植物幼苗将水平生长 D.乙烯只由发育的果实合成,并促进果实发育成熟 29.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是因为产热量增加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经过机体的调节,时间t3以后,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当 30.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a激素只到达甲状腺,c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但c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31.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32.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图甲的细胞膜能发生信息转变 B.图乙中的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 D.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33.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34.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3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若图2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若图2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从图1、图2中分析: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二.简答题(5大题,每空2分,共50分) 36.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 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 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 (加重,减轻)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 .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 (A,B)处细胞有关. 37.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 (2)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 (3)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38.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如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2)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I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 . 39.2,4﹣D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原理:低浓度2,4﹣D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抑制植物生长: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实验材料:水稻试验田(长有鸭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剂(已将2,4﹣D粉剂配制成下列5个浓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与说明:水稻为单子叶植物,鸭跖草为双子叶植物;2,4﹣D作为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3)实验思路: ①将水稻试验田 . ② ,各田块的其它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实验结果: 2,4﹣D浓度(mg/mL) 0.01 0.02 0.04 0.08 0.12 鸭跖草植株高度(cm) 36 36.5 37 38 41 44 水稻植株高度(cm) 16 16 16.5 16.6 17 17.8 (5)结果分析(仅绘制2,4﹣D对鸭跖草株高影响的曲线): (6)问题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建议. . 40.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和?;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1)若实验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含量最多,则第三步中的?对应的操作是 ,这说明 . (2)实验中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 . (3)若先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 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如图 (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向(3)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其主要生理反应是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激素、H2O C.Ca2+、载体蛋白质、CO2 D.Na+、葡萄糖、氨基酸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A、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存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载体蛋白存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Na+、葡萄糖、氨基酸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2.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选:D. 3.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以及癌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防卫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 【解答】解: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故选:B. 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考点考生需识记并理解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以及毛细淋巴管堵塞等. 【解答】解: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中吸水,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 故选:C. 5.如图为人类的一种神经元,若a为细胞体,b为轴突,c为树突,则冲动在该神经元内传导的方向为( ) A.a→b→c B.a→c→b C.b→a→c D.c→a→b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所以兴奋可以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在下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或树突→细胞体→轴突.所以冲动在该神经元内传导的方向为c→a→b. 故选D.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生活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 B.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缓冲物质H2CO3/NaHCO3对血液中pH的调节需要肺和肾脏的参与 D.“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证明稳态是肌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细胞代谢正常进行.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同的细胞生活的场所不同,场所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 C、缓冲物质H2CO3/NaHCO3对血液中pH的调节需要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参与,需要肺和肾脏的参与,C正确; D、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细胞代谢正常进行,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7.如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解答】解: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所以HIV浓度急剧下降,①正确; ②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浓度升高,二者并不表现负相关关系,②错误; ③HIV攻击T细胞,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③错误; ④由图可知,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④正确. 故选:B. 8.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效应相同的一组是( ) A.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重力性和扦插枝条生根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植物生长素的分布受重力、单侧光的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 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解答】解:A、根的向重力性是由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背重力性是由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明显,A错误; B、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作用,而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明显,B错误; C、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由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明显,C正确; D、根的向重力性是由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扦插枝条生根是生长素促进生根的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9.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A正确;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例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例如甲状腺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会导致组织水肿 C.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③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因此,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据此答题. 【解答】解: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错误; B、①为血浆,其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 D、③是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少,D错误. 故选:C. 11.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血浆pH的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 【解答】解: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值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了过量的酸或碱,则滴加过量碱是PH值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值会降低. 故选:D. 12.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多 B.贮存的肝糖原减少 C.体液pH明显降低 D.呼吸频率变慢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有氧呼吸供能不足,因此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解答】解:A、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血糖消耗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错误; 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氧化分解肝糖原,为机体提供能量,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机体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PH不会升高,C错误; D、剧烈运动,耗氧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快,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尿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和甲状腺特异结合,A错误; 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B正确;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的直接支配,C错误; D、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A、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正确;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芹菜产量与茎秆有关,B正确; C、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 D、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D正确. 故选:C. 1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A正确; B、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胰岛素,而不是由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B错误;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C错误; D、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D错误. 