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突破讲练 与圆有关的线段试题 (新版)青岛版
与圆有关的线段 在圆中的线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半径、直径、弦,弦心距还有切线长。求圆中线段的长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探索题都会出现。因此,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是解决圆中线段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比较常用的定理,有时候也需要以下定理: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有些探索类型的题目中还有可能用到相交弦定理、切割定理等。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符号语言:∵AB是⊙O的直径,CD是弦,且AB⊥CD,∴PC=PD,=,=。 (2)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3)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题1 (温州市中考)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延长BC至点D,使DC=CB。延长DA与⊙O的另一个交点为E,连结AC、CE。 (1)求证:∠B=∠D; (2)若AB=4,BC-AC=2,求CE的长。 9 解析:要求CE长,可通过证明CE=AB,转化为求AB长,结合∠E=∠B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解决问题。 答案:解:(1)证明:∵AB为⊙O的直径,∴∠ACB=90°,∴AC⊥BC;∵DC=CB,∴AD=AB,∴∠B=∠D。 (2)设BC=x,则AC=x-2。在Rt△ABC中,AC2+BC2=AB2,∴(x-2)2+x2=4, 解得(舍去),∵∠B=∠E,∠B=∠D,∴∠D=∠E,∴CD=CE, ∵CD=CB∴CE=CB=1+。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圆周角、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应用有关定理。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知识点,由于图形中的角比较多,解题时要仔细观察图形特点。 例题2 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弦,OD⊥BC于E,交BC 于D.若BC=8,ED=2,求⊙O的半径. 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可以知道线段EB的长,设出圆的半径,然后用半径表示出OE,这样就可以在Rt直角三角形OEB 中,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圆的半径. 解:因为,OD⊥BC, 所以,BE=CE=BC=4. 设⊙O的半径为R,则OE=OD-DE=R-2.在Rt△OEB中,由勾股定理得OE2+BE2=OB2,即(R-2)2+42=R2.解得R=5,∴⊙O的半径为5. 点拨:在求圆的半径时,关键是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设半径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得答案. 如何解决圆中的线段问题 9 圆中的线段包括:半径、直径、弦、切线。求这些线段长是这部分的主要题型,综合利用圆中性质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解题的过程中,你能否掌握其中的技巧吗? 满分训练 (湛江中考)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为⊙O外一点,且OP∥BC,∠P=∠BAC。 (1)求证:PA为⊙O的切线; (2)若OB=5,OP=,求AC的长。 解析:(1)设法证出∠OAP=90°即可;(2)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及面积法可求AC的长。 答案:解:(1)设AC与OP相交于点H。∵AB是直径,∴AC⊥BC,∠BAC+∠B=90°,∵OP∥BC,∴OP⊥AC,∠AOB=∠B.∵∠P=∠BAC∴∠P+∠AOP=90°,于是∠OAB=90°,∴PA为⊙O的切线。 (2)∵OP⊥AC,∴AC=2AH,在直角三角形PAO中, AP= 由面积法可知:,所以AC=8。 点拨: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证明以及有关圆的计算,掌握圆的切线的证法以及圆中基本的计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求线段的长度有以下常用的方法: (1)用勾股定理,适用于已知两边的直角三角形中; (2)用相似三角形,适用于有相似三角形的图形中; (3)面积法,适用于有直角三角形中有高的存在的图形。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如图,内接于⊙O,,,则⊙O的半径为( ) A. B. C. D. 2.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大小分别为( ) 9 A. 6, B. ,3 C. 6,3 D. , 3. 如图,⊙O的直径AB=12,CD是⊙O的弦,CD⊥AB,垂足为P,且BP︰AP=1︰5,则CD的长为( ) A. B. C. D. 4. 如图,AB是⊙O的弦,点C是弦AB上一点,且BC︰CA=2︰1,连结OC并延长交⊙O于D,又DC=2厘米,OC=3厘米,则圆心O到AB的距离为( ) A. 厘米 B. 厘米 C. 2厘米 D. 3厘米 5. 如图⊙O中,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8,CD=2,则EC的长度为( ) A. B. 8 C. D. 6.