故选:A. 17.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只能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是不能识别抗原,A正确; 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B正确; C、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错误; 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D正确. 故选:C. 18.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是记忆T细胞,G是效应T细胞. ⑨过程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⑩过程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A正确; B、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是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即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B正确; C、⑤、⑥过程是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C错误;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 故选:C. 19.高三学生李丁元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答复( )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这说明该学生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病毒的抗体,而该生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可能的原因是其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解答】解:A、肝功能检验结果乙肝抗原呈阴性(﹣),说明其体内没有乙肝病毒,A错误; B、怀孕时传递给子代的抗体一般只能存留六个月左右,该生已经是高三学生了,其体内不可能还存留有母亲传给他的抗体,B错误; C、该生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但肝功能检验结果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其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C正确; D、父母遗传给他的免疫力由遗传物质决定,如果没有乙肝病毒或疫苗,产生乙肝抗体的基因不会表达出抗体蛋白,D错误. 故选:C. 20.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图示中横轴虚线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虚线上为促进,虚线下为抑制,另根和茎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横轴虚线上为促进,虚线下为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有两重性,故浓度过高时曲线应位于横轴虚线下方,另根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则根的曲线图位于茎的左侧. 故选:C. 2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解答】解:①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①正确; 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②错误; ③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③错误; ④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全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儿不能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所致,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④正确. 故选:B. 22.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m. 2、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3、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催产素为九肽,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含8个肽键,A错误; B、多肽口服后会被消化道相关酶水解,失去活性,B错误; C、下丘脑既是脑一部分,能传导兴奋,也是重要内分泌腺,C正确; D、激素调节比起神经调节,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D错误. 故选:C. 2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双向传导的,又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b点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A错误;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要通过突触结构,所以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D错误. 故选:C. 24.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解答】解: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构成效应器,A错误;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到b、c、d三点,这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正确; C、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提供能量,C正确; D、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的运动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正确. 故选:A. 2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内环境的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图中表示的就是内环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机制,如果①表示免疫系统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淋巴因子;如果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两种激素的调节;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 【解答】解:A、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重要的免疫物质,可以进入内环境,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网络来实现的,B正确; C、控制骨骼肌不由自主颤栗的应该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D错误. 故选:D. 2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的. 【解答】解: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在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为先导,A正确; B、激素和抗体一般具有一定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但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B错误;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还有未致敏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错误; 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在非细胞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酶在非细胞条件下能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A. 27.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是体液免疫过程,①⑥⑦是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解:A、由题图知,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图中淋巴B细胞,淋巴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③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④,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②,C错误; D、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正确. 故选:C. 28.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B.去掉番茄的雌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一段时间后可获得无子番茄 C.在宇宙飞船中,由于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横放的植物幼苗将水平生长 D.乙烯只由发育的果实合成,并促进果实发育成熟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A正确; B、花蕾期去雄,雌蕊无法完成受精,不能产生种子,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一段时间后可获得无子番茄,B错误; C、在宇宙飞船中,由于失去重力,生长素分布均匀,能横向运输,C错误; D、乙烯只由植物的各个部位合成,并促进果实发育成熟,D错误. 故选:A. 29.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是因为产热量增加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经过机体的调节,时间t3以后,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当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解答】解: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A正确; B、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散热量增加,B错误; C、时间t2以后,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正确; D、t3以后产热量与散热量达到平衡后体温稳定,D正确. 故选:B. 30.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a激素只到达甲状腺,c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但c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神经递质,c表示抗利尿激素,d表示胰岛素,e表示水分的重吸收.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抗利尿激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解答】解:A、a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其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A错误; B、激素随体液传输运送的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a、c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B错误; C、d表示胰岛素,作用于胰岛,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C错误; D、a、c、d调节过程都是激素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D. 31.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解答】解:A、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A错误;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③是溶酶体,其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决定簇,C正确; D、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D错误. 故选:C. 32.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图甲的细胞膜能发生信息转变 B.图乙中的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 D.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1、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不同. 2、分析图甲,激素的靶细胞受体在细胞表面;分析图乙,激素的靶细胞受体在细胞内部. 【解答】解: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图甲的细胞膜能发生信息转变,A正确; B、图乙中的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正确; C、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不同,C错误; D、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33.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观点: (2)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楚衰老或损伤的细胞或细胞器,A正确; B、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内分泌腺可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错误;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 D、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方式为血糖浓度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实现的,D正确. 故选:AD. 34.