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AB=10,AC=6,OD⊥BC,垂足为D,则BD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6 7. 如图,半圆O的直径AB=10,弦AC=6cm,AD平分∠BAC,则AD的长为( ) A. cm B. cm C. cm D. 4cm 8. 如图,△ABC内接于⊙O,∠BAC=120°,AB=AC,BD为⊙O的直径,AD=6,则BC= 。 9 9. 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BC于F,若AC=FC。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若BF=8,DF=,求⊙O的半径r。 10. 如图,已知P是⊙O外一点,PO交⊙O于点C,OC=CP=2,弦AB⊥OC,劣弧AB的度数为120°,连结PB。 (1)求BC的长;(2)求证:PB是⊙O的切线。 11.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DE是⊙O的直径,过D作⊙O的切线,C是AD的中点,AE交⊙O于B点,四边形BCOE是平行四边形。 (1)求AD的长; (2)BC是⊙O的切线吗?若是,给出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 12. 如图,△ABC内接于⊙O,60°,CD是⊙O的直径,点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 (1)求证:PA是⊙O的切线;(2)若,求⊙O的直径。 9 9 1. B 解析:过点B作圆的直径BD,交圆于点D,连接AD,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C=∠D=30°,∠DAB=90°,所以在Rt△ADB 中,因为,∠D=30°,AB=2,所以,DB=4,所以,圆的半径为2。 2. B 解析:画图如下,由正方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可得OE=AE=3,OA=。故选B。 3. D 解析:连接OC,如图,设OC的长为r,∵AB=12,BP︰AP=1︰5,∴AP=10,∴OP=4。由垂径定理可得△OP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D=2CP。在Rt△OCP中,由勾股定理CP=,∴CD=,故选D。 4. B 解析:延长DO交⊙O于E,过点O作OF⊥AB于F,则CE=8厘米。由相交弦定理,得DC·CE=AC·CB,所以AC·2 AC=2×8,故AC=2(厘米),从而BC=4厘米。 由垂径定理,得AF=FB=(2+4)=3(厘米).所以CF=3-2=(厘米)。在Rt△COF中,OF===(厘米)。 5. D 解析:连接BE, 9 ∵⊙O的半径OD⊥弦AB于点C,AB=8,∴AC=AB=4, 设⊙O的半径为r,则OC=r-2,在Rt△AOC中,∵AC=4,OC=r-2,∴OA2=AC2+OC2,即r2=42+(r-2)2,解得r=5,∴AE=2r=10, ∵AE是⊙O的直径,∴∠ABE=90°,在Rt△ABE中,∵AE=10,AB=8,∴BE= =6,在Rt△BCE中,∵BE=6,BC=4,∴CE= 。 6. C 解析:因为AB是直径,因此∠C是直角,∴BC==8,∵OD⊥BC,根据垂径定理,BD等于BC的一半,所以BD=4。故选C。 7. A 解析:连接BC、BD、OD, 则OD、BC交于E。由于AD平分∠BAC,所以,所以OD⊥BC,又半圆O的直径AB=10cm,弦AC=6cm,所以BC=8cm,所以BE=4,又OB=5cm,所以OE=3cm,所以ED=5-3=2(cm),在Rt△BED中,BD==cm,又∠ADB=90°,所以AD==4cm。故选A。 8. 6 解析:因为BD为⊙O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得:∠C=∠D,∠DAB=90°。 又因为,∠BAC=120°,AB=AC,所以,∠C=∠CBA=∠D=30°,∠DBA=60°,所以,∠DBC=30°。在Rt直角三角形ABD 中,有:cos30°=,又AD=6,所以,BD=4, 连接DC,则∠BCD=90°,在Rt直角三角形BCD 中,∠DBC=30°,BD=4, 得:cos30°=,BC=4×=6. 9. 解析:(1)连接OA、OD, 则OA=OD,∴∠OAD=∠ODA,∵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OD⊥BE,∴∠ODA+∠OFD=90°,∴∠OAD+ 9 ∠OFD=90°,∵∠OFD=∠AFC,∴∠OAD+∠AFC=90°,∵AC=FC,∴∠FAC=∠AFC,∴∠OAD+∠FAC=90°,∴AC是⊙O的切线。 (2)BF=8,DF=,∴OF=8-r,∴在直角三角形OFD中,r2+(8-r)2=,解得,r=2。 10. 解析:(1)连接OB, ∵弦AB⊥OC,劣弧AB的度数为120°,∴∠COB=60°,又∵OC=OB,∴△OBC是正三角形,∴BC=OC=2。 (2)证明:∵BC=CP,∴∠CBP=∠CPB,∵△OBC是正三角形,∴∠OBC=∠OCB=60°, ∴∠CBP=30°,∴∠OBP=∠CBP+∠OBC=90°,∴OB⊥BP,∵点B在⊙O上,∴PB是⊙O的切线。 11. 解析:(1)连接BD, 则∠DBE=90°.∵四边形BCOE是平行四边形, ∴BC∥OE,BC=OE=1。在Rt△ABD中,C为AD的中点,∴BC=AD=1。∴AD=2。 (2)连接OB,由(1)得BC∥OD,且BC=OD,∴四边形BCDO是平行四边形。 又∵AD是⊙O的切线,∴OD⊥AD。∴四边形BCDO是矩形。∴OB⊥BC,∴BC是⊙O的切线。 12. 解析:(1)证明:连接OA, ∵∠B=60°,∴∠AOC=2∠B=120°,又∵OA=OC,∴∠OAC=∠OCA=30°,又∵AP=AC,∴∠P=∠ACP=30°,∴∠OAP=∠AOC-∠P=90°,∴OA⊥PA,∴PA是⊙O的切线。 (2)在Rt△OAP中,∵∠P=30°,∴PO=2OA=OD+PD,又∵OA=OD,∴PD=OA, ∵PD=,∴2OA=2PD=2。∴⊙O的直径为2。 9查看更多