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是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C点对应的g浓度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小于g,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大于g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D点生长素的促进效应相同,E点生长素浓度升高到h时促进作用降低至0. 【解答】解:A、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增强,因此如果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被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f且小于2f,A正确; B、除草剂的原理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杂草生长,应该是大于h,B正确; C、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大于近地侧所致,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则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h,C错误; D、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因此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D正确. 故选:C. 3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若图2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若图2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从图1、图2中分析: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解答】解:A、图1中,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胚芽鞘都应向光弯曲生长,但实验组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并没有将生长素分解,而是盖玻片阻挡了生长素的转移,使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故A错误; B、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故B错误; C、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故C错误; D、由图1、图2分析可知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二.简答题(5大题,每空2分,共50分) 36.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 香草酸受体 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 大脑皮层 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 加重 (加重,减轻)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 散热 .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 B (A,B)处细胞有关.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图中B有关. 3、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图中A有关. 【解答】解:(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2)出汗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在低温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增多,即激素X是甲状腺激素,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即激素Y是抗利尿激素.激素X(甲状腺激素)分泌与下丘脑B处细胞有关,激素Y(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A处细胞有关. 故答案为: (1)香草酸受体 大脑皮层 加重 (2)散热 B 37.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 (2)据图可知,BDNF具有 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减少 (填“增加”/“不变”/“减少”). (3)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解答】解:(1)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如图: (2)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 (3)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故答案为: (1)见右图 (2)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3)(新)突触 38.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如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神经﹣体液 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细胞膜上 (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2)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I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免疫导致的.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1)题干所述事例下面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所以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其靶细胞的受体在细胞膜表面. (2)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受到抗体或需要T细胞的攻击,是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导致的. (3)根据题干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高低,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所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故答案为: (1)神经﹣体液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 细胞膜上 (2)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3)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9.2,4﹣D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原理:低浓度2,4﹣D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抑制植物生长: 鸭跖草对2,4﹣D浓度变化的敏感度比水稻高(或鸭跖草和水稻对2,4﹣D浓度变化的反应不同)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实验材料:水稻试验田(长有鸭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剂(已将2,4﹣D粉剂配制成下列5个浓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与说明:水稻为单子叶植物,鸭跖草为双子叶植物;2,4﹣D作为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3)实验思路: ①将水稻试验田 均分为为6块试验田,分别编号A、B、C、D、E、F . ② A试验田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B、C、D、E、F试验田中分别喷洒浓度为0.01、0.02、0.04、0.08、0.12mg/mL的2,4﹣D溶液 ,各田块的其它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实验结果: 2,4﹣D浓度(mg/mL) 0 0.01 0.02 0.04 0.08 0.12 鸭跖草植株高度(cm) 36 36.5 37 38 41 44 水稻植株高度(cm) 16 16 16.5 16.6 17 17.8 (5)结果分析(仅绘制2,4﹣D对鸭跖草株高影响的曲线): (6)问题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建议. 提高2,4﹣D溶液浓度进行试验 .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分析】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3、分析本题实验:结合本题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本实验是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的实验,其自变量是不同的2,4﹣D水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鸭跖草的生长状况(鸭跖草株高). 【解答】解:结合本实验的目的和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将本实验完善如下: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除了低浓度2,4﹣D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抑制植物生长,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外,还利用不同的植物对2,4﹣D的敏感性不同,即鸭跖草对2,4﹣D浓度变化的敏感度比水稻高(或鸭跖草和水稻对2,4﹣D浓度变化的反应不同). (3)实验思路即本实验的实验步骤是: ①将将实验对象分组,即把水稻试验田均分为为6块试验田,分别编号A、B、C、D、E、F. ②对各实验组的实验对象进行单一变量处理,其中一组不加2,4﹣D溶液(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作为空白对照组),即应将以上各组处理如下:A试验田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B、C、D、E、F试验田中分别喷洒浓度为0.01、0.02、0.04、0.08、0.12mg/mL的2,4﹣D溶液,各田块的其它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实验结果: 不加2,4﹣D溶液(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作为空白对照组)的A组地2,4﹣D溶液浓度为0. (5)根据(4)中实验结果的表格数据绘制2,4﹣D对鸭跖草株高影响的曲线如图:. (6)问题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原方案中的2,4﹣D溶液的浓度均促进生长,要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抑制生长)的合适浓度,应提高2,4﹣D溶液浓度再进行试验. 故答案为: (1)鸭跖草对2,4﹣D浓度变化的敏感度比水稻高(或鸭跖草和水稻对2,4﹣D浓度变化的反应不同) (3)①均分为为6块试验田,分别编号A、B、C、D、E、F ②A试验田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B、C、D、E、F试验田中分别喷洒浓度为0.01、0.02、0.04、0.08、0.12mg/mL的2,4﹣D溶液 (4)0 (5) (6)提高2,4﹣D溶液浓度进行试验 40.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和?;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1)若实验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含量最多,则第三步中的?对应的操作是 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这说明 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 (2)实验中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 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 (3)若先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 抗原 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如图 B (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向(3)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其主要生理反应是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实验一: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实验一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其目的是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图中A是细胞免疫过程,B是体液免疫过程.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即图B所示的现象. 4、实验二中向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小鼠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即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在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所以小鼠没有发病.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含量最多,而抗体的产生与T淋巴和B淋巴细胞是分不开的,因为T淋巴细胞可以把抗原信息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如若抗原直接单独刺激T淋巴和B淋巴细胞,免疫力不强,所以产生抗体比较少.若实验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含量最多,则第三步中的?对应的操作是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2)为了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所以增加了实验中第二步操作. (3)若先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则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起到了抗原的作用,引起了机体的免疫反应. (4)向(3)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其中是记忆细胞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和二次免疫有关. 故答案为: (1)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抗原 B (4)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